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信仰崇拜時間!一窺蘋果智慧汽車:從自動駕駛、車體懸吊技術...

2020-12-24 騰訊網

今年蘋果在WWDC 中發表將iPhone 應用於汽車鑰匙的新技術令人眼睛一亮,然而蘋果其實自2013 年就投入於汽車領域開發, 當時被認為已經是無人車產業的後進者。在多年的投入下,我們帶您看看蘋果是如何從軟硬體整合的策略開發他們的自動駕駛車!

2013 年6 月蘋果在WWDC 上正式推出「iOS in the Car」車載系統(之後更名為CarPlay),宣告蘋果開始進軍汽車領域。之後蘋果便啟動Titan 專案,對汽車展開硬軟體的研究。

2015 年蘋果大動作地從Volkswagen、特斯拉等車廠挖角大量汽車技術人才,使得蘋果電動車研發團隊擴大至逾千人,後續還說服設計MacBook Air 和MacBook Pro 等產品的Bob Mansfield 回鍋接管Titan 專案,同時聘請前黑莓汽車軟體部門負責人Dan Dodge,大力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2017 年4 月,蘋果取得許可在加州的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至2018 年時蘋果在加州的自動駕駛許可證數量已達70 個,排名第三。2019 年蘋果在汽車領域取得大量的專利,並買下自動駕駛汽車獨角獸Drive.ai。

打破他!蘋果智慧汽車不走傳統設計思維,從軟體、硬體,車內娛樂三大方向著手發展

蘋果在汽車領域專利涵蓋廣泛,除了軟體上的自動導航、充電技術、 CarPlay 車載系統外,硬體方面也有車體結構改良、車內安全設施等多方面技術。

今年WWDC ,汽車作為蘋果未來商業版圖重要的一環已開始佔據更多版面,會中也介紹電動車導航、 CarPlay 系統、手機鑰匙三大新功能。

與其他科技大廠比較,在軟體的自動駕駛系統方面,因Google 起步遠早於蘋果,因此在相關技術累積更豐厚的經驗,但Google 專攻在軟體,對於「造車」沒有太多著墨。而未來智慧汽車的發展既需要控制系統的智慧化,也離不開汽車零組件的智慧化,因此蘋果則選擇軟硬體全方位切入。

過去蘋果在消費性電子上就是採取軟硬體同期開發,相輔相成,使軟硬體高度融合讓消費者有更佳的使用體驗,在汽車領域蘋果也採取同樣開發思路。

根據目前蘋果已經公布的專利來看,蘋果正推動汽車朝向軟硬體均智慧化的方向發展,有些技術甚至完全打破了目前汽車的傳統設計思維。

第一:軟體發展不可少!智慧駕駛系統提高車況資料整合、充電數據精準度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也因此對車輛的電控系統有更高的技術要求。蘋果最新取得的專利則給出一項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精確與快速判斷的方法。

自動駕駛汽車內需搭載大量的感測器(例如雷射雷達、加速感測器、陀螺儀、鏡頭等),不同感測器將收集的訊號分送至電控中心進行運算分析,然後輸出訊號指導各終端機械執行動作。

但各自獨立的訊號傳輸有可能導致系統出現決策失誤,因此在蘋果專利中引進「資料共享機制」,透過將不同感測器數據的「融合」來實現資料間的」互相驗證「,大幅降低輸入訊號的錯誤率。

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系統開發中越來越重視汽車充電相關技術。今年5 月,蘋果獲得一項具備自動校準裝置的充電連接專利授權。

該專利設計一款充電裝置,該裝置的充電介面可以上下左右調整,即便在自動駕駛系統導航下無法精確定位連接時,電動車也能準確地與充電樁對接,車上的感測器可以記錄發射器對準位置與停車效率的數據,並存儲分析這些數據使得未來每次停車充電都更加精準。

該項專利目的在解決電動車自動駕駛中「最後一步」的問題,目前雖然在觸電、暴露、腐蝕等風險仍存在,但已受到廣泛關注。

第二:硬體設備再創新!新版車門與懸吊設計,享受智慧的同時也能坐的舒適

蘋果針對汽車硬體也進行不少改良與革新,包含對車體機械結構的改良,例如主動懸架系統、自動調整定位車門、可伸縮保險杆技術,此外也包含對傳統小零件的智慧升級,例如將畫面投影到側窗或後照鏡、可變顏色與透明度的車窗、動態控制光源、帶有通話、加熱、辨識功能的安全帶等。在這些眾多硬體的創新設計中,車門與懸吊是申請專利數最多的領域。

2019 年蘋果公布數項針對汽車車門結構設計的專利,改良車門鉸鏈,使得車門在開關時順滑度更高,同時在車門內加入感測器,在感測到車門外有危險時車門能夠透過力回饋提醒乘客。

今年蘋果又有一項名為多聯動的車門鉸鏈專利,該專利設計打破傳統汽車車門的結構形式,透過對車門鉸鏈的改良,車門可以滑動向上開啟,並且在上方打開後還可以向車頂旋轉,這樣既節省汽車兩側空間,方便乘客上下車外,也不會佔據車輛上方空間,做到捷利性與科技感的結合。

另一個則是汽車懸吊系統。蘋果在近兩年取得不少關於汽車懸吊結構的專利,目的在透過改良傳統的懸吊結構來提升乘客的舒適性。而蘋果懸吊專利的核心思維是辨識出目前道路情況,並根據路況調整懸吊,進而將能量傳入車輪,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適性。

懸吊系統下的各種參數特性可以由乘客自行設置或根據訊號自動反應,如懸吊彈簧可由駕駛自己設定所需高度等。

第三:車內娛樂新體驗,車載VR 幫你把辦公室、娛樂場所搬到車上來!

