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人工溼地與海綿城市的天作之合 雨水滯蓄容積如何估算?

2020-12-1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自然溼地或人工溼地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已非常廣泛。不同於普通的廢水處理人工溼地,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在具有水質淨化功能的同時,還擔負著雨水水量滯蓄任務,因此其設計方法與普通穩定運行的汙水處理人工溼地有顯著差別,其中最為特別的是其雨水水量滯蓄能力的設計。

作者將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滯蓄容積分為前置調蓄池/塘的有效滯蓄容積和溼地床的有效滯蓄容積兩部分進行探討,給出了詳細計算公式和合理選擇前置調蓄池/塘出水控制方式的要點,並說明了雨水人工溼地由降雨情況而改變的運行方式。

以重慶市棕櫚泉雨水人工溼地為例,利用有效滯蓄容積計算公式,分析了人工溼地對降雨徑流的滯蓄效果,表明人工溼地年雨水滯蓄總量達到了匯水區地表徑流總量的72%,其中前置調蓄池對地表徑流的滯蓄起主導作用,其滯蓄量佔總滯蓄量的96.5%。對於規模(面積)較小的溼地,調蓄池通常主導雨水的滯蓄,但溼地床面積越大,設計接納的暴雨衝擊負荷越大溼地床的滯蓄能力就越大。另外,還可採用可滲透基底設計來增加溼地床的滯蓄能力。

作者簡介:肖海文(1976-),女,四川名山人,博士,副教授,從事雨水、廢水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以及人工溼地廢水處理技術研究。

1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的滯蓄能力

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屬於受降雨事件驅動的運行系統,其雨量滯蓄容積的設計受城市降雨情況、雨水排水系統特徵、集水區雨水水質特點、受納水體情況、人工溼地處理負荷以及水質淨化目標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雨水人工溼地對雨水水量的滯蓄容積可由前置調蓄池(前置塘)的有效滯蓄容積V1和溼地床的有效滯蓄容積V2之和求得。

1.1前置調蓄池的有效滯蓄容積V1設計計算

人工溼地前置調蓄池的有效滯蓄容積指擔負雨量貯存和調節功能的這部分池容。根據人工溼地在海綿城市中所發揮的主要功能,有效容積計算可分為按年降水滯蓄率計算和按汙染物總量控制計算兩種方法。

①按年降水滯蓄率的計算方法

按年降水滯蓄率計算主要考慮人工溼地對匯水區年總降水量的滯蓄效率,設定單場降雨調蓄池能貯存匯水區內小於或等於HK(mm)的雨量,則調蓄池有效容積V1計算如式(1)。

(1)

式中Ab為匯水區面積,m2;φ為匯水區徑流係數;0.001為單位轉化係數。該式的物理意義表明,匯水區內小於或等於HK的單場降雨將全部被滯蓄處理後排放,對於單場雨量大於HK的降雨則只有其前HK的雨量會被滯蓄處理後再排放。如果多年平均降雨次數(numberoftheevents)、年降雨量以及大於、等於或小於HK的降雨次數已知,則可求出該前置調蓄池對年總降水量的滯蓄率。反之HK也可以根據設計要求的年雨水滯蓄率來進行計算確定。

②按汙染物總量控制的計算方法

在初期雨量法理論的原則上,根據人工溼地的汙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設定需要處理的汙染物佔總汙染物控制量的比率Y%,則可得到初始衝刷雨量H0,以此按式(2)計算調蓄池的有效容積V1。

(2)

式中H0為初始衝刷雨量,mm;其餘參數同式(1)。該式的物理意義為該雨水人工溼地處理了徑流攜帶汙染物總量的Y%,而調蓄池對雨水的年滯蓄率則可根據降雨量統計數據,按①中的方法計算確定。

1.2溼地床的有效滯蓄容積V2設計計算

降雨事件中,人工溼地屬於非穩態運行,溼地床的進水總量通常大於出水總量(見圖1),這是由於降雨進水時溼地床水深和淹沒面積(wetarea)增加的緣故,另外,對於底部非硬化處理(粘土夯實或素土夯實)的溼地床而言,部分進水還能下滲成為土壤含水量或地下徑流。這些水量構成了溼地床對雨水的有效滯蓄容積V2。在很多雨水人工溼地設計中,這部分雨量滯蓄容積常常被忽略,然而當溼地床面積越大,所設計的雨天衝擊負荷(進水量)越大,這部分滯蓄容積就越大,甚至會超過調蓄池的滯蓄容積V1,因此在以雨水滯蓄為重要目標的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設計中通常不能忽略溼地床本身的滯蓄容積,尤其對規模大的雨水溼地更是如此。

