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鄉花香引客至,小市文化助振興

2020-12-20 騰訊網

詩鄉花香引客至,小市文化助振興

——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文化交流下基層

本網訊:張行方 譚治國 汪春梅 文/圖

4月10日,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攜手著名書畫家在安慶懷寧小市鎮舉行「送文化下基層」公益活動。中國著名山水畫家郭公達為「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懷寧創培基地」題名。

懷寧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程春暉主持開幕儀式,小市鎮黨委書記何世權致歡迎辭。

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藝術顧問、中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郭公達;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名譽院長、著名畫家朱秀坤;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藝術顧問、著名書畫家蕭承震;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理事長周劍鋒;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院長範曉茫;常務院長高紅偉;副院長郭建軍、查道慶、黃傳峰、賈廉勖、徐文睫;秘書長王慶庭;榮譽院士丁培生、王邦定;理事肖涵、王鴻雁、王文秀、朱斌、孫玲、孫斌等25位書畫家和企業家匯集在小市鎮孔雀山莊,參加懷寧縣小市鎮第一屆「詩鄉·花香」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幕儀式,書法家們的到來,受到小市鎮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朱秀坤老師代表藝術家們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盛讚懷寧小市鎮是:戲劇之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人傑地靈、從古至今、名人輩出。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更多的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接地氣、有真情、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作品。

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範曉茫院長介紹書畫院:目前古塬書畫藝術院有數十位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十幾位,分為三個創作室,國畫、水彩、油畫以及書法,在安徽省是一家頗具實力的書畫院;下一步,古塬將加大力度為大眾服務,持續做好弘揚詩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小市鎮授予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25位書畫家和企業家為小市鎮的「榮譽居民」。

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理事長周劍鋒、中國著名山水畫家郭公達、懷寧縣宣傳部長程廷燦、小市鎮黨委書記何世權一起為創培基地隆重揭牌。

懷寧縣詩鄉·花香文化座談會由小市鎮黨委書記何世權和古塬書畫藝術院院長範曉茫分別主持。

小市鎮鎮長陳經緯與古塬書畫藝術院理事長周劍鋒進行籤約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古塬書畫藝術院捐贈小市鎮人民政府24副名家作品,給予永久收藏,並頒發作品收藏證書。周劍鋒理事長座談會中特別強調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是一家公益性的社會組織,把弘揚傳播傳統文化為己任,積極做好與小市鎮的文化共建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書畫藝術家聚集在小市鎮綜合文化站進行現場揮毫墨寶。現場蕭承震老師的一副蘭草,象徵著正直正派,是四君子之一,也是代表君子風範,深受中國傳統文人喜愛。王鴻雁老師的一副6尺牡丹圖驚豔全場,寓意樂天地和,百花盛開世繁榮。古塬書畫藝術院的各位副院長理事們的書法、肖涵老師、王邦定的山水、朱斌老師孔雀圖,豔滿全場,傳統文化深受小市鎮人民群眾熱愛。

企業家、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查道慶同志對本次活動給與大力支持,充分體現企業家弘揚詩鄉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公益文化情懷。

