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通過報警的方式來教育合適嗎?

2020-08-28 老王社會記

近日,發生一起「7歲小女孩商場偷拿玩具遭媽媽報警」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

此次事件也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為何會引發大家的關注呢?關注的焦點就在孩子媽媽的教育方式上,選擇了報警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此種教育方式是大家值得思考和討論的一個話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的價值觀,每個家庭的價值觀不一樣,還有每個孩子的秉性也不一樣,教育方式各有千秋。很多家庭或大的家族甚至都形成了家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一套家教方式,這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答案,只有合適與否,不同的家庭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同媽媽做法的網友評論

單說此次事件,媽媽選擇通過報警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大家贊同嗎?相信有很多網友都是贊同此種做法的,有的網友認為:「媽媽的做法很對,一定要給孩子正確引導,做錯了就要承擔責任,以後就不會犯下大錯」;還有的網友認為:「警察的威懾力大,比媽媽和店員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果」。有贊同的當然也有不贊同的,不贊同的網友也表示:「教育方式太極端,可能會適得其反」。

不贊同媽媽做法的網友評論

對於筆者而言,此種教育方式各有利弊,而且弊是大於利。小女孩的媽媽之所以選擇這麼做,也是看過一個類似的教育視頻,才有此想法,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在採用此種方式之前,是否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7歲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脆弱的,而且對媽媽是絕對的依賴和信任,媽媽這麼做,是否會導致孩子對媽媽的不信任?是否會給孩子留下什麼心理陰影?是否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等等……這些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應該屬於弊端的範疇。而至於利,可能就是有的網友所說的,往好的方面講就是:「警察的威懾力大,對孩子的教育效果要好;會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知道做錯事就需承擔責任,起到一種較好的警示作用」。要考慮到是否會給孩子帶有更多隱患的創傷,教育可以再考慮其它較好的方式,比較而言弊是大於利的。

當然,人非聖賢,誰也不能保證就能想到十全十美的方式。但有些較好的方式還是容易考慮到的,如:是不是可以單獨和孩子敞開心扉地去溝通?小孩子的自尊心還是蠻強的,有外人在場的話不一定會說真話,單獨去引導可能會說真話,並且這也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好時機。筆者認為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受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和父母是最親近的,由父母親自去教育效果要好得多。當然,教育孩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循循善誘,言傳身教,並且以身作則,才是長久之計。

孩子固然有錯,但也算是體諒父母的,知道家裡條件不好,不好意思開口要錢買東西,才出此下策,只是疏於防範和管教。孩子的媽媽還是明事理的,沒有偏袒孩子,而且原價賠償,並沒有因為孩子小或玩具便宜而出現霸道的一面,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教育方式有待商榷。

