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和人生的整理之道:原來我只擁有這些就已經足夠幸福了

2020-12-17 唐小西讀書筆記

2020年開年我花了兩個月時間琢磨和踐行了一件事情:整理。進而更覺得其中趣味深意很值得咀嚼和分享。

什麼?整理還需要琢磨和研究?那不就是一項只需勤快毫無難度人人會做的主婦技能嗎?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任何看似的小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格局和方法去做,效果往往都會大相逕庭。

這得益於一個日本女人的啟發。

《時代》雜誌2015年公布了「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其中共有倆日本人獲選,一位是鼎鼎大名的村上春樹,另外一位叫近藤麻理惠,是一個以整理家務出名的普通日本女人。

其實只要你仔細觀察身邊貌似經常整理房間的朋友,或者家裡做了一輩子家務的老媽和奶奶,你會發現真正「會」整理的人少之又少

家裡各個角落躺滿了各種數量巨大的冗餘小物品,衣櫃又雜又滿卻總是褶褶皺皺又總是少了幾件可穿的,每天擦桌子擦地板家裡卻又總是不如人意,剛整理完的屋子轉眼間就又恢復了雜亂的狀態,最後帶著戾氣說上一句,我好討厭家務……

當然,如果只是所謂整理技巧的啟發,我不至於這麼大興致還來專門寫一篇文章。

萬事萬物,我都認為最關鍵和更重要的是「道」,而「術」相比之下是可以更輕易的甚至水到渠成地學到的,甚至很多時候你可以借他人之力根本不用親力親為。跟工作中的道理一樣,你報價單做得再精細,英語再牛A,這是hard skills,是「術」;而更難也更能讓你走得更遠的是你的溝通協調統籌能力,你的思維學習能力,你的行業敏感度等等,這是soft power,是「道」。

近藤麻理惠給我最大的啟發便是讓我觸類旁通惠及整理之外的整理之「道」。

這裡的「道」,有兩點共四個字:

1.丟棄;2.心動。

即:先丟棄,後整理。

而判斷該物品是否該丟棄的唯一的標準是:這件物品是否此刻能讓你砰然心動。

以「是否心動」為決定是否丟棄某件物品的唯一準則,一件件貼近胸口去感受它是否此刻讓你心動——咋聽起來總覺得有點不知柴米油鹽貴的矯情和疑似戀物癖的變態。

而當我按照這個標準實踐之後,卻發現這個極簡的標準實則極為深奧而有效。

[實踐1]哦,原來我只擁有這些就已經足夠幸福了。

我這次在整理時拿出兩條買了兩年卻從來沒穿過的裙子,跟我的閨蜜們說我要丟了它們。閨蜜的反應都是:

「新的啊幹嘛丟」

「留著偶爾穿一下唄」

「當作家居服穿啊」

就因為個「捨不得」或者「覺得浪費」「總還用得著」,其實吧,你兩年都沒穿的衣服基本上將來永遠都不會穿,已經浪費了金錢,莫非你還要繼續浪費你的心情,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通過「丟」這個儀式能讓你慢慢體會到有哪些東西原本就是你不需要的,丟棄到某個量時,你幡然醒悟,哦,原來我只擁有這些就已經足夠幸福了。

有趣的是,人們對物品的這種拖沓感覺,在生活其他方面到處有如出一轍的表現,小到因為幾塊錢而到微信群裡吐槽良久的那些人,大到因為某一兩點「捨不得」「划不來」「將來也許會好」而繼續「將就」著的行屍走肉般的工作,戀愛和婚姻的那些人。

依如王小波所言: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有趣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整理之道在於丟棄之間找回人生決斷力,找到心動的標準以及適量物慾的界線。

Less is more.

中國人的傳統觀點其實是偏向於「積累」,即使是到了我們這代人。積累著各種物品 ,積累著房子車子票子圈子。這種人生觀其實在另一種人眼中,是著實奇怪的,他們秉承的是:比起積累,經歷是否更重要一點?你真的需要那麼多積累和擁有嗎?

