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父親為「爹」,為何現代人卻改口稱「爸」

2020-12-19 國服炮車

古人稱父親為「爹」,為何現代人卻改口稱「爸」

本文約145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看過歷史影視劇的觀眾們應該對「爹爹」這個詞不陌生,古時候的人們,尤其是女孩子常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爹爹」,疊詞稱呼顯得更溫婉淑雅。男孩子則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爹」。可是為什麼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叫法卻減少了呢?現在更多人是選擇稱呼父親為「爸爸」,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爸」這一叫法源自國外,外國人都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爸爸」,既然「爸爸」是國際用語,難免會傳入中國,於是在中國也就開始流行起來了。「媽媽」也是同樣的道理,「媽媽」這一稱呼則是代替了「娘」。當然這些都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爸爸」的稱呼可比「爹」的稱呼出現的早太多了。三國魏明帝時期的《廣雅》中《釋親》篇就有記載:「爸,父也。」可見這「爸」的稱呼早在三國之前就有了,只是常用語書面,不常用於口語。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學語之初,最先學會的就是『爸爸』的發音。」這一點我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很多新生兒剛學說話的時候都是先學會的叫「爸爸」,當然也有些是先學會的叫「媽媽」。所以不難猜測「爸」一詞的叫法比「爹」一詞的叫法起源更早。

下面再說說「爹」這一叫法的起源,其實說實話,稱呼父親為「爹」大多用於北方,在南方地區幾乎沒有人稱自己父親為「爹」,反倒是稱呼自己「爺爺」為爹,我是蘇州某縣級市長大的孩子,從小到大稱呼自己的爺爺為「老爹」。在部分東南地區這個稱呼也指的是祖父,如客家話中把祖父稱作「爹爹」。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微妙的地域差異。在南方大多數地區稱呼父親為「爸」,在北方及中原地區則稱為「爹」。

「爹爹」改稱呼為「爸爸」的原因一:「爸爸」本是南方對於父親的稱謂,不過現在在全國範圍內都以此稱呼父親,究竟何時起這個南方常用稱謂延及北方,已經難以考證,但跟南方經濟重心超過北方應該有些關係,而這段時期,就是唐宋時期。在宋唐時期,"爸爸"的稱呼的確出現在北方一些地區了。

原因二:「爹」一稱呼為外來詞。宋朝官修的《廣韻》中稱:「爹,北方人呼父,與南史不合。」既然「爹爹」一詞的稱呼來自北方,而且起源較晚,那麼這一稱呼會不會是北方人的新造詞?亦或是外來詞?南方人稱父為「爸」,而北方稱父為「爹」,「爸」的稱呼又比「爹」的稱呼早。這不得不讓人覺得「爹」一詞的稱呼為外來詞。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胡說,有人曾推測「爹爹」一詞其實來源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突厥語,滿語等),並非漢語詞。只是在歷史的發展中融入了漢族文化,導致大多數北方民間的百姓稱呼父親為「爹」。至於「爹」這一稱呼有沒有代替「爸」的稱呼,這一點還沒辦法考究,只能是推測。現在大部分歷史電視劇中都稱呼父親為「爹」,其實並不太準確。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在古時候對父親都有一個共同的漢語稱呼,那就是「父」這一稱呼,只是「父」常用於書面,不常用於日常口語。所以總結一下今天所探討問題的結果,「爸」的稱呼為漢語詞,古時候常用於南方地區,起源較早(起源地可能是在北方,與歷史上的南遷有關),並有較早文獻記載。而「爹」的稱呼為後來北方各民族融合產物(北方漢族與各民族文化交流,捨棄了「爸」的稱呼),現代南北方人民都稱呼父親為「爸」的原因與南方經濟快速發展有關,經濟交流必然會帶來文化交流,南方稱呼祖父為「爹」可能就與南北文化交流有關,舊詞錯用在古代並不新鮮。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對這方面了解的朋友歡迎補充留言。

