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上海人!原來會講上海話,就會講英語?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厲害了上海人!原來會講上海話,就會講英語?

2020-01-18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yes~

其實在這些上海語當中

就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英文元素!

下面就讓小編來替大家

一一解密

01

tricky的意思是狡猾的

上海人經常會用「撮克」

來形容不喜歡的人

它的意思大致與刁鑽類似

02

上海人說什麼事或

什麼人糟糕或不好

經常會說「格個人坍板勿啦」

「格記伊忒坍板了」

坍板就是不列顛腔的too bad

意思就是「太壞」

03

大夥都知道猴子是非常精明的

這裡的monkey也就是猴子的意思

引申為聰明的、精明的

也是現在上海話之中較為常見的俚語

04

單說羅宋

現在知道的人應該不多

但是說到羅宋湯,你就知道了

這是舊時上海人對俄國的稱呼

來自Russian

同時帶來的還有「羅宋牌」

「羅宋帽」、「羅宋麵包」等

05

上海話盎三的意思是

陰險、鬼祟、充好人

英文on sale願意是大甩賣

on sale舊時在上海的意思是

把賣不出去的積壓貨、過時貨、蹩腳貨

標上一個大跌價,哄人來買

06

戇度這個詞

即使不是上海人也都知道了吧?

它是傻瓜,呆鵝,糊塗蟲的意思

經常被寫作「港督」

它的來源是gander

也就是鵝的意思

07

上海人肯定都懂這個詞

哈哈這算是真正的直譯了

北方話叫嘮嗑

08

問了一下現在的上海小年輕

都不知道水泥地的讀法了

生活君來告訴你,讀作水門汀

它是 cement的音譯

也就是水泥的意思

09

開司米,也就是山羊絨線衫

它來自於英語Kashmir

也就是克什米爾

那裡曾經是山羊絨的集散地

10

dashy

是指浮華,華而不實

上海話中,大興是指

假的、冒牌的、劣質的東西

11

老克勒從英語old white-collar來

舊上海的老克勒

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的一群人

也最先吸收結合的西方文化的

那時的他們土洋結合

形成了一定時期的海派文化

12

混腔司的意思就是

做事情僥倖,靠運氣、鑽空子

其來源是英文「chance」

原意為機會

13

這個詞年輕人一般不知道吧

它的來源詞是spring

當然不是春天的意思

它還有個意思是彈簧

這麼一說,你應該知道

斯必林鎖是什麼意思了吧

14

這個詞算的上是

流傳甚廣的上海話了

經常用來形容女孩子嬌柔嫵媚

許多時候更是被用來直接形容上海女孩子

而這個詞卻是來自英文

「dear」這個詞英文意思是「親愛的」

15

刮三差不多就是尷尬的意思

「刮三」可能來自洋涇浜英語「grocery」

雜貨在上海早期都是露天擺攤

什麼東西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以刮老三本意應該是

來自這種沒遮沒攔的雜貨鋪

後來也用來形容那些不好看的東西

來源:上海生活君

編輯:管丹漪

猜你喜歡

原標題:《厲害了上海人!原來會講上海話,就會講英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厲害了!原來會講上海話,就等於會講英語了?
    厲害了!原來會講上海話,就等於會講英語了?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今天和大家來說點輕鬆的上海話是我們上海人與生俱來的一項技能但你們知道嗎?
  • 厲害了廣東人!原來會講粵語,就會講英語?
    原來用粵語就可以講英文  相信很多人都察覺到,部分粵語的發音同英文真的好相似。各位講粵語的街坊,是不是都沒發現原來自己掌握了那麼多英語單詞呢!  其實讀音相似的粵語和英語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原因小微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啦!
  • 上海人請講上海言話!!】
