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文摘》‖ 致《咖啡園》:詩意地行走與遐想

2021-02-28 《詩人文摘》

藝術評論家:潘京

詩人、《咖啡園》作者:之道



題記:

2014年因為工作需要,詩人之道曾兩度前往印尼。在印尼拉努鎮客居的日日夜夜,他對那裡自然風光產生了無限的嚮往,鄉村純樸寧靜的生活也給了他創作的靈感和思考的空間。歸國後,他整理並完成了由現場寫生創作的長詩《咖啡園》。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咖啡園》長達千行以上,分為四紀,每紀約45節,每節都是三段兩行的詩句,詩行靈動、短小,詩語雋永精妙。詩人以富有想像力的意蘊,書寫了他在咖啡園裡滿懷詩意地行走與遐想。在那些獨自行走的日子裡,他用心靈感悟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物,自然與內心的碰撞與回音,用筆記錄著思想與情感、眼睛與自然不期然的邂逅與感悟。寧靜的海洋與山巒、千姿百態的草木樹叢、神情萬端的小動物、獨來獨往的咖啡園主羅尼、質樸的老奶奶與小莎伊、狗狗哈利、漫步其間的浮想聯翩的詩人,或許還要加上我們這些沉浸其中的閱讀者,共同串連起了一首動人無比,猶如項鍊一般優美的長詩。

1

閱讀《咖啡園》猶如一次對詩與美的巡禮。詩人對自然充滿詩意與浪漫的遐想讓我們經歷了一次純然的心靈之旅。在我的視野內,發起並興盛於歐美的自然文學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200多年光陰,把人類的目光從物慾橫流的都市引向平和寧靜的鄉村自然風光,也誕生了一批影響深遠的文學作品,但還沒有哪一位作家以純粹的詩歌形式,以這樣大的篇幅去寫生自然。走進我們視線中的愛默生、盧梭、穆爾,以散文化的行筆作為自己的文學標誌,即便是艾略特的《荒原》,艾米麗迪金森的《為美而死》採取了詩寫自然的文學形式,但自然在其中只是一個片段。中國的詩歌對自然的書寫受體制之限也沒能展開它的書寫。而《咖啡園》的書寫,把詩寫自然推到令人側目的位置。這樣的詩寫形式,已經逸出自然文學描述的視野,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文學目光。這是否預示一個回歸自然、向自然尋求啟示的新思維時代的來臨呢?在詩人的筆下,那些芳香的百草生機盎然,「兩腳兒金光閃閃」的蜜蜂兒,嫵媚的「吐出金粉'的花仙子們在色彩斑斕的果園裡,以各自的姿態幸福地成長生息,經歷著春夏秋冬的交替,一切的一切都讓人聯想到生命的自由、和諧與美好。

2

詩人以四季交疊的寫作手法構成了這組長詩的內在「紋理」,章節間有著鮮明的自然節奏的變化。以春天開頭,以萬物甦醒欣欣向榮來呈現四季的一元復始,繼而流轉、交替、連綿。初春的忙碌,仲夏的喧鬧,秋色的斑斕,冬日的深邃,讓這裡的每一道山坡、每一叢花木、每一片草地、星空與鳴響都成為令人心醉神迷,無法忘懷的回憶。春天裡「果園裡堆滿了愛情」,夏天裡「左撇子的蜘蛛/卻用右腳在門框上織網」,秋天裡「菠蘿蜜長在胸前/一天緊似一天的臌脹」,冬天裡「 枯葉掛在樹梢/莫名地等待,不願隨風飄去」。自然與人生,互動互生,構成了生命的交響與起伏。果園是真實存在的果園,又是詩人筆下有著藝術美感的果園。詩人在咖啡園中行走往復,心靈在不斷感知與暢想中不斷打開、舒展、豐富,他詩意地描寫它們,把它們的連綿、跳躍、異彩紛呈的畫面記錄在文字中,如同十九世紀中葉哈德遜河畫派畫架上的一幅幅風景畫,為我們呈現了千姿百態與瞬息萬化的自然,也呈現了詩人敏銳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3

