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雖然戰功卓著,但在官場上卻不得志

2020-12-20 大司馬大智慧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1996字,閱讀約4分鐘

李赫章是李家六子中的老三,也是一位鬥地主,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也曾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甚至受過傷。

說起來,李鶴章從軍資歷不比李鴻章淺,只是老三家不會讀書,沒有什麼名氣,再加上有個能帶兵的、會做官的二哥李鴻章壓在上面,而他的二哥要做官卻並不是真的提攜小弟,以至於李鶴章雖然有戰功,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重視,最後只能鬱悶回家。

好在李鶴章鬱郁不得志,憑藉李家在晚清官場的勢力,後來他悶聲發大財。

與早年的李鴻章一樣,李赫章15歲就投奔在京城做官的父親李文安,刻苦學習。可惜的是,他在科舉考試中並不成功,屢戰屢敗。最後,他仍然是一個學者。最後,他不得不認命,回家打工謀生。

李和章

李赫章在家鄉的時候,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被捲入了太平天國崛起引起的混亂之中,已經成為京城翰林的二哥李鴻章也因為自己的野心回到家鄉一試身手。李賀章為了響應幫助二哥,便拉起了家鄉上百人的隊伍。

在那段時間裡,李家人和父親一起為清廷效力。但當時太平軍太強大了,李家的運氣還沒有開始。經過幾年的戰鬥,鹹豐八年(1858)太平軍攻入廬州時,李家經營的團練被打得丟盔棄甲,連老宅也被燒毀。

在一次危機中,李氏兄弟只有帶著母親逃到江西逃命,在曾國藩(李氏家族的大哥李翰章當時在曾國藩幕府任職)安家落戶。

初到曾國藩帳下,李鴻章既有見多識廣,又有自保的私心。曾國藩在祁門臨危之際,李鴻章藉故逃跑。當曾國藩轉危為安,率領湘軍攻打安慶時,他卻不能參加。但李鶴章在曾國藩帳下做事,性格一直很隨和,沒有李鴻章那些花花腸子,所以當湘軍攻打安慶時,他不僅參與了,還立下了戰功,後得到清廷嘉獎,賞識戴華齡,留在湖北補任縣令。

李漢章

之後,李家開始走運。

回到曾帳的李鴻章奉命將淮軍訓練到上海,李鶴章成為二哥的助手,負責在東鄉招兵買馬。淮軍初成並向上海進發時,李鴻章率部乘英輪抵滬,李赫章吃盡了苦頭,他帶著五百人馬,以及後續部隊,迂迴至淮陽裡順流而下,從海門過江,再避太平軍繞道浙江,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上海

在上海,李鴻章任命李鶴章為"督前剿辦"督辦,幫助他協調指揮淮軍先頭部隊。在淮軍與太平軍最初的幾次勝利中,如青浦、北新涇、黃渡之戰,以及四江口之圍,李鶴章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這些功績,清帝詔加四品爵位,以知州用,品級又上升了一級。

李鴻章在上海站穩腳跟後,他指揮下的淮軍隨即迎來了四處出擊的輝煌時期。

同治二年(1863年)1月,太倉太平軍守軍蔡元龍佯裝,列隊歡迎淮軍入城。李賀章信以為真,策馬接近城門,不料遭到伏擊,李賀章左腿被擊中,但仍強攻七天,最終與淮城薛琦部聯手,拿下太倉。

李宏章

在李鴻章"馬上封侯"的最大功績——攻佔蘇州中,李鶴章也參與了戰鬥,並負責了異常激烈的外城之戰。

在李鴻章策劃的攻取蘇州的戰役中,程學啟負責從正面壓境,李鶴章則奉命先攻江陰再取無錫,以斷太平軍在蘇州的右臂。

隨著程學奇兵壓境,李鴻章終於在蘇州城唱了一出先誘降太平軍八大王,再屠城的好戲,程學奇兵一路血洗蘇州城。在外圍作戰的李赫章命苦,當時太平軍十餘萬兵馬正集結在江陰、無錫一帶,李赫章兵分三路,統領騎兵和團字營、忠字營,經過數月激戰,終於死裡逃生拿下無錫城,從而為二哥的封侯大業立下了大功。