圖1棕櫚泉人工溼地單場降雨實測進出水流量過程

實際監測發現,人工溼地水力坡度和進水流量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例如圖2是實測潛流溼地水力坡度和進水流量關係圖,兩者呈冪函數關係。忽略雨前人工溼地未進水時蒸發和滲透帶來的空置容積,如果晴天溼地進水的基流量為Q晴,暴雨衝擊負荷的進水量為Q雨,則溼地床有效滯蓄容積V2可按下式計算:

(3)

式中AW為人工溼地面積,m2;S為溼地床水損摩阻係數,可根據溼地實測值或類似人工溼地經驗值確定;Q晴和Q雨分別為人工溼地設計的晴天進水流量和暴雨衝擊負荷流量。a為水損冪函數指數,可根據溼地實測值或類似人工溼地經驗值確定,如無實測值則表流溼地可取1.2,水平潛流溼地取1.3;K為溼地底部的滲透係數,m.h-1;AD為人工溼地底部面積,m2;T為平均降雨歷時,h。

圖2實測水平潛流人工溼地水力坡度和進水流量相關圖

2設計要點

2.1調蓄池水位設計和容積分區

前置調蓄池或前置塘(forbay)的功能除了雨量貯存調節外,通常還擔負著預處理、溼地衝擊負荷調節以及暴雨溢流等任務。根據出水方式,前置調蓄池/塘出水流量通常分為泵控制和管徑控制兩種類型。當人工溼地建設用地地勢較平坦,雨水管接入埋深較大,可將前置調蓄池設計為地埋式以節省人工溼地佔地面積,出水流量採用泵控制方式,如圖3(a),這時人工溼地的日常負荷進水量Q晴由水泵從調蓄池中泵入;當人工溼地建設用地落差較大,雨水管接入標高足夠,則優先選用無能耗的管徑控制進水負荷方式,由前置調蓄池的日常出水管重力自流出水接入人工溼地,進水水量由出水管管徑的過水能力以及調節池內剩餘有效水位確定,如圖3(b),此時的前置調蓄池通常設置為與溼地景觀相協調的地面開敞式前置塘。以上無論哪種進水方式,雨水人工溼地前置調蓄池的容積分區由上而下一般由四部分構成:沉澱集泥區、有效調蓄容積區、暴雨衝擊控制區和溢流區。各容積的分區水位分別為停泵水位/自流出水水位、衝擊負荷進水水位和溢流水位,如圖3所示。

(a)泵控制出水(地埋式)

(b)管徑控制自流出水(開敞景觀塘式)

圖3前置調蓄池/塘示意圖

2.2人工溼地進水流量的變化和控制

人工溼地進水流量由降雨情況根據前置調蓄池/塘的水位自動調節。

晴天或降雨事件中,當調蓄池/塘內水位高於停泵水位或自流出水水位且低於衝擊負荷進水水位時,人工溼地進水量Q晴由泵出水量或自流出水管管徑坡度控制,這一水量雖然一定程度受調蓄池內水位影響(降雨時調蓄池內水位增高,泵出水量或自流管出水水量均會相應有所增大;不降雨時,泵出水量和自流管出水水量會有所下降),但流量變化不大,相對穩定。

降雨中當調蓄池/塘內水位高於衝擊負荷進水水位時,人工溼地開始承受暴雨衝擊負荷,此時的人工溼地進水水量等於(1+r)倍Q晴,其中r為人工溼地設計能承受的衝擊負荷倍數。而衝擊負荷出水孔大小按水頭h和流量值rQ晴按堰出流公式計算。人工溼地處理雨水徑流的優勢之一是既可多天停止進水閒置運行,也可以承受3~8倍日常流量的高衝擊負荷。海綿城市雨水人工溼地通常應充分利用人工溼地抗衝擊負荷的優勢,設置衝擊負荷進水孔。

當降雨繼續增大,調蓄池內水位達到溢流水位時,人工溼地進水流量仍為(1+r)倍Q晴,但多於雨量開始溢流,溢流管管徑設計應大於或等於前置調蓄池接入的雨水管管徑。溢流管一般可設置在調蓄池雨水進水管前的檢查井上,以避免溢流水量對調蓄池的衝擊。

