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4:我的孩子,有沒有學鋼琴的天賦

2020-09-05 琴史簧

這個問題,堪稱家長問到的學鋼琴問題TOP2。

雖然不想打擊家長的積極性,但我依然想說的是,對於絕大部分家長來說,這個問題,多慮了。

天賦,這個詞,其實離我們普羅大眾挺遙遠的。

雖然每個人心裡都或多或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獨一無二、具備大器晚成的潛質。

但,現實,就是現實。

我們絕大部分人,智商都是在線的,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小群體內,也都不缺乏聰明人。

但聰明,並不是天賦。

但話說回來,要學好鋼琴,並不需要什麼天賦,聰明+努力+堅持,就足夠了。

不要抬槓說在網上看到某些「低能人」(無貶義)也能成為音樂或數學類高手,這,是特例(也可能就是天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也不在普羅大眾生活內。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但也不得不承認,絕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天賦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鋼琴大師都是有天賦的;

但也不得不承認,大師,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能讓人有更大可能性成功;

但也不得不承認,空有天賦卻不屑努力,到頭來也只能是一事無成。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那些沒有天賦的人,長期從事某項工作,也能成為專家。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吧。

呵,聊鋼琴舉例子,肯定有我的戲份

郎朗、李雲迪等大家聽說過的知名鋼琴演奏家,或者大家耳熟能詳的莫扎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等頂級音樂大師,他們肯定是有天賦的。

但我們肯定不能說他們純靠天賦就成功了,要知道,他們可是將生活都奉獻給了音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浸泡在音樂裡!

現在各大專業音樂院校裡的學生,我們不可能說他們都有天賦,但我們肯定都覺得他們是聰明的,並且相信他們是從小學琴、在家長督促下堅持多年練琴(後面已經演變成自覺練琴,去徵服曲子)、從兒童階段到青春期再到青年階段,都是浸泡在學琴練琴中,不然不可能考上專業院校鋼琴系的!


再說說現在知乎百度頭條上經常有人問的問題:為何劉邦在村裡的玩伴,比如蕭何、周勃、樊噲、夏侯嬰等,最後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開國功臣?

這個問題想要表達的核心就是: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人,為何都成為了大神!?

其實,將劉邦換成朱元璋,將玩伴換成徐達、湯和等;

將劉邦換成馬雲,將玩伴換成「十八羅漢」,同樣適用。

我是亂入的,不能與這些大神相比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簡單來說就是「時勢造英雄」,這類「英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但都是真刀真槍一路拼殺出來的,不是躺贏的,期間有更多的「玩伴」在拼殺過程中成為了一抔黃土。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要想成功,要想學好鋼琴,聰明+努力+堅持,缺一不可。

「過分強調天賦,是一種誤區。不能否認天賦的重要性,但每個人,只要基本方法正確,練琴時間足夠,長期堅持下去,都能學有所成」——我國第一代鋼琴家劉詩昆先生如是說。

劉詩昆先生演奏中

網上盛傳、大家瘋狂轉發過的「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是太適用於學鋼琴了。

彈好鋼琴,就是長時間練習後的熟能生巧!

因此,只要小孩表露出對鋼琴的喜歡,就讓TA去學吧。

家長並不需要關心有沒有天賦這個問題,沒有天賦,但咱孩子的智商也根本不差呀!


本人工科男,熱愛歷史,就職於汽配行業,由於家庭薰陶,對鋼琴行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本號聚焦鋼琴學習與購買等相關內容創作分享,純個人立場,旨在為琴童家長解決一些學琴、買琴的困惑,實實在在地幫到大家。

純乾貨,喜歡的朋友敬請點個讚,關注一下吧,感謝!

