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別被專業「綁架」

2020-12-18 陽光高考

目前是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據了解,去年全國畢業生人數猛增,創下727萬新紀錄,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而今年,2015屆畢業生總數將超過2014年,達到749萬,就業壓力繼續不減。記者走訪多場招聘會發現,不少應屆畢業生都想找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同時,也有部分大學生由於所讀專業不符合就業期待或者迫於現實壓力選擇先就業後擇業等原因而選擇跨專業就業。

廣州番禹區人才辦李先生表示,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相當嚴峻,畢業生在就業時不要被專業束縛手腳,就業後脫離本專業的現象很正常,建議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職業。

近三成畢業生 選擇跨專業就業

面對持續走高的畢業生人數,不少畢業生不僅對薪資要求趨於理性,在就業崗位選擇上也不要求專業對口。去年畢業的小鄭告訴記者,她學的是文科專業,專業性沒有理工類那麼高,所以找工作的時候只要適合專業擦邊的崗位她都投了簡歷,有些對專業沒有特殊要求的崗位她也投了簡歷,目前她在一家外企做銷售工作。

有關專家分析,畢業生跨專業就業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專業自身的客觀原因,即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導致學生畢業後憑本專業不好找或找不到對口工作。第二,學生的主觀因素,有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工作不感興趣,或沒學好本專業,致使自己專業能力不強而找不到工作。

根據麥可思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屆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69%、62%,均與2012屆(分別為69%、62%)持平,略高於2011屆(分別為67%、60%)。其中,2013屆本科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佔33%,其次為「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佔25%。高職高專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均佔29%。

能夠人盡其才就是對口

去年畢業的小蔡學的是園林設計專業,目前在一家外貿公司做英語翻譯工作。她告訴記者,她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不想從事專業方面的工作,而她最喜歡的是英語,在大學期間就經常兼職做翻譯,所以畢業找工作她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找一份翻譯工作。

有關專家表示,畢業生應儘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是否適合自己,主要看自己的特長能否得到發揮。這個特長有時並不一定指所學專業,還包括其他素質。能夠「人盡其才」,也是「對口」的工作。區人才辦李先生也表示,就業後脫離本專業的現象很正常,畢業生不要被專業束縛手腳。很多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基本職業素養的大學生,而不是專家和技術能手。所以畢業生應該大膽嘗試其他專業和行業的崗位應聘。

跨專業就業要 做好充分準備

廣州番禹區人才辦李先生表示,擇業不一定要求專業對口,但跨專業就業前要做好充分準備。首先,畢業生要充分認識自己,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等特點,才能夠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其次,收集職業信息。在確定了發展方向後,接下來就是收集與該職業有關的信息,了解該職業的具體情況,伺機而動。再次,要做好迎接挑戰的心理準備。跨專業就業面對的是與所學專業無關的陌生領域,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難,要做好遇挫的心理準備。最後,要加強學習,積極主動去學習新領域專業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才能逐漸適應新工作。

有關專家表示,選擇跨行就業的畢業生要早做準備,通過媒體宣傳、學長介紹等途徑調查研究新領域的技能要求,儘早利用實習、兼職等實踐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與之匹配。

跨專業就業要展示 與崗位的匹配度

高校畢業生在跨專業就業時由於專業不符,經常會吃閉門羹。那麼,高校畢業生在跨專業就業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

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人事經理多年的黃小姐告訴記者,用人單位關注的是求職者是否能夠勝任該崗位,「專業是否對口」並不是單位用人的決定因素。有些企業之所以看重專業背景,關鍵是在無法衡量求職者真實能力的前提下,力求規避用人風險。