通過安徽古塬書畫藝術院這次開展的文化下基層活動,體現了與小市鎮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有效銜接,也為推動文化藝術發展,落實「愛國、為民、崇德」的文藝價值追求,引導文藝工作者走進基層、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增強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懷寧縣小市鎮鎮政府慰問小市中心學校教師
    9月10日上午,在第36個教師節之際,懷寧縣小市鎮政府人大主席何承雪一行代表黨委政府到中心學校慰問全體教職工,送來節日祝福,並帶來了慰問金。何承雪一行參觀了詩鄉校園文化,聽取了校長李文周開學工作情況匯報
  • 音樂野行,鄉村小市2019年跬步向千裡,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星火可燎原
    2018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成為最大轉折點。一方面預示著以城市地產為代表的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降溫,同時也標誌著以鄉村脫貧,鄉村振興為代表的廣大農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真正的發展機遇。 中國人的根與魂在鄉村。 文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最底層的結構。中國5000年不斷層的文明,得益於農業社會,得益於鄉村。
  • 詩聖杜甫的《客至》,整首詩渾然天成,充滿了安適恬淡的味道
    《客至》的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是晉朝杜預的十三世孫。少時家境貧寒,多次赴考都沒有考中進士,晚年曾在四川成都任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杜甫的詩多描述當時的社會實況,吐露百姓身處動亂時代的悲哀,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千古絕唱,在古典詩歌中影響深遠,被世人尊為「詩聖」,他的詩作也被稱為「詩史」。
  • 柚見花香 一朵「小花」帶動重慶梁平鄉村振興
    原標題:柚見花香一朵「小花」帶動重慶梁平鄉村振興  每年4-5月,是柚花盛開的季節,而一年一度的重慶梁平柚花節,也已在合興鎮龍灘村中華梁平柚海廣場啟幕。  沿著龍灘村外2公裡長的鄉村公路緩緩進入這個村落,成片的柚林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柚花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不知不覺間,人們已被這幅美好的鄉村新圖景所震撼。
  • 杜甫的一首《客至》,體現出杜甫待人的真誠與待客的熱情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詩題後有詩人自注曰「喜崔明府相過」,「明府」是縣令的意思,即詩人要招待的客人是這位崔縣令。關於崔明府的具體身份,一種觀點認為無從考證,另有人認為當指杜甫的母舅崔頊。清朝金人瑞《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云:「題曰『客至』,是又遠分者,待他之法,客又不純是客,親又不純是親。故知其為遠分表兄弟也。」
  • 讀杜甫的《客至》,蓬門今始為君開,看詩人的待客之道
    但是相對於送客,迎客的詩還不是很多,也沒有看到很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迎客和接待客人容易混淆,很多作品也不便截然分開,都是把它們揉在一起來寫,這樣寫主客對飲的,就有一些是非常成功的。今天要說的杜甫的《客至》就只是偏重於迎客的。杜甫的詩,一般格律嚴謹,用典也比較多。
  • 「農民詩人」唱響鄉村文化振興:左手鋤頭 右手詩篇
    為響應十九大號召,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共建美麗鄉村,山後人家生態農場積極行動,充分發揮農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開創青年創業農場、興辦新型農民培訓學校,董海蛟就是我們青年創業農場中的一員。董海蛟,萊西市天井山村人,中國古詩詞協會會員,月湖文學社會員,其作品散見於《青春期刊》《新芽》雜誌,《感動人生》《齊魯文學》《中國風詩刊》代表作《雨季來臨了》《你是我生命裡的一盞燈》《兩情長久》清平調《店埠組詩》《山後人家組詩》《攬月樓組詩》等,曾獲青島愛鳥詩畫獎,武漢新芽之星獎。
  • 清華大學文創院助力江西浮梁鄉村振興,鄉創學院、鄉創特派員工作營...
    記者了解到,以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與浮梁縣展開合作,在全國首創「鄉創特派員」制度。希望全體「鄉創特派員」在鄉創交流研討中提升學術水平,在思想碰撞中激發創新火花,共同把鄉創學院辦成鄉村產業振興的智慧庫、知農愛農隊伍的人才庫、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庫、創新創業項目的種子庫,並通過鄉創學院這個平臺,為浮梁匯聚更多的人才力量,讓他們關注浮梁、投身浮梁、紮根浮梁,為浮梁鄉村振興注入內生動力,培養一批有理想、愛三農、肯實幹的人才,助力浮梁呈現高顏值生態、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美好場景
  • 振興鄉村新模式 產業+鄉建讓村莊更美麗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扶貧戰略攻堅的逐漸完成,振興鄉村將成為三農發展最大的政策風口。為了讓鄉村振興,讓鄉村更美麗,目前,從河南到河北,從山東到安徽,各地政府紛紛開展了大規模的鄉建運動。作為一個關係三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工程,鄉建離不開文化建設、人才建設、房屋景觀建設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優化,但最核心也最具有可持續支撐力的無疑是產業建設。在藍獅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劉一辰看來,產業建設+鄉建作為振興鄉村的新模式,是改變目前鄉建運營頑疾的良藥,也是讓鄉建運動真正落地生根的抓手。
