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初二現象」!初一初二學生、家長早點看!

2022-01-05 思銳數學
初二,是學生在初中學習過程中的一大坎。進一步可以衝向學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學渣。所以家長們和同學們都該好好看看這篇文章了。

媽:「兒子你真棒,這次成績不錯,媽為你驕傲!晚上想吃啥,媽媽給你做?」

孩子:「吃啥都行。」

媽:「這一段成績有進步,說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兒子,你是最棒的!」

孩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麼都是最棒的,煩不煩啊。我先睡一會,困死了。」

媽:「去吧,一會兒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

孩子:「媽 ——您就別問了。」

媽:「……………」

類似的抱怨,我聽過很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
對此,曾有一位校長做過一次調查,讓本校學生給自己寫信。結果收到1000多封信,內容包羅萬象,等於是完成一次初中生心理調查。其中,最煩惱的不是學業壓力較大的初三生,而是初二生。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她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拉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整天都泡在網吧裡,不停地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吧幹吃方便麵,有的甚至逃課上網。這些同學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吧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其中大部分同學就會重回網吧。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考慮過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吧的誘惑。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一部分同學在初二進步很快,由成績中等上升為優秀。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幹。初二學生年齡基本上在14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與初一相比,初二學生增加了生物課,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有著羞澀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性行為,這些問題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但由於家長和社會對性知識教育採取閉鎖甚至恥於談論的態度,致使同學們產生青春期煩惱。
初二階段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翻開初二課本,老師們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與初一知識相比,初二的知識內容要深得多﹑難得多。同學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有的學生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感覺學習吃力,上課聽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時間一長甚至破罐破摔,放棄了學習。雖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學生從他們的學長那裡已經領教了中考的嚴酷,升學壓力和社會就業壓力成為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加上很多家長對學業的過分重視,往往造成許多青少年忽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甚至因為學習而犧牲自己的興趣。當他們的生活裡只有學習一個內容,自然會感到生活的單調枯燥,就特別嚮往和迷戀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塊,或是沉溺於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初二學生心理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行為乖巧,守規矩。升入初中後,第一學年對新的校園和學習生活都有陌生感,膽子小,自覺遵守紀律。而進入初中二年級後,同學們的心理就開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們認為自己身體上已經發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經成熟,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懂,甚至比師長都理性,於是渴望獨立的空間,不習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行為約束和管教,對家長特別逆反。初二學生的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於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於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就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

怎麼判斷"初二現象"的發生呢?請爸媽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與小學相比,家長感覺親子關係「變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階段明顯下降。18.50%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長感到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步入初二後,有些學生開始反駁、頂撞老師、家長,越不讓做的事越要對著幹;有學生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對抗情緒,甚至有鬧事等行為,自然影響到青春期的親子關係。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將同學、朋友作為傾訴心事的首選對象。有初二學生說:「和父母聊一些話題,比如明星、電視劇,家長不僅不了解,而且還會批評我不務正業。初中生向父親或母親傾訴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學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為顯著。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了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了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有學生進入初二後表示,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根本沒有精力再去做家長購買的教輔書,但家長還是熱衷於買各種練習題。很多初二學生將學習問題歸因於客觀性因素,如學習難度加大。但家長多傾向歸因於子女的主觀性因素,二者對學習問題的歸因明顯不同。這種對學習問題的認知不一,自然容易引發諸多親子矛盾。伴隨著初二學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他們敢於質疑家長的權威,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簡單、粗暴的說教方式不盲從,甚至拒絕接受。同時,學生的個性也處在一個「暴風驟雨」式的發展時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成人感增強,要求別人尊重自己,渴望獲得和成人一樣的標準和評價。當面對父母的壓力時,初二學生選擇「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當親子之間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時,47.22%的初二學生選擇「努力爭辯,說服父母」;而當子女不贊同家長的想法時,半數以上家長都會「和孩子一起探討」,30%左右的家長還會「想各種辦法說服他」。這既與初二學生「自我調節」的希望相悖,也易與初二學生「努力爭辯,說服父母」的方式,產生衝突。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儘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電話或信息交流,互相溝通,共同設計。要教育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敢於向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給家長。要相信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會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看重結果,更注重過程。接送時要求孩子帶回作業本並認真看一看,促進孩子養成習慣,平時學習要抓緊,不能大意。注意加強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要利用假期多與孩子接觸、溝通。承認差距,不求統一。文化課的差距不等於能力的差距,不等於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於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當面教孩子,背後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後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後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各種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有關孩子成長的事,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

