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父親為「爹」,為何現代人卻改口稱「爸」
本文約145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看過歷史影視劇的觀眾們應該對「爹爹」這個詞不陌生,古時候的人們,尤其是女孩子常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爹爹」,疊詞稱呼顯得更溫婉淑雅。男孩子則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爹」。可是為什麼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叫法卻減少了呢?現在更多人是選擇稱呼父親為「爸爸」,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爸」這一叫法源自國外,外國人都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爸爸」,既然「爸爸」是國際用語,難免會傳入中國,於是在中國也就開始流行起來了。「媽媽」也是同樣的道理,「媽媽」這一稱呼則是代替了「娘」。當然這些都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並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爸爸」的稱呼可比「爹」的稱呼出現的早太多了。三國魏明帝時期的《廣雅》中《釋親》篇就有記載:「爸,父也。」可見這「爸」的稱呼早在三國之前就有了,只是常用語書面,不常用於口語。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學語之初,最先學會的就是『爸爸』的發音。」這一點我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很多新生兒剛學說話的時候都是先學會的叫「爸爸」,當然也有些是先學會的叫「媽媽」。所以不難猜測「爸」一詞的叫法比「爹」一詞的叫法起源更早。
下面再說說「爹」這一叫法的起源,其實說實話,稱呼父親為「爹」大多用於北方,在南方地區幾乎沒有人稱自己父親為「爹」,反倒是稱呼自己「爺爺」為爹,我是蘇州某縣級市長大的孩子,從小到大稱呼自己的爺爺為「老爹」。在部分東南地區這個稱呼也指的是祖父,如客家話中把祖父稱作「爹爹」。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微妙的地域差異。在南方大多數地區稱呼父親為「爸」,在北方及中原地區則稱為「爹」。
「爹爹」改稱呼為「爸爸」的原因一:「爸爸」本是南方對於父親的稱謂,不過現在在全國範圍內都以此稱呼父親,究竟何時起這個南方常用稱謂延及北方,已經難以考證,但跟南方經濟重心超過北方應該有些關係,而這段時期,就是唐宋時期。在宋唐時期,"爸爸"的稱呼的確出現在北方一些地區了。
原因二:「爹」一稱呼為外來詞。宋朝官修的《廣韻》中稱:「爹,北方人呼父,與南史不合。」既然「爹爹」一詞的稱呼來自北方,而且起源較晚,那麼這一稱呼會不會是北方人的新造詞?亦或是外來詞?南方人稱父為「爸」,而北方稱父為「爹」,「爸」的稱呼又比「爹」的稱呼早。這不得不讓人覺得「爹」一詞的稱呼為外來詞。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胡說,有人曾推測「爹爹」一詞其實來源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突厥語,滿語等),並非漢語詞。只是在歷史的發展中融入了漢族文化,導致大多數北方民間的百姓稱呼父親為「爹」。至於「爹」這一稱呼有沒有代替「爸」的稱呼,這一點還沒辦法考究,只能是推測。現在大部分歷史電視劇中都稱呼父親為「爹」,其實並不太準確。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在古時候對父親都有一個共同的漢語稱呼,那就是「父」這一稱呼,只是「父」常用於書面,不常用於日常口語。所以總結一下今天所探討問題的結果,「爸」的稱呼為漢語詞,古時候常用於南方地區,起源較早(起源地可能是在北方,與歷史上的南遷有關),並有較早文獻記載。而「爹」的稱呼為後來北方各民族融合產物(北方漢族與各民族文化交流,捨棄了「爸」的稱呼),現代南北方人民都稱呼父親為「爸」的原因與南方經濟快速發展有關,經濟交流必然會帶來文化交流,南方稱呼祖父為「爹」可能就與南北文化交流有關,舊詞錯用在古代並不新鮮。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對這方面了解的朋友歡迎補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