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狙擊者瑞幸咖啡:一飛沖天的神話還是一地尷尬的雞毛?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劉工昌

渾水的六點指控

北京時間2月1日上午12點,做空機構——渾水(MuddyWatersResearch)在Twitter公開了一份89頁的匿名報告,報告稱,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而且瑞幸的管理層為此質押了約一半的瑞幸股票,從而成功套現。

關於財務造假,首先是銷量。據稱是2019年11月中旬渾水報告有人得知運營店長在工作群裡收到調整取餐碼生成規則通知,經過渾水隨機抽取151家線下店實地調查,規則調整後取餐碼顯示的訂單量,明顯大於真實的訂單量。渾水由此推測,瑞幸咖啡的銷量數據是假的。

其次是售價。2020年1月,渾水動員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前往瑞幸咖啡所在的45個城市的2213家商店,從10119名顧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張收據。通過這些收據,調查人員發現,瑞幸每件商品的平均售價是9.97元,但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的數字是11.2元。這意味著瑞幸咖啡售價是假的。

再就是訂單。這些收據還顯示,瑞幸平均每筆自提訂單的商品數量為1.08件,每筆外送訂單的商品數量為1.75件(90%是自提訂單,10%是外送訂單),綜合為1.14件。2018年同期,這個數據是1.74件——每筆訂單的商品數量在減少。

來源/匿名做空報告

再次,在渾水看來,銷量訂單的下降與價格的虛高必然導致經營的嚴重虧損,而這又靠誇大的廣告費用多出的實際部分,用來填補店面經營虧空。CTR市場研究機構跟蹤的數據顯示,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在分眾傳媒的廣告支出多報了158%,從而將門店營業利潤誇大了3.97億元。「瑞幸沒有真正超過門店層面的盈虧平衡點,真實情況是:瑞幸門店層面的損失高達24.7%-28%。」報告稱。

第五,管理層高位套現。渾水報告稱,瑞幸的管理層已經通過股票質押的方式,悄悄融資套現。質押的股份數量幾乎是他們全部股份的一半,按當前股價價值20多億美元。

來源/匿名做空報告

瑞幸在1月8日更新的招股書顯示,瑞幸的實際控制人陸正耀和錢治亞已經分別將他們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全部管理層質押的股份數量,甚至超過了瑞幸在2019年5月IPO和2020年1月配售的總股份。另外主要股東大鉦資本在2020年1月8日通過瑞幸的可轉換債券和股票發行套現2.32億美元,這也正好是在瑞幸IPO後8個月和鎖定期到期後2個月。

來源/匿名做空報告

最後總結陳詞,瑞幸的商業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因為單位經濟模型有缺陷,永遠不可能盈利。(被做空的瑞幸咖啡冤枉嗎?36氪發布時間:02-0410:3136氪官方帳號)

渾水主要分六個方面指控了瑞幸咖啡,焦點集中於瑞幸咖啡2019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值得一提的是,截至3月4日,絕大多數公司都已公布了2019年四季度或全年財務報告,而瑞星咖啡的財務公開仍僅限於2019年第三季度。而渾水焦點所指的也只能是其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在此我們先看看它究竟說了些什麼。

瑞幸三季報說了什麼

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瑞幸咖啡產品淨收入14.93億元,同比增長558%,淨虧損5.31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營收超出收入預期指導的上限,門店運營層面實現利潤率12.5%,盈利1.86億元。瑞幸咖啡累計交易客戶數增至3070萬戶,同比增長413%;當季月均交易用戶930萬,同比增長398%;當季月均銷售產品件數4420萬件,同比增長470%;季度內單店平均淨收入為45萬元,同比增長80%;截止2019年9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同比增長210%,達3680家。

一句話,除了虧損繼續,關鍵業務指標持續增長,可謂形勢一片大好。

渾水報告給沉浸於瑞幸紅利中興奮不已的人們潑了一盆冷水,隨即瑞幸開始了一輪暴跌。憤怒的瑞幸開始了反擊。

2月3日,瑞幸咖啡在SEC官網堅決否認了報告中的所有指控,認為報告的方法有缺陷,證據未經證實,均基於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

針對報告中所展示的訂單數據,瑞幸稱其與公司自身系統裡的數據之間存在重大不一致。瑞幸質疑報告中的訂單收據來源和真實性,可以通過公司內部系統進行驗證。對於瑞幸季度廣告費用被誇大150%,以及涉嫌虛報的廣告費用與當季收入可能虛增之間存在關聯的指控,瑞幸回應稱,公司已對銷售和市場營銷費用進行了詳細的審查並用底層數據進行了交叉核對,確認公司披露的廣告費用是真實和準確。

