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合格父母
去學校讀書,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非常的常見,並且學習要貫徹他們的一生,很多孩子不理解,為什麼一定要去讀書呢,難道不能直接去做想做的事情,或者去做喜歡做的工作嗎?其實,想要跟孩子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我們帶孩子看一看這次武漢疫情,從裡面的細節就可以得出來,做一個有知識的人是非常的多麼的重要,讀書是多麼的重要。
疫情發生之後,中國表現地特別好,來自四面八方的醫療團隊,以及我們的高齡鍾南山院士,大家都是披堅執銳,去用畢生所學,拯救中國百姓於水火之中,為人民打下了堅固的防火牆,而孩子們應當向鍾教授那樣有知識的人,向若干醫療士團隊專業的人學習,作為自己的榜樣,應當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有知識,有專長的人才,能夠更好地報效祖國。
所以,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知識,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去戰勝這些風險,去迎來美好的生活,所以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的時候,我們就會有答案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問為什麼要好好學習時,家長不知如何回答。有的說是為了將來找工作考上好的崗位,也有的說是為了將來賺大錢,還有的說是為了充實自己的人生,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但都比較蒼白,孩子也聽不進去,對他們的學習沒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督促作用
可是這次疫情卻很好的告訴我們家長,當孩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反觀我們家長自身,我們以前在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疑問,可能我們的父母沒有給我們正確的解釋,我們當時會存在困惑,導致學習的時候不上心,總覺得學習無用,甚至會想著早一點畢業出來賺錢,或者是貪圖遊戲,貪圖享受,沒有那種艱苦的品質,因此,對於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的關鍵的,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定要慎重回答,才能夠幫助我們的孩子明白學習的用處。
就比如這次大批的醫生群體,他們都有著醫術高超的本領,這些本領就是因為他們學習了20多年,甚至七八十年,才有這樣豐富的經驗,能夠破解難題,研製疫苗,幫助人民逃出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沒有學習的積澱,他就沒有辦法進行科研,沒有辦法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因此學習是有作用的。當然,這也體現在各行各業中,不同的行業都有著不同的職責,都能夠發揮著不同的本領,但背後一定是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努力付出的。
就好比這次的鐘南山院士,他挺身而出時,我們仿佛看到了一道光,給大家希望,那我們孩子也應當學習鍾南山教授的精神,他雖然年紀很大,專業能力也較強,但他還是專心在實驗室和家裡鑽研學術,20多歲畢業之後,還要去國外進行進修,帶領相關的工作者抗擊非典,抗擊這次疫情,他的一生都是致力於學習,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與我們的病毒作鬥爭,讓人非常的敬佩。
因為學好知識就擁有了力量,知識對我們個人的成長有幫助,也能夠幫助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而且現在,不管是哪個國家,雙方之間的較量實際上比的就是科研技術,而科研技術就需要大批的學習人才。
之前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街頭採訪,記者問老大爺,中老年人會喜歡哪些明星呢?這位老大爺非常的生氣,他說,為什麼要喜歡明星?我不喜歡明星,你看看現在的小孩子長大了都說要唱歌跳舞,沒有人再去想當科學家,沒有人在想當醫療工作者,沒有人想當警察保衛祖國,這就是大家的思想有所偏差。
我們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從小時候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要知道,國家的發展最終靠的是人才,作為孩子,我們必須要好好學習,為將來打下基礎,才能夠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幫助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明日之星,才是我們值得推崇的。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我們不僅要照顧孩子的身體健康,保證他們健康成長,也要注意對他三觀的培養
很多小時候的三觀一旦養成,長大之後是難以糾正的。對於孩子問為什麼要學習這件事情,一定要語重心長地跟他解釋,講明讀書的好處,不僅是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時也要告訴他,不讀書的壞處。不讀書,會使我們變得狹隘,變得盲目,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所在,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積累,才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才能夠在長大之後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人生的長遠規劃。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所以,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不僅看到了中國人民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看到了中國繁榮富強的背後有千千萬萬個人才,有高端的科研工作者,也有勤勞辛苦的基層工作者。他們共同的努力才塑造了中國的今天,所以,我們的孩子應當要從小立長志,要為國家的發展做好貢獻,從現在開始,多多的讀書,讀好書,當然,家長也要言傳身教,平時的時候少玩手機,少看電視,多多陪陪孩子,去書店逛一逛,去學校轉一轉給他,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更加的有前途,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