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智庫|成都華德福實踐的借鑑意義

2020-12-14 人民智庫

華德福理念下的幼兒暑期生活體驗營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 劉 堅

在對成都華德福學校調研的基礎上,就其教育模式對新時代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啟示,課題組向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進行了專訪,主要訪談內容如下:

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您對於成都華德福的教育模式有什麼樣的感受?

劉堅:我想談的第一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並挖掘其內在價值。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面對的正是現在以及未來在學校裡讀書的孩子。教育事業將影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的未來。做好當下的教育事業就是做好未來。為此,將成都華德福先進的教育理念推廣開來,意義重大。

第三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在中國需要讓更多人了解到,從而獲得多元力量的支持。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解到我國現在有這麼好的一個教育體系,這就需要通過華德福人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共同做好對華德福的宣傳、推廣。

課題組:成都華德福學校以「國際教育,非常本土」為定位,在中國踐行華德福國際教育理念十五年。您如何看待華德福教育在中國未來的發展?

劉堅:成都華德福學校要敢於嘗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華德福教育在中國有十五年的實踐基礎,已經深深地融入本土。對於未來的發展,我認為,一方面需要用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等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解釋、闡述、研究華德福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中找到華德福教育的本源。符合教育規律的理念,在不同文化歷史中都是相通的,一定能找到它的土壤。最終,在中國本土中找到與華德福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傳統文化,同時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找到最前沿的科學解釋,將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慢慢形成新的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基於中國本土的華德福教育。

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 王建平

成都華德福學校將哲學融入教育,以和諧、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

生活即課程的養育理念。華德福教育認為,自然給予生命豐富的營養,人與自然的融合式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自由是生命教育的權利,即個人意志的體現。「以自然為本位」「以兒童為中心」「以生命為價值」「以自由為原則」的教育哲學課程體系,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華德福的生活教育理念——自然、快樂、健康。華德福教育是培養兒童追求「生命的價值」的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對兒童生存權與發展權的尊重。自然、家庭、社區是華德福兒童生活教育的三個重點,三者促成教育課程與兒童生活的緊密關係,實現學習活動與生活的深度融合,進而構成了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課程形態:生活即課程。

教室外排列整齊的戶外鞋子

親和自然的保育理念。「順應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則」,這是華德福教育的價值追求。親和自然不僅僅要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更要通過感悟自然法則形成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是生活教育的本意。華德福教育選擇了「自然環境」下的社區生活方式——家庭與社區的融合,並為兒童準備了儘可能為其解決或解答生活中問題的教育課程方案。華德福教育不是簡單地制定教育方案,即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教育兒童對課程進行的「預設」要求,以實現兒童對知識和技術的獲得——操作性的反應,而是在活動體驗過程中通過環境「生成」兒童教育的自主性課程,並由此使兒童獲得認知和形成能力——選取或尋找生成主題的材料,最終形成學習主題。「預設」和「生成」是兩種不同的課程構成方式,因此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圖式。後者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兒童教育是未來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向。

尊重兒童的教育理念。思考影響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環境,首先要考慮人的生命狀態,即對兒童發展權利的尊重,有質量的發展狀態才是生命教育的本意。如果說生命教育的本義是兒童的自我實現,那麼實現這一目標要求的因素就應該包含: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性的以及道德的。其中,道德的因素應以「愛」和「幸福」作為根本目標,唯有如此,發展才是快樂的。此外,尊重兒童的發展就是對兒童「自由意志」的尊重,兒童在自然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兒童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應該得到更多尊重,最終實現快樂發展。

華德福教育是基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形成的「三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即養育、保育和教育的三位一體,其包含著「多元」「對話」「理解」與「建構」等多種理念。成都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實踐對新時代中國兒童教育發展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未來,怎樣促進兒童更好的發展,什麼樣的教育形態可以保證兒童發展的可持續,還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中國教育智庫聯盟秘書長、中國教育智庫網總編 安 飛

通過對成都華德福進行實地調研,筆者對其以傳統文化創新教育模式的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華德福的教育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華德福校園中的孩子們

學習場景的創新。華德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人與自然的協調融洽,以成都兩個校址為例,其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校內幾乎見不到什麼高新技術的教學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古樸、素雅、寧靜、自然的教學環境。校園內隨處可見孩子們的作品,一草一木皆是課堂,讓學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學習方式的創新。成都華德福將國際教育理念充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很多特色鮮明的本土化課程。這些課程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將動手能力與歷史、地理、語文、數學等各方面知識進行充分融合,最大程度豐富教學內容。

學習生態的創新。家長在華德福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深深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而且能夠深度參與學校課程的研發。在華德福,家長即教師,同時,學校的治理結構又是由教師自治構成,這充分調動了教師自我提升的主觀能動性,也由此形成了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終身學習的生態格局。

通過對華德福的深入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了「學校」的新定義、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新路徑。中國正處於教育大變革的時代,必然要面臨全球範圍的教育創新競爭,這要求我們不能再狹義地去理解教育現代化、教育國際化與本土化,只有回歸教育本真,才能找到發展好教育的正確答案。

