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房頂上600年都沒有鳥糞,看完原因恍然大悟,網友:佩服

2020-12-20 一片美麗的風景

故宮屋頂上600年沒有鳥糞,我看了原因恍然大悟,我佩服應該去北京的地方當然只有故宮了,故宮作為清明時期的兩座宮殿,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精巧的建築吸引了許多海內外遊客,為什麼故宮屋頂如此美麗,卻看不到鳥糞?另外故宮屋頂也沒有鳥兒,所以去過故宮的人都說沒見過掃過故宮屋頂的人,每天都有人掃,這麼高怎麼爬?得知故宮的屋頂已有600多年沒有鳥糞了,我便向專家核實、詳細介紹,其實這與故宮建築的設計是有關係的。

在故宮的屋頂上幾乎看不到鳥兒,因為上面幾乎都是圓的弧形,連端角的直徑都比一般的建築物小得多,而且故宮的牆壁表面平滑,可以有許多鳥兒在這裡休息,因為腳太滑了,不能靜止,所以最後只能跳躍。

故宮屋頂採用黃色琉璃瓦,牆壁都塗成了紅色,你應該知道鳥的習性,紅色是鳥最恐怖的顏色,現在很多鳥都在機場被限制顏色,九五尊貴又能達到趕走鳥和蚊子的目的,不得不說一下子就有許多建造者,真是別有風味,而且,即使鳥兒在空中飛翔,將鳥糞排出,落到屋頂,也會瞬間滑倒地面,屋頂傾斜,表面光滑,鳥糞幹掉,直接落到地上,還得有人打掃,實際上,這個設計並非偶然,故宮的設計師和建築工人都是先設計的。

這種設計也避免了鳥糞的存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故宮來欣賞它的壯麗,我也很羨慕那些建造故宮的聰明的古代工匠,他們在技術仍然匱乏的年代,就這樣建造了令人驚嘆的建築,讓後人參觀,這是中國人的一大驕傲,故宮現在保存得很好,修一修,就不會影響它的美。