3案例分析

3.1棕櫚泉雨水人工溼地概況

棕櫚泉雨水人工溼地位於重慶市北部新區高新園,於2005年建成運行。人工溼地面積及匯水區下墊面性質見表1。該工程對棕櫚泉住宅區匯水區的雨水進行集中處理,長期以來運行穩定,無衝擊負荷下運行時出水水質滿足地表水V類水質標準,見表2。

表1人工溼地面積及匯水區特徵

表2無衝擊負荷時人工溼地進、出水水質

棕櫚泉人工溼地具體流程見圖4,採用溼地塘床組合工藝,主要包括沉砂池、前置調蓄池、景觀池、潛流(HSSF)床、多級跌水小溪、表流(SWF床)等。

圖4人工溼地系統處理流程示意圖

3.2年雨水滯蓄效果分析

2012年對棕櫚泉雨水人工溼地匯水區降雨情況進行了全年監測。該年總降雨量1054.7mm,降雨天數150d,年地表徑流總量為40590m3。其中各月降雨情況及人工溼地系統的雨水滯蓄量計算見表3。

表3各月降雨情況及雨水滯蓄量

由表3可看出,人工溼地系統對匯水區內雨水有良好的滯蓄能力,年雨水滯蓄總量達到了匯水區地表徑流總產量的72%,其中絕大部分滯蓄量為前置調蓄池承擔,為28106m3,佔滯蓄總量的96.5%,若沒有前置調蓄池,溼地系統能滯蓄的雨量就只有1009m3,由溼地床承擔,可見前置調蓄池在雨水人工溼地中作用很大,尤其對規模小的人工溼地更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棕櫚泉雨水人工溼地底部由硬化(混凝土)處理改為可滲透性基底處理,如有一定滲透性能的粘土基底,按式(3)則可增加溼地床對雨水的滯蓄比例。

