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理念下的幼兒暑期生活體驗營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 劉 堅
在對成都華德福學校調研的基礎上,就其教育模式對新時代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啟示,課題組向北京師範大學劉堅教授進行了專訪,主要訪談內容如下:
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您對於成都華德福的教育模式有什麼樣的感受?
劉堅:我想談的第一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值得我們進一步總結並挖掘其內在價值。比如,成都華德福在中國踐行十五年的根基是什麼,如何在中國文化下深入理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如何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中國本土表達出來。這些問題不僅是華德福人要做的,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二點感受是,希望華德福教育理念能夠在中國土地上生根開花。教育是一個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正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面對的正是現在以及未來在學校裡讀書的孩子。教育事業將影響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民族的未來。做好當下的教育事業就是做好未來。為此,將成都華德福先進的教育理念推廣開來,意義重大。
第三點感受是華德福教育在中國需要讓更多人了解到,從而獲得多元力量的支持。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解到我國現在有這麼好的一個教育體系,這就需要通過華德福人的力量、社會的力量、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共同做好對華德福的宣傳、推廣。
課題組:成都華德福學校以「國際教育,非常本土」為定位,在中國踐行華德福國際教育理念十五年。您如何看待華德福教育在中國未來的發展?
劉堅:成都華德福學校要敢於嘗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華德福教育在中國有十五年的實踐基礎,已經深深地融入本土。對於未來的發展,我認為,一方面需要用兒童心理學、腦科學等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解釋、闡述、研究華德福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是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中找到華德福教育的本源。符合教育規律的理念,在不同文化歷史中都是相通的,一定能找到它的土壤。最終,在中國本土中找到與華德福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傳統文化,同時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找到最前沿的科學解釋,將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慢慢形成新的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基於中國本土的華德福教育。
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 王建平
成都華德福學校將哲學融入教育,以和諧、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具體表現為:
生活即課程的養育理念。華德福教育認為,自然給予生命豐富的營養,人與自然的融合式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自由是生命教育的權利,即個人意志的體現。「以自然為本位」「以兒童為中心」「以生命為價值」「以自由為原則」的教育哲學課程體系,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華德福的生活教育理念——自然、快樂、健康。華德福教育是培養兒童追求「生命的價值」的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對兒童生存權與發展權的尊重。自然、家庭、社區是華德福兒童生活教育的三個重點,三者促成教育課程與兒童生活的緊密關係,實現學習活動與生活的深度融合,進而構成了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課程形態:生活即課程。
教室外排列整齊的戶外鞋子
親和自然的保育理念。「順應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則」,這是華德福教育的價值追求。親和自然不僅僅要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更要通過感悟自然法則形成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是生活教育的本意。華德福教育選擇了「自然環境」下的社區生活方式——家庭與社區的融合,並為兒童準備了儘可能為其解決或解答生活中問題的教育課程方案。華德福教育不是簡單地制定教育方案,即教育的目的不在於教育兒童對課程進行的「預設」要求,以實現兒童對知識和技術的獲得——操作性的反應,而是在活動體驗過程中通過環境「生成」兒童教育的自主性課程,並由此使兒童獲得認知和形成能力——選取或尋找生成主題的材料,最終形成學習主題。「預設」和「生成」是兩種不同的課程構成方式,因此會形成不同的認知圖式。後者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兒童教育是未來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向。
尊重兒童的教育理念。思考影響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環境,首先要考慮人的生命狀態,即對兒童發展權利的尊重,有質量的發展狀態才是生命教育的本意。如果說生命教育的本義是兒童的自我實現,那麼實現這一目標要求的因素就應該包含: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性的以及道德的。其中,道德的因素應以「愛」和「幸福」作為根本目標,唯有如此,發展才是快樂的。此外,尊重兒童的發展就是對兒童「自由意志」的尊重,兒童在自然環境下的自主學習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兒童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應該得到更多尊重,最終實現快樂發展。
