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教人士談「一所華小都不能少」觀念

2020-12-20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31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日前,馬來西亞華教界人士接受採訪,解答華社為何要抱著「一所華小都不能少」的觀念,各華教界代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浮羅文丁大同小學董事長趙惠坤認為,追根究底,是因為從馬來西亞獨立至今,華小都沒有受到公平對待,所以華社才會如此放不下心。

「對政府而言,運作一所沒有學生來源的華小是浪費資源,但政府必須了解,華社苦苦支撐,是因為政府從來不曾給華社100%的承諾。」

因此他說,政府政策必須白紙黑字闡明,華社才會覺得有保障。

檳首長曹觀友日前提出,希望華教界認真探討是否應為了追求華校數量,而抱著「華校一間都不能少」的觀念,進而選擇折中方法,即為保華校,寧可搬遷也不關閉。

同時,曹觀友也提出,「是否應該探討,要制度化增建華校就須打破追求華校數量的迷思,以理性和策略性來規劃建校,包括其他源流學校,並非一味要求增建華校。」

對此,趙惠坤說,若一所華小學生人數下降,又沒有學生來源的話,他認同搬遷華小。

「至於合併和關閉華小,仍需等到政府真正通過改革,公平對待各源流學校,能夠給到華社信心,才能進一步談。」

檳威華校董聯會主席李添霖認為,華教界一般上「寧可遷校保華小也不關閉」,主要體現在爭取保留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華小,一如當年的明德正校。

「我們選擇維護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學校,譬如它已發展80年至百年,在它遷校的同時,它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會隨之搬到新址。文化上的傳承、學校幾十年的歷史,不能說關就關,單單從歷史價值來看,就不該關掉而另外重建新的。」

李添霖接受電訪時也舉例,若關了威北瓜拉姆拉光育學校,然後在峇都交灣建一間新華小,也不過是一間換一間。倘若光育搬到峇都交灣,就等於把光育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帶到峇都交灣,讓它得以傳承和發展,如同當初明德學校搬到大山腳百利鎮。