大家是否認同孩子媽媽的做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通過報警來教育孩子真的可取嗎?教育,不必戰戰兢兢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社會悲劇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敏感,在孩子的自尊心方面那更是戰戰兢兢,怕自己過激的行為會導致孩子心理陰影,影響到他的未來。而面對近期一位家長,因七歲孩子偷超市玩具的行為而選擇報警教育,引起廣大家長的廣泛關注。有的家長就抨擊這樣的行為會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甚至惡言相向:不考慮孩子的父母不配做父母。
  • 父母該不該通過打孩子屁股的方式來懲罰教育孩子?
    說回正題,打屁股其實是一種懲罰方式。可以廣泛的被「打手心」、「揪大腿」、「罰站」、「罰跪」等各種使身體不舒服、疼痛的方式取代。目的是通過讓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疼痛從而達到打人威懾、強迫的目的。但是懲罰的方式屬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方式,沒挨過打的孩子第一次被打屁股會嚇得「瑟瑟發抖」並且以後的一到兩個月都會老老實實,對家長言聽計從;但是對於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則相當於高強度的按摩,有的孩子會在被打屁股時把屁股繃得緊緊的(例如我)長此以往長期鍛鍊,練就無敵蜜桃臀,至於威懾作用就小了很多。
  • 為什麼很多家長,要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打孩子,雖然不能說絕對會毀掉一個孩子,但從腦科學的概率上說,打孩子比其它不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造成的危害大很多。相信很多父母也會有同感,孩子不懂事,家裡的電源插頭隨便摸,剛上的熱湯孩子也忍不住伸手去摸,過馬路時遇到紅燈亮起,孩子也有可能突然跑過去。
  • 面目猙獰的「壞叔叔」,恐嚇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乖乖聽話嗎?
    很多家長在視頻底下評論說,希望「壞叔叔」能拍一個視頻給自己孩子看。除了這個「壞叔叔」,還有很多其他個類似帳號,來拍攝類似視頻。然而這種通過嚇唬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真的好嗎?嚇唬孩子的教育方式歷來就有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大人嚇唬過:「再不好好吃飯JC就會來抓你了」「不早點睡覺小心壞人把你抓走」「你去外邊玩吧,外面有怪物把你吃了」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01最近這些天,圍繞孩子,父母的話題層出不窮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前幾天武漢市一名初三學生被母親扇耳光而跳樓自殺,再到鮑毓明性侵養女李星星一案,兩起案件跟父母的教育都有莫大的關聯。李星星如果沒有攤上這樣的父母,她是不是會有更好的出路?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 懲罰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取嗎?
    ,我們要教育好小孩,就必須要對自己有個認知,對孩子有個認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很多家長甚至老師都覺得懲罰犯錯的孩子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下面我給大家講下懲罰孩子有哪些弊端,被懲罰的孩子會有哪些心理反應:1、憤恨——認為這些懲罰對自己來說不公平,認為大人不可信,就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 您是在用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麼?
    作為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我們接觸到很多家長,把孩子當作名片一樣培養,總是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去炫耀。去和別人證明,我的孩子多厲害,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成功,或者希望通過孩子的成功來實現父母小時候沒有實現過的夢想。但是這個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本來是一個個體是有靈魂的,所以家長真正了解那些是孩子需要的。孩子渴望愛,希望得到一種愛,而不是我們認為他適合的,那我們需要首先去了解他。
  • 什麼樣的教育算是好的教育,教育方式好壞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雖然我們不能說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但是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還是有一定標準的,這也是父母們採取教育方式的標準。 對於不同的父母來說,好的教育方式的標準可能不一樣。
  • 教育孩子有必要大手大腳?看看小S的教育方式,節儉出真知
    後來還是身為大姨的大s出面,才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有的時候大s也覺得小s這種教育方式實在是太苛刻了,畢竟那都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為什麼要如此節儉的對孩子呢?這也是很多父母表示疑惑的一點,明明現如今的經濟水平都已經提升了,為什麼要選擇以節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呢?難道不應該對孩子掏心掏肺,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付出在孩子身上嗎?
  • 抖音上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爆火,孩子最受用的教育方式有答案了!
    那這位媽媽究竟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媽媽沒有拒絕也沒有立馬就掏錢,只是平靜地問孩子:你為什麼想要一個悠悠球呢?孩子解釋說,因為班上的同學都有悠悠球。媽媽繼續問「可為什麼同學都有,你也想有呢?」孩子說,「悠悠球很好玩,所以我也想玩。」媽媽十分爽快地掏出了口袋裡的錢,並且解釋說:很好,那你想玩,媽媽就會給你買一個悠悠球,但不是因為別人有一樣東西,你也要有,知道嗎?
  • 教育責任,孩子玩伴,尋找不同時間最佳的相處方式