此外,針對瑞幸商業模式存在缺陷的指控,瑞幸也表示,其對公司業務模式和運營環境的根本性誤解。(瑞幸回應被做空美機構「質疑」渾水報告砍柴網發布時間:02-0809:08砍柴網官方百家號【來源:證券時報】)

我們看到,渾水詳細總共指證了6點,瑞幸簡單反駁了4點,有兩點未被提及,就是商品售價和管理層套現的問題。而反駁的基本上沒有針對具體細節,都只是籠統的說,瑞幸有自己的數據系統可供查閱,而你渾水都只是從外部獲得的片面的信息,不全且不夠嚴謹,那麼究竟瑞幸內部系統的數據是怎樣的,沒有公開,外人也無從知曉。但至少從雙方這一回合的具體表現來看,作為外人的吃瓜群眾大多還是站在了渾水一邊。

不過很快吃瓜群眾就被打了臉。

就在渾水發布消息僅僅兩小時後,ActivistInsight上排行第一的做空機構香櫞(CitronResearch)卻提出相反的看法,公開發Twitter看多瑞幸。香櫞也收到了相同的匿名報告,稱通過商業數據、應用下載以及訪談競爭對手都確認了瑞幸的數據,證明瑞幸在中國業務爆發。Cintron尊重渾水,但這個匿名報告不準確。

2月4日,知名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刊發研報《瑞幸咖啡: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證據》,認為匿名沽空報告主要基於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調研和主觀推斷,亦缺乏有效證據,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同日瑞士信貸集團(下稱「瑞信銀行「)也在研報中維持與其大致相同的評價。2月5日,香櫞資本再度發布公告看好瑞幸。

不知它們的調查數據來自哪裡,但如果真如它所言確認了瑞幸的數據沒有問題,那麼我們先只能相信瑞幸。1月21日當天,瑞幸咖啡股價下跌了4.72%,但隨後又反彈,今年以來,瑞幸咖啡股價已上漲13.5%。

由於瑞幸把渾水的指證幾乎都以自己的數據系統來回應,也就是說,其獨立的數據系統實際上蘊含了其商業模式的主要密碼,那麼它引以為傲的數據系統究竟是什麼,建立在其上的商業模式又是怎樣的呢?

一日千裡後的質疑

資料顯示luckincoffee(瑞幸咖啡)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由神州優車集團原COO錢治亞創建。2017年10月,第一家門店在銀河soho開業,隨後2017年10月、11月先後邀請WBC(世界咖啡師大賽)總冠軍井崎英典、義大利區冠軍安德烈·拉圖瓦達、中國區冠軍潘志敏出任首席咖啡大師,還有湯唯、張震出任品牌代言人。

直到2018年1月1日,才開始陸續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個城市試營業。到2018年5月,已完成門店布局525家,經過4個月產品、流程和運營體系的磨合,5月8日宣布正式營業。從宣告成立到試運營到正式營業,總共不到7個月。

品牌創始人錢治亞在5月8日的開業演講中稱,試營業期間,他們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作為一個新興品牌,在5月8日正式開業時,luckincoffee已經開出了525家門店。

據《第一財經周刊》統計,在中國市場折騰了12年的COSTA,截止到2017年也不過開了420家店。而剛剛結束試營業的luckincoffee就擠入了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的第一梯隊。

瑞幸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的數字是每杯咖啡11.2元。瑞幸CFOReinoutSchakel在1月份花旗銀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到,超過63%的客戶為每杯咖啡支付15-16元人民幣。在2019年Q3公司的報告中,瑞幸指出63%的產品售價超過零售價的50%。

但渾水做空報告稱,瑞幸只有28.7%的商品以超過標價50%的價格售出。事實上,大部分商品的售價都在標價的28%-38%之間,也就是說,大部分商品是以約三折的價格賣出。「瑞幸產品的有效價格停滯在10元人民幣(平均價為9.97元)。」做空報告稱,以高於15元的價格買瑞幸咖啡的用戶佔比不到兩成。

對做空機構的這一指證,瑞幸沒有回應,也沒法回應,因為這東西白紙黑字,最清晰的呈現在買賣雙方交易中,也就意味著瑞幸默認了這一價格的實際存在。

至此我們看到瑞幸的價格實際上約為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此低的價格它怎麼生存呢?我們看它的解釋。

