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應該是很多家長特別熟悉的入湯入糖水的食材。中醫說的食用藥用的百合,和鮮花店裡的百合花不是一回事。它取的是植物百合的肉質鱗莖——之所以叫百合,也是眾多小鱗瓣合在一起之意。「百合之根,以眾瓣合成也,故名」。
早在夏末,熟悉我的家長就發現,我推薦的食療方中,多有百合的身影。蓮子配百合寧心,銀耳配百合滋陰,赤小豆配百合除溼,南北杏配百合止咳……即使在食藥材界,百合也是「人見人愛」的百搭佳品。漸漸乾燥的秋天,百合確實可以多一點機會走進寶寶的碗裡了!
百合潤肺養心,能溫潤地應對秋燥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涼,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補中益氣。食百合,一來養肺,二來養心。這恰恰是家長們在秋季要重點關注孩子的兩個方向。
秋主肺,不僅是秋燥易傷肺的意思,更是在提醒家長,要在秋季抓緊時機把寶寶的肺養護好。肺功能好,就能滋養腎,而腎氣足,才好過冬。可見給孩子的四季保健調理,常常是一環扣一環的。
秋天易出現的肺燥、陰虛、心熱、腎水不足,都可以通過百合來安撫,既清潤溫和,又對脾胃有所裨益,在補益類食藥材中屬於十分難得的了。《日華子本草》寫百合,稱其能「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是沒錯的。《神農本草經》也稱百合適用於肺燥或陰虛久咳、痰中帶血等,並常常用以治餘熱未清之心煩失眠。
所以,總結一下,當你發現寶寶有這樣一些症狀的時候,就適合吃些百合來調理。
①身體皮膚乾燥,燥咳:百合可以滋陰潤肺
秋天的乾燥,往往表現為唇、咽、鼻、皮膚、大便乾燥。燥邪犯肺,容易引起反覆咳嗽、乾咳無痰或咳黃痰、咽痛、口乾,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燥咳、肺熱咳嗽。
百合甘涼清潤,作用平和,日常食用能起到滋陰生津之效;對付燥咳,既能清肺熱,又能補肺陰。
②心煩氣躁睡不好:百合可以寧心安神
《本草求真》記載:「百合功有利於肺心,而能斂氣養心,安神定魂。」
孩子秋冬心熱煩躁、脾氣不好、睡不安穩,都可以用百合斂心神,提高睡眠質量。
③氣虛、陰虛:百合可以補中益氣
不少家長給氣虛、陰虛的寶寶吃人參、鹿茸等峻補之物,孩子一吃就上火。如果用百合,涼能清熱,甘能補中,不會讓孩子上火,還能健脾養胃。
家長可能擔心百合偏涼,不敢給寶寶多吃。其實,它微涼的性味恰好能清除燥熱,不會很傷身。只要不是脾胃明顯虛寒,一點冷飲都吃不得,一絲空調風都吹不得的虛弱寶寶,一般的孩子都適合吃百合。
百合還能調理情志
在中醫醫案中,有一種病就叫百合病,專指人精神恍恍惚惚的狀態。不少家長會在群裡形容自己的孩子,「整天好像神遊天外,人在心不在的樣子」。這其實是一種情志病,常發生在秋季。
在「悲秋」情緒的影響下,本身元氣比較足、平時精力旺盛的孩子,可能會更「活躍」,情緒會出現無由頭的煩躁。而那些本身就比較虛的孩子,秋天肺陰虧虛,不僅沒胃口,還可能出現不愛說話、睡不能睡、走不能走的狀態,甚至看起來有些「自閉」傾向。同時,還有小便短,發黃或發紅,口乾口苦等表現——這都說明體內有熱,受燥邪影響。
《金匱要略》給出了對證的解法:這種情志病,根源在於孩子體虛,同時陰津匱乏。除了秋季高發,孩子高熱久病後也容易犯。所以,要想補虛、滋陰兩手抓,可以嘗試百合雞子黃湯,固元神,清虛火,滋陰津。
百合雞子黃湯
材料:幹百合10g,雞蛋1個。
做法:幹百合洗淨入鍋,加約3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加入雞蛋黃,攪勻煮沸,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生津滋陰。
適用年齡:2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不少家長最近向我請教,說孩子晚上睡不好,要麼睡不著,要么半夜醒,其實也適合喝這個百合雞子黃湯調理。
鮮百合保健,幹百合滋補,家長怎麼選?
百合雞子黃湯主要是滋補、調理用,所以用的是幹百合。如果寶寶素來健康,沒有明顯的陰虛乾燥、熱咳燥咳症狀,日常保健可以食用鮮百合。
鮮百合一般煮5~10分鐘就夠了,口感脆脆的,還有股新鮮蔬果的清香,能開胃。推薦一道菜:
百合西芹炒山藥
材料:鮮百合20g,鮮山藥30g,西芹15g,肉碎50g。
做法:西芹切絲,百合剝開,山藥切片,冷水浸泡片刻;熱鍋放油,先炒香肉沫,再放山藥,最後加百合西芹,翻炒材料熟透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生津益肺,清熱通腸。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消化好、無病痛可日常少量食用。蠶豆病寶寶可食用。
幹百合一般用於需要藥效比較明顯的情況,比如調理肺熱、肺燥、勞虛久咳、乾咳的時候:
百合沙麥茶
材料:幹百合10g,沙參10g,麥冬8g。
做法:材料下鍋,加約2碗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至1碗即可,代茶少量分次飲。
功效:滋陰潤肺,清熱去火。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給寶寶服用幹百合須注意以下3點:
①每周不超過3次,最好隔1~2天服用1次;
②百合微涼,風寒咳嗽、著涼腹瀉不能吃;
③用硫磺等化學加工的劣質百合很多,謹慎選擇,最好在正規藥店購買。
也有的地方賣百合粉,給寶寶煮粥的時候加進去10g(1~2勺)左右,也是可以的。需要注意必須是純天然的。
資料來源: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