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8則,聖賢書不厭百回讀,隨便翻閱都是充滿哲理的警句

2020-12-14 飛仙時空

一部《論語》,記載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事跡。聖賢書不厭百回讀,隨便翻閱一下都是名言警句,熟讀深思子自知。

1、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一種米養百種人,有的人言而有信,有的人食言而肥,有的人就是有意無意的騙子。一個人說了什麼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他是否言行一致。曾經的聖人孔子,他的識人能力和水平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開始之時他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很單純,或者說很傻很天真,聽了別人的話就相信對方。

後來見識的人多了,他就總結出了自己的人生經驗,並非所有人都能夠言而有信,兌換諾言,不管他是有意亦或無意的。更有甚者,有些人就是騙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發自個人私慾,希望從他人身上佔得便宜,謀取利益。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個人說了什麼不足於完全相信,還要看他實際上做了什麼。

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把孔子放在聖人高高在上的位置,把它看作一位普通的老師和教育家,他為什麼能達到這個水平呢?因為他默默耕耘,默默地學習和積累。他對待學習從不厭倦,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並且他還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用來教育學生。有一個說法是「教是最好的學」,他水平的提升和高度也就可以想像了。

3、君子周急不繼富。

君子周濟有急難之人,而不是幫助那些根本不需要幫助的人。可是現實情況往往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其實也是馬太效應的一種演繹。那些不缺錢的公司,大把財團爭相要去投資他們,至於那些真正缺錢的個人或團體,未必那麼幸運了。可是做錦上添花之事,對方未必感恩和珍惜。雪中送炭者,往往能俘獲對方的心。

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發財富貴,自然是人人都希望的。現實情況是人很難一輩子都順風順水,難免有時會出現困境而落於貧窮。這個時候就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修為和境界,是自怨自艾,是妄自菲薄,還是知足常樂,奮發圖強。貧窮和苦樂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個人的心態對貧窮的認知,才會生出苦與樂的心境。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是內在的仁所生發出來的外用。自己想要站穩腳跟,就幫助別人也站穩腳跟;自己想要通達,也幫助別人通達。自己想要什麼,推己及人。這是一種大愛,是一種菩薩道精神。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從事何種行業,如果是從事自己所喜歡的行業,那每天的工作不單純是為了換取報酬,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交易行為,那其實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是在創造。這也是最容易做出成績的。

7、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學問最高的目標「仁」,在眾多弟子中也只有顏回能夠三月不違仁,能夠多個月都處在仁的境界中。至於其他弟子,則只是偶爾能夠做到仁而已。

顏回不遷怒,就是不把憤怒發洩其它時間、地點、和對象之上。例如文人特別喜歡的發牢騷其實是一種遷怒;在公司受了同事的氣,回家發洩在親人身上,這是遷怒;夫妻吵架,翻舊帳也是遷怒,那是把過去積壓在內心中的憤怒,發洩在當下的事情。

顏回的不二過,他從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這真是太難了,犯過一次錯誤之後,他就能夠發現,並且能夠改正過來。對於一般的人,有些時候犯了錯,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更不用說改正錯誤了。更有甚者,明知錯誤,就是堅決不改。

這裡講顏回的好學,在古代好學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理解為後面的六個字「不遷怒,不貳過」就是對好學的詮釋。所以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8、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這裡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終身學習者,五十歲以後才真正地開始去研究《易經》。他廢寢忘食地研究,韋編三絕,那是何等的痴迷程度,他在《易經》上面花費不知多少的心血?那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老夫子形象呼之欲出了。

俗話說「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他能寫出解析《易經》的十翼,那是厚積薄發的展露。

