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1996字,閱讀約4分鐘
李赫章是李家六子中的老三,也是一位鬥地主,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也曾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甚至受過傷。
說起來,李鶴章從軍資歷不比李鴻章淺,只是老三家不會讀書,沒有什麼名氣,再加上有個能帶兵的、會做官的二哥李鴻章壓在上面,而他的二哥要做官卻並不是真的提攜小弟,以至於李鶴章雖然有戰功,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視,最後只能鬱悶回家。
好在李鶴章鬱郁不得志,憑藉李家在晚清官場的勢力,後來他悶聲發大財。
與早年的李鴻章一樣,李赫章15歲就投奔在京城做官的父親李文安,刻苦學習。可惜的是,他在科舉考試中並不成功,屢戰屢敗。最後,他仍然是一個學者。最後,他不得不認命,回家打工謀生。
李和章
李赫章在家鄉的時候,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被捲入了太平天國崛起引起的混亂之中,已經成為京城翰林的二哥李鴻章也因為自己的野心回到家鄉一試身手。李賀章為了響應幫助二哥,便拉起了家鄉上百人的隊伍。
在那段時間裡,李家人和父親一起為清廷效力。但當時太平軍太強大了,李家的運氣還沒有開始。經過幾年的戰鬥,鹹豐八年(1858)太平軍攻入廬州時,李家經營的團練被打得丟盔棄甲,連老宅也被燒毀。
在一次危機中,李氏兄弟只有帶著母親逃到江西逃命,在曾國藩(李氏家族的大哥李翰章當時在曾國藩幕府任職)安家落戶。
初到曾國藩帳下,李鴻章既有見多識廣,又有自保的私心。曾國藩在祁門臨危之際,李鴻章藉故逃跑。當曾國藩轉危為安,率領湘軍攻打安慶時,他卻不能參加。但李鶴章在曾國藩帳下做事,性格一直很隨和,沒有李鴻章那些花花腸子,所以當湘軍攻打安慶時,他不僅參與了,還立下了戰功,後得到清廷嘉獎,賞識戴華齡,留在湖北補任縣令。
李漢章
之後,李家開始走運。
回到曾帳的李鴻章奉命將淮軍訓練到上海,李鶴章成為二哥的助手,負責在東鄉招兵買馬。淮軍初成並向上海進發時,李鴻章率部乘英輪抵滬,李赫章吃盡了苦頭,他帶著五百人馬,以及後續部隊,迂迴至淮陽裡順流而下,從海門過江,再避太平軍繞道浙江,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上海。
在上海,李鴻章任命李鶴章為"督前剿辦"督辦,幫助他協調指揮淮軍先頭部隊。在淮軍與太平軍最初的幾次勝利中,如青浦、北新涇、黃渡之戰,以及四江口之圍,李鶴章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這些功績,清帝詔加四品爵位,以知州用,品級又上升了一級。
李鴻章在上海站穩腳跟後,他指揮下的淮軍隨即迎來了四處出擊的輝煌時期。
同治二年(1863年)1月,太倉太平軍守軍蔡元龍佯裝,列隊歡迎淮軍入城。李賀章信以為真,策馬接近城門,不料遭到伏擊,李賀章左腿被擊中,但仍強攻七天,最終與淮城薛琦部聯手,拿下太倉。
李宏章
在李鴻章"馬上封侯"的最大功績——攻佔蘇州中,李鶴章也參與了戰鬥,並負責了異常激烈的外城之戰。
在李鴻章策劃的攻取蘇州的戰役中,程學啟負責從正面壓境,李鶴章則奉命先攻江陰再取無錫,以斷太平軍在蘇州的右臂。
隨著程學奇兵壓境,李鴻章終於在蘇州城唱了一出先誘降太平軍八大王,再屠城的好戲,程學奇兵一路血洗蘇州城。在外圍作戰的李赫章命苦,當時太平軍十餘萬兵馬正集結在江陰、無錫一帶,李赫章兵分三路,統領騎兵和團字營、忠字營,經過數月激戰,終於死裡逃生拿下無錫城,從而為二哥的封侯大業立下了大功。
戰爭結束後,李赫章雖按功封賞,卻不得不給他一個"守道臣之名,有缺則簡"的虛獎。
為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李鴻章為了避嫌,減少了弟弟的工作,清廷當然也順水推舟,以抑制李氏兄弟在淮軍中的勢力。後來,李赫章心裡雖然鬱悶,但還是在淮軍攻打常州的時候,雪領著部隊上去了,又攻,又攻。常州接收後,清廷賞賜李赫章一件黃馬褂,並鼓勵他再接再厲,在攻克金陵時,與劉銘傳等人同獲封賞。但當淮軍有機會進攻金陵時,李赫章又鬱悶了。李鴻章為了讓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兩人做事,始終按兵不動,只是叫自己的三個弟弟成了當天的下場。
曾國凡
攻下金陵後,曾國藩為侯爵,加上太子太保;曾國權被封為伯爵,如太子少保;李鴻章被授予一等。劉銘傳提拔了宗炳和李鶴章。清朝過橋,只象徵性地以一名甘涼兵為道。與曾國藩對九弟曾國荃的真心支持相比,李鴻章確實比李鶴章差了那麼一點點。
李鶴章的"遭遇"讓曾國藩有些看不下去,為了安慰三哥,曾國藩曾特意給李鶴章頒發了一枚金牌。
據說,李鶴章的妻子是個性格剛烈的奇女子,見清朝蒙人多,有事有人,沒事沒人,再加上李鴻章這當哥的自己高官厚祿拿到手,卻在那裡假惺惺地"搗江湖",一氣之下,她將一直鬱郁不得志的李鶴章拉回了老家。寧為農夫,不為懦夫!。
哪知道,沒有李赫章的官運,財富卻滾滾而來。
回到家鄉後,他買了房子、土地,還經營鹽業、茶葉、當鋪,很快就發了財。
值得一說的是,李鴻章的三個兒子都沒出過官,李赫章的次子李經羲後來倒是很有出息,官至雲貴總督和雲南巡撫,民國以後還做了幾天宰相,也算是彌補了李赫章在官場的鬱悶不如意。
這裡是《大司馬大智慧》,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