  • 浦江有片流淌詩意的農耕地 詩畫小鎮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這個被稱為詩畫小鎮的項目,總投資達28億元,寄託著藍城集團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初心和夢想。在浦江稻作文明和千年書畫的洗禮下,藍城集團帶著夢想而來,奔著希望前行,希冀推動現代農業、詩畫產業、旅遊度假、健康頤養等多元融合,將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為市民築就一片心靈棲息地,打造生態、產業、文化協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 梅香引客至
    建寧是閩江正源,也是 「中國建蓮之鄉」。近年來,這個縣認真貫徹「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綠地、林地、溼地融合發展,生態保護事業得到有效推進。
  • 「趣讀合肥」八鬥鎮 在鄉村振興中描繪人文山水圖
    相傳三國時期,曹操次子曹植文採卓然,七步內即可成詩。南朝詩人謝靈運稱讚曹植:「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獨得八鬥」。後曹植隨父伐蜀駐紮此地,正逢大旱之年,因勞頓斷水、渴死並隨葬於此,後人便把這裡稱為「八鬥陵」,八鬥鎮的名字便因此而來。現今,八鬥鎮結合三國文化,修葺曹植墓陵園,恢復「筆架田」「硯臺塘」,修復一步兩眼井和「八字橋」等景觀,發展旅遊經濟以振興鄉村。
  • 大城小市公益跳蚤市場 社會意義大於金錢價值
    大城小市是由搜狐焦點公益基金牽頭,聯合搜狐公益、搜狐社區、搜狐視頻、搜狐焦點共同舉辦的一個公益跳蚤市場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號召大家低碳環保、關注弱勢群體。   「活動創意特別好,下次還參加!
  • 龍馬潭區小市幼兒園:爭做文明好公民
    11月25日,龍馬潭區小市幼兒園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活動中,小市幼兒園副園長文分帶領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了《瀘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並結合自己和教職工踐行文明行為情況談了自己的看法。文分強調,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要嚴格按照上級部門指示認真貫徹落實,不浮誇、不做假,共同創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應爭做文明公民,努力讓文明之花遍地開,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會後,教師劉露雲說。
  • 黃庭堅病癒遣悶,這首詩恬淡悠閒,讀完令人心情舒暢
    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病癒遣悶,這首詩恬淡悠閒,讀完令人心情舒暢。答斌老病癒遣悶宋代:黃庭堅風生高竹涼,雨送新荷氣。魚遊悟世網,鳥語入禪味。一揮四百病,智刃有餘地。病來每厭客,今乃思客至。黃斌老是四川梓潼人,宋代畫家文與可 的妻侄,善畫墨竹。黃庭堅貶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與之交往深厚,也非常喜歡他的畫作和詩文,彼此之間經常切磋創作技巧,久而久之便稱為莫逆之交,也為困境中的詩人帶來了很多歡樂。這首詩是作者酬答黃斌老,詩中對病癒遣悶的主題作了小結與生發。
  • 美食+鄉創 看「風味蘆苞」的鄉村振興經
    12月11日-13日,一場「美食+鄉創」的盛宴——「味力三水 香聚蘆苞」三水中部片區鄉村振興之2020蘆苞腊味美食節(下稱腊味美食節),在佛山市三水區蘆苞溫泉度假村舉行。大地鄉創市集、廚王爭霸賽、十大名菜評選、廣佛漁文化論壇……傳統嶺南文化與潮流鄉創元素相互碰撞,在為腊味美食節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也為蘆苞的鄉村振興路注入了新內涵。
  • 瀘州小市有條餘公街,還有已經消失的餘公三世橋
    感謝羅老師的回憶和講述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往昔的碼頭繁榮,當年在沱江大橋還沒有搭建的時候,瀘州過河——小市(小事),其實一點都不是小市,不方便,當然有碼頭渡口,餘甘渡就意外成就了瀘州古八景之一。小市那些年月並不落後的閉塞,反而因為水運的發達,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物資集散地。
  • 海流圖鄉將選兩個鄉村振興!
    近日,河北省委實施鄉鎮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印發《河北省鄉鎮振興試點示範工作方案》。《河北省鄉鎮振興試點示範工作方案》明確在全省開展50個鄉村振興重點縣、100個鄉村振興特色鄉鎮、1000個鄉村振興試點村示範創建工作。
  • 瀘州過河小市,小市改革非小事,探索它的另一種可能性
    永寧河下來的雲貴山貨、土特產品及朝廷貢品也在小市轉上川江中鹽棒大船。運往鄧關、自流井的竹木年達數十萬根,各地牛賣往鹽井、鹽場年過數千頭。發達的水運成為小市經濟的支撐,在沱江口為小河第一大碼頭,在川江上已是36大碼頭中全國性的商業集鎮。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是誰的詩?為什麼能成為名句?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兩句詩,出自於唐代詩人於良史的《春山夜月》。於良史,是唐代詩人,曾經在唐肅宗至德年間任侍御史,擅長寫五言詩,其五言詩大多清新雅致,對仗工整,這首《春山夜月》便是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