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國泰君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泰君安國際」)主辦的港股上市交流會在京舉行,來自港交所、投行、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家就港交所近期推出的上市新規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國泰君安表示,近期推出的上市新規是港交所25年來上市制度的重大變革,其目的是通過更透明、更公開的上市細則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同時也兼顧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
在談及近期證監會推出的H股「全流通」試點問題時,國泰君安國際董事總經理梁婉君稱,H股「全流通」試點將帶來三方面影響:一是萬億市值股份或湧港,預計將有超9500億元資金進入香港股票市場,市值增至9516億至2.62萬億元不等;二是有助於內地企業納入國際指數,H股「全流通」後,內地企業股份流通量將得到改善,並將有利於併購交易,提升內地企業納入國際指數的機會;三是對企業股東的影響,內資股股東增加退場即沽貨套現渠道,但另一方面,對於H股企業香港股東來說,股價短期或受壓、長遠看可博加入國際指數提升估值的機會。
港交所北京代表處代表張曉夏稱,內地企業選在在港上市往往利於提升企業市值,這是因為,相比於在美國等其他海外市場上市,由於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多由香港本地和內地投資者組成,這些投資者同時作為用戶更易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及其市場影響力。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例,兩者分別在香港和美國上市,但從上市後的市值表現看,截至2018年3月末,騰訊市值達到5000億美元,市盈率36.7倍,阿里巴巴市值為4700億美元,市盈率為32.9倍,說明騰訊的股價表現和市值均比阿里巴巴優勝。
張曉夏表示,從上市審批流程看,香港擁有高透明度額披露為本的審批制度,政策性風險較低。IPO申請及審批流程也較為精簡化,以2017年IPO申請及審批情況為例,去年IPO申請被拒的企業只有8家,而接受申請的企業高達310家;上市所需時間方面,從提交IPO申請到完成上市一般只需6-9個月時間。
北京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今年北京市將出臺支持企業上市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於在港上市的北京企業將享受同樣的優惠待遇。數據顯示,目前北京企業在港上市共135家,佔內地企業在港上市的13%,連續多年位列內地第一。
(責任編輯:DF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