[實踐2]你藏在箱底和心底的小秘密

近藤麻理惠建議的丟棄和整理順序是:衣服→書籍→文件→小件物品→紀念品

紀念品之所以放到最後,是因為最難。

我搬過很多次家,每次搬家時就開始煩惱物品太多,於是我每次都會丟掉一部分再搬家,其中就包括某個箱子裡壓著的陳年信件/日記/禮物。幾年前有整整一個箱子,截至上次搬家丟得只剩下了薄薄幾封信件和幾頁日記而已。

這次整理時,我專門把這幾封丟了好多年也始終沒丟掉的信件和日記拿出來,不知道是一種怎樣複雜的心理,我仍然是不會打開去回顧內容,但是也還是沒有丟掉。

後來接連兩天我又把它們拿出來幾次試圖丟掉,未遂。

等我整個整理工作接近尾聲時我再把那幾封信和日記拿出來,我好好的打開它,然後重新折好,擦掉灰塵,放進一個小袋子,丟進了垃圾桶。

謝謝你們,再見。

丟掉之後才發現,其實並不難。

任何一段徹底的放下都需要一個好好的告別。

這就是整理的最大有趣和深奧之處。

沒有一件無緣無故的物品,

貪、嗔、痴、慢、疑,都是物品背後的秘密。

比如衣櫥裡不必要的衣服,微信通訊錄裡早想刪掉的綠茶婊和渣男,電腦裡冗餘的文件夾,抽屜裡總覺得會用到的各種發票和說明書,箱底的那些相忘於江湖。

而無法丟東西,原因來來去去無非就是:「對過去的執著」與「對未來的不安」 ,因為看不清對自己而言必要的東西和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所以才更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不需要的東西。