一杯星巴克的拿鐵賣32塊錢或是35塊錢。為什麼要賣這麼高,因為成本已經在24塊錢了。在這個成本結構裡面,最下面的是原材料,原材料的佔比特別的低,一杯咖啡原材料的成本加上咖啡豆、牛奶、焦糖、杯子等全部算下來4塊錢到5塊錢,其中咖啡豆一塊錢。更多成本花在哪裡?在人力、門店、租金、裝修、其他的運營效率的浪費。

選用絕對等同於或者高於同行業的標準去選擇我們的原材料。核心的區別在於租金和裝修,另外一個是運營成本。在租金和裝修上,傳統的公司大店,而且非常好的位置,基本上都要人流量最大、最好的地方,一杯咖啡有10塊錢到12塊錢是門店裝修成本。但對瑞幸咖啡來講,門店成本只是一塊錢到兩塊錢。

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差別?一個是小店鋪快取店面積小、租金低,而且也不依賴於門店的好位置,我們靠線上App來引流,所以對我來講門店位置是不是一定要露出,是不是一定要在金角銀邊,不需要,整個租金就會便宜。除了面積小,還有單位的租金也便宜。所以,這部分的成本大大的降下來了,所以每杯咖啡租金的成本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節約。(瑞幸咖啡的商業邏輯和商業模式 2019-06-0417:52納斯達克IPO)

這是瑞幸高層談到為什麼瑞幸比星巴克便宜的原因,他談到了人力、門店、租金、裝修等,這裡主要談的是後三者,有趣的是,按他的說法,關於人力,可能比星巴克還貴。

在人力成本可能比對方高,賣價又只有對方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時,瑞幸究竟拿什麼和人家競爭呢?這就要求瑞幸必須還得有另外得特別得東西來應對。

網際網路模式對標星巴克

瑞幸把自己的定位不是傳統的吃品行業,而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它沒有收銀臺,開了三種店——悠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它的核心在信息系統,就是以數據為核心,用App讓客戶端、門店端和供應端三者的打通。

總起來講,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交易模式的創新和技術的應用,根本上改變了原有咖啡行業的交易結構,從而帶來了交易成本的顯著下降。同時,通過和各領域頂級供應商的深度合作,為客戶帶來高品質、高性價比和高便利性的咖啡及其它產品。這種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在客戶和供應商之間構建起了一個最為高效的銷售渠道和流通平臺。(瑞幸咖啡:好喝的咖啡為何還不貴?2019-06-11老冀說科技)

2019年0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交易。本次首次公開募股共發行3300萬股美國存託憑證(ADS),每股定價17美元,共募集資金5.61億美元。所籌資金主要用於店面擴張、吸納顧客、研發以及營銷等方面。瑞幸咖啡的交易代碼為「LK」,公司市值約42億美元。2020年1月9日(美東時間)收盤,瑞幸咖啡股價上漲12.44%,報44.37美元,收盤市值106.49億美元,達最高。後經做空後調整,目前(3月3日)市值為91.95億美元(美股)。

瑞幸咖啡的對手真是星巴克嗎?

瑞幸首先對標的是星巴克。

2018年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戰略發布會,宣稱準備了10個億,要砸3億分眾廣告,免費請幾百萬白領朋友喝咖啡,並揚言在中國超過星巴克。

在瑞幸看來,星巴克在中國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貴。歐美發達國家,一杯星巴克佔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中國卻佔月收入的百分之一;二是不方便,星巴克都開在豪華地段,而且門店偏少。

而瑞幸咖啡採取的對星巴克的差異化努力,分別是價格、咖啡產品(阿拉卡比豆)、店面分布、送達時間等。其中,價格差異是第一位的,也即針對星巴克30元價位段,把自己的產品定價在21-27元的價位段,但從後來的發展看,瑞幸的價格遠遠低於這一水平。

