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

2020-12-11 百家號

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

在我們國家的故宮,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可能都去旅遊過,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是很陌生。到了每年放假的時候,故宮裡面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人潮擁擠的我們目睹古人留下的建築群體。在故宮裡面,作為明清兩代的都城,還都是曾經皇上居住的地方,也是朝廷大臣商朝的地方,在古代就被稱為是紫禁城。

其實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朱家就專門下令就修建了故宮,在明後朝代的時候就直接推翻了清朝的執政。到了清朝的皇上就覺得老朱家當時修建的故宮並不是很適合做帝都的宮殿,在清朝皇上又專門下令重新進行了修整。如今,到了現在故宮利已經經歷了600年來的歷史,這些建築群非常多,為何在故宮的建築物上面未有鳥糞的出現呢?為此,專家還專門進行了研究解決這個問題。

當專家們經過了仔細的研究之後就聲稱,鳥兒之所以不在故宮裡面屋頂上面進行築巢,這本身和故宮的建築材料還有結構是有很大的關係。在故宮裡面的建築群體看起來非常的宏偉,但是在它的屋頂上面都是形成了弧形的相撞。在屋頂四周不同的邊角建築直徑,對於其他的建築群體的話就小了很多。在故宮屋頂的表面也是非常光滑,我們都知道鳥兒一般都是會選擇在粗糙的牆面上面進行築巢,故宮裡面的屋頂在修建的時候就是比較光滑,不適合鳥兒在這裡築巢。

研究過後,專家聲稱,我們能夠現在看到這麼幹淨威嚴的故宮,首先要感謝的就是古人的智慧,用這樣方式來解決鳥兒不能夠在皇宮裡面生活,從未杜絕了鳥糞的出現。畢竟對於偌大的皇宮裡面如果真的鳥兒到處築巢的話,肯定是會影響到皇宮的莊嚴還有整潔的程度。假設一下,在皇宮裡面行走的皇上和皇后,經常都能夠碰到一些鳥糞的出現,如果真的被鳥糞砸到或者是踩到了鳥糞的話,傳出去肯定會影響到皇家的威嚴。除了這些之外,專家還進行推測,因為建築群體的出現,不僅是因為這些建築物的外觀,可能也是因為建築物上面是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氣味,這樣的味道會讓鳥兒感覺到不適,所以它們才不會長時間的停留。這都是專家們的一些推測,我們確實沒有辦法進行考證來證明。

其實,除了故宮之外,在中國還有很多令人稱讚的建築群體,比如就是文明於世界的萬裡長城還有風景秀麗的頤和園等。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雖然現在科技的發展不斷進步,這些古人建造的建築群體想必都是屬於巧奪天工的佳作,我們還是要感覺古人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多莊嚴偉岸的古建築!

