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魯鄭巴黎日記:最後一封致作家方方的公開信

2020-12-25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轉陰

封城進入第六周。本以為隔離監漫長難捱,沒想到轉瞬間就到了現在。

雖然自稱日記,但稱之為政治觀察筆記更精確。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對疫情考驗下的東西方進行制度性的分析和點評。

今天法國累計死亡人數超過兩萬。好消息是法航宣布當飛機客滿無法保持人際距離時,將向沒有口罩的乘客發放口罩。巴黎市長表示4月底將發放50萬口罩給高危群體。不好的消息是用於抗擊疫情的手機追蹤系統短時期無法運用了,因為總理說不排除國會辯論和投票。法國對程序的重視和依賴太過機械,為了這個程序付出的生命成本太高了。

截至4月19日,法國各地新冠患者住院情況(圖/維基百科)

其實最近幾篇日記都圍繞一個主題:西方制度的弊端。包括去專業化、政黨監督設計不符合人性、人民永遠是正確的,出了錯也不能改正。這幾點,估計眼尖的網友也早就發現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最後一個分析:西方制度另一大缺陷是權利和責任無法保持一致。

按說,權利和責任一致也是很普通的常識。但在西方這種制度設計下,大眾擁有決定誰是國家領導人、國家實行什麼政策的巨大權利,但卻沒有與行使這一重大相關權利的責任。或者說這種責任只是口頭存在,但無法監督和衡量。

比如是不是每一個選民都應該去投票,投票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了解每一個候選人和他的政策。如果是公投的話,應該對議題充分了解,還要知曉其利弊。

以2016年英國公投為例,投票率只有72.2%,也就是說有近三成約一千三百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換而言之,支持者、反對者和棄權者各佔三分之一!要知道支持脫歐的只比反對者多出122萬張票。結果就是這122萬人決定了一個6600萬人國家的命運。

投票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任何一個政黨都有鐵桿支持者,如果投票率低,極端的、活躍的少數就將代表多數。2017年法國議會選舉,投票率竟然只有42.6%,連一半都不到。這不僅僅結果是否真實反應民意的問題了,而是直接令人質疑這個結果是否有合法性。

更令人震驚的是,英國很多選民連歐盟都不知道是什麼就投了票。結果出來後,在英國出現一幕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查詢什麼是歐盟竟然升到谷歌搜索第一名!

報導截圖:《每日快報》

英國脫歐投票結束後,「什麼是歐盟」搜索量激增(圖/WebFX)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法國。2005年法國公投否決了歐洲憲法《裡斯本條約》,重創歐洲一體化進程。但否決的原因並不是選民對這個條約多麼不滿,相反他們很多人根本都沒有看過這個條約。他們只是因為對政府不滿而投了反對票。一個影響自己國家和歐盟重大利益的事件,就如此兒戲以對。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裡就指出法國公民社會的「黑手黨化」:只要權利,不要責任。甚至借國難之機而向國家發難,謀取個人利益。我也曾在日記中提到過法國兩個例子:

2003年,法國出現罕見的高溫,造成上萬人死亡。2006年,當高溫再現法國的時候,本來就應該吸取教訓的法國醫療界居然因自身待遇等問題發動罷工!向政府施壓,以滿足其要求。

2005年,巴黎申辦奧運會進入倒計時一刻,當國際奧運會到巴黎考察時,交通部門就選在這一天進行總罷工,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這個時候才最有效果。最後巴黎申辦失敗顯然與此有關(畢竟奧委會擔心如果舉辦奧運會時也如法炮製,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毫無疑問,正是先天性制度設計的四大缺陷,才是今天西方民主失能的真正根源。西方出現的所有問題,如短期行為、不能制訂長遠規劃、無法選出合適的人才、不能進行痛苦和必要的改革(比如經濟困難時削減福利)、政策缺乏延續性、不能在問題處於苗頭階段解決、低效率等等,均和此有關。

當然一個制度的先天基因缺陷要想全面爆發,還是需要外因的,這就是全球化、以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進步、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來臨。它成了西方陷入全面危機的外部條件。

歷史發展的新時代對西方的影響主要有二。

一是中產階段迅速萎縮,成為少數。今天的歐美都降到50%以下。根據西方民主理論,沒有中產階級就沒有民主,西方民主制度產生、運行和維繫的基礎正面臨崩潰。

全球化導致發明創造帶來的巨大利潤只能被少數人獲得,本國大多數民眾無法分享。比如蘋果手機是美國的發明,但生產製造全在第三世界國家。蘋果公司獲得巨額回報,美國廣大民眾卻無法從中分得一杯羹。