2018年5月16日,在它正式運營才幾天,瑞幸咖啡以反壟斷的名義將星巴克告上法庭,宣稱星巴克逼供應商「二選一」。很顯然,是和星巴克槓上了。

在剛開始,有人曾對兩者進行了細緻對比。

瑞幸咖啡類飲品總共有18款,茶類飲品2款。輕食類12種。星巴克咖啡類飲品24款,茶類飲品5款。輕食26種。結論:星巴克的品類更全更豐富。

星巴克只能堂食或自提。瑞幸則堂食、自提或外賣均可。結論:瑞幸更方便。

同樣大杯的卡布奇諾,瑞幸咖啡24元,星巴克賣31元。如果單點一杯咖啡,瑞幸需要外加6元配送費,合計30元,還是比星巴克便宜1元。結論:瑞幸便宜一點。

另外在包裝、容量、工藝、社交上,口味,這位作者也覺得瑞幸更好一些。(關於瑞幸咖啡和星巴克,我做了個實驗,結果發現……2018-05-23花邊社)

在這位作者看來,幾乎所有方面瑞幸都比星巴克強,所以下面評論有人懷疑作者在寫軟文。

瑞幸與星巴克的區別

首先把問題聚焦於吸引消費者的第一要素——口味上。這東西很難說,上面說的那位作者就稱:在事關咖啡吸引顧客關鍵的口味方面:星巴克的奶味更重,咖啡含量少,而瑞幸的咖啡味道更濃鬱,更香。

而另一個作者則稱,從口感上,星巴克的濃縮咖啡星冰樂會是不錯的選擇,咖啡含量最高,但價格稍貴。瑞幸咖啡含量雖然沒有星巴克高,但甜度剛好,口感較為絲滑清新,適合大眾口味。(瑞幸咖啡、星巴克和COSTA咖啡哪家更好?一篇讓你少花冤枉錢收券小吧19-05-21)

當你在瑞幸拿到咖啡準備享受高品質、大師級的產品時,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下錯了單,你明明買的是一杯卡布基諾,但口感就像沒有放糖的苦咖啡。(瑞幸咖啡背後的商業模式複式解讀 2019-01-08)

口味這東西看來的確因人而異,但總起來說,二者可能各有千秋,或者說至少差異不大。

如果說口感這東西還存在因人而異的話,在接受口感後的第二步,也就是服務對象所帶來的品質與服務感,這方面瑞幸是遠遠趕不上星巴克的。

如果你去店裡品嘗過並且體驗過服務的話。你明顯可以感受到,瑞幸並不是一家品質感和服務感很強的公司。因為很多快閃店是與一些餐飲店共同合租的場地,所以佔地面積很小,好的情況下現場會給你放4-5個桌椅讓你等待使用;壞的情況是沒有座椅,讓你站著等待咖啡。(瑞幸咖啡背後的商業模式複式解讀 2019-01-08)

大概正因如此,星巴克CEO凱文·詹森提到瑞幸咖啡的時候,他說星巴克提供是全方位的服務,所以客戶體驗比瑞幸咖啡要好。這裡的客戶體驗,主要指的是在這裡喝咖啡那種特定的「空間感」。這種空間感不是指這裡喝咖啡的空間大,而是特有的咖啡氣味所釀造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感受。

星巴克著名高管霍華德希望通過咖啡的氣味和環境讓人們將星巴克當作家和公司的第三個去處。因為咖啡所講究的新鮮,主要是「新鮮現磨」。而根據邁赫迪(Mahlkoenig)在官網發布的測試數據,咖啡豆在磨成粉後的15分鐘內,芳香醛(也就是你喝到的好味道)就會揮發掉60%。所以他反對引進自動濃縮咖啡機,因為那將使咖啡廳的浪費氛圍和親身感受大打折扣。這就是星巴克打造的「第三空間」。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有人曾描述過置身其中的感受。

星巴克設計橫向排隊,是為了降低焦慮,讓對方看到過程;星巴克擺放20多「依雲礦泉水」不賣,而星巴克咖啡價格在20-30上下。有流浪漢在那坐了兩個月,什麼也不點,也不趕。不會因為你是顧客就刻意討好你。(星巴克的秘密: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經營之道2019-02-01徐大維)

正因星巴克的如此經營,使得到星巴克的消費意義超越了單純的喝咖啡。也有了超出咖啡外的各種附帶的文化性消費。

而瑞幸咖啡利潤來源單一,相比於星巴克的多元化經營,瑞幸咖啡當前的經驗模式更像傳統奶茶店,沒有其他的文化輸出工具,短期內也沒有品牌效應,靠杯具,紀念品銷售產生附加利潤的模式基本沒有,靠情懷輸出更是看不到蹤影。這點上跟星巴克根本沒法比。

最後能拼的只能是成本。星巴克絕大部分店都選在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等區域或者中高檔小區附近,基本上周圍的人步行5分鐘就能走到,房租成本更高。這一點被瑞幸抓住,說星巴克那麼貴,錢大部分是付給了房租,因為它地段房租貴。真是這樣嗎?