相關焦點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10:關於小孩學鋼琴買鋼琴,我想說說心裡話
    從9月14號至今,這一個多月,我用業餘時間,發了9篇文章,將家長經常會問到的小孩學鋼琴方面的幾個大問題做了一些梳理。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關注閱讀前面9篇。其實關於學鋼琴,還有很多問題可以去理清。這一個多月以來,也有很多家長私信我,問「怎樣正確督促小孩練琴」、「怎樣提高小孩的學琴興趣」、「學鋼琴究竟有什麼用」、「怎樣找到好的鋼琴老師」、「有必要去參加鋼琴比賽嗎」、「多久能考到10級」之類的問題,我也都一一做了客觀的回答。但我不想再花時間來針對這些問題做專題講解了,因為看了前9篇內容的家長,對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會有答案。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3:小孩手指長短粗細與學鋼琴的關係
    但我堅持周末一定分享一篇,小長假爭取多分享。指望寫軟文謀生,我是徹底不抱希望,我很能認清自身,哈哈。但想到琴童家長在學琴、買琴會遇到的問題,我一定會堅持寫下去,答疑解惑。下面進入主題:小孩手指長短粗細與學鋼琴的關係。這是每位琴童家長都會考慮的問題,堪稱學鋼琴問題TOP1。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或許是看電視在主角光環的影響下讓自己有了代入感,應該都有那麼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是得天獨厚天賦異稟的,其他人都是在圍繞著自己轉。
  • 沒有琴童的天賦,可以學鋼琴嗎?家長請不要再「多心」了!
    您好,我想讓我家孩子學琴,但是貌似我們的孩子沒有其他琴童那樣有天賦,是否可以學鋼琴?——丁丁的媽媽在對你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之前,不如我們先來談一談什麼是天賦。說到學琴,很多人都有著眼你一樣的想法:孩子要有天賦才能夠學習鋼琴。那麼到底大家眼中的具有天賦的琴童是怎樣的呢?我息結了我身邊的家長對於「鋼琴天賦」的幾點定義:1.具有家族遺傳。
  • 你的孩子有學鋼琴的天賦嗎?有鋼琴天賦的孩子身上都有這幾個特徵
    大多數琴童家長還是為了培養孩子一個藝術特長,作為業餘的興趣愛好來培養,當然也有一些琴童家長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能夠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孩子學琴專業度的要求比較高,自然這類的話孩子的天賦就很重要了。有天賦和沒天賦的孩子在學鋼琴的時候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6:學鋼琴,真能提升孩子的智商情商氣質嗎?
    如果這打擊了各位家長的信心,擾亂了大家之前的認知,我真誠地道聲抱歉。然後我還是會繼續有一說一。我知道,每位家長計劃讓孩子學鋼琴,都會在網上做功課,了解學鋼琴的好處。網上很多文章都會千篇一律地說學鋼琴有助於孩子左右腦協同發育、能提升孩子的智商、彈鋼琴的孩子智商情商都會提高、甚至還有提升逆商一說、提升個人涵養氣質就更不在話下了。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8:考級對小孩學鋼琴究竟有何作用?(上)
    鋼琴考級,這是一個很具爭議性的話題,相信每位琴童家長都受過這個問題的「考驗」。因為每個人追求、立場、訴求不一樣,就造成大家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千差萬別。其實學鋼琴與考級本來沒有任何關係,但社會上因為種種因素將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久了,它倆就有了關係——我,曾經說過。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二:說說學鋼琴的空靈大道理
    學鋼琴,入坑很容易,但要想學成彈得一手好琴,很不容易。學鋼琴,聽起來、看起來,都很美,但學琴的過程,很枯燥、很艱辛、很磨人、很不美。inner peace讓孩子學琴,從來不應該是滿足家長虛榮心;不應該是考級;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5:想讓小孩學鋼琴,但怕TA堅持不下來
    這個問題,也是每位琴童家長都會擔心的,但卻把擔心的對象,搞錯了。其實,並不是孩子能不能堅持下來,而是家長和孩子能不能一起堅持下來!學鋼琴,本就是一項課外愛好的培養,如果不走專業路線(絕大部分琴童都走不了專業路線、絕大部分家庭也承擔不了孩子走專業路線),這並不是剛需教育項目,並不與普通升學掛鈎,督促孩子練琴會耽擱家長的時間,在部分家長看來練琴還會耽擱孩子的文化課學習。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9:考級對小孩學鋼琴究竟有何作用?(下)
    先擺明態度,我個人對正常的考級是贊同的,並且也認可正常進度的考級對小孩學琴有一定積極作用。小孩學琴,是需要激勵和認可的。但如果家長讓小孩學琴全為了去考級,今年4級,明年7級,後年10級,然後就以為功德圓滿立馬退出江湖,那就是害了自己的娃!!!先從鋼琴培訓機構說起。
  • 蔣瑛談為什麼要學鋼琴,每位琴童家長都應該聽一聽
    ② 孩子練琴瓶頸期應該如何度過?③ 如何判斷孩子能否走入專業? ……為了能夠讓更多琴童順利走入學琴之路,讓家長減少與孩子因練琴產生的摩擦,《音樂周報》特別邀請到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蔣瑛,作為群內首位老師為大家分享和答疑。
  • 孩子學鋼琴真的很難堅持下去?關鍵看琴童父母的堅持
