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家長焦慮、老師煩惱!教師節怎麼了?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剛剛過去。教師節,本是一個表達對老師為教育事業辛苦付出感謝的日子。但不少家長和老師卻反映,現在教師節成為了他們的「壓力日」。
家長:
要不要送很焦慮
市民常先生的孩子在上小學。自從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年的「教師節」都讓他很有壓力。每年教師節前,身邊的朋友、孩子班裡的家長們就會討論「教師節,要不要給老師送禮?」常先生說,雖然從多年經驗來看,送不送禮並不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但看到其他人都說要送,他也還是選擇給老師送購物卡,今年也不例外。
家長 常先生
人家送,我不送,老師可能會厚此薄彼,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就會送一點,雖然送得也不樂意。有些老師不收,直接放回小孩的包裡,有些老師會收。從小孩那邊反饋的情況看,老師沒有區別對待,(送沒送禮物)前後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也會送)。
市民楊女士,也陷入了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的困惑。楊女士的孩子已經上初一,教師節前,家長的小群裡就關於送不送禮?送什麼禮?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家長 楊女士
有些送花,有些送卡,有些送包,價值都還比較高。(老師)收沒收,沒說。我覺得高的也送不起。
而在本地論壇上,關於教師節送禮的話題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為要不要送禮而感到焦慮。
(論壇上,關於「教師節送禮」的關注熱度很高)
老師:
如何拒絕很煩惱
家長們因為「教師節」煩惱,老師們也因為教師節而煩惱。謝琦是魯迅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她告訴記者,教師節前,老師一般都會引導家長不要送禮。但總有家長堅持要送,她和同事們就不得已跟家長斡旋,把禮物退回去。這讓他們頭痛不已。
魯迅小學教師 謝琦
以前家長會在賀卡裡偷偷夾著什麼,所以我第一時間檢查了,但是今年沒有,這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鬆了一口氣。我希望不要過這個節日,這是真心話,如果可以快進的話,能夠快進一下,一下子把9月10日切掉,就不要了。
魯迅幼教集團的張英老師也告訴記者,教師節讓她和同事們倍感壓力。為了避免家長送禮,老師們在家長群發不收禮承諾書,但卻被個別家長認為是在暗示家長收禮。由於輿論的壓力,現在學校已經慢慢淡化教師節。
魯迅幼教集團 張英
社會的輿論,身邊的朋友啊,就會覺得在教師節這一天肯定是會收到很多很多禮物的,我們很反感的,我們學校也在淡化這個節日。以前的話,會送每人一朵小鮮花,精神上鼓勵一下,現在的話就會慢慢淡化掉。
教師節送禮
究竟是誰難為了誰
教師節,是為了表達對教師為教育事業辛苦付出的感謝和尊重,為什麼部分家長卻把它當做了「送禮日」?
家長 楊女士
對孩子期望值比較高,希望老師更多關注,所以去花這個重金。
魯迅幼教集團的張英老師認為,這主要反映了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不信任。
魯迅幼教集團 張英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你不收他們的禮物,孩子放在你手上,不放心,不信任你,送點禮物他就放心了。我覺得總的來說,是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
張英認為,家長送禮的行為也應該引起老師們的反思:應該在平常的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贏得家長的信任。
魯迅幼教集團 張英
你怎麼讓家長相信你一視同仁。你堅決不收,平時就要灌輸公平的價值,也沒有表現出對孩子的偏愛,這樣家長會認可你。
柯橋實驗中學老師丁麗娟認為,讓教師節不再成為老師、家長的壓力,也需要家長更理性地認識老師的工作與職責。
柯橋實驗中學老師 丁麗娟
家長總是這樣在想,以為送點東西老師可能會多關照一點,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老師不可能說你不送東西,就故意不去管你,這可能是老師職業的本能,該提出指導的指導,該批評的批評,都是按照教學的要求。
在採訪中,不少老師也向記者表示,希望社會不要把教師節物質化,老師最需要的禮物其實是家長、學生的理解、支持與信任。
稽山中學老師 任佳倩
送禮可能是代表家長的心意,但是對我們老師來說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我們更希望是他們能理解我們付出,肯定我們的工作,還有家長對我們的理解和配合我們的工作,這樣其實我覺得就非常好了。
魯迅小學老師 謝琦
我覺得尊敬老師不是說要表現在某一天,(而是)表現在每一天家長的配合,落實在點點滴滴。
我們不生產資訊,我們是資訊的搬運工
來源:紹興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