蘋果利用iPhone 的優勢,讓車輛與行動裝置高度融合,達到更完美的駕駛體驗,因此CarPlay、手機鑰匙為代表的人車互動技術是蘋果進軍汽車領域的領頭羊,未來iPhone 與汽車之間的互動將是蘋果軟硬體發展目標。

隨著汽車朝向智慧化發展,更多的人車互動功能慢慢在實現中。蘋果利用VR/AR 專利技術規劃出未來人們可以在汽車上工作、閱讀、甚至進行遠距會議,也可以透過調整虛擬環境來減輕暈車情況。

蘋果在VR/AR 領域密集取得專利核准說明蘋果兩三年前全力投入VR/AR 技術如何應用於汽車產業已開花結果,預計未來蘋果將有更多車載VR/AR 黑科技面世。

從以上重要專利發展可以看出,不論是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精確性,還是改良車體結構提高乘客舒適性,又或是開發CarPlay 系統、VR/AR 技術增加乘車娛樂互動性等,蘋果在做電動車時與做其他消費性電子一樣,產品不光是為解決消費者需求而生,更是要創造需求。

相關焦點

  • 蘋果專利:自動駕駛技術可以「開火車」?
    最近,蘋果得到了一項新的專利,據悉這項專利的名稱為Peloton,主要是針對自動駕駛車輛而開發的技術。  據介紹,這個Peloton原本單詞的意思是自行車比賽主要車群,一起騎行可以分擔風險、風阻提升團隊效率等等。但放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意味著一個連接通道,讓自動駕駛汽車之間能夠連接,並電池共享。
  • 蘋果對自動駕駛的重視程度正在迅速提升
    蘋果又來給汽車產業提供新思路了。 6月份以來,蘋果在汽車領域又獲得了20項新專利,涉及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車身三大方面。 在這次新曝光的專利中,蘋果同樣是腦洞大開。 01 用AI教機器開車,谷歌Alpha Go同款技術 在5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蘋果一共獲得了10項自動駕駛專利,其中涉及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通信、控制三大領域。 如今,自動駕駛發展多年,計算設備的算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但如何控制自動駕駛汽車仍然是一大難題,難點在於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做出及時、合理的決策。並且,道路上的車輛越多,交通環境越複雜,決策就越難以實現。
  • 壓垮傳統汽車,蘋果會是那最後一根稻草嗎?|蘋果|自動駕駛|史蒂夫...
    自2014年蘋果內部代號為「泰坦」(Project Titan)的項目成立以來,蘋果造車的消息頻頻傳出,真真假假的信息在6年時間裡浮沉,如今,又有多條蘋果汽車業務的消息在近期浮上水面。當地時間12月8日,彭博社報導蘋果公司自動駕駛汽車部門已經交由負責Siri等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人工智慧主管約翰·賈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接管。
  • 傳中國臺灣廣達電腦為蘋果提供自動駕駛技術
    (圖片來源:廣達電腦)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正致力於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同時中國臺灣的《電子時報》報導,中國臺灣公司廣達電腦(Quanta Computer)正在為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或電動汽車項目提供幫助。
  • 蘋果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擬於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
    北京時間12月22日早間消息,據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研發,目標是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這款汽車可能將使用該公司自主開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
  • AI應用技術剖析 挖掘自動駕駛汽車裡面的奧秘
    這樣一來,基於智能化時代背景的AI技術一時間開始被追捧,在AI領域當中無疑自動駕駛是最熱門的領域之一,並且現在也誕生出了許許多多的自動駕駛企業,那麼這樣一個新興領域當中究竟融入了哪些關鍵技術?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此次獲得的新專利主要涉及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技術的應用,包括生物特徵測量、識別和安全、自動駕駛汽車、醫學生物特徵監測、機器人技術和行動裝置。05蘋果自動駕駛汽車部門換帥 AI負責人接手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已經將其自動駕駛汽車部門的領導權移交給了人工智慧主管John Giannandrea,他將負責帶領蘋果繼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該系統最終有可能用於蘋果自己生產的汽車中。
  • 自動駕駛的鍋,別都讓汽車背
    自動駕駛似乎總差著那麼一點兒勁兒。雖然各國廠商卯足了勁兒在自動駕駛汽車上做文章,但是迄今為止人類也沒能生產出一輛敢在公路上完全放手的量產車。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可能不在車上。「觸不可及」的自動駕駛其實不是科學家們不努力,而是現實的確太殘酷。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然而,自動駕駛汽車成為道路交通的主導模式還需要時間,這些優勢是否能成為現實還將取決於客戶對這項技術的接受度。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能夠通過將安全間距(即車頭時距)從約0.9s縮短至約0.2 s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時減少由於人為失誤而造成的事故的發生。考慮到人的舒適度,研究人員預估車輛之間的最短車頭時距約為0.5s。