其實星巴克具有強力的品牌優勢,儘管店面選址表面看來貴的要死,卻能夠在房租議價上享受特權。據業內人士透露,星巴克在中國降低房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壓低房租價格,特別是在一些新開的有較好潛力的購物中心店,物業在前期出於引進國際品牌,打造更優秀商圈,吸引人流三方面的考慮,會給星巴克這樣的強勢品牌更長的免租期以及更低的價格;另一種就是流水倒扣免租金+分成的模式,一般在8%左右。(瑞幸美國上市:誰是瑞幸真正的對手?智見Max2019-04-24 )

瑞幸虧損幅度還在擴大

就此我們前面說過,瑞幸咖啡就曾在2018年就星巴克與物業籤署排他性協議,發布公開信批評星巴克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14條和第17條的有關規定,並將在有關城市法院對星巴克提起訴訟。主要訴訟兩方面:第一是星巴克與很多物業籤訂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條款,即使有閒置店鋪也不能租賃給其他「咖啡」商家;第二是星巴克對供應商頻繁施壓要求站隊「二選一」。

但訴歸訴,星巴克專歸賺,其房租成本至少能降低15%到10%左右。而一般小品牌,能將房租成本控制在25%就已經很好。

瑞幸咖啡將門店分為A/B/C三個等級,C級對應的是Pickup店,這類店面規模小,數量多,在瑞幸咖啡目前2370家門店佔比超90%,一般位於寫字樓、辦公區和公寓住宅密集區等,人流量較大。以一線城市深圳的pickup店為例,30平左右的門店,在高端寫字樓附近月租金大概在1萬-1.5萬,取中位數1.25萬,加上水電,月房租支出在1.3萬(算清這筆帳,你就會懂瑞幸咖啡為啥能盈利!2019-05-07三版富)

如果按星巴克8%這個點,瑞幸這個店一個月淨利潤要有162.5萬純利。要知道,瑞幸目前單杯咖啡價格只有星巴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能達到嗎?

國盛證券研究所分析瑞幸咖啡單店模型後認為:若2021年,瑞幸咖啡有效門店數8600家,日運營成本1744元,單店咖啡銷量300杯、單價17元,輕食銷量85件、單價15元,則可實現單店日經營利潤1286.1元,年集團整體盈利潛力25億元。

別的不說,就說單價,據渾水披露,目前平均不到10元,這個難度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感受。

自2018年5月8日瑞幸宣布正式營業,隨後完成了多輪融資,僅過了6個月,2019年1月,瑞幸咖啡宣布將在全國新開設2500家門店,截至2019年底,瑞幸總門店數已經達到4507家,超越了星巴克,超越星巴克門店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

全球呢?瑞幸還沒走出去。截至2018年末,星巴克在全球有超過2.9萬間門店,營收、淨利潤分別為247.2億美元和45.2億美元。

2019年星巴克第四季度實現淨利潤8.85億美元。而瑞幸咖啡第四季度沒公布,我們只看到其第三季度的數據:2019年11月13日,瑞幸咖啡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淨虧損5.3億元,虧損幅度擴大6.2%。

單季度利潤淨虧損5.3億與淨利潤約61.6億(8.85億美元),然後說要超過對手,有人信嗎?

瑞幸的對手究竟是誰

我們來看這樣一段話:我想說的是對30%店內堂食的部分來講,星巴克可能體驗是不錯的,但是對70%外帶的客戶來講,瑞幸咖啡的體驗比星巴克要好很多。70%的客戶消費的不是空間,而是咖啡的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瑞幸咖啡的商業邏輯和商業模式 2019-06-0417:52納斯達克IPO)

這是瑞幸高層在公開場合所言,這裡高性價比、高便利性可以說針對星巴克,而高品質很顯然不是針對它,針對什麼呢?