    都說現在孩子學鋼琴真的很難堅持下去?關鍵看琴童父母的堅持現在孩子學鋼琴的很多,但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少之又少。琴童家長一談起學鋼琴,都是搖頭,日復一日的練琴,真的好難堅持下去啊。雖然琴童的堅持和配合也蠻重要的,但是作為一個堅持了5年的琴童家長,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琴童父母的堅持。舉幾個例子: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學了鋼琴專業,或者一直堅持鋼琴愛好下來的琴童,都會感謝當初家長的堅持和支持。說明大人的堅持很重要。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在高中時或者大學裡彈琴表演時,很多人羨慕不已,會怪當初家長沒有堅持逼自己學琴學下去。
  • 寫給琴童家長系列之18:鋼琴和汽車對比,通俗易懂
    前面17篇,一直在給大家分享關於小孩學鋼琴的相關知識、買鋼琴如何避坑的相關知識,都是個人愚見,大家見笑了。和研究西方歷史言必稱古希臘古羅馬一樣,研究鋼琴,始終避不開施坦威、貝希斯坦、貝森朵夫之類的頂級品牌。但動不動就說施坦威、貝希斯坦之流,其實挺空洞的,這些鋼琴,離我們太遙遠,且並不適合家用。
  • 都說現在孩子學鋼琴真的很難堅持下去?關鍵看琴童父母的堅持
    現在孩子學鋼琴的很多,但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少之又少。琴童家長一談起學鋼琴,都是搖頭,日復一日的練琴,真的好難堅持下去啊。雖然琴童的堅持和配合也蠻重要的,但是作為一個堅持了5年的琴童家長,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琴童父母的堅持。
  • 學鋼琴至少要堅持一年 才能看出有沒有天賦
    蕭山區臨浦鎮二年級小學生王天麒,在剛結束的第十七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賽上,以一曲流暢靈變的《變奏曲》,拿下中國作品初級組第一名。香港亞洲鋼琴公開賽由香港鋼琴音樂協會主辦,至今已辦了17屆。歷屆參賽獲獎者有李嘉齡、李雲迪、左章、沈靖韜等。  王天麒的老師是杭州鋼琴名師陳曉陽。
  • 要不要堅持讓孩子學鋼琴?
    只要一說到學琴,估計每個琴童家長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吧,因為陪孩子練琴的確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差事。當然,這對於孩子來說應該也是一樣,他們估計也想不明白平時溫柔體貼的媽媽為什麼一到鋼琴陪練的時候就變得兇巴巴的。身為廣大琴童家長的一員,我就以自己身邊的例子聊聊陪孩子學鋼琴的那些事吧。
  • 不要迷信「天賦說」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恆心
    作為一個想給孩子學習鋼琴的家長,在最開始抉擇時,通常有著各種躊躇。音樂的抽象表達給它本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許多家庭在界定我的孩子適不適合學習的這個問題時特別迷信「天賦」說。好像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現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賦,才適合進入音樂的大門。有甚者,還會讓孩子伸出手來讓老師看看適不適合學。
  • 琴童家長不懂音樂應如何輔導孩子?
    但是,現在有很多琴童在練琴方面呈現了懶散、分神、坐不住等狀況,這也是導致他們練琴的效率低下原因,而作為琴童的家長們在面臨這種狀況時,往往也是百般無奈,畢竟孩子們總有許多託詞。那麼在練琴這方面,終究該怎麼做呢?
  • 四種學琴模式!初學鋼琴入門的琴童家長看過來
    我本人也是一名琴童家長,孩子4歲開始學鋼琴,7歲拿到五級鋼琴證書,在陪伴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走過不少彎路,也花過不少冤枉錢,通過這些年的摸索,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家長們做個參考。對於正處於鋼琴初學階段的琴童家長,一定採用過以下四種學琴模式中的一種,到底哪種模式更適合您的孩子或者適合您的家庭情況,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特別對於正準備讓孩子學琴的家長來說,更應該先了解一下,選出合適的模式,少走彎路。
  • 從琴童到琴童媽,我有30年的經驗要和大家分享!
    從琴童到琴童媽,身份的轉變,讓她在音樂教育這條路上更有發言權。今天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她會給我分享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我是一名鋼琴老師,5歲開始學琴,從音樂學院畢業後從事鋼琴教學工作已有十餘年之久。如今的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琴童媽。12年教齡加上3年陪齡,希望能夠就學琴練琴這件事上,表達一些我的看法,幫助那些感到迷茫的家長,解決他們的一部分困惑。
  • 無錫有近十家機構辦鋼琴考級 累壞琴童家長
    原標題:"烤焦"了琴童累壞了家長 三問鋼琴求學焦點   「我們上周就考完了。」「奇怪了,我女兒昨天才考完。」昨天下午一場同學會上家長們的討論有點蒙:三個琴童都參加考級,時間和報考的院校怎麼完全不一樣?   記者了解到,為了爭奪鋼琴考級大「蛋糕」,現在市場上有多達近十家機構競相開辦考級。而且還相互協商錯開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