聲明:文章圖文來源網絡,意在分享,僅限交流學習使用,如有分享不當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危險的初二現象,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家長幫娃輕鬆度過
    初中生學習教育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經歷了小升初步入初二,初二是初中學習的重要階段,邁過這個道坎成學霸,跟不上步調成學渣。初二是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最難管理,被稱為危險的「初二現象。」初二現象的焦點問題學習成績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出現畏難情緒,一蹶不振。不再是乖乖虎和乖乖女,老師和家長的話不再言聽計從,開始反駁頂撞,出現逆反心理。
  • 初中生家長注意:危險的「初二現象」,處理不好耽誤孩子一生!
    處在初二階段的孩子,正處在「身心劇變」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初二是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 應對「初二現象」有妙招 幫孩子平穩度過「危險」期
    教育一直都是家長們亙古不變的話題。初中階段,男孩、女孩都開始步入青春期,最讓家長們頭疼的「初二現象」逐漸出現,在教育圈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有沒有應對該現象的妙招,以便幫孩子們平穩度過初二這個「危險」期呢?對此,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 危險的「初二現象」,父母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越早看越好
    但其實真正決定中考成敗的,卻很大程度上不是在初三,而是在初二。家長群有一句話很有道理「 初一差別不大,初二天上地下。」媽:……類似的抱怨,柳媽聽過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哦,這其實是很普遍的&34;!初二現象讓很多家長聞風喪膽,也是每個家長必須關注和面對的,究竟什麼是初二現象,應該怎麼做呢?
  • 每位家長都會遇到的「初二現象」!教你如何應對
    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
  • 開學第一個月,各位家長請警惕「初二現象」
    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
  • 「新」初二現象:學好初二數學的「三十六計」
    那麼初一升初二的同學,該如何在這個暑期做好七升八的銜接,如何更好地學好初一升初二的數學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初一升初二的同學,以及家長目前正在困惑的一件事。今天,開心數學,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幫助大家解惑。能夠幫助到大家,是開心數學的最大的欣慰!
  • 頭疼的「初二現象」!青春期叛逆,親子矛盾多發,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了8年班主任的李蕊老師,在蛟川書院剛帶著學生們走過初二,即將步入初三。在李老師看來,「初二現象」是學業壓力、青春期和親子關係等多種因素共同疊加的現象。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他們忙著適應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學習難度雖然也較小學大了,但努力一下問題還不大。
  • 初一「鐵」、初二「鋼」, 初三才能「響噹噹」! 家長一定要看
    某中學學生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2.學習成績下降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
  • 初一是坎,初二是坡,初三是峰!學習規劃表,給初中生家長
    初中三年,眨眼即過,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環環相扣,初一的知識比較簡單,但如果基礎打得不牢,不能開拓思維,到了初二學習幾何證明,初三學習二次函數就會感覺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還要學習兩門新的學科——物理和化學。
  • 很多學生初二成績下滑嚴重 家長請看這裡!
    哪怕是有些學霸,也會在初二的時候出現過一個階段的成績起伏。剛剛參加完中考的小表弟,初二是谷底,初一和初三成績都很不錯。其實,給他輔導功課時,我是知道他初三成績單是靠多努力換來的。沉迷手機遊戲現在家長經常會提出你考到多少分或者前幾名,就給你買手機或者買電腦什麼的。表弟小宋同學也是這樣。初一期末考試成績很不錯,姑姑姑父一高興,帶著孩子出去旅遊了一圈,回來之後按承諾送給了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一個暑假,除了做做作業,小宋同學其他時間基本都用在了手機上。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此文教你如何應對
    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
  • 初中家長如何幫初二學生避免「分化」
    初二年段──難點   初二學生的總特點是「分化」。第一是學習上的分化。經過一年的學習,原先初考成績相差無幾的學生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以我校為例,好的同學政、語、數、英四科總分可達到370分以上,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則只有200分上下,其中過去一貫學習很好、到初二掉隊的屢見不鮮。第二是思想表現上的分化。
  • 寧波外國語學校召開初一初二學生家長會
    11月18日下午,寧波外國語學校分別召開了初一初二年級家長會。年級組長董力、楊燕芬老師首先分析了各年級段學生的整體情況,隨後各科教師分別介紹了學科特色和要求,部分家長交流了家庭教育經驗。   首先,就本學期的新作息表以及繽紛的拓展課程和講座安排,楊老師向與會家長做了匯報。鑑於青春期學生叛逆期的行為和學習逐漸分化的趨勢,楊老師簡要分析了現狀,並與與會家長和老師分享了處理好親子關係的秘訣。
  • 開學第一個月警惕「初二現象」,每個家長都會遇到
    01什麼是「初二現象」初中生正值「身心劇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在教育圈裡,確實有種說法,叫「初二現象」。這次學生的心裡話也驗證了這種說法,所以初二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們都要特別關心。
  • 可怕的「初二現象」差點毀掉我的兒子!一位媽媽的自述
    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每個老師和家長都會碰到「初二現象」。對此,曾有一位校長做過一次調查,讓本校學生給自己寫信。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是學霸還是學渣,關鍵看父母怎麼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2萬名學生和家長,做過一項調查,在孩子進入14歲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初二學生。這個時期,因為父母和老師的應對出現錯誤,很多孩子出現巨大變化,這樣的變化被教育界稱為「初二現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抱怨,孩子上初中以後,也不是初二的時候,開始變得不聽話,逆反心理極其嚴重。
  • 班主任: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這篇文章教你...
    類似的抱怨,聽過很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 一、什麼是「初二現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
  • 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每位家長都會遇到,這篇文章教你如何應對!
     01 什麼是「初二現象」初中生正值「身心劇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 危險的「初二現象」, 處理不好耽誤孩子一輩子! 家長再忙也要看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剛上初一的時候成績還不錯,但是一到初二就被別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態度浮躁:上課不認真聽,下課不練習,只想玩;努力沒有用:天天熬夜學習,數學物理卻越學越差;沒有自信:上課不敢舉手,下課一遇到難題就不想做;不服管教:油鹽不進,一提成績就跟老兩口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