前面說過,瑞幸儘管有三種店,戰略重點卻是在快取店上。這一點也得到了數據支撐,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門店數為2370間,其中91.3%為快取店。

什麼叫快取店呢?簡單的說,就是客人拿了咖啡就走,邊走邊喝,或者是帶到自己辦公場所去喝。瑞幸說它有數據調查顯示,70%的客戶是拿走喝,只有30%的客戶是在店裡面喝。瑞幸目前聚焦的就是讓這70%這部分外帶的需求。所以瑞幸認為自己不是在賣空間,是在賣咖啡,因為賣空間它比不過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它要的是「無限場景」,就是要讓我們的消費者隨時隨地的享用到一杯好咖啡。這個是瑞幸核心的戰略目標。

瑞幸要爭奪的是這樣一群用戶:他們更像是咖啡新用戶,以學生和工作的企業人為主。從本質上講就是一些滿足「價格和便利」基本需求後的新消費群體。這些人遠沒星巴克顧客那麼懂咖啡,也不太喝得出來不同烘焙度、不同豆子的細微差異。

從咖啡的消費場景來看,客人以到店自提和外帶居多,咖啡飲用更多是在路上或辦公室。這些人對咖啡的需求可能沒有星巴克那麼純粹,更偏重功能性,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這樣就使得它在地點選擇上通常既能保持人流密集,要求能儘量覆蓋周邊的外賣和自提需求,同時考慮成本,又不會在鬧市區黃金地段,而通常在寫字樓、超市商場、還有一些娛樂運動場所的邊角等區域為主。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瑞幸一遍遍說要超過星巴克,其實它早知道硬頂是根本頂不過的,只是拿行業第一的它做一個幌子,以此顯示自己的高貴還有決心,它真正對準的是星巴克以外尚未開墾或尚未被人真正關注的藍海,又是誰呢?

是對星巴克咖啡品質這些方面同樣不太講究的咖啡便利店。數據顯示,有13.4%的瑞幸咖啡門店100米半徑內有1家及1家以上的星巴克咖啡。而有23.2%的瑞幸咖啡門店100米半徑內有1家及1家以上的便利店咖啡(711、全家、羅森)。

可見,有241家瑞幸咖啡的門店周圍有1家星巴克咖啡,但是有515家瑞幸咖啡門店周圍有1家便利店咖啡。瑞幸咖啡,競爭最大的還是便利店咖啡。

但實際上目前不論是北上廣深哪個城市,711+全家+羅森便利店的分布相比瑞幸咖啡都佔絕對的優勢。

目前瑞幸所做的,一方面在實際行動上把每杯咖啡的實際價格逐漸與便利店看齊(它宣揚自己均價在21至27元之間,通過打折和買一送一,最後的實際價格其實只有十幾元,與連鎖便利店8-14元的價格定位,幾乎一致),一方面在宣傳上又與星巴克看齊,拔高自己拉開跟便利店的距離。

但是,未來要是價格恢復到正常的標價:20元左右一杯。瑞幸咖啡是否可以以自身的品牌建設和對消費者的培養,佔據住10元一杯的便利咖啡和30元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中的中間地帶,還不好說。(數據說:有錢任性的瑞幸,誰是它的對手?2019-05-29朝陽35處)

無論是價格定位還是產品質量,瑞幸的競爭對手都是全家和711等連鎖便利店,而非星巴克。有媒體報導瑞幸的咖啡機品牌型號與7-11完全一致。但是在咖啡豆品質幾乎沒有差異的情況下,瑞幸的質量可能還要略低於同行,因為7-11有冷鏈配送。

兩頭受擠的瑞幸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步履維艱,雖然瑞幸目前推出了烘焙、輕食以及果汁等品類,試圖橫向拓展,但實際上,在巨額虧損的背景下,瑞幸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與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連鎖便利店相比。

瑞幸的未來

從本質上講,瑞幸咖啡是一個以咖啡為媒介換取流量的平臺。是一家打著賣咖啡傳統模式的網際網路企業。它先不考慮盈利,而以用戶增長模型來作為發展邏輯,先圈佔用戶到一定規模,然後在海量用戶基礎上,用規模優勢或商業模式創新來實現盈利。

也就是說,瑞幸從一開始就未以創造穩定的盈利模式而存活於市場,而是以「賣一杯虧一杯」的狀態持續燒錢來獲取市場份額。通過資本的力量和廣撒網的方式,快速教育並滿足用戶對咖啡的需求;同時拓展品類增加SKU,提高變現率。

但在渾水提供的這份報告看來,瑞幸的商業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因為單位經濟模型有缺陷,永遠不可能盈利。

首先,「瑞幸只專注於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功能性需求,即咖啡因的攝入,這個主張是不成立的。」雖然相比西方國家和日本,中國人對咖啡的消費比例還很低,但實際上中國人均86毫克/天的咖啡因攝入量已經與其他亞洲國家相當,其中95%的咖啡因攝入量已經被茶葉解決。