    前一段時間,一位財大的女生發了一條微博聲稱自己最煩那些說上海話的人,要說滾回家說去!上海話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也是作為本地文化底蘊的重要存在即使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共同存在各色文化,但是本土文化必須存在你可以不喜歡上海話,或者你可以不說上海話
  • 最會講上海話的阿根廷「老外」:去偏僻農村踏尋「發音人」|在上海...
    「儂好,我是飛得,我是一名上海女婿,歡喜上海閒話……」藍眼睛、絡腮鬍,卻說著一口純正、流利的上海話,阿根廷人飛得顯得與眾不同。30歲的飛得會說西班牙語、英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和日語,還會講普通話和上海話,活脫脫一枚「語言天才」。
  • 上課講普通話,下課講上海話
    孩子們會唱上海話童謠,排練了精彩的上海話節目,不等於會說上海話,就像很會唱粵語歌的青年並不會說一口廣東話一樣。語言的習得要從小在語言環境中互相交際。現在大家看得越來越清楚,要把上海話傳承下去,關鍵的一點,是讓上海的孩子說起上海話來。但是,常常是家裡兩代人都說上海話,也不能使孩子說起上海話來。二三歲時孩子在家會說上海話,一進幼兒園就不會說了。
  • 上海人之間都講上海閒話,他們只跟外地人講普通話
    我一直覺得上海話是很虛心的,無論想講什麼意思,都自謙為「閒話」。在上海方言裡是沒有單音節的「話」字的,只要是嘴巴裡講出來的都是「閒話」,即使是鄭重其事的要言警句。上海的吳阿姨對鄰居、北方人李太太講:「我規規矩矩脫儂講幾句要緊閒話。」
  • 「閃電」的上海話怎麼講?一起來看滬語中這些天氣詞彙
    「毛毛雨」、「麻花雨」、「長腳雨」…還記得上次小布和大家講的關於「雨」的詞彙伐?(詳情點擊這裡)現在臨近盛夏,「雷響」「陣頭雨」越來越多,個麼小夥伴們,在上海話裡,關於「天氣」的這些詞彙全部聽到過伐?「閃電「的上海話哪能講?」殟塞天」搭仔「烏蘇天」又指的什麼天氣?
  • 「臺獨」驚訝於廈門人會講「臺灣話」 主持人:好不好笑?
    「臺獨」竟然不知廈門人會講閩南話? 主持人黃智賢和在場嘉賓介紹中國大陸幾個城市比如南京、貴州、河南、上海、廈門等地的發展現狀,感慨臺北這樣的城市已被遠遠甩在後面。 來自金門的節目嘉賓、政論人士董智森在談到廈門時表示,2017年去了四次廈門,每次去都會發現這個城市有不一樣的變化,地鐵等交通設施也逐步完善;過去金門人會去廈門買房,但現在都不去了,因為買不起了。
  • 楊正大:絕對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會教英語
    楊正大:絕對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會教英語 2018-07-24 16「2018TESOL中國大會」在上海召開。
  • "雙重語言人"——當今的上海大學生VS上海話
    現在的上海大學生應該說大多數都是「雙重語言人」,他們會說上海話,也會說普通話;他們通常很有場景意識,家庭生活中,他們和父母長輩交流時,會很自然地運用上海話,但是和同學溝通時,一般用的都是普通話。在家庭生活中用滬語自然與從小的生活習慣有關,第一母語當然是方言,上了年紀的父母長輩往往不習慣講普通話,在家裡當然講上海話顯得實在,親近,符合家長裡短。
  • 拾趣| 老底子額上海閒話哪能講?
    那個錢鋪原來是甚麼字號?原來是德合。勿敢。伊爿錢莊原來是啥字號?原字號是德合。您倒過來還改字號麼?是改字號。打算改甚麼字號呢?儂盤之來還改啥店號否?是要改店號個。打算改啥個店號?打算改裕成字號,您想好不好?這個字號很好。這錢行的買賣,您也通達麼?
  • 調查顯示:上海市民會說普通話人數超上海話
    你會講上海話嗎?昨天,市統計局公布的「上海市民語言應用能力調查報告」顯示,97%的受訪市民會普通話,81.4%的市民會上海話,47.5%的市民會英語,29.7%的市民會至少一種除上海話外的其他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7.8%的市民會至少一種除英語外的其他外語。  97%的市民表示「會/會一些」普通話。
  • 滬語| 吾伲上海人,阿拉上海話