「政府新建學校我們當然歡迎,但舊的我們不認為就要關掉再另建新學校。畢竟,峇都交灣建一間新華小,和搬遷來一間有歷史價值的光育華小,兩者之間就有很大的差別。」

他也相信,光育小學遷校峇都交灣,應該不會再有什麼變數。

針對曹觀友提出的看法,李添霖認為,曹觀友的發言意思是沒錯,因為有些地區建校,出現學生搶來搶去的情況,造成更多微型華小。

「首長也只是個人看法,讓大家思考,因為明白大家對華小數量都很敏感,擔心關了一間少一間。」

李添霖說,他不鼓勵小學分上下午班制,倘若華小走上午班全日制,很多地方勢必要增建學校了,這也意味,州內多間微小還有地方可以搬遷。

「若這些地方的學校足夠,那麼再增建新學校,就會發生搶學生的情況。」

他認為,理想的學校規模,以每間1000名學生以下最好,學生多達2000至3000人的學校,也不太健康。

他指出,全馬華小學生其實並沒有增加,只是有些學校不能很好地提升設備,造成具有經濟能力學校建得比較具規模及完善,而更吸引家長選擇。(陳麗玉 陳繡郿 羅健傑)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學者:馬來西亞華教面臨多方面新挑戰
    為配合2019年華教節,馬來西亞師範學院資深講師黃先炳、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副主席彭德生、啟明華小校長黃穩全等嘉賓,針對目前馬來西亞華教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提出了見解。集體備課進行改革日前,馬來西亞教育部宣布從2019年起,小學一至三年級取消考試。
  • 大馬教育人士建言華教發展:推動華教工作不能停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勞勿縣教育局學校進展夥伴教育官梁紹森說,一些教師的工作態度不好,華教人士應該加以注意,多主辦一些能夠讓他們了解華教辛酸的活動讓他們參與,從而改變他們的態度,把華教搞好。  他說,這些工作態度欠佳的教師有年輕的社會新鮮人,以及在其它領域工作了好一段日子之後,加入師範學院畢業之後的執教者。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小數量全馬最多
    中國僑網12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沙董總)發表文告指出,目前沙撈越有222所華小,為全國最多華小的州,當中逾半為微型華小。沙撈越的微型華小數目亦是全國之冠,有129所(58.11%),其中18所(8.11%)的學生人數介於1至30人。沙董總指出,泗裡街省的微型華小佔省內華小的89.74%,是沙州微型華小最高百分比的省份。泗裡街省的35所微型華小中,5所的學生人數介於1至30人,30所學生人數介於31至149人。
  • 馬來西亞董教總:教育部應正視華小師資調派問題
    中國僑網9月1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華小師資問題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長久以來所面對的困境。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有約60名已完成師訓班課程的華小臨教尚在等待當局的面試,不能成為正式教師。日前,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和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主席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將促請教育服務員會(SPP)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受影響的準教師進行面試。
  • 馬媒:新學年來臨 馬來西亞芙蓉一華小僅1名新生入學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迎來開學季,芙蓉拉務八哩新村華小,在新學年卻只迎來一名新生,而這名唯一的新生還是一名馬來族。國會議員謝琪清呼籲附近或其他地區家長,把孩子轉入這所學校就讀,讓學生能多起來。
  • 採用英文教數理課程 馬來西亞華小成績勝國小
    中新網9月9日電 馬來西亞教育部長慕沙指出,英文教數理政策推行後,華小一年級學生在英文、數學及科學三科的成績,都比國民(馬來)小學的學生優異。  據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教育部長慕沙說,華小一年級學生的科學考試平均分數是75.4%,國小是67.6%。  「數學方面,華小學生平均分數是95%,國小82%。
  • 馬來西亞華小五年級歷史課本有百餘處錯誤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副主席彭德生指出,從馬來西亞歷史學者針對華小四到六年級歷史課本所發現到的錯誤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董總:州華小新生較去年減少11.55%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沙董總)披露,與2019年比較,2020年全沙222所華小的學生總人數和小一新生人數都有所減少;今年有9834名華小一年級新生,較2019年的11118人,
  • 馬來西亞一華小上下午班模式複課 動員百人維持秩序
    中國僑網7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在馬來西亞,學生人數多的華小,在各年級先後全面複課後,上下午班的交叉時段,校方既要遵守教育部規定復原期行管令的標準作業程序,也考驗全校教職員的應變能力。
  • 馬來西亞芙蓉一華小擬增設學前班及特教班
    中國僑網7月3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近年來,馬來西亞芙蓉市區華小學生來源縮減成趨勢,亞沙馬華小學董事長黃新發盼明年再增設學前班及特教班,激活新生人數。
  • 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主席:吉隆坡華小校長荒8月將解決
    中國僑網7月27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華文理事會主席王鴻財表示,吉隆坡地區6所華小沒有校長掌校的問題,將在8月中之前得到全面解決。王鴻財表示,吉隆坡目前有6所華小沒有校長,11月之前還有3名校長將會退休。為了解決吉隆坡華小校長空缺的問題,他已與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教育局長馬茲娜進行多次溝通。
  • 實用帖|移民馬來西亞,你該享有的福利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馬來西亞政府招引外國資金、推進旅遊、發展經濟而出臺的一項方針,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輕移民憑藉低門檻、簡程序、惠待遇等優勢,成功吸引大批國外人士到馬來西亞久居,其中中國就位列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10大來源地之首。很多人會擔心,移民馬來西亞後,會不會受到歧視?
  • 馬來西亞熱心人士捐贈防疫物資 多所華小受惠
    中國僑網7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華都牙也民萬華小獲得華都牙也熱心人士黃文良捐贈一臺體溫測量儀及10瓶500毫升消毒液。他除了捐贈防疫物資予民萬小學外,同時也捐贈防疫物資予積莪營、華都牙也及端洛區一帶的華小。
  • 馬來西亞教育部部長:華小將獲7407萬林吉特撥款
    馬來西亞教育部部長:華小將獲7407萬林吉特撥款
  •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讓孩子讀華小:學中文有前途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錫慕查化(右二)已經是個4孩子的父親,一家其樂融融,堅信把孩子送入華小是最佳的選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僑網1月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對華小的教學充滿信心、喜歡華小的紀律、堅信讓孩子掌握華語是走向光明的前程,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錫慕查化,選擇把孩子送入華小。在2007年10月10日登上太空,成為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的他,如今已經是育有4名分別7歲(女兒)、6歲(女兒)及5個月(男雙胞胎)小孩的父親。
  • 馬來西亞僑領籲政府關注華教 維護多源流教育體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日前,馬來西亞馬六甲日間師訓同學會顧問顏天祿出席馬來西亞日間師訓同學會聯誼會,指出儘管馬來西亞教育事業發展良好,然而學校師資短缺、推行單一源流體制,甚至課綱內容變質等的問題,依然屢屢出現。
  • 打算讓孩子在大馬讀華小嗎?推薦四所吉隆坡華小名校!(內附報名方式)
    在馬來西亞的國家教育體系下,小學分為國民小學(SRK)和國民型小學(SRJK)兩類。國民小學是以國語,即馬來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而國民型小學則是華文小學和泰米爾語小學。華文小學向來是華裔子女選擇接受基礎教育的地方。近十年來,進入華文小學的華裔學生維持在 90% 以上。另一方面,隨著華文經濟價值的提升以及華小良好的校風,越來越多非華裔家長也將孩子送往華文小學。
  • 為了讓華裔孩子學好中文 馬來西亞的華小拼了……
    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地區的石山腳的新民華小是一所微型華小,成立於1913年,至今已走過106年風雨。馬來西亞年輕一代華裔人口紛紛外遷到城市就業,造成鄉間華小學生來源匱乏,目前該校只有31名學生,而且非華裔學生佔了三分之二。
  • 馬來西亞華語教學的兩大源流及其互補性
    1951年,殖民政府在金馬侖設立了一所公務員華語學校,最初開設的是閩語課和粵語課,後來又開設了普通話課和客家語課,該校現已併入國家公共行政學院(INTAN)。這是馬來西亞華語二語教學的開端。從那時開始,直至80年代末期,馬來西亞華語二語教學的對象都以非華裔公務員為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馬來西亞華語二語教學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都發生了較大變化,華語二語教學得到快速發展,並逐漸進入國民教育體系。
  • 馬來西亞百年華文小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馬來西亞霹靂州華林市明德華文小學是最適合不過的形容詞。位於華林市大街店鋪後方的明德華小,建校於1912年,校齡已達107年,見證了當地一世紀以來的發展。  現在的明德華小,是一所微型華小,只有6班,學生人數共1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