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堪稱家長問到的學鋼琴問題TOP2。
雖然不想打擊家長的積極性,但我依然想說的是,對於絕大部分家長來說,這個問題,多慮了。
天賦,這個詞,其實離我們普羅大眾挺遙遠的。
雖然每個人心裡都或多或少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獨一無二、具備大器晚成的潛質。
但,現實,就是現實。
我們絕大部分人,智商都是在線的,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小群體內,也都不缺乏聰明人。
但聰明,並不是天賦。
但話說回來,要學好鋼琴,並不需要什麼天賦,聰明+努力+堅持,就足夠了。
不要抬槓說在網上看到某些「低能人」(無貶義)也能成為音樂或數學類高手,這,是特例(也可能就是天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也不在普羅大眾生活內。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但也不得不承認,絕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天賦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鋼琴大師都是有天賦的;
但也不得不承認,大師,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賦能讓人有更大可能性成功;
但也不得不承認,空有天賦卻不屑努力,到頭來也只能是一事無成。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那些沒有天賦的人,長期從事某項工作,也能成為專家。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吧。
呵,聊鋼琴舉例子,肯定有我的戲份
郎朗、李雲迪等大家聽說過的知名鋼琴演奏家,或者大家耳熟能詳的莫扎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等頂級音樂大師,他們肯定是有天賦的。
但我們肯定不能說他們純靠天賦就成功了,要知道,他們可是將生活都奉獻給了音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浸泡在音樂裡!
現在各大專業音樂院校裡的學生,我們不可能說他們都有天賦,但我們肯定都覺得他們是聰明的,並且相信他們是從小學琴、在家長督促下堅持多年練琴(後面已經演變成自覺練琴,去徵服曲子)、從兒童階段到青春期再到青年階段,都是浸泡在學琴練琴中,不然不可能考上專業院校鋼琴系的!
再說說現在知乎百度頭條上經常有人問的問題:為何劉邦在村裡的玩伴,比如蕭何、周勃、樊噲、夏侯嬰等,最後都能成為獨當一面的開國功臣?
這個問題想要表達的核心就是: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人,為何都成為了大神!?
其實,將劉邦換成朱元璋,將玩伴換成徐達、湯和等;
將劉邦換成馬雲,將玩伴換成「十八羅漢」,同樣適用。
我是亂入的,不能與這些大神相比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簡單來說就是「時勢造英雄」,這類「英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但都是真刀真槍一路拼殺出來的,不是躺贏的,期間有更多的「玩伴」在拼殺過程中成為了一抔黃土。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要想成功,要想學好鋼琴,聰明+努力+堅持,缺一不可。
「過分強調天賦,是一種誤區。不能否認天賦的重要性,但每個人,只要基本方法正確,練琴時間足夠,長期堅持下去,都能學有所成」——我國第一代鋼琴家劉詩昆先生如是說。
劉詩昆先生演奏中
網上盛傳、大家瘋狂轉發過的「一萬小時定律」真的是太適用於學鋼琴了。
彈好鋼琴,就是長時間練習後的熟能生巧!
因此,只要小孩表露出對鋼琴的喜歡,就讓TA去學吧。
家長並不需要關心有沒有天賦這個問題,沒有天賦,但咱孩子的智商也根本不差呀!
本人工科男,熱愛歷史,就職於汽配行業,由於家庭薰陶,對鋼琴行業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本號聚焦鋼琴學習與購買等相關內容創作分享,純個人立場,旨在為琴童家長解決一些學琴、買琴的困惑,實實在在地幫到大家。
純乾貨,喜歡的朋友敬請點個讚,關注一下吧,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