戰爭結束後,李赫章雖按功封賞,卻不得不給他一個"守道臣之名,有缺則簡"的虛獎。

為什麼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李鴻章為了避嫌,減少了弟弟的工作,清廷當然也順水推舟,以抑制李氏兄弟在淮軍中的勢力。後來,李赫章心裡雖然鬱悶,但還是在淮軍攻打常州的時候,雪領著部隊上去了,又攻,又攻。常州接收後,清廷賞賜李赫章一件黃馬褂,並鼓勵他再接再厲,在攻克金陵時,與劉銘傳等人同獲封賞。但當淮軍有機會進攻金陵時,李赫章又鬱悶了。李鴻章為了讓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兩人做事,始終按兵不動,只是叫自己的三個弟弟成了當天的下場。

曾國凡

攻下金陵後,曾國藩為侯爵,加上太子太保;曾國權被封為伯爵,如太子少保;李鴻章被授予一等。劉銘傳提拔了宗炳和李鶴章。清朝過橋,只象徵性地以一名甘涼兵為道。與曾國藩對九弟曾國荃的真心支持相比,李鴻章確實比李鶴章差了那麼一點點。

李鶴章的"遭遇"讓曾國藩有些看不下去,為了安慰三哥,曾國藩曾特意給李鶴章頒發了一枚金牌。

據說,李鶴章的妻子是個性格剛烈的奇女子,見清朝蒙人多,有事有人,沒事沒人,再加上李鴻章這當哥的自己高官厚祿拿到手,卻在那裡假惺惺地"搗江湖",一氣之下,她將一直鬱郁不得志的李鶴章拉回了老家。寧為農夫,不為懦夫!

哪知道,沒有李赫章的官運,財富卻滾滾而來。

回到家鄉後,他買了房子、土地,還經營鹽業、茶葉、當鋪,很快就發了財。

值得一說的是,李鴻章的三個兒子都沒出過官,李赫章的次子李經羲後來倒是很有出息,官至雲貴總督和雲南巡撫,民國以後還做了幾天宰相,也算是彌補了李赫章在官場的鬱悶不如意。