跟隨著詩人走近咖啡園,跟隨那遙遠而清晰的腳步,在變幻的風景中,在流動的空氣中,在啁啾的鳥鳴聲中,在曰出、傍晚、月夜、陽光、海岸、樹叢、清風與落日之中,感受著詩句中無法形容的靜謐畫面,它們不斷地向我呈現,並讓我得知詩人遊走於其中,冥想於其中的心境。在這短暫的相遇裡,詩人在以一個赤子的情懷親近自然,解讀自然,書寫自然,這是何等的愜意,又是何等的憂傷。兩次往返於印尼,如同當年海明威往返於哈瓦那,人類在物慾中瘋狂,大自然在無私的給予,讓一顆敏銳的心備受煎熬。拉努鎮越是寧靜,越是與世無爭,越是淡然,詩人的心就越是難以平靜:「拉努鎮滿山都是野獸飛禽/卻沒有人去狩獵//拉努鎮瀕臨大海/卻沒有人去捕魚//人們年復一年地採摘咖啡、可可/從十六世紀,時至今日」;「嫁接 / 讓瘋狂上升一個臺階// 我看見 / 青棗的胳膊長在檸檬的肩上// 猶如太陽頂著月亮的頭顱 / 讓光芒獲得雙倍的收成「。沒有主觀的議論,沒有憤世嫉俗的亢激,只是把眼中的一切呈現在這裡。把審美與思考,把閱讀與再創作留給讀者,這或許正是《咖啡園》富有獨特語言魅力的一個點。

4

在詩人帶回的一張老奶奶與小薩伊打理採摘果實的普通照片裡,我看到了一幅令人感動的場面:老奶奶半跪在咖啡園裡,面前是剛剛收穫的果實,她用手中的刀正在切剝這些日常的食品,神情安詳平和。小莎伊愉快地蹲在一邊看著奶奶手中的果子,那種寧靜與來自內心的幸福感息息相關,那神情是在我們身邊孩子臉上很少能夠感受到的。寧靜無價,心靈的寧靜才是這個世界饋贈給人類的最珍貴禮物。這是這樣的一個場面折射出了那個環境帶給詩人的創作源泉。人-土地-果實,你可以想像那安寧、和諧、平靜的生活曾經感動過詩人多少次,就像每次談起對這千山萬水的思念詩人的眼睛都會潮溼那樣。有多少次夢想再次與她們重逢,就有多少次無言的感嘆。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生活在詩一樣的田園裡,而有的人生活在田園一樣的詩裡。無論怎樣,只要你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便能領悟生命真正的詩意所在。美國自然文學大師亨利·貝斯頓在《芳草與大地》中說過:「只有當我們意識到大地及其詩意時,我們才堪稱真正的生活。正是這樣。

5

在一些夜晚,當因窗外的噪雜而不能安眠,我就披衣讀一段《咖啡園》,跟隨著詩人感受那寂靜的鄉野生活,「果園是音樂的池塘/清澈見底//鳥兒常來沐浴/黃鸝打扮得最為妖媚//入園後都默不作聲/生怕驚醒了旖旎中的漣漪」。這些場景的描寫是唯美而清新的,而一些被詩人戲劇化的場面更是令人忍俊不已,「戴花頭巾的蜜蜂/給小蜜蜂們講童話故事//頭頂的菠蘿蜜/聽得驚心動魄、熱淚盈眶」;詩人的幽默、反諷手法在這部著作中更是發揮到極致:「身著紅色盛裝站在墓穴旁說 /「瞧這繁文縟節」;還有他奇特的富有想像力語言充滿張力:「狗在芭蕉葉下咀嚼蔭涼/ 風用它醫生般的手為蒼白的蘑菇號脈」「他的心格外亮堂/ 並非心中裝著三個太陽";詩中描寫的許多情景俏皮、幽默有著妙不可言的情趣: 」三隻燕子/ 喝了一壺燒酒 //橫衝直撞地飛出園外/ 用潛泳的姿勢,緊貼地皮// 表演一連串的高難動作/ 鷹看到了納悶:哪來的三個傻小子? 「這些充滿靈感的詩句異彩紛呈。在這暢快的閱讀裡,月夜中的星辰就幻化成了斑駁幽靜的林間小路,寂靜的山坡,難得的平靜時光。漸漸地你開始感知不遠處那條緩緩而去的河流,寂靜的小樹林它們開始與你有了千絲萬縷的關係,開始成為你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你平靜而充實。