北京市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 孫 彤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筆者通過參加人民智庫組織的成都華德福學校調研,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師培訓體系有了進一步認識。

崇尚自然、本土化的教育模式。筆者對華德福學校的第一印象是,在校園中目光所及的是借用自然物質搭建起的活動場所,棉麻花草裝飾的課桌教室,老師、家長、學生與自然的協調融洽;第二印象是,這裡就像回歸自然和崇尚樸素的世外桃源;第三印象是,本土化的教育內容是讓華德福教育在這裡落地生根的基礎。

成都華德福校園內建築

全面發展、綜合培育的教育方式。華德福教育十分重視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孩子們對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以及對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同時,華德福教育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讓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參與到多種動手能力強的藝術教育之中,進而為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打下了良好基礎。

成都華德福學校在中國經過十五年的不斷探索,已經形成良好的本土化發展模式,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有些問題是必須要面對的:

第一,要不斷持續更新教師的培訓設計,與時俱進。華德福教育尊重兒童的天性,在看似鬆散的教學模式中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磨練意志,在擬真的環境中讓孩子逐漸學會規劃自己,並找到安全感。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需要教師真正懂得其教學要義,並不斷創新。對培訓者需要有完整的不斷持續更新的培訓設計,這會對華德福教育的長久發展起到助益作用。

成都華德福中小學教師培訓

第二,要進一步推動學生更好融入到社會生活。在升學、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當今社會,「世外桃源」般的華德福學校給了孩子們一個避風港灣。但不容忽視的是,社會是開放的,孩子們長大後終將要步入社會,如何讓他們將來能夠真正融入社會,是華德福教育未來在中國能否取得更好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探索如何恰當完美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中,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同時,進一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課程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師的培訓內容等方面,在對培訓者的培訓中推動華德福教育理念與國家政策的對接。

文章來源:《國家治理》周刊2019年6月丙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積極踐行和諧理念 打造「三育」融合教學模式》

《成都華德福創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借鑑意義》

《加快建構專業、科學、有溫度的教師培訓體系》

原文責編:李 懿/周素麗/賀勝蘭/蔡聖楠/楊 陽

圖源:成都華德福學校微信公眾號

視覺:王嘉騏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論壇網!