來源/匿名做空報告

相關焦點

  • 瑞幸咖啡的巨大價值和意義
    未來還未可知,但無論瑞幸咖啡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是創業奇蹟還是騙局,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價值和意義。如果它成功了,價值自不必說。如果它失敗了,就會成為宋慈、福爾摩斯、柯南最喜歡的研究對象——屍體,也許還會成為吳曉波下一本大敗局的研究案例。
  • 瑞幸咖啡究竟意欲何為?
    瑞幸咖啡究竟意欲何為?(一)在中國提到喝咖啡,小編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星巴克!20年前,星巴克在北京國貿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店,到現在,在中國已經開了四千多家店。20年來,星巴克一直致力於咖啡文化在國內的傳播,第一念頭想到星巴克一點也不奇怪!
  • 瑞幸咖啡退市後記:狼藉過後,「小藍杯」還好好地活著
    瑞幸的隕落,我們都看到了。原高層領導自食苦果,也是罪有應得。如今,瑞幸在管理層換帥之後,終於開始好好地賣咖啡了。而瑞幸沒有倒下,於中國咖啡而言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萬幸。瑞幸咖啡沒有倒下的原因,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 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資本主義的?讓你重新認識神奇的瑞幸咖啡
    我一大早被手機的消息震醒 「瑞幸咖啡自爆財務造假22億?」,太勁爆了。 瑞幸咖啡的泡沫,沒有被做空機構戳破,卻被自己戳破了。 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宣布,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劉建以及部分員工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虛增交易數據,金額高達22億元。
  • 瑞幸咖啡燒錢創業,2019?美夢成真還是夢碎如ofo?
    但也有這樣一種景象:蹭著網際網路、大數據、新零售的熱度,以創業逐夢為名,藉助資本的力量跑馬圈地,高位套現,瀟灑離去,給投資者、消費者等最終留下了一地雞毛。對此, 你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就對了!若從2017年10月, luckin coffee第一家門店開業算起,截至18年底,瑞幸才1周歲多點。1月3日周四,瑞幸咖啡2019年戰略溝通會召開,其創始人,CEO錢治亞總結了18年的成績。截至2018年底,瑞幸在全國22個城市開店2073家直營店、客戶數量1254萬、售出咖啡8968萬杯。
  • 咖啡裝B指南:如何優雅地鄙視瑞幸咖啡
    近期瑞幸咖啡大肆燒錢擴張,為咖啡鄙視鏈上的朋友們添了不少麻煩。 如何更好地鄙視暴發戶瑞幸咖啡、並藉此良機在咖啡裝B鏈中向上爬一爬?這就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需要首先複習的內容是,裝B需要根據對手的段位進行精準打擊,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了,曲高和寡容易被當成傻X;低了,又成了對手裝B的墊腳石。
  • 提升商業思維:瑞幸咖啡,不僅僅是咖啡
    國內還有一個被稱為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卻又充滿了爭議,它就是瑞幸咖啡。瑞幸是一個商業神話:在一個沒有咖啡消費習慣的社會,創辦了一個咖啡品牌,只用了18個月時間,招了1萬多名全職員工、1萬多名兼職員工,開了3 000多家店,實現了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近300億元。
  • 瑞幸咖啡劫後重生?
    再者,普通消費者其實並不太關心瑞幸在資本市場的得失,反而更關心產品的口感、品類等。在造假案曝光後,瑞幸主動減少了折扣力度,從原本的2折變為4.8折,一杯咖啡的均價在15元左右。雖然價格較為之前提高了不少,但相比星巴克還是顯得比較平價,而價格的提高也讓瑞幸不再賠本賺吆喝。從經營情況看,瑞幸目前的門店中,60%的店面實現了盈利。
  • 瑞幸咖啡「復活」記:中國廉價咖啡的故事未完待續
    雖然小資情調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但是平均20-23元左右一杯的價格,還是會勸退不少人。 或許正是看到了低價咖啡的市場空間,瑞幸攜"專業咖啡新鮮式"概念席捲而來。仿佛一夜之間,小藍杯的廣告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 瑞幸咖啡接班人,一小時狂賣60萬杯,揭秘時萃咖啡的爆款法則!
