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醫學上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具有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特徵,病因多是血管堵塞,腦部供血障礙,導致部分腦組織缺血性壞死。
2016年世衛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新發腦梗患者1370萬人,其中我國佔了40%左右,造成這種局面,與血管疾病易被忽略有很大關係。
血管疾病引起的症狀,在平時很容易被忽略,晚上睡覺時,血液流動緩慢,血管
堵塞的危害會被放大,所出現的症狀更為明顯。
醫生提醒:睡覺時出現4個異常,多半是血管堵了,需警惕
1、小腿抽筋
抽筋我們也都遇見過,通常會認為是缺鈣所致,然而,若是頻繁在睡覺時小腿抽筋,則可能是下肢血管堵塞所致。
小腿部位距心臟較遠,若是有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及時供應,導致小腿缺血、缺氧、缺少營養元素的滋養,容易出現抽筋現象。
2、單側流口水
睡覺時,我們偶爾都出現過流口水的現象,可若是經常出現此種症狀,則可能是出現血管堵塞,引起的大腦缺血、缺氧。
大腦作為神經中樞系統,控制著全身各處活動,若是出現血管堵塞,大腦缺血、缺氧,會導致吞咽功能異常,口水不能及時咽下,從嘴角流出。
3、手腳冰涼
冬天我們很容易會出現手腳冰涼,通常只要處在溫暖的環境中,是可以緩解的,而血管堵塞所引起的症狀,在失去溫暖環境後會迅速變為冰涼。
手腳處在四肢末端,睡覺時,血液流動較緩,且血管堵塞,溫暖的血液不容易到達手腳部位,導致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
4、肢體麻木
睡覺時,如果我們一直保持一個姿勢,很容易出現發麻的現象,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壓迫血管,導致血液不暢所引起的。
同理,如果在睡覺時平躺,並沒有壓迫血管,依然出現肢體麻木的現象,則有可能是血管堵塞,引起的肢體缺血、缺氧,導致麻木。
出現上述4種症狀,莫大意,應及時進行檢查診斷。
提醒:3種食物或會引起血管堵塞,建議要少吃
1、油膩食物
此類食物的特點通常是油脂含量較高,如紅燒肉、烤鴨、炸雞,其雖然味道鮮香、口感酥脆,很受歡迎,但卻不宜多吃。
因為此類食物含有大量油脂,攝入人體後若是不能及時代謝,則會堆積在體內,增加血液中脂類含量,容易引起血脂稠、血管堵塞等。
2、高鹽食物
食鹽中含有大量的鈉離子,我們生活中比較多見的高鹽食物,有鹹菜、臘肉、豆醬等,此類食物長期攝入或會對血管壁造成傷害。
研究發現,食鹽中的鈉離子對血管壁具有刺激收縮的作用,長期食用高鹽分的食物,或會引起血管壁壓力增大,導致可怕的「動脈粥樣化」。
3、高糖食物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含糖量較多的食物,有巧克力、蛋糕、糖果等,這種食物有香甜的口味,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
糖分攝入人體後,較多的糖分會轉化為脂肪,經常食用高糖食物,可能會引起血脂粘稠,增加患腦梗的機率。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對血管健康大有好處
1、多喝茶
據醫學研究發現,成年人每天飲水不低於1500ml為最佳,喝水時可以加入菊花茶。
雲臺冰菊屬於懷菊亞種,產自焦作修武縣,其中含有胺基酸、類黃酮、水蘇鹼等元素。
類黃酮有助於減少毒素在血管沉澱,降低血管受損的風險;水蘇鹼有助於分解血液中的脂類,對於降低血液粘稠度有良好的作用。
胺基酸被稱為「血管小幫手」,有助於修復血管損傷,增強血管彈性,抑制血管硬化,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熱水悶泡雲臺冰菊3分鐘,更利於吸收營養元素,適合日常飲用。
2、良好的飲食習慣
老話說:病從口入,有數據調查顯示,腦梗患者中由半數以上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
生活中,為了維護我們血管健康,應保證入口食物的乾淨衛生、營養均衡,儘量少吃油炸、醃製類食物。
小知識:早睡早起有助於血管健康嗎?
回答:當然可以,而且早睡早起可以說是保護血管健康最簡單的方式了。
有研究表明,晚上11點到3點是身體高效進行代謝、排毒的時間,若是經常熬夜,容易導致血液中脂類和毒素堆積,危害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