相關焦點

  • 72萬平米的故宮,600年來為何房頂從沒有鳥糞?佩服古人的大智慧!
    說到北京,首先會想到故宮吧。 故宮的人流量很大。 除了開放日以外,假期裡總是在這裡看到很多人,這裡的人流量如此龐大,為什麼鳥在這裡停下來很少,也沒有鳥糞,故宮建成後將近600年, 怎麼還這麼漂亮?
  • 為何故宮上有鳥飛,卻看不到鳥糞?專家觀察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可是北京的故宮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故宮的屋頂上有鳥在飛,可是卻看不到鳥糞,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北京的故宮,相信大家都去過吧,如果沒有去過的話,相信大家從電視上或者是新聞中也看到過照片或者視頻,我們可以看到故宮的屋頂都是非常光滑,並且在太陽光下一照,非常閃閃發光好看的,而故宮的屋頂上卻從來都沒有鳥糞,或者是鳥類堆的鳥巢,這其中的原因讓專家都觀察之後感嘆到古人實在是太聰明了,其實屋頂上落上了鳥糞或者是有鳥堆起來的鳥巢,這個問題古人也是考慮到的。
  • 故宮的房頂上600年都沒有鳥糞,看完原因恍然大悟,網友:佩服
    故宮屋頂上600年沒有鳥糞,我看了原因恍然大悟,我佩服應該去北京的地方當然只有故宮了,故宮作為清明時期的兩座宮殿,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精巧的建築吸引了許多海內外遊客,為什麼故宮屋頂如此美麗,卻看不到鳥糞?
  • 故宮養心殿為何總是潮溼陰冷?專家將地磚敲開後,被古人智慧折服
    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朝代,而在眾多朝代中都會出現許多的皇帝,而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居住的地方,也是特別的奢華的,所以故宮在我國歷史上是皇帝們所居住的地方,因為有著非常廣闊的面積,所以在民間一直到現如今都流傳著許多關於故宮的傳說。而且這些有著神秘色彩的故事,不只是讓百姓們都感到特別的好奇,到現如今許多研究人員也都是對於一些傳說都特別好奇的。
  •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
    為何故宮一棵樹都沒有?專家給出解釋後,不得不讚嘆古人智慧!我們中國擁有著三下5000年的文明。同時也擁有著眾多的歷史遺蹟。相信大家對中國古代建築都比較感興趣,隨著影視宮廷劇的推廣,讓很多人對皇宮內的生活都比較好奇。
  • 有著六百年歷史的故宮,屋頂卻很少有鳥屎,全是老祖宗的智慧
    到北京旅遊,很多人不能錯過的景點就是故宮,就像明清皇宮一樣,隱藏著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我等待著人們去發掘,我知道故宮有600年的歷史,為什麼它的屋頂上鳥糞少?那就是祖先的智慧。過去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但過去的紫禁城是皇室禁地,戒備森嚴,只有王公貴臣可以進入,民眾擅自進入將招致殺戮,現在故宮是博物館。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如今保存著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從故宮的結構建築來看,這件難度很大的木匠作品,在經濟、科技上都落後於時代,人的毅力令人驚嘆,其實最令人欽佩的還是古人的智慧。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故宮起源——南京故宮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北京的故宮。
  • 600年來為何故宮很穩固?外國專家用10級地震測試後暴露2點秘密!
    在所有的技術型智慧中,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無疑就是中國的木易技術與建築技術!在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利用最為簡單的木材與石料堆砌而成。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材料,中國人民在上千年來鑄就了不朽的文明與神奇!
  • 故宮養心殿內常年潮溼陰冷,地面被挖開後,專家感嘆古人太智慧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點擊關注,即可查看更多精彩文章故宮養心殿內常年潮溼陰冷,地面被挖開後,專家感嘆古人太智慧我們的古人給我們遺留下非常多的文明古蹟,最為著名的當屬北京的故宮。北京故宮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明朝時期不久就開始作為皇帝執政以及居住的地方。
  • 故宮的屋頂為什麼沒有鳥糞,因為顏色還是雕像?最後專家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遺產,到處都是著名的歷史遺蹟,可以說每一個都讓世界驚嘆,隨著旅遊業的大火,這些景點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尤其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北京紫禁城,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和遊玩。
  • 故宮多年來清潔如初,連房頂上的鳥糞都沒有
    我國的旅遊資源很多,但說起來,還是故宮的影響最大。歷史上,這座偉大的宮殿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而且自古就不乏有關故宮的各種奇聞秘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這座宮殿的屋頂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鳥巢了?誰都知道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
  • 故宮的屋頂為何沒有鳥屎?聽完專家的解釋,果然有蹊蹺!
    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去北京旅遊的夢想。北京對於中國人而言,是非常莊嚴而神聖的,也是我國面向全球的一個標誌和名片。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到北京遊玩,到天安門看看升國旗儀式,完成自己心中的一個小願望。在距離天安門不遠的故宮,也是每個到北京遊玩的人必去的景點之一。
  • 故宮三大殿那麼大,為何沒種一棵樹?了解真相後,對古人智慧稱讚
    故宮的三大殿那麼大,為什麼不種樹呢?了解真相後,對古人的智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稱讚,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出行次數也頻繁,我國土地遼闊物產豐富,景點多樣,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尤其是中國傳統的建築和歷史遺蹟,讓我非常著迷。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專家挖開地磚一看,傳言果然是真的
    故宮作為明朝建立的都城,當然也保持了這種中華傳統。1406年,朱棣考慮各方面的原因,決定遷都北京,並且動工修建故宮。這座明朝的超級工程佔地15平方米,宮殿有70多座,而房子更是多達9000多。作為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老房子」,故宮後面漸漸地留下了不少神秘的傳說。皇宮是權力的核心,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 故宮的地板下有什麼貓膩,木頭一直腐爛,原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導語:故宮的地板下有什麼貓膩,木頭一直腐爛,原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大家想像不到的,像木匠魯班他的卯榫結構直到現在還在被人們所沿用,在一些的木質建築中不用耗費一個釘子,就能夠和現在的這些鋼筋水泥一樣堅固。
  • 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
    文/智慧家居控,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故宮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建築。北方天氣乾燥,為何故宮養生殿卻常年潮溼?專家拆開地磚後才明白但是在皇上居住的地方卻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可能就會感到疑惑,在古代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解決呢?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上廁所怎麼解決?讀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故宮,曾經被作為皇帝的宮殿,它的規模大到能容納70多座宮殿和9000多間房屋。 故宮內各區域作用不同,如三大殿被用於舉行盛大典禮,養心殿和齋宮區被用於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然而,偌大的一個故宮,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那麼上萬人住裡面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
  • 故宮「正大光明」匾亮了!網友:佩服古人的智慧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十分壯觀2020年12月19日,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佩服古人的智慧」頤和園「金光穿洞」每年冬至前後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都會出現「金光穿洞」奇觀在落日餘暉的映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