相關焦點

  •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父親有哪些不同叫法,古人為何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父親是我們人生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可是在生活中,不知道你麼有沒有注意到,關於父親的叫法有很多,而古代人最喜歡的一種叫法是爹,我們知道父親的書面語,是平常在書中寫的時候都這麼這些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父親有哪些不同的叫法,古人為何要把父親稱作「爹」?說了你可別不信。
  • 古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平明百姓叫爹,有地位的人叫父親大人,王孫貴族叫父王。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
  • 漢字分析:「爹」和「爸」到底哪裡不同?以前真沒研究過
    漢字:「爹」和「爸」有何不同?在我們心中「爹」和「爸」是特別有厚重的漢字,都是指我們的父親。從漢字角度上來講,這兩個字的不同,主要在表達意思不同、詞性不同、表達意思不同。有些地方喊父親為「爺」「爹」字,在古時表示多個子女的父親。「爹」字,上面一個父,指父親,下面一個多,指多個子女。
  • 古人為何稱懷孕為:身懷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六甲又為何頻頻在古詩詞當中被出現了?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為何古人懷孕稱為六甲,六甲又具體表達的什麼含義?在古時候人們是沒有日曆跟沒有電話的,時間一天天的流逝,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幫助他們記住年份日期,但是憑藉古人的聰明智慧,他們便發明了天幹地支的紀年法,因此在起初「六甲」便指的是以甲字起頭的六組,其中分別為甲子,甲卯,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這種紀年法,一直延續至今。
  • 李茂微博自曝升級當爹弦子懷孕 稱陪上模擬生產課很尷尬 (組圖)
    今日李茂微博自曝要升級當爹啦,他在微博曬出陪弦子上孕婦課的圖,稱在一堆孕婦面前模擬生產,無敵尷尬。  二人好友江鎧同隨後轉發微博稱:」終於可以說恭喜了 暖男升級暖爸「。  二人好友江鎧同隨後轉發微博稱:」終於可以說恭喜了 暖男升級暖爸「。
  • 山東理工大學稱將幫助陳春秀實現大學夢,為何一夜之間改口了呢?
    6月22日深夜,山東理工大學發布情況通報稱:近日,陳春秀女士通過媒體表達了重新到高校就讀的意願。我校對此高度重視,主動與其進行溝通,了解訴求。我們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願望。為何一夜之間,口風就變了呢?原因何在?1、輿論關注以及社會各界給山東理工大學帶來的壓力,讓其不得不改口。
  • 如何區分「爹」和「爸」?兩者到底有何不同,你會正確理解嗎?
    第二、「爹」和「爸」的區別「爹」和「爸」是特別有厚重感的漢字,雖然從表意上來看都是指代父親,但是從漢字角度上來講,這兩個字卻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這首民歌中的「爺」,實際上就是指代木蘭的父親,當時的人們,習慣性地將父親稱作「爺」。
  • 如何區分「爹」和「爸」?兩個稱呼到底有何不同,看完長知識了
    在清朝滅亡之後,爹、娘的稱呼,經被爸爸、媽媽所代替,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爹」和「爸」這兩種稱呼,實際上存在著本質區別。第二、「爹」和「爸」的區別「爹」和「爸」是特別有厚重感的漢字,雖然從表意上來看都是指代父親,但是從漢字角度上來講,這兩個字卻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
  • 賴清德為救觀光,改口稱「中國大陸」 網友酸:投機倒把
    【環球網綜合報導】一直稱呼大陸為「中國」、兩個月前還囂張自詡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的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昨日,「髮夾彎」(指前後態度和做法不一致)了!「賴院長」不叫大陸為「中國」了,改稱「中國大陸」了。不過,這「改口」的背後,沒那麼簡單。他要救臺灣觀光。
  • 「你爸什麼時候交罰款?」詹森「遭爹坑」,已經不是第一次!
    經常聽說「坑爹」,很少聽說「遭爹坑」。這不,英國首相詹森就「遭爹坑」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據「今日俄羅斯」10月1日報導,詹森的父親斯坦利詹森因違反政府防疫規定——在公共場合內不戴口罩被英媒抓拍並曝光,後者還直接公開喊話首相:你爸什麼時候交罰款?這是詹森的父親第二次違規。
  • 熱搜 你爹可能要大意失荊州了 說的是啥?這是一個「滅爸」的故事