本文詳細內容參見即將出版的2018年9月《中國給水排水》第18期《海綿城市雨水溼地的滯蓄容積設計與工程實例》,作者:肖海文,代蕾,任莉蓉,翟俊,譚軍蓮重慶大學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河北省《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河北省住建廳近日就《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規範編制組總結了近年來全國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範。
  • 海綿城市是個什麼鬼?可以解決鄭州一下雨就看海的難題嗎?
    城市化之前,降雨時因為土壤的涵水緩衝作用,大量的雨水並不會迅速匯入地下水系,河流的水位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大起大落。城市開發之後,裸露的土壤面積大大減少,因為雨水無法滲入土壤而形成的在城市地表流動的水流,被稱之為「雨水徑流」,這就是我們內陸城市夏天所謂的海。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收放自如 。
  • 海綿城市如何建?院士支招: 用微生物原位生態修復
    人民網廣州3月21日電 (林龍勇 趙雪峰 劉婧婷) 海綿城市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在寸金尺土的廣州,海綿城市該怎麼建?如何建設一個能夠處處「吸水、蓄水」的海綿一樣的城市呢?根據《廣州市中心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廣州未來將規劃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域。
  • 海綿城市是什麼?我們在101 Park的地下切了塊「海綿蛋糕」給你看!
    生態優先則是建設海綿城市的第一原則,也是武漢軟體新城打造海綿城市園區的最大優勢。從某種意義來看,武漢軟體新城本身就處於一個有著「江—河—湖—谷—溼地」稀缺生態基底的巨大海綿城市之內,這也為武漢軟體新城打造武漢首個最新標準海綿城市園區賦予了天然優勢。綠化面積與建築密度也是影響園區排水防澇的重要因素。
  • 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風險防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針對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引發環境地質災害風險等問題,系統梳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經驗,結合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提出開展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設計預評估的建議與方法,探討構建包括主動消除溼陷性、設置安全防護距離、貫穿溼陷性黃土層、防滲漏處理、強化疏排水
  • 建築小區雨水調蓄池的計算過程與解析
    海綿城市是以生態優先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
  • [環保科普]什麼是海綿城市?
    &nbsp&nbsp&nbsp&nbsp「成都治水十條」提出打造海綿城市。那麼,何為海綿城市?打造海綿城市將為城市環境帶來哪些改善?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北京通州建成「海綿城市」
    說起海綿城市我們大多數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然後充分發揮建築綠地,道路水系統,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收,滲透,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過去,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往往會填湖平壑。
  • 天府新區規劃再生水廠 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
    去年我市出臺《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透露出科學合理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指標、實施策略和重點實施區域,編制《成都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下簡稱《規劃》)。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規劃部門了解到,《規劃》現已編制完成,我市主要從打造綠色海綿、灰色海綿和藍色海綿三大海綿入手,希望建成「自然吐納蘊天府,集水養城潤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綿城市。
  • 建設「海綿城市」享用上天賜予的天然水資源
    中國園林網7月29日消息:夏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了不僅是炎熱還有就是暴雨,瞬間的傾盆大雨給城市排澇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排澇是否也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也該敲響我們的警鐘?那我們如何打造一個海綿城市呢?
  • 廣州天河海綿城市改造 大觀溼地公園正式開放
    廣州首個「海綿城市」試點——天河智慧城大觀溼地公園華麗轉身對外開放  騎行草長鶯飛溼地 破譯海綿城市密碼  從臭不可聞的爛水塘,到如今草長鶯飛的溼地公園,位於廣州天河智慧城的大觀溼地公園來了一次華麗轉身。
  • 建設海綿城市讓城區更有「彈性」
    大足區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多,涵蓋房屋、道路、公園等各種建設類型。今年投用的大足區龍崗一小南山校區,是大足區第一所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的學校。校園內,僅大大小小的「雨水花園」就有10多個,每個花園內栽種有鳶尾、蘆葦等植物。據設計方介紹,遇到降雨天氣時,地面和屋頂雨水流入「雨水花園」後,經過花園的儲存——淨化——吸收,能夠有效提升水質。
  • 什麼是海綿城市?
    原標題:什麼是海綿城市?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2015年1月,國家財政部、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4月,南寧、武漢等16個城市通過層層篩選被列入國家級試點名單;6月,水利部組織編制了《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預計近期頒布實施。
  • 池州: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3年試點 成效顯著
    匯景小區的改變源於2015年開始的海綿工程改造。   那一年,池州被列入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匯景小區則是市裡首批海綿試點項目。老舊小區是海綿工程改造的重點。 「一方面,對小區原有合流制管網進行改造,針對南陽臺洗衣廢水問題進行分流和截汙處理;另一方面,對原有綠地進行改造,新設下沉綠地、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對場地雨水進行滯蓄和淨化處理。」
  • 案例盤點 | 「城市雙修」十大案例
    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設計以紅樹根系理念恢復溼地系統,建立起適宜紅樹林生長的生境。採用人工種植與自然演替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健康穩固的恢復紅樹林。劃分區域,分級保育,在紅樹林保護區與可開發區域形成鮮明的空間界定。建立慢行遊憩系統,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閒功能。
  • 杭州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
    &nbsp&nbsp&nbsp&nbsp杭州市將推進濱江區「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建設,著力打造「人與水生態和諧」的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區建設典範,探索總結新舉措、技術新手段、管理新政策、資金籌措新模式等,指導全市海綿城市建設。
  • 南京發布三項「海綿」導則 「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要求。目前南京已基本實現這個目標,之後,南京將向「至2030年80%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目標邁進。
  • 南寧市建設海綿城市 打造宜居環境
    種植在這種綠化帶中的樹,靠自然的雨水往往「喝不飽」,要靠人工澆灌。一些生活小區出於景觀設計和快速排走雨水等考慮,建了很多凸起式的緩坡綠地,每當降雨來襲,雨水順勢流到平地下面敷設的下水道。也許這樣的狀況你已司空見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優質的排水解決方案,海綿城市建設就是要修正這類做法。
  • 【探索】我們身邊有那麼多「海綿城市」項目,還藏著厲害的高科技哦!
    一起來看看你身邊有沒有吧↓「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建設,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 成都活水公園融入"雨水"概念 構建海綿城市展示公園
    8月4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委獲悉,《活水公園海綿型公園改造項目建議書》已經獲批。作為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綜合性環境教育公園,已經運行了近二十年的活水公園將增加新的亮點,改造內容主要包括佔地26000平方米的活水海綿型改造,對破損老舊設施進行修繕,構建海綿城市展示公園,建設海綿城市實驗、試驗基地。活水公園海綿型公園的建成,對於成都建設海綿城市會帶來怎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