相關焦點

  • 人民智庫|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近期,人民智庫課題調研組以「探索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為主題,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研討及相關訪談座談的基礎上,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深入研究,期待能夠為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更符合人民需要的教育,貢獻智慧。
  • 成都華德福創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借鑑意義
    通過對成都華德福進行實地調研,筆者對其以傳統文化創新教育模式的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華德福的教育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場景的創新。華德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人與自然的協調融洽,以成都兩個校址為例,其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校內幾乎見不到什麼高新技術的教學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古樸、素雅、寧靜、自然的教學環境。
  • 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與成都華德福探索
    近期,人民智庫課題調研組以「探索新時代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之路」為主題,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專家研討及相關訪談座談的基礎上,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國際教育資源本土化實踐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深入研究,期待能夠為我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更符合人民需要的教育,貢獻智慧。
  • 成都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心態調查報告
    調查說明:為進一步了解成都華德福教育實踐成果,人民智庫以「家長教育心態」為主題,對該校學生家長和其他學校學生家長開展了問卷調查。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積極情感體驗:近八成成都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認為,孩子入學後,家庭成員間關係變得更加融洽了,高於其他家長近20個百分點;超八成華德福學校學生家長會「經常」體驗到快樂、享受和溫暖,高出其他家長近一倍。
  •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在對成都華德福學校調研的基礎上,就其教育模式對新時代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啟示,課題組向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進行了專訪,主要訪談內容如下:課題組: 通過實地調研,您對於成都華德福的教育模式有什麼樣的感受?劉堅:我想談的第一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並挖掘其內在價值。
  • 耕讀——華德福教育在食育方面的實踐
    成都華德福學校「人與自然」夏令營,壘灶生火煮挖回來的花生自2004年中國大陸第一所華德福幼兒園和學校在成都落戶後,120多所華德福幼兒園,7個華德福小學實踐團隊相繼在其它省市生根用料可以很簡單,小朋友認真參與了,對他們的勞動成果都極為珍惜,老師鼓勵小朋友將食物和其他班級的小朋友分享,也時而請小朋友將他們做的食物帶回家中和家人分享,食物最後總會被吃個精光。大家很開心,小朋友們也都很有成就感。
  • 德國駐成都總領事任漢平到訪成都華德福學校
    任漢平和學生交流(攝影 肖建)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世光):「看來你們把華德福的理念實踐得不錯。這裡的孩子們都很有活力,有朝氣,眼界也比較開闊。外語水平也不錯。」近日,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新任總領事任漢平一行參觀了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成都華德福學校,並現場與該校小學生進行了一場中英雙語的對話交流。  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任漢平為何來到這所學校?  據該校總校長李澤武介紹,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德國斯圖加特創立,而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任漢平先生的家鄉就是斯圖加特。
  • 走近它——成都華德福幼兒園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華德福這三個字充滿著神秘。究竟是怎樣的學校有如此大的爭議?一方面被大量家長追捧,同時也被很多家長歸為另類。成都華德福學校作為中國第一家華德福學校,2004 年秋由國外留學歸來的黃曉星、李澤武和張俐三位老師發起並主導,來自國內外熱心人士志願參與創辦而成。
  • 全國各地華德福實踐機構2017.1.16更新
    http://blog.sina.com.cn/u/2417599841新浪博客:濟寧光宇之星華德福實踐園地址:濟寧市半截閣街實驗小學對面郵箱:284451420@qq.com電話:0537-2161699 2160388聯繫人:王霞 13355163133王霞老師參加了芭芭拉老師在成都開辦的第一界六期治療教育
  • 華德福高中在中國
    不僅如此,據紐約《時代周刊》報導,每年有4 萬名中國學生進入美國的大學或學院就讀,以期得到更好的教育,拿到一紙美國文憑,最終歸國後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 《紐約時代周刊》2011 年11 月3 號)。毋庸置疑,「西方的誘惑」是華德福在中國受到歡迎、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011 年11 月份,我們來到成都華德福學校。這裡的校園看起來與我所見過的其他任何華德福學校別無二致。這是
  • 從德國到中國,聽兩位創始人分享華德福教育的本土化之路
    鄭德林 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 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白丁智庫理事長 本期嘉賓
  • 迷霧中的「華德福」
    本以為輿論將會就此走向平息,但不少網友仍未罷休,並找出張某微博,從部分微博舊文中發現張某可能為成都華德福幼兒園教師,一時間,輿論聲討出乎意料地指向了師德和華德福教育模式問題。1月27日晚間,針對網絡上的傳聞,成都華德福學校連夜發布了一則闢謠聲明,表示張某從未入職本校,只是參加過本校培訓的學員。
  • 華德福小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藝術
    華德福教育在中國實踐了十多年,很多實踐華德福教育的學校或實踐團隊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起來。也有不少的老師們在不斷探索華德福教育與公立教育體系,以及和其它教育體系的融合之路,希望來自華德福教育的靈感和啟發去支持他們在新教育探索之路上去改革和創新。
  • 孫曉萌:區域研究智庫發展應借鑑國際經驗
    (中國網記者 時暢)2019年12月17日,「新時代的中國思想與世界變局——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2019」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孫曉萌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以下是她的演講內容。我的發言題目是《區域研究智庫的發展路徑與國際經驗的借鑑》,國際經驗主要以英國的幾家智庫、高校為例。
  • 華德福教育與公立教育的不同到底在哪裡?
    我自己在公立學校教了12年書,新世紀的頭兩年,有機緣到英國Emerson華德福教師培訓學院學習,又在成都華德福學校一線教學和管理10年,比較熟悉這兩個教育體系。很多朋友愛問我,華德福和公立教育有什麼不同?我覺得,實踐層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於孩子的發展,而不是應試。從理論層面來說,它把孩童發展階段和重點說得比較清楚,富有操作性。
  • 對話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在成都華德福學校,幼兒園的孩子就能夠完成餐具清理工作,小學生們則開始接受建築、農業、藝術等課程實踐教育,校園中處處展示著學生的手工作品和親自搭建的實用建築。學生們參與話劇演出,去感悟真實社會的關係,分辨善惡美醜,建構獨立健全的人格。 如此「特立獨行」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麼在中國紮下了根,成為多樣化的教育中獨特的一支?
  • 對話| 張俐:華德福教育中國本土化15年
    一個月前,在成都華德福學校舉行的中國華德福教育十五周年慶典現場,成都華德福學校創始人之一的李澤武校長這樣表述他對教育的感悟。當天,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華德福師生聚集在這個位於琉璃場皇經樓村的「簡樸」校園內,共同見證華德福中國十五周年的高光時刻。
  • 華德福課程的中國化
    編者註:本文來源於李澤武老師發表在2012年7月刊教育家雜誌,主題是「華德福在中國」,介紹了華德福教育創立者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的教育理念,講述了三個年輕人在成都開始了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的歷程。
  • 中國華德福幼教論壇督導老師要來德福園了!
    1919年,全世界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2019年,華德福學校成立100周年!2004年,全中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成都成立,2019年,中國華德福學校成立15周年。導師簡介成都大溪地七彩學堂教學顧問兼園長                                                                          楊潔                                          楊潔老師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2009
  • 華德福高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和自由思考的人
    老師受邀到成都開展華德福高中培訓。成都華德福就如一個平靜和安寧的綠洲。學校裡有一個孩子們可以划船的小湖,就如世界上其他華德福學校一樣,小孩子們步行到校,牽著父母的手,跳著,唱著,穿著溫暖的手工針織毛衣。我們在這樣一個真正的華德福學校裡找到了家的感覺。我們的目的是要使文學和藝術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