華德福教育是基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形成的「三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即養育、保育和教育的三位一體,其包含著「多元」「對話」「理解」與「建構」等多種理念。成都華德福學校的教育實踐對新時代中國兒童教育發展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未來,怎樣促進兒童更好的發展,什麼樣的教育形態可以保證兒童發展的可持續,還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中國教育智庫聯盟秘書長、中國教育智庫網總編 安 飛
通過對成都華德福進行實地調研,筆者對其以傳統文化創新教育模式的實踐有了一定的認識。華德福的教育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華德福校園中的孩子們
學習場景的創新。華德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人與自然的協調融洽,以成都兩個校址為例,其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校內幾乎見不到什麼高新技術的教學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古樸、素雅、寧靜、自然的教學環境。校園內隨處可見孩子們的作品,一草一木皆是課堂,讓學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學習方式的創新。成都華德福將國際教育理念充分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很多特色鮮明的本土化課程。這些課程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將動手能力與歷史、地理、語文、數學等各方面知識進行充分融合,最大程度豐富教學內容。
學習生態的創新。家長在華德福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深深認同華德福教育理念,而且能夠深度參與學校課程的研發。在華德福,家長即教師,同時,學校的治理結構又是由教師自治構成,這充分調動了教師自我提升的主觀能動性,也由此形成了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終身學習的生態格局。
通過對華德福的深入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了「學校」的新定義、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新路徑。中國正處於教育大變革的時代,必然要面臨全球範圍的教育創新競爭,這要求我們不能再狹義地去理解教育現代化、教育國際化與本土化,只有回歸教育本真,才能找到發展好教育的正確答案。
北京市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 孫 彤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筆者通過參加人民智庫組織的成都華德福學校調研,對成都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師培訓體系有了進一步認識。
崇尚自然、本土化的教育模式。筆者對華德福學校的第一印象是,在校園中目光所及的是借用自然物質搭建起的活動場所,棉麻花草裝飾的課桌教室,老師、家長、學生與自然的協調融洽;第二印象是,這裡就像回歸自然和崇尚樸素的世外桃源;第三印象是,本土化的教育內容是讓華德福教育在這裡落地生根的基礎。
成都華德福校園內建築
全面發展、綜合培育的教育方式。華德福教育十分重視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孩子們對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以及對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同時,華德福教育根據兒童的成長特點,讓他們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參與到多種動手能力強的藝術教育之中,進而為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打下了良好基礎。
成都華德福學校在中國經過十五年的不斷探索,已經形成良好的本土化發展模式,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有些問題是必須要面對的:
第一,要不斷持續更新教師的培訓設計,與時俱進。華德福教育尊重兒童的天性,在看似鬆散的教學模式中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磨練意志,在擬真的環境中讓孩子逐漸學會規劃自己,並找到安全感。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需要教師真正懂得其教學要義,並不斷創新。對培訓者需要有完整的不斷持續更新的培訓設計,這會對華德福教育的長久發展起到助益作用。
成都華德福中小學教師培訓
第二,要進一步推動學生更好融入到社會生活。在升學、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的當今社會,「世外桃源」般的華德福學校給了孩子們一個避風港灣。但不容忽視的是,社會是開放的,孩子們長大後終將要步入社會,如何讓他們將來能夠真正融入社會,是華德福教育未來在中國能否取得更好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要進一步加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探索如何恰當完美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中,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同時,進一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課程的設計、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師的培訓內容等方面,在對培訓者的培訓中推動華德福教育理念與國家政策的對接。
文章來源:《國家治理》周刊2019年6月丙
《成都華德福實踐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幾點啟示》
《積極踐行和諧理念 打造「三育」融合教學模式》
《成都華德福創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借鑑意義》
《加快建構專業、科學、有溫度的教師培訓體系》
原文責編:李 懿/周素麗/賀勝蘭/蔡聖楠/楊 陽
圖源:成都華德福學校微信公眾號
視覺:王嘉騏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