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導致大量中產階級失業。川普雖然指責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導致美國失業率上升,但研究數據表明,90%的失業是由自動化造成的。從自動化技術獲利的也是少數精英。

二是網絡助推民粹主義崛起。當一個國家最窮和最富的群體超過中產階級,政治極端化、民粹主義就會崛起。過去由於政治參與和信息傳播的成本,它們都會受到技術性制約。但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一切都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巴黎日記:致作家方方女士的公開信
    今天的好消息是在中國各界的強烈反應下,德國出版社撤回了《方方日記》封面的設計,發行時間也推遲到了6月9號。《方方日記》在德國亞馬遜購書網站上的封面原本是一個紅色底,黑黃色字,中間有一個醒目黑色口罩的設計。封面上的德文全部用黃色,作者方方本人的中文名稱和「武漢封城日記」這幾個漢字用黑色。
  • 宋魯鄭巴黎日記:西方能選出領導人,卻難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晴 隨著5月11日的日益臨近,對是否解封的爭論也越來越多。比較主流的看法是仍然會繼續封城。在華人看來,輕症、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都不檢測、不收治、不隔離、不追蹤的法國,一旦解封,第二波就立即爆發。
  • 這個「高中生」,寫給「方方阿姨」的「公開信」,真是疑點重重
    這幾天,網絡上火了一篇文章,叫做《一位高中生給「方方阿姨」的信》。大家可以去網上看看這篇文章,這也是一篇「公開信」。但通讀全文,我發現這個「高中生」寫給「方方作家」的「公開信」是疑點重重。「公開信」主要表達了三個觀點:1.指責方方作家「記述武漢病態中的世間百相」的做法,批評她「沒有看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第二是這本日記能叫「WUHAN DIARY」麼?修改的封面上,正中間還是大大的「WUHAN DIARY」幾個字,也就是《武漢日記》。方方作家確實是在武漢,「據說」也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的事情。但是這日記能不能以「武漢」為名?
  • 《方方日記》的心理解析——這個作家很會「作」
    同樣,近來大火的《方方日記》也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贊同者視之若聖經,反對者則視之若洪水猛獸。幾個月以來爭論不但沒有得出共識,反而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雙方唇槍舌劍,彼此攻訐。結果,真相在這種互相的攻擊中漸漸的被埋沒。所以,我希望通過對《方方日記》,以及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心理剖析,幫助我們看到事實真相,繼而做出更加切合實際的決定。
  • 散場之後再讀「方方日記」:正方或是反方?
    如果這次疫情當中,最美的逆行者是白衣天使,最紅的聲音就是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記。疫情之下,我記住了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也記住了方方。在每場戰爭的背後,輿論同樣都是不可忽視的另一個戰場。為了探究方方這麼火的原因,我認真閱讀了方方全部60篇日記。
  • 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上架亞馬遜:方方最後會得到什麼?
    最近,比較熱門卻一直上不了熱門的,應該就是關於武漢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德文版上線亞馬遜開始預售。編輯先大概說一下來龍去脈。2020年1月25日,武漢作家方方在網上發布武漢日記,用她的視角和文筆開始描述這場疫情下的武漢,暫且先不評論內容取向,等會一一評論。《武漢日記》在這段時間確實反響很大,得到了很多人的轉發,流量暴漲,當然,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因此爭議也很大。
  • 怎麼和中小學生談《方方日記》——可作教材的抗疫故事之作家方方
    她能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特長,履行作家的責任與義務,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日記」,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情和思考。她的日記只是她個人的視角和見解,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我們不能苛求一個作家能寫出整個世界的豐富多彩。我們應該允許有不同的聲音。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不僅是語文老師可以和學生談作文,班主任和「政治老師」都可以把「方方作文」當做對學生教育的話題和資料。
  • 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
    致廣大市民的一封公開信 2020-12-23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武漢作家方方日記說一些題外話,供參考
    武漢作家方方寫的日記火了,不是一般的火,而是大火。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火了之後,各種非議也隨之而來,各種指責謾罵的,鋪天蓋地。我想這很正常。武漢作家方方寫日記,以此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可不可以,我想應該是可以,然後把它發表出來也是可以的。這是鄙人要表達的第一個觀點。方方是名作家,是以寫作為主的文字工作者,自己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風暴中心,拿起筆來寫是作家的本能反應,她的寫作理應受到尊重和理解。