    撒額是正宗額上海閒話,從來阿麼擰搞清桑過,反正從小到大聽到伊拉天天來勒講。阿拉歡喜講上海閒話,伐怪是洋涇浜本地話,學起來有點難,學會了伐捨得愧。從「儂好」「謝謝」講起來,阿拉歡喜講上海閒話……上海,東瀕東海,北界長江,正當中國海岸線中心點,據守著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前緣。自清末成為第一個通商關口,船隻車輛南來北往,上海的生機,自此更加活躍繁榮起來。語言,始終是上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項。
  • 張韶涵竇驍講英語獲得觀眾的大讚,而李安琪講英語卻反被人罵?
    兩個人還來了一段雙人舞,讓人拍手稱讚。而且,配音結束以後,兩個人還用英文交流了幾句。為什麼他們兩個人講英語就大受稱讚呢?原來,兩個人是溫哥華的校友,在那裡都是講英文,所以兩個人英文都很棒,這算是他們擅長的另外一種語言。兩個人雖然不是同屆的,但是都是同一個學校的。
  • 塑料上海話
    ,聽著竟是三不像,合成下來便是一口塑料上海話了。  聽她這麼一說,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上海人喜歡用花來裝飾家裡,如果是鮮花就稱之為「真花」,若是其他材質的,諸如絹、塑料之類的,則通稱之為「假花」。記得二十幾年前的上海,一般工薪階層採用塑料花為家裡增姿添彩還是蠻普遍的現象,小媽媽用塑料上海話來比喻是再形象不過了。  但若仔細想想,塑料上海話而今就像一件衣裳上的細針密線,不知從何起已經密密麻麻地縫製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了。
  • 「白天是總監,晚上講脫口秀」,這個上海女學霸火了!她讓李誕很有...
    7分鐘的表演裡,Norah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個上海人,我可能是現場唯一的上海演員。」「我白天是一家快消公司的總監,晚上講脫口秀。」「我平常會講中文、英文、日文的脫口秀。」娃娃臉,身材嬌小,笑起來眼睛就會彎成月牙。生活裡的她,喜歡追番,也喜歡看日本搞笑綜藝。她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路名校、成績優異。中學是「神仙學校」上外附中,201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隨後赴杜克大學讀碩士。
  • 粵語、上海話將在50年內消失?全球語言瀕危等級發布,你的家鄉話安全嗎?
    你知道嗎?我們說的方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滅絕。1.隨著遷入上海的非江浙移民大量增加以及上海話近數十年在學校、電視、廣播等受到的諸多限制,導致相當一部分上海人的上海話水平下降,乃至與上海話息息相關的本地文化逐漸流失。
  • 上海外企怪現象:中國員工說英語 老外愛講中文
    索邦企業管理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財務行政經理戴小姐說。  在工作中,老外也更願意用中文和員工進行溝通,他們認為這樣對自己學漢語幫助很大。「我的上司馬克是法國人,他在法國曾經進修過1年中文。因此,到我們公司3個月後,他就開始用中文和員工開會。雖然一開始馬克的表達有些辭不達意,但是他敢於開口,並且尋找各種機會說中文,因此提高很快。」在仲量聯行工作的宋小姐說。
  •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上海世外中學鼓勵學生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時間:2018/12/30 7:52:52 來源:新民網    作者:陸梓華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刀切砧板的「篤篤」聲,魚入油鍋的
  • 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普通話、滬語、英語兼容
    原標題: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上海閒話」在申城公交車廂響起。記者昨天從巴士集團獲悉,隨著各公交企業加快車輛更新和線路調整,滬語報站將和普通話、英語一起基本覆蓋市區公交線路。  自2011年12月5日開始,公交785、11路、松江24路首批試點滬語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