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這個詞最近很流行,就去翻了翻原著,作者推翻了天才存在的言論,推翻了一萬小時定律,認為通過刻意練習,人人都可以從新手到大師,「天才」也是刻意練習的產物。
看看刻意練習是什麼?刻意練習其實就是根據學習者的能力,由導師設置一系列的練習,不斷糾正錯誤,促使學生提高某種技能的一種方法。
1,刻意練習要發展的技能,是有一套訓練方法的技能,就是這個技能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並且有判斷技能是否有提高的一套標準。
2,刻意練習要發生在練習者的舒適區之外,就是目前能力還未達到,但是通過練習可以提高的技能。
3,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定下來之後,導師就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計劃,以便實現一系列的改變,然後將這些改變累積起來,改進實現目標的某些方面,進一步接近目標。
4,要有反饋。導師監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練習更加高效。
5,練習多了,會產生一些心理表徵。比如練習古箏,多練習之後,即便還沒記熟譜子,手指頭已經知道下一個音符該在哪裡了。提高技能和改進心理表徵相輔相成,要善於利用。
6,關注過去的技能。因為有些新技能的學習可能是在過去是有些基礎的,但是可能基礎技能的方法有些不對,這就需要去改進,使用正確的基本技能。這也就是很多導師願意學生是零基礎的原因。
1,要有一位好導師,導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並示範正確的技能,還能提供反饋,並且設計專門用來克服缺陷的練習活動,因此找到一個好的導師,相當重要。
2,專注和投入至關重要。很多的學生學習好是因為上課時間專注45分鐘,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目標地去理解老師的講解的內容,課後的練習就變得容易,很輕鬆就能完成任務。
3,跨越停滯的階段。剛學習一樣新技能時,會發現進步很快,到了某一個階段會停滯下來,這個時候要去查找是哪個地方阻滯了進步,不斷地修正,嘗試新的方法進行突破,攻克這些特定的問題。
4,保持動機。這個是很多刻意練習的人最終要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那些傑出的人物,他們開始的時候和普通人都在一個起跑點上,最後能不能有所成就在於他們是否能夠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一直堅持練習下去。
1,弱化停下腳步的理由,做練習要在身體健康,睡眠充足的情況下,每次練習時間限制在1個小時左右。這樣就會感覺練習容易一些。
2,增強繼續前行的傾向。當你覺得不喜歡自己的狀態了,你必須相信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難,再提高自己,並且能夠躋身最優秀者的行列。信念十分重要。
寫到這裡,方法都有了,只缺導師了,找個好的導師著實不容易,況且好導師花費也是不菲的。若是跳過這一步,沒有導師怎麼實行刻意練習呢。
這個時候為了提高技能,必須自己創造機會。去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練習的方法。這裡特別推薦一下富蘭克林為自己制定的練習方法。
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發明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他的著作在20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被人們廣泛閱讀。根據富蘭克林自己的說法,他在童年時代受過的教育,最多能讓他當一個普通的作者,能把句子寫通順就不錯了。當他決定要寫出一些漂亮的文章,他給自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去練習寫作。
1,選擇幾篇自己喜歡的文章,簡短地描述一下文中的句子,過幾天後,通過這些簡短句子的提示,自己重新組合一篇文章,寫好後跟原先的文章做對比,再糾正自己寫的版本。
2,擴充詞彙量,寫詩需要韻律和聲律模式一致,這就迫使他儘量搜尋詞彙,增加了對詞彙的積累。
3,完善文章的總體結構和邏輯。他再次找來一些好文章,把線索分別寫在一張張紙條上,並且故意打亂這些線索的次序,過了一段時間,按照打亂次序的線索重新寫錯一篇文章,再跟之前的文章做對比。就能看出人家的結構優在哪裡了。這就迫使他思考怎樣在文中理清思路。
通過研究大師的作品,努力從記憶中複製它,然後將複製品和原始作品做比較,發現其中的區別,再予以糾正。這個就是富蘭克林的練習方法。這個方法使富蘭克林成為美國早期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窮查裡智慧書》以及後來的自傳,成為美國文學的中的經典。
從上面的分析看,刻意練習確實可以快速的提高某些專業技能的,學習者只要懂得夠專注,及時糾錯,持之以恆,堅持這些原則,那麼他們在某些領域追求卓越是可以做到的。
最後的疑問,那麼天賦或者說智商在刻意練習前不值得一提嗎?作者找到一條重要的經驗,從長遠來看,佔上風的是那些練習更勤奮的人,而不是那些一開始在智商或者其它才華方面稍有優勢的人。
所以刻意練習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對自己或者孩子的能力要有巨大的信心,相信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塑造自己,同時創造一些工具來提升自己,親眼見證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潛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的。話不多說,去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