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走親訪友,親朋好友相聚免不了聊家庭說孩子,說到孩子就剛過去不久的教師節也被拉出來了。話說教師節過去兩周了,當時的感受還記得嗎?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吧。
教師節早上班級群的場面:
避開老師群裡媽媽們的交流:
一邊祝福,一邊討論要不要送禮物。總之一句話,教師節,媽媽們很糾結。禮物送還是不送,送什麼好呢?
為什麼教師節變了味道?
無論什麼節日目的在於營造一種氣氛,也是生活儀式的一種,教師節也一樣。可是現在的教師節完全變了性質,教師節送禮物和學校打壓收禮的矛盾,家長送禮的形式和教師節意義的反差,引導孩子尊重老師付出的目的和家長把節日形式化的行為,使教師節的意義不復存在。為什麼教師節成了如今的模樣?
父母焦慮的心理只要對孩子好的事情,父母都想去試一試,不論是對孩子真的好還是可能對孩子好。很多家長不是真的很想給老師送禮物,而是,抱著給老師送禮孩子會被老師多多照顧的幻想。
別的家長送禮我們不送,孩子會不會被區別對待?別的孩子送鮮花我們送賀卡老師會不會更照顧送鮮花的?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橫卷關於孩子的一切。這是教師節變成了如今模樣的重要原因。
少數家長不當的表達方式
不得不說,有些家長想得很「周到」,要替孩子搞好各種關係,首先就是給老師送禮,希望老師平日裡多多關照孩子。真想問問,孩子不學老師關照成績就提高了嗎?
教師地位的提高教書育人,老師一直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職業,而如今,更多的父母意識到了老師的作用,一個孩子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足以改變人生的軌跡。家長意識了老師的巨大影響,都不同程度地想要搞好這微妙的師長(老師和家長)關係。
這也是教師節變味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如此一來,教師節本是呼籲大家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尊重,對老師付出的感恩,如今完全變了模樣。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
那麼,教師節到底要不要送禮呢?
作為老師,收到禮物應該是開心的吧,比如,學生製作的賀卡、發自肺腑的信、或者一朵花。可是當一個班級群裡,粘貼複製的同樣格式的一句話:「老師,辛苦了,節日快樂」時,讓人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我是老師,我都不知道怎麼回復,倘若用心一點的話,想表達就表達。不想表達就不發,而機械的一句話重複出現在屏幕上,太過敷衍。
一句話,教師節可以送禮,真誠很重要。
教師節,作為老師最喜歡的禮物是什麼?
昨天教師節,我們這裡的孩子們都沒上課後補習,老師也早一點下班了,這是我們這裡學校的一點變化,相當於老師們早下班了。對老師來說,也是節日的一點福利。
我們社群的一位老師說:我是老師,我恐懼明天,其實啥都不送,放一天假就好了。關鍵明天沒假,放學還要留下來搞慶祝會,我啥都不要,讓我正常下班就好了。
看,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稀罕有些家長所謂的禮物,他們一心想做好教育,需要的也很簡單,只是家長的配合。
大部分老師最希望的禮物是父母能夠配合他們的工作,平時多討論、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家長和老師配合監督孩子的學習。還有平常的一些任務都能及時完成,一些繳費不要點著名提醒,對老師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特殊的「禮物」。
任何節日都是平常小點滴的積累,加上節日的獨特氣氛,有時候只需要一點禮物,足以表達節日的感謝,而不是平日裡不去修復的關係,節日當天的一句問候或者敷衍的禮物。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