相關焦點

  • 經史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義自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學中,「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主題思想,領會寫作方法的關鍵行為。 在一次公開課上,陳老師應用嘗試教學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伯牙絕弦》,收到了良好效果。聽後,我無不感嘆道:經史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義自明。
  • 感悟聖賢的智慧——《論語》名言警句分享之三
    今天和大家繼續分享《論語》中的名言警句,體驗經典的奧妙,感悟聖賢的智慧。感恩大家的支持和厚愛!一,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人窮了,志就容易短,若每日為衣食住行勞碌奔波,生活仍然捉襟見肘,入不敷出,而看別人悠閒自在,卻富貴亨通,心裡肯定不平衡,那就難免怨天尤人了,所以說貧而無怨很難;人富了,就容易生驕傲之心,覺得自己有本事,高人一等,但是為了擺姿態,裝謙虛,雖然骨子裡充滿傲慢,但表面上還是會很低調的,所以說富而無驕容易,畢竟只是
  • 中學生應該讀什麼樣的書——以《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為例
    章敬平的《歐陽修傳:世俗的聖賢》,陽春白雪的人可以讀,下裡巴人也可以讀,學者教授可以讀,中學生也可以讀。這樣的書,就是雅俗共賞的書。雅俗共賞的落腳點在於「俗」,難點也在於「俗」。這個「俗」,是通俗的俗,而非庸俗的俗。
  • 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在一旁偷看,問先生文中讚頌的那些人都是誰,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什麼用呢?蘇軾回答,如果他們是神仙,我不敢知道。如果他們也是普通人,我為什麼不可以知道呢?蘇軾的回答令先生很驚嘆,為他詳細講述了一下範仲淹、歐陽修等人中豪傑。蘇軾後來學識淵博,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幼以範仲淹等名家為榜樣呢?蘇軾的詩詞裡,有諸多與讀書有關的名句。
  • 讀「聖賢書」除了搖頭晃腦 還可載歌載舞(圖)
    除了搖頭晃腦 還可載歌載舞  讀「聖賢書」  (邊兩欄)讀「聖賢書」  除了搖頭晃腦  還可載歌載舞(有圖)  快報訊(記者鍾曉敏)昨天,600多名孩子齊聚夫子廟大成殿前,齊聲誦讀《論語》、《大學》、《老子》等經典篇章。
  • 楊叔子院士:我讀《論語》的收穫
    其實,《論語》中的詞彙、語句、論述、思維等等早已深入了我國人民生活與思想之中,從「啟發」、「反省」到「溫故知新」、「後生可畏」,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君子不器」、「和而不同」,如此種種,何能勝數。在思考問題或感情沸起時,幼時所受的這些教育內容就自然會在其中。
  • 精品不厭百回讀 熟讀深思方自知 「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十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9時訊(記者 吳黎帆)今(25)日,在2021年即將來臨之際,「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十期送讀圖書書單新鮮出爐。本期推薦的10本好書中,既有享譽全球的生物學著作《昆蟲記》,又有關照當下的《張文宏說傳染》,還有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同名原著小說,以及婦孺皆知的《伊索寓言》等多部精品圖書。
  • 讀書改變未來,讀《樊登講論語》,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虛懷若谷,大器方成。04、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熟讀《論語》之後,樊登也總愛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君子不器,器,指器皿、工具,各有專用,用於此者則難用於彼。孔子解讀是,人生在世,不能囿於一技之長,若專攻一才一藝而不顧及其他,不僅可惜,更難有別的出路。的確如此,一技之長固然重要,但全方位發展,也就更能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樊登在此加上了自己的註解,人生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很難預測和避免。
  • 60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豐富語言素材庫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靈旅行,一段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積累語言素材也可作為寫作素材,還可自我勉勵。——諸葛亮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1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 100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豐富孩子的素材庫,值得收藏
    ——歐陽修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朱熹1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程端禮14、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18、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9、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劉彝20、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 66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豐富語言素材庫,值得收藏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靈旅行,一段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積累語言素材也可作為寫作素材,還可自我勉勵。1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歐陽修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7.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 《論語》究竟怎麼讀?
    通讀經典當然重要,但是你今天讀,跟古人讀聖賢書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
  • 修身書道:100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豐富語言素材庫,值得收藏
    ——朱熹1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12、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 《清詩鐸·讀書》13、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孔子19、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劉彝20、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劉向22、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清·朱舜水《答野節問》23、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4、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讀經答疑:用一份靜心讀聖賢經典
    既然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家族的祖先都曾經代代學習過聖賢典籍,而我們的血管裡流的是祖先一脈相承的血液,靈魂蒙受先祖的護佑,身心與他們融為一體。甚至可以說,曾經在我們的過去生中,早已閱讀過這些聖賢經典無數遍了。所以,相信我們有天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不信,您試試看,直接讀原文,讀來讀去,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很多句子都能基本讀懂。
  • 好名不厭百回讀,300個別出心裁的男孩名字,個個好聽有含義
    著有《周易零基礎入門教程 》、《周易命理人生探秘》等書。擁有近二十年的易學實戰經驗,在八字預測、男女合婚、起名改名、剖腹產擇日、梅花易數、算卦解夢等易學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和頗深的造詣。江南易林/原創俗話說「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句話直截了當的翻譯就是:讀書不在多,在精。
  • 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100句,建議收藏!(下)
    本期,宇安老師為大家整理了關於「讀書」主題的名言警句100條,本篇中我們為大家提供了後50句,前50句點擊右側藍字即可獲取,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100句,建議收藏!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63、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64、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劉彝65、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66、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67、天才不是別的,而是辛勞和勤奮。比豐68、懶散能磨去才智的鋒芒。
  • 《論語》10句格言,感悟聖賢智慧!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語的著作,相當於一部格言集。下面分享其中的10句格言,和大家共同學習感悟聖賢的智慧。一、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第四》感悟:能夠居住在仁者所居的地方,那才是最美的。
  • 《論語》中的10句精華,富含哲理,多讀幾遍影響一生
    《論語》記錄孔丘及其少數弟子的言行,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戰國初期,由孔丘弟子或再傳弟子輯錄而成,其內容富含哲理,多讀幾遍足以影響我們一生。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出自《論語·顏淵》。天下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姐妹,這句話是用來說明天下一家人。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出自《論語·泰伯》。有危險的國家不要進入,混亂的邦國也不要居住。
  • 好書推薦 ‖ 百讀不厭 熟讀精思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正義倫理與價值秩序——古典實踐哲學的思路》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關涉到其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理想和目的,因而必須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落實成為共同遵循的實踐原則,所以它不應該單純作為意識形態的導向,而應該成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動規範。
  • 陸遊給兒子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故鄉,很少出門,也不與人交往,整天只是在家認認真真讀書,這時的陸遊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精神其實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儘管當下很多人是不願意讀書了,認為只要能夠賺錢就行,其實這樣的一種想法是錯誤的,至少即使是會賺錢,那也應該還是要去多讀一些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