    這邊,曾經在時代風口的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史上「最快IPO」的神話正在一步步走向破滅。 那邊,咖啡賽道的「黑馬」已經在躍躍欲試。前幾天,咖啡品牌「時萃SECRE」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這是時萃成立一年內的第三輪融資。天貓開店四個月後,已擁有超過30萬店鋪粉絲,並成為天貓超級品類日咖啡四大超級品牌之一。
  • 獨家評論:瑞幸神話破滅 資本「多快好省」造神時代面臨終結
    4月2日,中概股瑞幸咖啡(LK.US)自曝數據造假,股價暴跌75.6%。公司發布公告稱發現COO等多位高管偽造22億交易額,瑞幸咖啡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大約48億美金。瑞幸咖啡扇動翅膀後,4月3日早盤「師出同門」的港股神州租車(00699.HK)也出現暴跌,停牌前暴跌了近55%。
  • 燒錢的瑞幸停牌了:是經營失敗還是資本騙局?
    目前,瑞幸咖啡方面尚未提及具體會披露什麼信息,據媒體報導,截至發稿前該公司股價為4.39美元,市值11.1億美元,相比3月份高峰期的110多億美元,市值跌了近九成。相信關注我們公眾號比較久的獨行者應該還記得18年小編還寫過瑞幸咖啡神話的文章(傳送門)。然而愚人節剛剛過去,那個經常給你發1.8折券的民族良心企業就開始嚴肅起來。
  • 瑞幸咖啡造假案1.8億美元達成和解,留下的思考與未來期待
    對於習慣常喝「小藍杯」的人們來說,瑞幸咖啡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但對於瑞幸咖啡這家公司來說,如今卻要為當初巨額財務造假付出沉重代價。10月29日,瑞幸咖啡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罰款200萬元。而耐人尋味的是,瑞幸咖啡既沒有承認,也未否認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款達成和解,這意味著持續了好幾個月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 瑞幸咖啡開進北京站 候車時來一杯瑞幸大師咖啡一掃旅途疲憊
    咖啡已經成為都市白領一款必不可少的日常飲品。平時我們經常在寫字樓核心商圈看到瑞幸咖啡的身影,偶然一次在北京站坐高鐵卻看到了瑞幸的店招,心裡嘀咕著,瑞幸這次居然把門店開到了火車站?這讓像我這樣經常出差的白領們,在火車站也能喝到熟悉的味道。
  • 【資訊】瑞幸咖啡劇情反轉,1.8億美元達成和解
    對於習慣常喝「小藍杯」的人們來說,瑞幸咖啡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但對於瑞幸咖啡這家公司來說,如今卻要為當初巨額財務造假付出沉重代價。
  • 停牌5個多月,「和解」能否為瑞幸咖啡破冰?
    而最令人唏噓的莫過於在今年6月29日,瑞幸咖啡美股停止交易。創辦於2017年,在2019年5月飛速登上IPO神壇,又於2020年6月停牌、備案退市。從「最快上市」到「最快退市」,經歷了「一地雞毛」的瑞幸咖啡還能迎來春天嗎?或者說,此次和解會給瑞幸帶來怎樣的轉機?
  • 瑞幸咖啡加盟還是直營?開店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茶飲市場的火爆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僅是時尚茶飲,咖啡飲品的需求量也是在不斷增加,新品牌層出不窮。尤其是瑞幸咖啡,實力與名氣兼具,不僅有經典的咖啡店,也推出了小鹿茶新式茶飲線,無論是創業投資者還是消費者都對這個品牌好評不斷。
  • 再進交通樞紐地,瑞幸咖啡進駐長沙火車站
    瑞幸咖啡正在加速布局交通樞紐。8月底,瑞幸咖啡長沙火車站店正式開業,這也是瑞幸咖啡無限場景戰略的重要一環。    一直以來,瑞幸咖啡堅持無限場景的品牌戰略,除了集中布局寫字樓、學校、商圈等白領、年輕人集中的場景外,各大城市的交通樞紐地也沒有落下。
  • 吃下12億天價罰單背後:瑞幸咖啡,起死回生?
    根據公告,瑞幸咖啡已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5億元)的罰款,以了結SEC的這一指控。 近12億元的罰款,不是一筆小數目。
  • 交1.8億美元罰單瑞幸咖啡回歸正軌 最快明年實現盈利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這句話,放在瑞幸咖啡身上不知道是否管用。 今年以來備受關注的瑞幸咖啡造假案有了新進展。 從急速的開店擴張到快速IPO上市,瑞幸咖啡給投資者最大的感受就是過於激進。 從某種程度上,因瑞幸咖啡採取了過於激進的擴張模式,並為其後來的財務造假乃至做空機構惡意做空股票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