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老師
事業單位,指的是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單位,從事著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社會服務,是由政府領導的,只是表現形式是組織或者機構的法人。
以往我們說到「鐵飯碗」的職位時,第一個想到的必然就是公務員,那麼除去公務員之外,就是事業單位了,雖然她和公務員有所不同,但是事業單位的工作也是具備「編制」的,工作穩定性很高。
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有什麼不同?
區別一:工作性質公務員的工作主要就是國家行政事務的工作,而事業單位的員工則是從事社會公益性的工作,或者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區別二:薪資收入公務員的薪資是有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要求的,也會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但事業單位的薪資一般是不受國家限制的,有單位根據市場形勢自行決定。
區別三:福利待遇公務員的福利待遇也是按照公務員管理條例進行執行的,而事業單位則是按照社會保障規定執行的,和企業單位是一樣的標準。
區別四:編制形式公務員的編制是行政編,是政府機關的正式成員,而事業單位則是輔助編制,而事業編制是按照財政的來源進行區分的,分為全額事業編、差額事業編以及自籌自支事業編。
2020年事業單位完成改革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變化一:編制轉變事業單位改革後,編制會逐漸轉為合同制,也就是說崗位不再是「鐵飯碗」,不過其實也不需要擔心,畢竟工作的穩定性還是有的,還有一點就是具備專業技能的崗位,比如醫生或者教師,沒有編制的束縛也是一件好事。
變化二:薪資水平其實改革過程中,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收入情況,而在這方面,其實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是會定期上調的,尤其是教師的薪資,教育部更是提出了不能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
變化三:管理模式以前事業單位是身份管理模式,改革之後變成了崗位管理模式,這樣其實更加公平,將實現「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以及合同管理。」
變化四:職稱制度改革後將重點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職稱系列,在保持現有的職稱同時進行調整,取消不適應發展的職稱系列,整盒職業屬性相近的,實現服務是人才工作的性質。
事業單位改革後,有些崗位不會取消編制,還將漲工資
崗位1:事業編制的管理人員這類事業編的人員其實是在進行事業單位改革過程中的「難題」,不過在進行改革的時候,事業單位的管理崗職務將參照工作時間、年度考核的情況,進行職級晉升,從而實現工資上調的待遇,目前已經在多個省市開始試點實行了。
崗位2:自籌自支的事業編這類事業編在經過改革之後基本將改成事業單位,很多人覺得沒有了事業編就相當於失去了「鐵飯碗」,這並不划算,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想的話,改革之後將實行員工持股制度,員工的收入和公司是有直接關係的,薪資待遇也將有很大的提升。
崗位3:醫護人員實現工資上調的醫護人員是縣級以上的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而且編制也會從事業編轉為合同制度,其實這對醫護人員的好處很大,績效的工資會根據工作的年限以及內容出現很大的變化。
崗位4:鄉村教師教師工資的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點,而在這次的事業單位改革中,鄉村教師的薪資上漲也得到了明確的表示。
前不久教育部等6個部門發布了關於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了保障鄉村教師的地位以及待遇問題,尤其是日常補貼以及職稱評級方面都會有特殊的關照。
寫在最後: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的改革在幾年前就已經進行了,而今年也是事業單位改革重要的一年,很多人對於事業單位的工作出現了一定的「患得患失」。
但其實在事業單位的改革中,有些崗位的發展方向也是很不錯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事業編制都將轉為合同制度,還有一部分將可以轉成公務員,這樣一來,手裡的「鐵飯碗」就更鐵了。
可以轉為公務員的這類崗位就是事業單位中承擔行政職能的職位是可以轉為公務員身份的,比如文化局、糧食局這樣的單位,在改革中將被劃入行政機構。
不過在人員轉成行政編的數量是有限的,所有並不是所有這類員工都能成為公務員,一般都會進行一次考試,通過的人才能轉為行政編。
今日話題討論:你對於事業編的改革有什麼看法?你覺得還有哪類員工的工資應該上調?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