這裡是《大司馬大智慧》,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相關焦點

  • 探秘李鴻章家族:父親打開仕途之門,後代家字輩三兄弟皆為企業家
    其六子為依次為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此六子皆以父親李文安的別號「愚荃」的荃取號。很多人只知道李鴻章,卻很少人知道其兄李瀚章。李瀚章在清朝那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曾擔任過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每個職位在清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李鴻章六兄弟中,老四李蘊章最為特殊,因其一目失明無法像兄弟們一樣出外闖蕩。
  • 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
    導讀: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談到司馬光,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了。所以在官場上不得志之時,他就打算寫一本貫穿好多朝代的通史,客觀詳細的記錄下前朝歷代的歷史。回到洛陽之後,他就一直在做這個工作,兩年的時間,就寫完了戰國時期到秦朝末年的歷史,他還將寫的這段歷史拿給宋英宗看,宋英宗看後,大為讚賞,為了讓他繼續寫下去,還給他派了一個團隊,讓他自己選擇成員,也就是說,編寫這個通史成為了一項皇帝欽點的任務。
  • 努爾哈赤為什麼要殺死戰功卓著的長子褚英?
    本人認為,努爾哈赤之所以要除掉長子褚英,主要是因為:其一,褚英雖然驍勇善戰智勇雙全,但是,他在打天下過程中集結的勢力,有取代四大貝勒、五大名臣的趨勢,四大貝勒、五大名臣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鞏固自己的權勢,便聯合起來絞殺了褚英。公元1580年出生的褚英,在年輕時勇猛善戰文武雙全。
  • 78歲的李鴻章去世後,子孫現狀如何?3個億萬富翁,1個最紅作家
    李鴻章雖然對清朝忠心耿耿,一片赤誠,但卻無力地看著清朝正走向毀滅,他在籤訂人生中最後一個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後,在悔恨中死去。78歲的李鴻章死後,他的子孫後代結果又如何呢?李鴻章共有四個妻子,妻子雖然多,但生育能力並不強,只有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三個兒子,和李菊藕、李經溥兩個女兒。李鴻章大兒子李經方是一個叛逆的人。李鴻章對他要求極為嚴格,目的是出人投地。李經方也很爭氣,學業完成後走上了從政的道路,曾擔任過英國大使。
  • 李鴻章家族後人現狀,個個人中龍鳳,還有3個億萬富翁!
    陪伴清王朝走過了四十載的風風雨雨,從鼎盛時期堅守到衰落時期,直到滅亡,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上,做著大清朝的忠君之臣,去世後,聽聞消息的慈禧太后更是潸然淚下,說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李家是一個很念舊的大家庭,在操辦兒女的婚事時,李家是十分看重地方上的有權勢的官僚家族的,希望能夠借著豪門聯姻的強強聯手來鞏固李家的地位。李鴻章的大兒子李經方是駐美國的參贊、駐日本的公使,是出使英國的大臣,他的妻子更是四川總督劉秉璋家的千金。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是晚清的3位名臣,他們在晚清的舞臺上,都扮演了重要作用,他們3人在一生中,皆擔任過很多重要的官職,那麼他們3人,誰擔任過的官職最高?
  • 官場不得志,但在文學領域卻聞名於世;生命雖結束,詩文流芳百世
    官場不得志,但在文學領域卻聞名於世;生命雖結束,但詩文卻流芳百世賀知章生于越州永興,是現在浙江蕭山一帶,字季真,號四明狂客。他的詩歌作品多為雍容省闥,高逸豁達。這與他本人放蕩不羈,粗狂豪放的性格密切相關。
  •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一個肥差,弟弟不幹,李鴻章替補,成就了晚清中興...
    眾所周知,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我們不難發現,曾、左、李三位都是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只有張之洞後來居上,以清議和辦洋務出名。李鴻章像。原本是「替補」的李鴻章這下可抓到了好機會,屁顛屁顛回安徽老家募兵,建立了淮軍,而後奔赴上海。李鴻章穩紮穩打,與洋人合作,將淮軍做大做強,迅速升任江蘇巡撫,在戰爭中成就自己,建立了赫赫威名。
  • 宋詞《點絳唇》賞析:借江南雲雨抒發官場不得志的孤獨愁悶
    詞文賞析王禹中進士後,官場不得志,只當了長洲知縣,小小七品芝麻官,心有不平,怎麼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恨身邊無知音,愁無高飛雙翅!「雨恨雲愁」,雲、雨怎有喜怒哀樂呢?然作者看江南細雨綿綿不停,無盡止地下著,就是恨意難消呀,灰色雲片層層疊加,這不就是鬱積著愁悶了!
  • 趙樸初的親戚圈:李鴻章系曾姑爹 張愛玲系表妹
    赴皖主事、工部待郎向朝廷奏請袁甲三、趙畇、李鴻章三人作助手,本已簡放廣東潮州道遺缺知府的趙畇,升道元銜幫辦團練,立即馳皖就任。安慶是趙畇家鄉,他回家鄉任職,正是求之不得。趙畇(1808-1877年)到太湖幫辦團練,與李鴻章時常接觸。趙畇比李鴻章大十六歲,1853年已經四十五歲,而李鴻章才三十歲,對於自己的長輩趙畇,李鴻章十分尊重。