黃小姐表示,高校畢業生除了在業餘多充實自己所希望從事的跨專業崗位知識之外,在應聘時也要注意展示自己能力與崗位的匹配度。她建議,高校應屆畢業生在應聘跨專業崗位時,應該把自己對於所應聘崗位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由於沒有相關專業的優勢,所以求職者就要突出自己超越專業的匹配度,讓面試官覺得你與該崗位的匹配度很高,這樣才能提高被錄用的機會。(記者 陳曉)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生就業形勢顯示:理工科專業就業較好
    湖南大學生就業形勢顯示:理工科專業就業較好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hunan.gov.cn 發布時間: 2006-03-26 00:00 【字體:大中小】
  • 大學生求職:法學、中文等專業最難就業
    大學生們各種各樣的求職表情   今年湖北省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35.8萬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昨日召開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透露,將通過五大舉措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  據介紹,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研究生2.6萬人、本科生15萬人、高職生18.2萬人。儘管總人數比去年減少8000餘人,但由於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還在繼續,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 不要以為專業費錢好就業,尤其這3個專業,網友:沒有實力別選擇
    近幾年,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大學生競爭比較大,學生就業壓力也比較大,2020年高校畢業生874萬人,據教育部,2021年高校畢業生預計909萬,比2020年增加35萬,由此可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也由此反映出,大學生已經不值錢了,到處都是大學生。
  • 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發布 建築學專業畢業生最幸福
    2014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今天發布。在大學生就業難愈演愈烈的形勢下,由第三方教育諮詢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組織調查並撰寫的這一藍皮書,披露了去年畢業的各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滿意度、畢業生月收入等指標的排名情況,並列出了最不被看好的紅牌專業、需要預警的黃牌專業和最被看好的綠牌專業。
  •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不知從哪一年,網絡上開始喊大學生就業難,於是,似乎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這麼難?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高校別醫生招聘會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項目,需要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實施。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湧入,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學生不願放棄城市戶口,在村鎮工作,這無形當中導致人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交通擁堵,城市人才短缺。
  • 「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
    「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專家:高考填志願要務實,不報高的只報對的又是一年畢業季。「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攔住大學生就業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成為「最難」的一屆。劉程程是長沙一所高校的文科畢業生。談起兩個月來的求職經歷,她用「一聲嘆息」來概括自己的心情,「總共投出了三四十份簡歷,也有一些公司給了回復,但都不是很理想」。
  • 2020年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這些「紅牌專業」要注意,謹慎報考!
    所以在高考結束這段時間裡,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專業、什麼專業未來發展情況不錯再報考,儘量讓考生自己做主。7月9日《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正式發布。此報告反映的是社會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大學生就業信息的跟蹤評價結果,裡面包含有大學生畢業後平均工資收入情況,還有哪些專業工資高,哪些專業工資低。
  • 專業不對口工作難尋 大學生"回爐再造"好就業
    省內一些高校畢業生,由於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量不大或自身技能狀況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使得他們在短時期內難以就業。「最現實的辦法是『回爐再造』———也就是說轉換專業。其實,轉換專業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重新認識市場,學習實用技能,找回市場,實現有效就業。」
  • 英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出路在哪裡呢
    我一個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同學講了一下他所在本科和研究生同學的就業情況:1、公務員、事業單位2、四大銀行、其他金融機構3、外企4、私企,創業公司5、高校老師6、英語培訓&留學機構7、跨專業考研,英語專業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就業的方向都是多樣化的。
  • 細講大學生就業為何如此難?
    高校的大規模擴張強調數量而不是質量,給就業帶來了壓力。我國實施教育改革後,大學為發展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在過去的十年中,入學人數的增加為我國培養了更多的大學生,但是相對於數量的增加,質量並未提高。學生人數的增加對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影響。同時,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無法適應。出於學校招生的需要,許多學校在設置專業時通常不考慮該專業的長期發展,而是考慮該專業可以招收多少學生。
  • 2009年《就業藍皮書》新聞發布暨大學生就業研討會
    現在就業好的高校會真實的報,而就業不好的高校主要報的是就業率、籤約單位,但是他並不知道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還有就業的詳細圖象、專業對比律。一個是由當事人自己來報,有一些原因高校不能報的特別真實,但是直接向大學生進行調查就避免了這一點。
  • 女大學生注意!別選這4個專業,工資低不說,就業也很難
    很多大學生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有些大學生還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專業與就業有一定的關係,個人能力也與工作有一定的關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女生絕對不能選擇以下四個專業,不僅不能賺錢,而且連就業都是問題。
  • 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調查:不對口比例理高於文
    大學生就業專業對口指所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符。目前,大學生就業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很普遍,並隨著近年大學生就業難的趨勢表現得更加明顯。2010年就業藍皮書中調查研究表明,全國2009屆本科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為67%,高職高專畢業生為57%。
  • 高考專業:女大學生最容易就業十大專業
    高考填報志願成為考生和家長的頭等大事,上大學讀哪一個專業,這是高考考生及其家長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熱門專業年年都吸引大批考生填報,但是熱門專業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嗎?哪些行業就業前景廣闊?女大學生最易就業十大高考專業供參考。
  • 2020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丨哪個專業最好就業?哪個專業工資最高?
    近日,《202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該書追蹤並統計了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薪資收入、就業滿意度等多項數據,以期展示整體就業大環境的變化。小編選取了重點數據,並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解讀,一起來看。
  • 超26%的大學生仍在求職 哪些大學生就業難?
    日前,智聯招聘基於平臺大數據,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就業困難大學生主要來自於非重點大學和一般學院。智聯招聘將 6 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根據大數據分析,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本科學歷次之,前兩者就業難度約為碩士和博士學歷的兩倍。同時女大學生就業難度高於男大學生。
  •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 解讀綠牌專業背後的數據
    綠牌專業背後的數據解讀  日前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體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連續三屆的綠牌專業  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為需求增長型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紅綠牌專業反映的是全國總體情況,各省區、各高校情況可能會有差別。  行業需求增長是造就綠牌專業的主要因素。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從2016年大學生就業報告分析專業前景
    導語:2016年畢業季已經進入尾聲,本年度約700多萬大學畢業生已經奮鬥在求職就業的浪潮裡。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的約30萬以及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將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競爭。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更是激烈異常。
  • 202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哪些專業更「吃香」?
    我們經常說好專業好就業那怎樣才能稱作是「好專業」呢?評判標準肯定包含了就業前景和薪資待遇那麼202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又如何?別急,最熱門的十大專業就業攻略送給你!一、2020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今年由專業機構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針對畢業半年後、三年後、五年後的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分析,報告結論如下:1.畢業生起薪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