而在這取捨之間,你會慢慢發現你的這很多潛意識,小秘密。

對於一個當下充實的人,過多的物品和信息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拖累。

而何為生活品質?我想分享的一個理解便是:生活品質,就是讓圍繞在你身邊的全是能讓你心動和增加幸福感的人與物。

孔子評顏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願你的人生不乏心動。

相關焦點

  • 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好?原來做家務還有這些好處,快讓孩子動起來吧
    生孩子之前,只有我和老公兩個人生活,只要平時稍加注意,並且每個周末進行一次大掃除,家裡倒不至於有多髒,但是自從娃出生,這種&34;行為就再也不能有了。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家裡的衛生情況成了重中之重,除了每天一小掃之外,周末還會全家一起大掃除,剛開始寶寶只要在床上躺著就行,但是隨著他一天天長大,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的身影,做家務成為了我最頭疼的事情。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日本家庭從小培養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包括吃飯前幫忙做飯,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讓孩子自己買東西等。
  • 《幸福三重奏》︱誰做家務,關乎幸福?言重了!這3點才是關鍵
    文︱煙火生活 自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開播以來,再次將做家務這一關乎婚姻幸福與質量的議題放到了桌面上來供大家討論。 節目中,張歆藝和袁弘夫婦,圈粉無數,只因袁弘幾乎毫無怨言地包攬了家中所有的家務。
  • 「整理物品」就是「整理人生」,請收下「整理」的七條魔法建議
    前陣子,看過《斷舍離》和《極簡生活:簡而美的活》兩本書,也看過一些關於極簡方面的文章,使我對極簡有了一些了解,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極簡主義很適合我目前的生活雜亂無章狀態,但這種想法卻只存在心裡,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而看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部電影後,我忽然著迷一樣的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好像這部劇真的有魔法一般。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可以看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是非常重視培養小孩做家務的這一項技能。不過中國的父母們對於小孩做家務的這件事情,好像還不是很重視。很多時候父母可能只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快樂的成長,並且學習成績優異,很多事情父母都是幫小孩去做的。有的父母甚至覺得只要自己小孩的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不會都沒有問題。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點。
  • 原來我也很幸福
    當我的身份改變之後,各種介紹對象的人踏破了我家的門檻,我不敢跟我媽說,但實際所迫不說不行了。毫無懸念的,我媽不同意,因為他們家太窮了!在我們那個時代,父母之命還是難違的,更何況我一直是個乖乖女,他們家確實太窮了,我和他都沒法改變。再過了不久,市委的同事介紹了他的弟弟給我。他長得很帥,已經是連長了,家裡沒什麼複雜的關係,我們結婚了。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用心領悟,透過整理收穫心動人生
    所以,整理之後,在房間變得整潔之餘,每個人的身體狀態或多或少都會變得更好。除了身體狀態之外,人的生活狀態也會變嗎?是的,你會覺得生活變得更加自在,而且做什麼事情都特別順利。你的心裡是不是想著:啊!原來整理真的能讓運氣變好啊?其實,並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證明整理真的有這樣的功效,但的確有很多人在整理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自己的運氣似乎變好了。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只會斷舍離,其實是本末倒置
    正如麻理惠在前言中所說:「我所傳授的整理法不是所謂物理性的整理和收納的技巧,而是一種通過使其具備整理上的正確認識,成為」會整理的人」 的方法。這就是整本書所說的整理的魔法:無論是誰,只要體驗過一次完善的整理,就會體會到心動般地感覺,而且,還會實際感受到「整理之後」的人生所產生的的戲劇性變化。讓我們跟隨麻理惠,習得整理的魔法,實現閃亮的人生。
  • 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美滿?(值得一看)
    談起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這的確是大家希望了解和真正所關心的話題。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和則興旺,家吵則滑坡,這是永遠不變的古訓。那麼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美滿呢?即下來,虞戀莎為朋友們談一談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夫妻如何相處才能美滿等相關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供朋友們思考。1.夫妻相處之道首先要做到坦誠相待,切勿遮遮掩掩這是經營婚姻之大忌諱。坦誠相待是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條件之一。比如,夫妻雙方各一方出門有事情來說,可能愛人都會問準備出去做什麼事情呢?或談什麼生意呢?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學會這兩點,沒有整理不好的房間
    最近讀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發現整理是一門學問。所謂的整理就是對過去的整理,我們也在整理的過程中清楚地知道人生中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不必要的。很多人整理完房間之後,沒過多久又亂作一團,感覺整理好像浪費了時間。如果你能懂得這兩點,沒有做不好的整理。
  • 學做家事心得系列(二)如何整理千頭萬緒的家務
    理家,自古以來仿佛就是婦女最擅長的,所以持家治內,在過去的社會裡,對於一般的婦女可是一點都不費勁,然而對現代婦女來講,可能就是一件高難度的挑戰了。素來就怕整理家務,但偏偏不整理又覺得過意不去。畢竟,家是自己的窩,營造幸福的家,整齊清潔是第一步。
  • 我的斷舍離之路(四)——春楠人生整理之「電子衣櫥」
    5春楠人生整理期5.1小房子裡的幸福時光搬進小房子,果然很夠用。
  • 感悟|我心中的道——只道平常
    道,可大可小,可親可遠,不可捉摸。深植於萬物之中,又超越於萬物之上。天地萬物,陰陽五行,春夏秋冬,四時變化,無不包藏著道之機的運化。形而上的道,不可言說,那不如談談我心目中平常可見的道——只道平常。我喜歡看人生的境遇,在境遇之中得遇「道」的影子。在一切稀鬆平常的日常中,與道相親。
  • 22分鐘讀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來一場人生的洗剪吹
    讀過一次的書,就是「已經體驗過了」。就算沒有牢記內容,全部的內容應該已經都進入你的內在。整理書的時候,請完全不需要考慮會不會再讀、是不是已經記住,只需要一本一本拿在手上,用是否感到心動來判斷即可。如果你擁有這些發現率非常高的學習書籍,覺得「有一天會讀」,建議你現在馬上就丟掉。光是「我覺得」卻沒有看的書,請絕對要丟掉。
  • 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
    導讀: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將來人生有很大差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勞動教育看我「行」 | 小小整理,大大收穫
    儘管病毒在全世界肆虐,已經宅家這麼久的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我們光榮的勞動傳統。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美好的學習和生活要從整潔讓人安心的臥室開始。在早起洗漱後,我便開始收拾自己微有凌亂的房間。天氣越來越熱,收拾自己並不大的房間還是讓我發熱出汗,整理書籍、整理衣櫃、抹去電腦灰塵、擦拭書架及電腦桌、掃拖地、疊被,用了將近四十分鐘,終於將自己的這窩整理好。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純爺們。」這回答有理有據,有網友們稱:「關於孩子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督促孩子做家務。比如,讓孩子參與整理拖鞋——這位睿智的媽媽,會讓孩子觀察鞋子「形狀、大小、顏色、圖案」等,讓孩子為鞋,尋找失散的孿生弟弟;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她會在玩具筐貼標籤,讓孩子將大玩具送回「巨人國」,小玩具送回「小人國」;比如,讓孩子整理衣物——她會和孩子,將不同顏色、款式、季節的衣服分類。
  • 怦然心動的整理法:整理房間如同整理人生
    清理房間和物品,不只是為了乾淨和整潔,其實也是「清理人生」。如果我們的物品擺放得很亂,各種需要的和不要的都堆在一起,證明我們的人生狀態也是很凌亂的,生活的一塌糊塗,自然也談不上幸福。如果你不整理內務,自己的房間,生活的地方就會非常地混亂。
  • 整理師是如何解決高端家務「整理」後復亂問題的
    房子面積不小,但我在家時間不多,一個人很難hold住。所以,家裡請了保姆料理家務,媽媽也會時不時過來幫幫忙。我嘗試按照收納書裡的方法整理,也請過高端家政的收納包年服務,買過很多收納用品,但收效甚微。H姑娘的藥竟然比一般三口之家的藥物還多,尤其是腸胃藥,要好好保重身體啊。文件部分,我們將每一頁紙都進行了徹底的分類,按照類別和時間順序,收納在文件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