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在血管病中,是表現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病人群本是一些中老年人。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尤為是喜好油膩辛辣等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和"夜貓子"式的作息習慣的年輕人群,也大大增加的血管堵塞的機率。
需要人們重視的是,血管,就好比人體的交通"樞紐",一旦出現堵塞,樞紐的作用就會導致癱瘓,而疾病也就隨之而來。
血管的堵塞出現在腦部,可能引發腦梗死;
血管的堵塞發生在心臟,則可引起缺血性壞死和心肌梗塞;
其實血管堵塞,並不是一兩天形成,它會有一個"堆積"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我們提高警惕,及時發現,還是可以及時治療化解危機的。
一般40歲前後,我們的血管,多少會因為環境或者生理老化等問題,開始出現血管疾病。
那麼血管在"擁堵"的時候,會出現哪些信號呢?
四十歲後,常出現這4種症狀,多半是是血管堵了,儘早查下CT
1、頭疼胸悶
血管在形成堵塞的情況下,大腦的營養和氧氣傳輸會出現供應不足,而這時病人則會表現經常性的頭暈頭疼現象。
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胸悶,尤其是晚上睡覺時特別明顯。
這種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測,看是否發生血管堵塞。
2、 肢體麻木、疼痛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表現為,肢體會莫名地出現麻木、疼痛的感覺,這是血管堵塞的早期症狀之一。
主要原因是四肢因血管堵塞後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給。後期堵塞情況嚴重,疼痛和麻木感也會隨之增加,嚴重時可影響肢體的正常活動。
3、容易抽筋
血管堵塞後,患者很容易出現抽筋現象,特別是晚上正在睡覺的時候,嚴重時,局部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收縮情況。
4、心絞痛
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心臟功能受到了影響。
當心臟的血液輸送受到了阻礙,心臟也會因為營養不足而出現功能性受損狀況,其中心絞痛是最常見的表現之一。
所以當莫名出現心絞痛的時候,即使通過休息和服用藥物等,仍然不能緩解疼痛的情況,十有八九是心臟的血管出現了堵塞。
血管是否堵塞,教你一個小妙招:
緊握拳頭,放在胸前,保持30秒左右,鬆開觀察手掌顏色變化:
松拳後,顏色迅速恢復,不超過3秒,說明血液通暢,血管很健康。
松拳後,如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有顏色,即超過5秒,甚至10秒。
說明血管彈性不佳,有堵塞的情況,要當心動脈硬化和三高問題。
想要血管暢通,不堵塞,謹記:三要,四不要
1、 要喝茶水
喝茶水與保證肝臟健康、維護血管彈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除了平時要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建議平時沒事也喝喝養生茶,可以軟化血管,維持健康
在菊花中,養護身體建議選擇金菊源,金菊源被開封人稱之為"養生王",內含很多元素對身體有很大幫助,老少皆宜。
硒元素:被稱為身體"維修工",能抑制三高,促進受損血管內皮細胞修復;
膽鹼:能提升脂肪代謝效率,抑制脂肪和代謝垃圾的沉澱,預防血栓形成
類黃酮:充分滅活有害的自由基,保護血管通暢,提升血管彈性;
熱水衝泡金菊源即可飲用,每日1~2杯,滿足身體需求。
2、 要吃膳食纖維
我們都知道健康的生活,離不開綠色的蔬菜水果。
大魚大肉吃多了反而容易讓三高、血管疾病出現;
可很多人在正面面對時,往往喪失了該有的"抵抗力"。
其實,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營養價值,要比肉類更利於健康的發展,尤其是一些葉類蔬菜。
還有很多水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血管堵塞、利於血脂、血壓穩定的作用,比如蘋果、菠蘿等。
3、要堅持運動
運動,是保證機體器官健康的最好辦法。
隨著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很多人吃過飯後就喜歡坐沙發上看電視、躺床上玩手機、電腦等,這些行為都是不利於健康的。
每天堅持1-2個小時的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加新陳代謝,保證血管循環不受阻礙。
4、不要高油、高糖食物
高油、高糖是引發很多疾病的誘因,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高血脂和高血糖。
同時長期食用過於油膩食物,血管的脆性也會因此增加,從而加大血管堵塞概率。
所以,健康的控制油和糖攝入量,也是預防血管堵塞的重要所在。
世界衛生組曾公布過:成年人每日攝油量不宜超過25克,糖每天的攝入量不宜超過50克。
5、不要久坐
現在的工作大部分都需要一坐就是一天,活動的時間很少,下了班了感覺很累,回家吃完飯就躺著。
這樣的生活習慣會促使血液循環減慢,血管中的毒素垃圾也不能及時的外排,就會引起血液粘稠。
時間長了,還會造成深靜脈血栓。
6、不要激動
日常生活中,無論男女,都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尤其是高血壓患者。
如果長時間情緒不佳,易怒、暴躁、悲觀等,都有可能引起血管痙攣,導致血壓驟升,影響血液正常的流通。
嚴重者,還會導致血栓的形成,或是血管的破裂。
7、不要忽視
定期做一些重要的身體檢查,尤其是中老年人,身體機能日益衰退,抵抗力下降,所以體檢很有必要。
主要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各臟腑的B超、血液分析等。
一旦發現身體有異樣,及早幹預治療,避免給身體帶來更大的損害。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