    今天凌晨,#你爹可能要大意失荊州了#的話題迅速引爆熱搜,一名微博暱稱叫「Euamoter」的男子通過微博稱,在湖北全省封路的情況下,自己通過「當官的」父親找關係,從天門回到荊州。當前是抗擊疫情最關鍵時期,13日中央紀委常委會才剛剛召開會議,強調要重點加強對湖北省、武漢市紀檢監察工作的指導,此時竟然冒出如此大張旗鼓的「曬爹」行為,令吃瓜群眾們紛紛憤而轉發,希望有關部門一查到底。目前荊州當地多部門已介入調查。
  • 古人對父親的九九八十一種叫法,你知道幾種?
    清代經學大師,楹聯學開山之祖梁章鉅曾在其《稱謂錄》一書中總結了九九八十一種古人關於父親的稱謂,快來瞧一瞧你能說得上幾種吧:   1.父
  • 古人為何稱懷孕為身懷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麼意思?
    褒姒曰:太子為母報怨,其意不殺妾不止,妾一身死不足惜,但自蒙愛幸,身懷六甲,已兩月矣,妾之一命,即二命也,求王放妾出宮,保全母子二命。——《東周列國志》褒姒,周幽王的寵妃,生來就不愛笑,為博紅顏一笑,周幽王上演了一幕烽火戲諸侯的好戲。
  • 古人能拿起百斤兵器,為何現代人卻做不到?不是計量單位的問題
    導語:古人能拿起百斤兵器,為何現代人卻做不到?不是計量單位的問題相信大夥都聽過說過這麼一個形容古人的詞,那就是「天生神力」,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擁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冷兵器才能確保安全,而理論上來說,重量越高的兵器威力也就越大,對付敵人就輕鬆多了,所以古人打造了很多重武器,比如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大84斤,這樣的重量舉起來都難,更別說使用了,但它在關於的手中卻如同是一把劍一樣,隨意的揮舞。
  • 古代「爹」的稱呼到哪個年代改稱為「爸爸」?這種現象咋出來的?
    昨天和同事一起拌嘴,發現個有意思的事兒,我跟我爸打電話上去就喊爸,我喊的四聲,他說你怎麼都喊第四聲,這麼符合你們村鎮的喊法,我說全世界都是這樣喊的吧,他說那我們這邊都是二聲,有的時候我直接跟我爸喊爹,我們這大多數都是喊爹。我說都什麼年代了,你簡直是個槓精。
  • 一顆豆子的故事,古人為何稱紅豆為相思豆,現如今仍是傳情信物
    紅豆是一種不怎麼常見的被子植物,不可食用的一種有毒物質,而且大多分布在熱帶地區,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多見,而且如果誤食還會中毒,嚴重的地步可能會導致丟掉生命,這樣一種植物在古代它的意義卻有所不同,是古人用來寄託相思之情的信物,當然它的學名屬類也跟相思有關,名為相思子屬,雖然不可以適用,
  • 古人為什麼稱日本為「扶桑」?
    至於為什麼會叫日本為「扶桑」,因為中國古代傳說東方有個地方叫扶桑,那裡有一種傳說中的神木,叫扶桑樹,太陽就從那上面升起來的。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日本正好在中國東邊,所以,當時就認為日本就是扶桑國了。從「日本」的字面意思來看,「本」字,具有草木本根的涵義;以「日本」為名,就寓有太陽、太陽樹本根之所在的意思。在日本島上的古代列國中,很早就有以「扶桑」自稱的國名或族名,這正是以太陽所在的神樹之地而自命。日本人的這種觀念,反映出上古時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所共有的一種宇宙結構觀念。
  • 「臺獨工作者」賴清德又改口稱「中國大陸」了 綠媒還是嘴硬
    此次改口引得島內議論紛紛。 賴清德是3日下午出席《天下雜誌》37周年「美麗臺灣行」活動時發表這一言論的。他在致辭中說,「臺灣觀光拓展的方向要多元,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臺灣旅遊,不管是團客或自由行,不管是住飯店或民宿都非常歡迎!」 臺灣《聯合報》7月4日報導指出,賴清德在3日的發言中兩次提到「中國大陸」,並非過去慣用的「中國」。
  • 在古代都是叫爹爹的,怎麼就突然改口了?從哪個年代改稱「爸爸」
    在古代都是叫爹爹的,怎麼就突然改口了?從哪個年代改稱為「爸爸」?其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古代「爸爸」的叫法並沒有普及,那時的爸爸,應該和方言差不多。在普通話沒有普及之前,每個地方對「爸爸」的叫法不一樣。
  • 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
    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在我們國家的故宮,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可能都去旅遊過,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是很陌生。到了每年放假的時候,故宮裡面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人潮擁擠的我們目睹古人留下的建築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