相關焦點

  • 72萬平米的故宮,600年來為何房頂從沒有鳥糞?佩服古人的大智慧!
    說到北京,首先會想到故宮吧。 故宮的人流量很大。 除了開放日以外,假期裡總是在這裡看到很多人,這裡的人流量如此龐大,為什麼鳥在這裡停下來很少,也沒有鳥糞,故宮建成後將近600年, 怎麼還這麼漂亮?
  • 故宮多年來清潔如初,連房頂上的鳥糞都沒有
    我國的旅遊資源很多,但說起來,還是故宮的影響最大。歷史上,這座偉大的宮殿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而且自古就不乏有關故宮的各種奇聞秘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這座宮殿的屋頂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鳥巢了?誰都知道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
  • 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
    我國故宮為何600年來都未有「鳥糞」出現?專家稱:感謝古人智慧在我們國家的故宮,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也可能都去旅遊過,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是很陌生。到了每年放假的時候,故宮裡面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地步,人潮擁擠的我們目睹古人留下的建築群體。
  • 為什麼沒有鳥在故宮房頂上拉屎?真實情況一點也不迷信
    按理說很多建築物上面都會有鳥類棲息,留下許多的羽毛,甚至鳥糞,但是為什麼沒有鳥在故宮房頂上拉屎呢?這裡的房屋上面一塵不染,仿佛每天都有人打掃一樣。事實上,就算是再怎麼維持衛生也不可能讓這麼龐大的建築保持得這麼幹淨,其實真實情況一點也不迷信。
  • 故宮的屋頂為什麼沒有鳥糞,因為顏色還是雕像?最後專家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遺產,到處都是著名的歷史遺蹟,可以說每一個都讓世界驚嘆,隨著旅遊業的大火,這些景點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尤其是古代皇帝居住的北京紫禁城,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和遊玩。
  • 為何故宮上有鳥飛,卻看不到鳥糞?專家觀察感嘆:古人太聰明了!
    現在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小鳥堆起來的鳥巢,這種現象尤其是在鄉下是最多的,不管是電線桿上還是樹上,還是屋頂上,還是屋裡面的屋角上,都有可能會有小鳥堆起來的鳥巢,並且有的時候我們把車停到樓下,到了第二天下車的時候,竟然還能看到車上有鳥糞,這種現象是非常令人氣氛,也是非常令人無可奈何的
  • 為何故宮的房頂上沒有鳥屎呢?是設計原因嗎?專家做出這樣的解釋
    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基本上都是用木頭搭建而成,而且大部分都是利用榫卯結構拼湊連接起來的,有些古建築竟然保留了上千年的歷史。啟動故宮就是最具有代表的一個古建築群,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旅遊參觀,同時也成為了很多外國遊客認識中國、接觸中國、了解中國的第一站。故宮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左右,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宮殿建築群,擁有著非常獨特的歷史意義。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上廁所怎麼解決?讀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故宮,曾經被作為皇帝的宮殿,它的規模大到能容納70多座宮殿和9000多間房屋。 故宮內各區域作用不同,如三大殿被用於舉行盛大典禮,養心殿和齋宮區被用於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然而,偌大的一個故宮,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那麼上萬人住裡面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
  • 故宮琉璃瓦:不好意思,您站不住!
    之所以你覺得從沒有鳥糞,是因為你沒法爬上去親眼鑑證!故宮的房頂又沒有閆大師那樣的罡氣護體,一群鳥飛過來,總有繃不住鬧肚子的,防不住。那麼故宮房頂為什麼給我們的直接視覺感觀是非常乾淨呢?一句話,從遠處看,故宮房頂乾淨不乾淨,靠的就是琉璃瓦的新舊程度,全部換上復修過或新生產的琉璃瓦,哪兒還有個不乾淨?
  • 有著六百年歷史的故宮,屋頂卻很少有鳥屎,全是老祖宗的智慧
    到北京旅遊,很多人不能錯過的景點就是故宮,就像明清皇宮一樣,隱藏著很多人不知道的秘密,我等待著人們去發掘,我知道故宮有600年的歷史,為什麼它的屋頂上鳥糞少?那就是祖先的智慧。到過故宮的人都會發現,故宮屋頂上很少見鳥糞,知道了,鳥的排洩物是不問地點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如果愛車停在樹下,第二天鳥糞就可能在你的愛車上留下痕跡,?以下三條由專家給出。
  • 故宮「正大光明」匾亮了!網友:佩服古人的智慧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十分壯觀2020年12月19日,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會反射到故宮的「正大光明」匾上陽光自左而右、由西向東將「正大光明」匾和下面的五條金龍依次點亮散發出金色的光芒吸引不少遊客圍觀
  • 故宮上空為何總盤旋著許多烏鴉?故宮冷知識四
    前面幾期我們談到過故宮的房頂為什麼沒有鳥糞,小編在此特別說明一下,故宮其實是有鳥的,而且很多。那你們知道這種鳥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清王朝是馬背上打下的江山,而且大家也知道清朝是滿族人,而這個滿族人又是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有一種鳥被俗稱為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知,還能平安度過。
  • 故宮建成600年大展!一生只能看一次,錯過再等100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來自馬蜂窩用戶@Yoli_CHIC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皇宮裡的孩子平時都玩什麼遊戲?交泰殿中的自鳴鐘是怎麼運行的?這些你都知道嗎?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
  • 故宮房頂五脊六獸前面的老人是誰?有什麼寓意?看完明白背後真相
    故宮房頂五脊六獸前面的老人是誰?有什麼寓意?看完明白背後真相如果你去故宮遊覽,你一定會注意到,宮殿屋頂上排列著一隊呆萌的神獸小精靈。這些屋脊獸最前端是一個騎鳳仙人,它的身後等距離排列著數目不等的各種神獸。也許你會疑問,最前端的騎鳳仙人是誰呢?有什麼寓意呢?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這座恢宏的宮殿群已整整600周歲。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
  • 親悅讀|打卡600年故宮,沒有一套合適的書怎麼行?
    今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這兩年,高冷故宮變軟萌,600歲的故宮變網紅了,話題不斷。一會兒是故宮口紅賣斷貨,一會兒是故宮角樓咖啡廳的「康熙最愛巧克力」,就連雪後的紫禁城都刷屏,更不用說「上元之夜」亮燈活動大爆了。
  • 風靡一時「開車進故宮」事件,背後原因揭秘,網友:挑釁規則
    風靡一時「開車進故宮」事件,背後原因揭秘,網友:挑釁規則在我國,故宮是中國明清兩朝皇家的宮殿,整體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故宮恢宏壯觀,是中國著名景區的代表。也正是因為如此,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很多的遊客。第二個原因那就是禁止車輛進入是對於故宮最起碼的一個尊重,這在國外也是如此,無論是英國的白金漢宮還是日本的皇宮都是不允許車輛穿行的,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在2013年的時候,我國就已經禁止故宮進入車輛了,很多總統以及國家元首進故宮之前,都得停車徒步進入。
  • 600歲故宮如何防火?
    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曾經多次遭受火災。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裡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