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羅老師的回憶和講述
今天的小市已經沒有往昔的碼頭繁榮,當年在沱江大橋還沒有搭建的時候,瀘州過河——小市(小事),其實一點都不是小市,不方便,當然有碼頭渡口,餘甘渡就意外成就了瀘州古八景之一。小市那些年月並不落後的閉塞,反而因為水運的發達,自然形成川滇黔渝物資集散地。
新中國成立之前,小市就有汽車碼頭、上碼頭、鹽關碼頭,還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車船碼頭「見證」了當時繁榮昌盛的小市。而如今留下的是一條條青石板路,石板路兩旁仍然能想見當年繁華至極的商鋪,有一種古香古色的味道。
曾經作為瀘州商圈風向標的龍馬潭區小市,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往日的繁華氣息逐漸消退,留下的是歷史記憶,抹不掉的仍然是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瀘州城市規劃建設中,小市麻沙橋片區被列入舊城改造範圍。如何在改造開發中,保護小市文化,一度成為文化工作者們關注的話題。小市雖小,但文化卻不小。一條狹窄的小市街,包含了白酒文化、碼頭文化、名人文化、民族文化。這裡面值得我們講述、保護以及重新恢復的東西太多。
比如當你走在小市過江樓巷內,一股股酒香撲鼻而來。這裡有始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 年至1850 年)的瀘州老窖窖池群釀酒作坊、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鴻盛祥窖池群。釀酒作坊雖然看起來有些陳舊,但走進作坊內,依然能見到熱氣騰騰的生產釀酒的場面。
而這樣「上了年紀」的窖池釀酒作坊,在小市下大街社區就有4個,上百年的窖池就有40多口。除此而外,還有兩個具有獨特風韻的天然儲酒洞——純陽洞、醉翁洞,洞內酒罈一字排開,成了來酒城旅遊者的「必看點」。
當然這裡還有愛國畫家蔣兆和的故居,川南袍哥第一人佘英的故居,而今天要說的餘公橋就小市另一個有來歷的地方。
在瀘州小市中碼頭原瀘縣電影院對門靠左,有條從五峰嶺流下的小溪叫雙井溝。
溪水穿過下大街,又改叫溪溝頭,溪邊一條小路叫溪溝頭巷。沿小路往河邊走,經過瀘州藉中國著名畫家蔣兆和的故居。如今這個故居已經重新修葺開放了。
現在常年居住小市的人如今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這裡儘快被改造,因為自從水運碼頭逐漸被空運及高速公路替代以後,小市的繁華景象就逐步衰退了,如今的小市正在等著一個重新的開始,只是大家不知道要等待多久。
回顧過往,對瀘州而言小市其歷史文化意義比較深厚,實在值得我們細細玩味。這座傳奇性的橋,叫「餘公三世橋」。據說距離曾經的瀘州八景餘甘渡不遠。現在餘甘渡沒有了,橋也沒有了。《瀘縣誌》這樣記住了餘公三世橋的來歷:「明嘉靖萬曆間餘珂及子讓、孫蛟三世三後牧瀘州,捐俸造橋故名。
曾經的餘公橋是一座單孔的石拱橋,上下橋都得走幾梯。撟邊有棵幾個人都抱不住的老黃桷樹。橋所在的那條街也叫餘公街。
那麼這座橋為什麼不叫張公橋、李公橋,偏偏要叫餘公橋呢?是個餘姓大戶行善修的嗎?是這條街的人都是姓餘的集資修的?其實都不是,它是為紀念明嘉靖萬曆年間瀘州地方官餘珂及子餘讓,孫餘蛟三代捐俸造橋而得名。
當元朝蒙古大軍與宋朝軍隊聯合擊敗金朝後,蒙軍鐵騎大舉進犯南宋。南宋皇帝老兒急忙起用南宋名將餘玠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
從淳祐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並納民間高人之建,將軍政重鎮修在易守難攻之地,如合川釣魚城與瀘州神臂城互成犄角,阻擋了來勢洶洶的蒙古鐵騎達三十多年。
傳說明朝朱元章的大軍追來,一群蒙古人逃到了條大河邊,沒船渡河。危急之時,一條大魚將他們駝過去了。為了隱名埋姓,也為了紀念那條救命大魚,從此就改名姓「餘(魚)」。當今瀘州姓「餘」的,特別是小市的「餘」姓,絕大部自稱是蒙古人的後裔。(關於鐵改餘沽酒客個人表示保留意見,對這段傳說並不確定,留在這裡存疑吧,在沒有確實證據前,當民間傳說來看。)
所以此「餘」非彼「餘」,不是一個「餘」。羅老師說記得51年與家大人過小河時,餘公橋就在小市的水碼頭一一中碼頭邊上,下船上段石梯子走幾步就是餘公橋。因為餘公橋與中碼頭都在小市鎮主幹道上大街與下大街之間,去小市辦事的人,上岸以後,餘公橋是必經之道。
64年羅老師在小市中學開始教書,從餘公橋過時,見水碼頭沒有了。河邊到路邊修起了簡陋的平房。有了沱江大橋,擺渡船已經沒用了 ,水碼頭也沒存在的必要。只剩餘公橋孤零零地守望著江上晨昏。05年退休後,舊地重遊,溪溝頭已填成水泥壩子,成為供人搓麻將娛樂之地。餘公橋的拱橋已拉平,只留下高出地面手指一卡的身影,勉強可見。
餘公橋橋面與大街拉平,徹底消失,只留下個餘公街街名牌在街邊牆上,向隅而泣。
如今有些老者依稀聽上輩講過此橋故事,歲月滄桑早在清中葉就倒塌無人過問了。因地方史乘缺載之故。
瀘州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方面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提供這一則光榮政績對反腐倡廉以輝耀瀘州歷史大有好處。建議在建修沿江景點時恢復一座「餘公三世橋」,我覺得對清官為民有很好的教育作用。當然只要為人民服務,就會如餘公爺孫一樣,被人民永遠的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