在廣州17中考場外,一位考生神情沮喪,老師們進行安慰。
語文考試後,考生們開心地走出考場。
高考(微博)首日開考的語文數學難易兩極化,不少考生稱早上語文題量不多,難題主要集中在文言文閱讀方面。對於今年的作文題《回到原點》,不少考生也表示審題不難,有考生以相親節目切入論述,不少則以劉翔為事例寫作。相對語文題的「波瀾不驚」,下午開考的數學則引來一片「尖叫」聲,稱無論文科數學或理科數學都很難,有考生更是考到哭。網友則調侃稱,今年廣東高考數學把文科生當理科生考,把理科生當奧數考,考完正暗合早上作文題——「回到原點」。
數學:好難啊!有考生哭著出考場
昨日,很多考生考完數學後,似乎都感到不太輕鬆。記者訪問多位考生時,他們幾乎是一致大呼「好難啊!」特別後面大題幾乎全無思緒,大部分受訪考生都稱數學卷未能做完。
「這次的數學很難啊,比一模難,跟二模難度差不多,都做不完,填空選擇就做了1個鐘」,78中的考生小吳說,他還剩下後面的三道大題沒做完,每題都是13~14分,「估計這裡就失了三十四分了,150分的總分,最多考個80~90分左右。」而南武中學的小廖也說,他還剩一道大的函數題沒做完,記者採訪中發現,大多考生都會剩下1~3道大題來不及做完。「前面的基礎題還好,跟平時練的難度差不多,但後面的大題就很難了。」
該同學表示。「我以為只有理科數學難,但剛有朋友告訴我,文科數學也很難,其中關於圓錐曲線的那道題目很少人能做出,最後只能隨便填上一些東西。」培正中學考場的李同學認為今天的考題比去年難,「感覺考題像奧數題一樣難。」他表示數學一直是自己的強項,今天雖時間還比較充足,但最後一道題還是不會做。考生們普遍反映最後三道題比較難,其中數列題是最難的。記者在現場看到,培正中學和華南師大附中都有不少女生情緒受到影響,哭著走出校門。
數學難度加大應了專家的預測
今年數學題難度增大,也與信息時報「高考倒計時」教育局專家的預測不謀而合。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辦公室主任鍾陽作客本報時就曾認為:去年,廣東首次實行「3+綜合」的新高考模式、同時首年實行平行志願。為了正常過渡,高考試卷整體難度略微下降。
「從去年考試的結果來看,題目出得比較好,也比較有區分度,高分的學生都是好學校的好學生。但是從分數分布來看就稍高,如理科重點線是621分,實際上應該600分就差不多了。所以,預計今年在某些科目上難度有可能會提高一點點。」他說。
鍾陽曾預測,理科數學今年比去年也可能會難一點,因為去年出得簡單了。此外,生物,可能會比去年增加一點點難度。因為去年生物全省平均79分,而理化都只有60來分。
網友調侃:早上作文暗示下午數學題
「雖然考的內容老師平時也都有講到,但是要繞好多個彎才能到老師講的重點上,特別是最後的兩個大題基本上沒有時間認真思考,只能是能寫多少寫多少。」南海中學一名同學在聽到要聊一下數學考試的情況時,就把頭轉到一邊,表示不想談這個問題。另外一名女生告訴記者,填空題最後一題需要用到線形規劃的方法,但是平時不怎麼會用到這個方法,所以就很費時間。在倒數第二個大題考到了數列的知識,也很難,導致她的最後一題都沒有時間去做。
昨日數學考試一結束,不少考生網友便在微博上「發飆」,網友「著火下線的fuBo」稱,今年廣東高考數學把文科生當理科生考,把理科生當競賽生考。還有網友拿早上語文作文題目來調侃,「學了12年數學,終於回到了原點。」網友「米too2號」幽默地稱,早上的作文題原來是暗示了下午的數學題難考。
語文:作文「回到原點」 好抓題
上午的語文給了考生很大信心,大部分考生向記者透露今年語文比較容易,特別是作文比去年好審題。作文題目為《回到原點》,要求考生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繫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於800個字(和標點符號)。
六中考生趙詩卉告訴記者,「上午語文比一模簡單,特別是作文較去年好抓題,我是寫議論文的,把『原點』作為『起點』來理解。而選擇題、古文以及語言運用題等是比較簡單的,今年古文還是講人物。但我覺得古詩比較難,特別是第二問『結合全詩談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真的是難倒我了!但總體還是有信心的。」不過,有些考生認為病句的題目有點抓不準對錯。
昨日上午11點35分,在16中考點一名戴黑框眼鏡的考生第一個走出考點,面帶微笑地接受記者採訪,表示今年作文題不覺得很意外,難度也還好,自己花了45分鐘去寫這個作文,等作文寫完也差不多考試就要結束了。當日同考點的考生欣欣也表示作文題目還算比較正常,不會很難。她說整張語文試卷的難度適中,文言文考的是人物傳記,基本跟平常模擬的難度差不多。
語言應用題較新穎
天河中學的張美玲考完語文後表示,整張試卷題量並不大,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試題的難度基本和廣州一模差不多。「整體來說,考題比較中規中矩,沒有印象比較深刻的題,之前預想的網絡語言等均沒有出現。」來自華興中學的古同學說:「最有趣的題是語言應用題,有一道是給晚會節目寫主持串詞,形式很新穎。其他就沒什麼特別,不過考題中沒有涉及網絡新詞彙,感覺中規中矩。」據悉,由於過去一年網絡詞彙風行,不少考生都為此專門準備了一手以應對。
古同學說到的語言應用題為語文卷第23題,模擬班上舉行節日文化主題班會,其中李明同學先介紹了「元宵節」,接下來韓梅同學介紹「中秋節」,這時班會主持人要說一段話,將前後兩位同學的節日介紹串聯起來。試卷要求考生為主持人寫一段這樣的話,要求銜接自然、語意連貫,不少於60個字。「這次的小題目也有些難,尤其是古詩詞,默寫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對好些,但古詩詞鑑賞考蘇軾的《減字木蘭花》,相對來講深了些,很陌生,考對這個詞思想境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及時行樂,不知對不對」,一名78中的男考生說,閱讀理解也有一定難度。
南武中學的2名女考生告訴記者,閱讀理解中一篇為《美的東西》,考的是對於審美的一些專業知識,相對來講比較抽象,「有2道選擇題和2道分析題,選擇題還好,分析題難做,都是問對文內一些文字的看法,文章看得不太懂,不好理解。」而在選做的閱讀題中,則有一篇是關於中國現代詩人梁宗岱的人物傳記,問對梁人生性格的理解和對內文的理解,兩名女生說相對好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