6

人最高貴的狀態,也許「思考」便是其一。所以我常常關注一個單獨的人,他將想些什麼?他和遠方、孤獨、道路、灌木叢、乾涸的河床、初升的太陽、輝煌的落日,和那些出現在生命中的人怎樣接觸並對話?在遠離人煙的叢林,在意外出現的果園裡,詩人吟出令人流淚的詩句,我知道,那是一個人心靈的伊甸園,是人類出走時的伊甸園,」天堂萬般美麗,你要獨守一份孤寂。」或許深陷於亂象之中的現代人感悟不到這樣的人生。現代社會畸型的發展,只能讓人類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更加孤寂,或更加瘋狂,唯獨不能讓自己的心靈安寧。生命是絢麗而多彩的,而人類卻只有在孤寂中才能品味到它的芳香。在這片淨土上,詩人的歌唱如湖面輕盈蕩開的漣漪,又如春日曦照下靜謐的湖水,正可洗滌人的雙眼與心靈。當詩人從異鄉歸來,把這首長詩展示給朋友們的時候,大家是怎樣的驚訝。纖塵未染的詩句,素樸沉靜的情感,讓人想起只有孩童才有的清澈雙眸。詩人以他的深沉的思考,開啟了一次心靈之旅,和對美的巡禮。

7

羅尼—咖啡園的主人—這組詩不可或缺的主角,是整個詩篇的靈魂。年輕時代他追逐金錢遠離家鄉,年老後卻回歸鄉野。詩人之道對羅尼這個人物的塑造可謂匠心獨具,復歸鄉野的羅尼生活有三個中心:去集市。依舊樸素的人生,種植、收穫、買賣;去教堂。每個禮拜日他都會趕往教堂,換下滿是泥土的衣裝,乾乾淨淨地進去禱告;去沉思。每當夜晚來臨,羅尼都會獨自在夜空下的沉想。羅尼擁有富足的物質、精神與心靈世界,如同圍棋中三顆精彩的棋子,生活-心靈-精神,羅尼或許是詩人心目中設想的理想人物。物質上是富足的,精神上也是富足的,再加上對置身其中的土地的熱愛,孕育著生命詩意的可能性。詩人對羅尼內心世界的刻畫,對他在咖啡園勞作畫面的刻畫,對他在咖啡園對一草一木的神情的描寫生動而迷人。他與一棵樹長久地對望,最後卻放下手中的刀;他不說出一個「愛」字,卻深情地親吻著動物們遺留在泥土上的腳窩、去舔野草尖上那些晶瑩的露水,並由此發出「愛」從來就不限於人與人之間的喟嘆。詩人在羅尼與自然的交集中仿佛發現了一本載滿愛的大書,在他的書寫裡,浸滿著深情與雋永。

8

詩人巧妙的運用暗喻、明喻、擬人、象徵等文學手法使整部詩的深層意象潛伏在詩句的背後,妥帖自如、不著痕跡,如同寂靜深谷裡的景象隱藏在霧藹中,等待在陽光的照射中呈現,在你不經意的閱讀中打開。異域的風情與東方的智慧;心靈的本真與率直的對白;俏皮的神情與天真的物語。它們帶著深不可測的神秘美感交織出一個廣闊而深邃的思想空間。他的詩歌的獨特還在於,善於通過物象表達複雜的現代經驗,但同時又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欣賞性.在裡面你可以讀到那些遙遠的事物,那些與生命、詩意、夢想息息相關的事物,這或許就是隱喻的魅力吧,詩人走向隱喻的過程,對身臨其境的感悟的加工、發酵、沉思、提純.就是藝術作品孕育分娩過程。在隱喻之中,一個靈魂會與另一個靈魂邂逅,他們為一個又一個發現與可能性生出不斷的驚喜與感動。然而,眾所周知,優秀的詩歌並非僅僅是詩技的嫻熟和詞語的靈動,更重要的是詩人情感的真,是詩人的胸襟。

後記:

長詩《咖啡園》目前還在修改中,作為之道的朋友我很高興能夠先睹為快。詩的形態可以再煉達,詩的格局可以再開闊,詩的內在聯結可以再推敲,而這一切期待皆緣於詩人正走在通往經典的途中,它是呈現給那些正在思考、探索自身的存在和處境不辭辛苦的人們,同時,也是詩人寫給自己這段不再重複的人生旅程的。在春天,在這個晨曦將至的時刻,我突然對詩歌這「無用之用」的物什有了一種聯想,它或許就是人類能夠詩意地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最後一粒保存在心靈深處的火種吧!打開電腦,我記下著名詩人、作家王久辛寫給之道《咖啡園》的一段話,並把它作為我這篇文字的結束語:異域的孤獨,使他的才華在山水的咖啡園裡得到一次沉靜而優雅的揮灑,沒有高聲喧譁,沒有呼喊亂叫,沒有憤世嫉俗,沒有強烈的反抗,沒有捨我其誰,甚至也沒有針砭時弊的心,之道兄只是沉浸在咖啡園裡自由自在地生活著,體會著俗世的滋味兒,讓我驚訝的是:俗世的平靜生活,也仍然可以寫出動人的詩,而且一瀉千裡……