  • 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提前出版,書名打了作者臉
    作家方方因不合時宜地將所寫的封城日記交給國外出版社出版,而陷入輿論之中。其英文版由美國著名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負責出版,預計8月份面世。不過,據最新消息,方方的這本日記將提前於5月19日出版發行。方方封城日記的英文版書名為《WUHAN DIARY》。「diary」一詞,不知道方方有沒有打臉之感。方方曾在日記中這樣說:「有一點我還是想說,這是我在疫情中的一份個人記錄,屬於純粹的個人記憶。而最初時,我甚至不覺得這是『日記』。因為『日記』二字,不是我提出的。只是後來,這份記錄,變成了一日一記,別人說它是『日記』,我也就沒有表示異議。
  • 膽怯還是沒教養——從一位高中生給方方公開信的不署名說起
    昨天有一個刷爆朋友圈的新聞,那就是有位自稱高中生的人給方方寫了一封公開信,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語氣對一位應該是自己奶奶輩的人從萬年思想正確的角度進行了義正詞嚴的訓誡。今天方方已經回信,相信又是網絡熱點。對這位自稱中學生的公開信的評價不出意料,趨於兩極,欣賞者認為抗疫戰場上又湧現了一位根正苗紅的革命接班人,反對者則認為極左思想又殘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當然多數人對寫信人是否真是一位中學生表示懷疑,因為從其流露的思想和思路來看,寫信者更像是一位受過文革思想毒害至今不悟的中年油膩猥瑣男。
  • 作家方方寫「武漢日記」,引4900萬網友圍觀,她究竟是什麼來頭?
    作家方方寫「武漢日記「,引4900萬網友圍觀,她究竟是什麼來頭?作家方方火了,倒不是因為作品而火,而是因為寫了「武漢日記」而大火特火。各大媒體平臺上,「作家方方」無疑成了一個巨大的流量池,寫一篇文章就是1000w+。
  • 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提前至5月19日出版,正好在兩會之前
    但沒想到,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也突然被提前到了5月19日。原先方方的英文版日記定在八九月份進行出版,但沒想到突然就提前了近4個月,直接在5月19日這個敏感的日子進行出版。之前作家方方一直狡辯稱自己的日記不會成為美方射向我們的子彈,但沒想到這一次,英文版日記真真切切成了一顆子彈。
  • 對《方方日記》事件的輿情分析
    這一階段反對《方方日記》的聲音越來越多,輿情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演變。據此,以群體動力學要素分析發生輿情演變的原因。最後,對《方方日記》事件輿情演變的走向進行分析。2020年1月23日,武漢因為疫情被封城之後,當地作家方方(原名汪芳)自1月25日起開始記錄武漢封城之後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載體在網絡上傳播。
  • 關於「方方日記」,再說幾句
    大江過去是不知道方方的。湖北及武漢封城後,大江正忙著約稿,從大年正月初二起,在「東海民兵」公眾號持續推出戰「疫」宣傳專輯,所以沒精力顧別的,無從知道有湖北省作協前主席方方這麼個人物被封在武漢家中,也不知道她在我啟動戰「疫」專輯前一天開始了「武漢封城日記」的寫作。看到她的日記,還是在微信朋友圈和一些群裡。後來看到發表日記的公眾號不斷「升維」,什麼情況?才注意看了看。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預售
    方方的《武漢日記》前兩天剛傳出要製作英文版的消息,今天在亞馬遜官網就已經掛出預售信息了。根據官網信息,英文版《武漢日記》由英文讀物中五大出版社之一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出版,將於今年8月18日發售,售價為21.99美元(約合154.87元人民幣)。武漢解封的第一天,這份日記在海外上市售賣。
  • 寫作課: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記》為什麼會引起巨大關注?
    純粹從寫作的角度,探討方方的《封城日記》為什麼會引起巨大關注?上官長風/文如果問,現在網絡上被爭議最多的寫作者是誰?方方和她的《封城日記》。這個答案大約不會有人反對。方方和《封城日記》的影響力分為兩個階段。前半段,大約前30多篇日記,正處於武漢封城第一階段,方方獲得的是絕對正面的影響,每天有無數人追風閱讀委託發布的日記。後半段,封城的第二階段,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主流媒體進入武漢。然後,網絡上出現大批相反的聲音,方方影響力好壞參半。
  • 作家方方致信廣東高院:對於不正之風,我們的批評權在哪裡?
    昨日下午,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作家方方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批評權在哪裡?————致廣東高級人民法院龔稼立院長的公開信》的長文,籲請廣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龔稼立關注詩人柳忠秧訴方方侵犯名譽權一案。在公開信中,方方向法院提問:「對於不正之風,我們還有沒有批評的權力?批評的界限在哪裡?」寫這封公開信的起因,是近日方方接到了來自廣州法院執行庭一位女士的電話。
  • 致應徵青年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致應徵青年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     廣大應徵青年和家長同志們:  你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