    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努力成為受教育者的朋友,玩伴,因為只有受教育者喜歡這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才有引領受教育者成長的機會。如何成為受教育者的玩伴呢?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靜下心來從觀察孩子的生活開始,到漸漸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最後融入孩子的生活及其生活方式,這樣教育工作著才有機會成為孩子的朋友,玩伴,拿到了引領孩子成長的入場券。
  • 教育方式成了育兒路上難題,教育孩子的方法論,家長真明白嗎?
    現在很多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這一點上都是有苦難言。 其實一個人的性格和想法跟生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對於孩子的發展,要有良好的引導教育幫助,才能讓孩子們身心健康地長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中國教育報》上有連載過一項家庭調查報告,目標對象為各省市4萬名家長和兒童,主要針對目前中國教育方式和理念衍生出來的問題進行研究。其中,關於&34;、&34;等教育敏感話題的探討很深入,這個報告也反映出現在父母對於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視。
  • 用正面積極的方式教育孩子
    她引用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教育方法「以尊嚴和尊重的方式對待每一個人」指出,父母和老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孩子通過以對社會有益的方式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而正面管教就是要幫助父母和老師實現這一目的。  「摒棄所有的懲罰和獎勵,提倡通過鼓勵滿足孩子對於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基本需要。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之一。」蔣薇薇說。
  • 霍家豪門教育方式:霍啟剛和郭晶晶的「神仙教育」方式
    很多人想像中的富人生活,富二代富三代應該是奢侈精緻的錦衣玉食,是絕對的「富養」,那麼是不是富人們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他們的方式都像李湘、吳佩慈、黃聖依這些明星一樣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們會通過義賣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愛心,體驗農家生活讓孩子學會節約,參觀郭晶晶的母校讓孩子飲水思源
  • 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打罵真的沒問題嗎?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不知不覺步入了中年,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我跟先生總是有點意見不合,我常常也提醒自己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遇到意見不統一時我必須要心平氣和。特別是不能在兩孩子面前表現出意見不合及爭吵,但事實上我們兩個人不能統一的原因出在,往往我認為家庭和睦很重要,要民主多聽孩子的心聲,多溝通要尊重孩子。
  • 你對孩子的教育是90年代的方式,而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卻是20年代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出生入死(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知道終點是死亡)而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就是在這幾十年中讓他活的有意義嗎?那我們還在剝奪自己孩子最有意義的時間又是為了什麼?而在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同時,很多家長的回答就千奇百怪了1.他不學,以後做什麼,我只能逼著他學習。2.現在苦點,以後就會好了,等他懂事了就知道我對他的好了。3.這個社會不學習,以後哪裡有出路。4.我知道這樣教育不好,可是他不懂事,只能強硬要求。家長們總是抱著「為她好」的態度去教育孩子,可是從來沒有想過嗎?
  • 關於孩子教育,這些方式都會留下嚴重的弊端!
    孩子作為維繫家庭的重要部分,父母自然少不了關注和看重,由此也給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帶來影響。然而,由於經驗和認識的缺乏,大多想當然的應對方式卻並不正確。相反,合理、公正地對待他們的需求,才是一個真正正確的引導方式。 二、寄予的期望過高 就父母的角度來說,期望孩子有所成就、能力出眾本無可厚非,但讓孩子過早地承擔壓力並不合適。而且,家長在給孩子不斷施壓的過程中,會強烈地壓制他們的天性、心理等方面的成長,從而埋下難以估量的隱患。
  • 父母可以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嗎?為什麼?
    我們首先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是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以前的傳統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從我們自身經歷來看,打罵教育不僅不會使孩子聽話,反而使他們更加叛逆。因為打罵孩子會扼殺孩子的個性,變得軟弱自卑、喜歡逆來順受,也不會獨立自主,養成了牆頭草的性格。
  • 夫子富翁:「虎媽貓爸」的教育方式對你來說真的合適嗎?
    只因為她的兩個女兒相繼從哈佛大學畢業,使得這種教育經驗備受追捧,尤其是得到眾多亞裔父母的支持,而在國內「虎媽」這個詞語也逐漸流行開來。有「成功」案例的加持,加之中國的古話——不打不成器,更為這種教育方式找到了理由。說實話,當我看到蔡美兒的這些教育清單時,心中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
  • 教育孩子方式不一致,與孩子的爸爸總是有分歧怎麼辦?
    我當時覺得老師布置的這個作業挺用心的,把這個消息分享給了正在上班的孩子他爸爸,孩子的爸爸也是一致地認同老師的用心良苦。回到家早早做了飯,一家三口吃過飯,開始一起做手工卡片。我來負責畫奶牛,孩子的爸爸負責剪紙,孩子充滿期待地在旁邊看著。剛開始還好好的,後來我感覺孩子沒有參與感,一直在旁邊看,作業完全成了我倆的工作?這樣不是失去了孩子動手做手工的初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