相關焦點

  • 加斯東·巴什拉《水與夢》:對水的詩意的遐想及闡發
    (嶽麓書社2005年版,第4-5頁)在此書的開頭,巴什拉首先從哲學上區分了兩種想像:「一種想像產生形式因,另一種產生出物質因,或是更簡潔地說,形式想像和物質想像。」(第2頁)而他所熱衷的,則是物質想像。巴什拉根據水的特性和象徵意義,對水這種物質展開了詩意的遐想及闡發。
  • 無限的遐想與不盡的詩意
    如同杭州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不論古今也不論中外,任何地方夕陽下的景致都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與不盡的詩意……
  • 散步與行走的詩意變幻
    表面看來,散步和行走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結合自身體驗仔細審視,從散步到行走的過程卻有著質的變化。散步,多是指茶餘飯後的隨意走走。一般來說,散步的速度較慢,心態更為悠閒。距離可長可短,多屬毫無目的自由自在徜徉。
  • 清代詩人筆下最詩意的相思,哪怕是片片芭蕉葉,也有無限哀愁
    秋雨聲聲本來就讓人有幾分傷感,而敲打在芭蕉葉之上所發出的節奏的清脆,更容易引起人的遐想,更容易在這個秋雨連綿的季節當中感悟到生命的彷徨無所依靠。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 徜徉在詩意的花鳥空間——畫家曾弗
    讀其詩如見人,不善言語的詩人內心卻豐滿風趣,張滿詩意的風帆。他的詩浮聲切響,神與物遊,取境別致,興象不俗,其詩集《鏡中人影》是他藝術追求的大成,也是他對生活的訴說和表達,有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      曾弗是多元的,詩歌語境的淬鍊和延伸,讓他在書畫藝術的世界裡徜徉流連,創作出了一大批思與境偕的新穎作品,尤其花鳥畫創作,更是讓觀者拍案驚奇,如醉如痴。
  • 有數不清的詩人寫得太多,太勤,太取巧 ‖《詩雜誌》
    「詩人就不能明白些,」旁邊屋子裡,我的妻子惱怒地叫嚷。   這倒是人同此心。詩人把話說清楚,我們所有人都喜歡,或者說我們認為我們會喜歡。然而,很難讓詩人擺脫故弄玄虛的狀態。詩人的明白到此為止,不會更明白,他進入清晰的地界總是很謹慎,就像水手決不在任何堅實的地方展露身手。詩人的樂趣就在於欲說還休,讓含義因朦朧而得到加強。
  • 無論在哪,都有詩意:這群90後的詩人「雲端」開詩會
    在《詩刊》社編輯、詩人丁鵬主持下,90後詩人暢聊詩歌日前,在由《詩刊》社主辦的「首屆90後詩歌雲端峰會」直播上,馬驥文、趙琳、火棠等16位90後詩人圍繞「三十而立: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與詩歌」,暢談各自生活現狀、詩人身份的確立、對同代人的反思等話題
  • 長三角著名詩人走進南京江寧湯山,感受詩意綠水青山
    2020-11-16 08:04圖文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這裡的石頭真的會「唱歌」長三角地區著名詩人走進南京江寧湯山,感受詩意綠水青山詩歌與美景,與溫泉,與湯山厚重的歷史相融合,進行詩意的輕觸、碰撞,會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 2019全國十佳詩意客棧酒店名落新昌
    剛剛從2020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獲悉,2020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推出詩酒遠方對話並評選2019全國十佳詩意客棧酒店(賓館)。中國詩歌春晚創始人、總策劃屈金星說,中華民族是詩意民族,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到元曲新詩,詩意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而新昌作為唐詩之路的精華地和首倡地,更是處處有詩意流淌。位於天姥山腳下的班竹村,是古代紹興至台州古驛道的必經之地,也是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書評】天水是一個詩意之地
    【書評】天水是一個詩意之地  吉狄馬加  天水是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地方,天水的知名度在國內非常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重要的詩人、文人都到過天水。天水在中國整個地域也是一個詩意之地。
  • 四川自駕遊,江油周邊小眾去處:行走李白故裡,重溫詩意人生