  • Waymo自動駕駛汽車應用已在蘋果App Store上架
    【TechWeb】12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幾年大熱的自動駕駛方面走在行業前列的谷歌兄弟公司Waymo,去年12月就已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Waymo One,Waymo自動駕駛汽車的應用程式目前也已在蘋果App Store上架。
  • 自動駕駛汽車侵權的法律責任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理論上,該技術的普及有助於減少因駕駛人不當操作所導致的交通事故,但實際上,若自動駕駛系統存在缺陷或發生故障,卻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侵權行為。但在自動駕駛汽車侵權案件中,完全按照上述規定對責任進行認定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在於:首先,自動駕駛汽車事故的產生原因更加複雜。根據自動化程度的不同,自動駕駛可分為輔助自動駕駛、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具體來看,自動駕駛汽車既包含物理層面的車體,又包含內置的自動駕駛系統。
  • 蘋果調整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管理層:AI負責人接管
    原標題:蘋果調整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管理層:AI負責人接管   12月9日早間消息,蘋果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慄子譯自動駕駛技術出現已經有很久了,但是目前尚未在任何地方有大規模的應用,各大汽車製造商們的自動駕駛測試也都是事故連連,這讓人們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明確指出,即使有乘客在客艙內駕駛,自動駕駛系統在行駛時也被認為是汽車的操作者。這一條款意味著製造原型的公司在發生事故時負有責任,它迫使工程師確保他們開發的技術是安全和可靠的,如果再發生無人駕駛車禍,汽車公司將無法開脫。
  • 蘋果汽車多項專利曝光,不只是自動駕駛。我卻更看好小米汽車
    雖然蘋果官方沒有承認Apple Car的存在,但是汽車研究項目卻沒有落下,近日外媒曝光多項蘋果汽車的專利,比如基於軟體算法的傳感器自動校準、汽車轉向、通風等專利,再加上以前所知的車門自動感應後方來車和自動增強AR技術等,憋大招的蘋果汽車看起來官宣在即,不少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
    作為自動駕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是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行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車輛橫向/縱向精確定位、障礙物檢測與碰撞避讓、智能車速控制、路徑規劃及行為決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相較於有人駕駛駕駛員可以憑藉雙眼與記憶獲取周圍的可行駛區域、道路邊界、車道線、障礙物、交通規則等詳細信息,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傳感器與算法還無法達到與人類駕駛員同樣的感知性能,因此自動駕駛汽車就需要高精定位、高精地圖、聯合感知等定位導航技術的支持。
  • 蘋果自動駕駛汽車是「所有人工智慧項目之母」
    TechWeb 6月26日報導 文/小狐狸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本月提出了一個崇高的主張:蘋果正在致力於「所有人工智慧(AI)項目之母」的研發。
  • 蘋果、谷歌同日宣布與租車公司合作 自動駕駛爭奪戰白熱化
    據彭 博社等媒體消息,蘋果公司正從汽車租賃公司赫茲(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 NYSE: HTZ)租賃一小批汽車,以測試其自動駕駛技術。  無獨有偶,同一天,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和Avis Budget集團(NASDAQ:CAR)宣布籤署合作協議,後者將為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支持和維護服務。
  • 地平線餘凱:邊緣計算的AI處理器,是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這帶來的好處就是實時性、可靠性,設備在離線的情況下還可以正常運作。比如,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跑的時候,過隧道的時候沒有信號,車如何自動駕駛?一定要靠不依賴網絡和雲端的邊緣計算。很多安防類的企業,他們有一些現在是靠WIFI聯網處理,但是受信號和帶寬影響很大,也需要邊緣計算。   這裡核心的一點,大量的計算要在邊緣,並不在數據中心。
  • 蘋果自動駕駛遭遇挫折,轉而開發園區穿梭大巴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據紐約時報報導,數年前,蘋果招聘新人開發秘密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時,高管會告訴他們,著手的產品會是公司的next big thing,會顛覆底特律和汽車行業。但如今,蘋果的汽車項目已經沉寂下來。公
  • 無人駕駛蘋果汽車可能會在2024年上路
    蘋果似乎再次對開發汽車的想法很感興趣。據路透社報導,蘋果正在努力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和「開創性的電池技術」,以及到2024年生產乘用車。該消息沒有提供有關如何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的任何信息。目前尚不清楚所有這些技術是否會進入蘋果希望製造的首款乘用車,並被稱為蘋果汽車。但是,我們看到蘋果在關閉了之前對其感興趣的汽車生產計劃後,正在考慮重新生產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