  • 晚清重臣李鴻章家族後人現狀:子孫個個有出息,還有3個億萬富翁
    李鴻章是近代史上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在晚清時期很受朝廷重視,最終78歲在北京病逝,權傾朝野的李家隨著李鴻章的去世漸漸落下帷幕,李鴻章逝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命運如何?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呢?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他本來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的兒子,後來過繼給李鴻章,李經方很聰明,17歲就成為了一名舉人,追隨父親李鴻章辦理外交事宜,正式開啟了其一生的外交生涯。
  • 中堂大人李鴻章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是梁啓超給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考語,貌似有點嬌情的背後是李中堂權傾朝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繼往開來的無憾人生
  • 李鴻章初到上海,如何打壓地頭蛇?曾國藩教他一招,堪稱官場經典
    曾國潘帶著李鴻章上書慈禧太后,把吳煦誇得天花亂墜,兩人在朝堂上一唱一和,聲稱吳煦聯絡洋人學習西方治兵之道以保全土地,功不可沒啊!慈禧喜上眉頭,吳煦聽了喜出望外,對曾李二人好感倍增。李鴻章隨後建立了自己的淮勇軍,當時就連曾國潘手下的湘軍都有點落魄,他的淮勇軍更是簡陋,要是和太平軍硬碰硬無異於自尋死路。
  • 唐朝建立後,開國老將大部分混得很好,為何秦叔寶長期鬱郁不得志
    唐朝開國戰爭中,湧現出一大批功勳卓著的名將,大家耳熟能詳的,就包括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李靖、徐世勣等人。這批人為了唐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值得慶幸的是,李世民也是一個相對來說很不錯的主公。此後十幾年間,眼看同輩武將幾乎個個青雲直上,秦叔寶卻長期鬱郁不得志,官職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內,一直原地踏步,沒有任何起色。這在開國武將中非常罕見。秦叔寶一生為唐朝馳騁疆場,效盡犬馬之勞,無論戰功和能力,都不次於尉遲恭和程知節等人,為何受到李世民的冷眼相看,甚至到了十幾年都難得升官的地步?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洋人打斷大樹1845年李鴻章曾以年家子身份當過曾國藩的學生,1859年又到曾國藩府上擔任幕僚,兩人這種亦師亦友的身份,讓人更為好奇,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不同。除了創立淮軍,李鴻章的戰功還是有部分是創立了北洋水師,雖然在甲午戰中全軍覆沒,但失敗的主要原因不在水師本身。
  • 此人戰功不輸石達開,卻被太平天國排擠,投靠清朝攻下了天京
    不可否認,除了後人耳熟能詳的洪秀全、石達開和楊秀清等人,太平天國還有很多能力超群的人物,比如戰功卓著、擅長防守卻被太平天國內部排擠,最終只得投靠清兵的韋俊。不過,相對韋俊後來的戰功來說,封賞、黃馬褂之類的榮譽只能算作小菜一碟。攻克揚州不久後,他跟隨石達開等人西徵,與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正面交鋒。剛出徵不久,韋俊便在黃州,即現在湖北黃岡地區大破了湖廣總督吳文容的部隊,甚至把吳文容逼到了自殺的地步,這讓當時的清朝廷和各地清朝官員十分震驚。
  • 李鴻章: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
    圖1 李鴻章李鴻章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去看,四十歲之前,年少成名,卻未能展示出自己真正的抱負,四十歲之後,官場平步青云然而這樣一位本可"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為何會發出"世界上最難寫的字是自己的名字"的感嘆?梁啓超對李鴻章的評價:"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或許這個"之遇",可以讓我們找到答案。
  • 姜鳴︱發現「另一個」吳大澂:豐富奇特的官場生涯
    他應蘇州道臺兼金石大家吳雲之邀,為其辦理文墨,修葺《焦山志》。應蘇州同鄉、大學士、兵部尚書彭蘊章之邀,為其子孫課讀。三十三歲考取進士(1868年)時,考官中有後來擔任軍機大臣的文祥。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後,他沒留在庶常館學習,而是告假回鄉,應江蘇巡撫丁日昌之邀,入書局襄辦校刻。然後去武漢拜訪湖廣總督李鴻章(吳大澂鄉舉時李鴻章以江蘇巡撫作為監臨,亦算師門),被留在幕府。
  • 他戰功卓著不輸秦瓊,還救過李世民,為何畫像卻沒被列入凌煙閣?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李建成與弟弟李元吉,逼退父親李淵奪得皇位的。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為了犒賞當初幫助自己的功臣,特別設立了凌煙閣,裡面存放了24位幫助他奪得皇位的功臣畫像,按照功勞大小以此排位,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