    江油市青蓮鎮李白故裡旅行之後,採採認為這裡的看點有三:壹:詩歌碑林需君慢行細看行走在太白碑林內這些連環畫繪製精彩、表述生動,走完一圈,對詩人李白就有了進一步了解。所以請前往太白碑林的小夥伴不要錯過這裡。
  • 行走的地圖跟著詩歌看世界線上H5正式發布!
    近百位中外詩人將雲集蓉城,吟誦新詩,甚至為成都創作新的詩篇。據悉,「成都國際詩歌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指導,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都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其中,成都商報將參與承辦兩場中外詩人朗誦會。在「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即將到來之際,成都商報特別策劃了「行走的地圖——跟著詩歌看世界」H5線上活動。
  • "日常生活下的隱秘與詩意"——青年詩人趙文敏專題講座
    "日常生活下的隱秘與詩意"——青年詩人趙文敏專題講座主講:趙文敏時間:2016年3
  • 在「野蠻」生長的重慶,詩意地行走
    還有一個相對輕鬆的辦法:放慢腳步,有的放矢地找幾條專門的路,花最少的力氣領略最豐富的重慶。行走中,風景最集中的地方,當屬山城步道。無數重慶人的一輩子,生動地在這些蜿蜒起伏的道路兩旁勾勒出山城的靈魂。因此,有人說,山城步道就是渝中的底色,在這些步道上,能夠看到諸如倔強、努力、奮進,以及樂觀和兼容並蓄的煙火氣等氣質。
  • 著名詩人北島為上杭題寫:「詩意院田」
    10月24日,著名詩人北島先生為上杭題寫「詩意院田」,通過著名詩人哈雷先生表達了對上杭太拔院田的厚愛
  • 詩人尋找秋天的詩意,半夜睡不著寫了7個字,乃是秋日最美之景
    每個人眼中對秋天的感知是不一樣的,宋代詩人的筆下有最為詩意的秋天。我們看前三句都是平淡無奇,但最後七個字卻讓我們眼前一亮,因為寫出了秋天獨有夜晚的美麗。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女孩詩意取名:200個清新婉約的名字,嘆歲月靜好,不負韶華
    對於咱們華夏人來說,最為崇尚的還是古典詩意生活,例如李子柒那種真實而又鮮活的日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透露著煙火氣,但呈現在鏡頭中卻又散發著「仙氣」。她像是仙女一樣,生活在一個奇妙的國度。對於更多的女孩而言,她們或許無法成為李子柒,但她們卻能帶著李子柒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詩意生活。
  • 溫嶺地方一個公園,一座走廊一座涼亭,富有詩意的名字讓人遐想
    河道與居民區把它擠成了個「1」字形,就是這麼不大的一個小公園,裡面兩個富有詩意的涼亭名字,讓人想像。走進公園,來到小河邊,河邊一個全木結構的複合型涼亭,既有涼亭又有走廊。涼亭門口大梁上,有些歲月的一塊長方形板子,板子上寫著「九思」兩個大字,這個名字也讓自己有了些特別想法。
  • 「子昂故裡·詩意遂寧」詩歌創作大賽評獎結果揭曉,這些作品入圍
    常瑛瑋《過遂寧(古體)》等20首詩詞獲優秀獎,花無語《行走在詩意的遂寧(組詩)》等24首詩詞入圍。「子昂故裡·詩意遂寧」詩歌創作大賽由《詩刊》社、中共遂寧市委宣傳部、遂寧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聯合開展,徵稿活動自2019年1月啟動以來,全國各地詩歌愛好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截止2月11日,共收到942位詩人創作的作品3219首。
  • 詩人尋找秋天的詩意,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渾然天成,最為經典
    但是在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宋代詩人的作品當中,卻看到了秋天的詩意。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楊萬裡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他筆下對於景色的描繪是最為出色的,「早有蜻蜓立上頭」就出自他的筆下。他更善於尋找自然環境當中的詩意。哪怕是秋風蕭瑟的季節,他也能發現其中不同。詩詞的一開始就反駁了傳統的悲秋追求,「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古人認為秋天是悲傷的,我卻認為未必如此,輕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適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