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在印度,為何印度人不但不信仰佛教,還將佛教當作死敵

2020-12-25 文化隨想錄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在介紹宗教的板塊就記錄了佛教是的發源地是古印度,但是在今天的印度境內,卻沒有人以佛教為尊,而是都信仰印度教,這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印度的等級制度森嚴,以婆羅門為首的四個階級至今都纏繞在印度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雖然法律已經明確廢除這種等級制度,但在不少印度人心中還是默默信守了這套制度。

而印度人信仰的印度教是婆羅門教的一個衍生品,在公元2世紀正式誕生,而佛教比它稍早一些,兩個派系的宗教一直呈水火不容的態勢。

但是在鬥爭中,佛教一直處於下風,因為在印度國內,婆羅門派系的思想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所以信仰人數頗多,而在當印度國內信仰佛教人數最巔峰的時候,也不過才佔國民總數的兩成。

因為佛教的教義是根據婆羅門思想的弊端進行改正的,但是信奉婆羅門派系的人並不認為那是錯誤的。

就像印度人不吃牛肉一樣,如果你告訴他牛肉是可以吃的,但是在他們眼裡牛是他們的聖物,絕對不容侵犯。

雖然這是一個不論對錯的問題,但是也可以淺顯地看到佛教提出不同看法時,信奉印度教的人的態度。

雖然佛教在起源地不受待見,但是傳入中國後,佛教經過前人的改良後成為了中國一大宗教體系,成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派系,後來佛教陸續地傳到東南亞的其他國家,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關於佛教中「眾生平等」的思想,或許對於目前印度人民的接受程度來說,還太過於超前,他們國內的等級制度仍然在黑暗下進行著,男女平等的思想普及更是遙遙無期。

在當時如果推行佛教,如果當真人人生而平等,那無疑觸犯了高種姓人的利益,如果高種姓人不發號施令推行,其他人又怎麼敢呢?

你對信奉印度教的人生活中的行為還有什麼了解呢?在評論區下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佛教起源於四川?
    其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古代印度,外敵侵入多次,每次入侵均帶來了大量的人口遷入和語言的混入,致使該國語言與人種的複雜性。由於不同民族的入住,導致了宗教信仰的多樣性。就宗教而言,除有本土的印度教(婆羅門教)以外,還有耆那教(Jinas)、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er,又稱襖教、拜火教),後五種宗教,在印度人心目中均不是本土宗教,是外來的非本土宗教。
  •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起源與對比
    第四,我個人感興趣的方向是宗教的形成和演變歷史,有些東西可能信仰這個宗教的人自己都不清楚,現在說出來也許你的情感上難以接受,但是,這是歷史事實。  第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法》第二條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 早期佛教不讓喝牛奶,耆那教餓死了一生,說說被吐槽的印度文化
    我說印度是一個奇葩的國度,因為印度人對欲望很放縱。印度人又擅長反思,森嚴的戒律又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印度人生活得很糾結。印度人徘徊在追尋欲望和苦行的輪迴路上,心中期待解脫,又捨不得欲望,造就了壯觀的印度文化。
  • 佛教聖花巡禮之一:睡蓮(下,白色),與荷花、印度、佛教的關係
    但基於個人觀察,不管稱蓮還是荷,至少在花朵形態上可以按有沒帶蓮蓬加以區分品種,兩個品種名稱,即花中帶蓮芯的稱荷花,蓮芯發展成蓮蓬,不帶蓮芯蓮蓬的稱蓮花。二、與印度關係,印度國花印度的國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種,故有「七寶蓮花」之稱。實際上,七種荷花只有二種是荷花,即白蓮花(芬陀利花,梵文 puarīka )和紅蓮花(缽頭摩華,梵文 padrna),其它五種都是睡蓮。印度自古盛產蓮花,在古老的宗教和文學文獻《吠陀》中,在上古印度人崇拜的自然物中,都提到蓮花。
  • 訪談︱孫英剛: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嗎?
    一方面,他是神聖的,是佛教世界的最高精神導師和裁決者,具有難以想像的神通、智慧和法力;另一方面,他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根據一個傳統說法,佛陀釋迦牟尼在約公元前566至前485年間生活在北部印度中部地區。不論歷史解讀為何,他存在於特定的歷史時空裡,他的重要性和神聖性,也必須在特定的歷史脈絡裡才能獲得解釋和闡發。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從對當時代留下的與僧諍相關的漢、藏文文獻所作的語文學研究來看,這場辯論的起因、過程和輸贏等或都與後世藏文史籍中對它的固化了的歷史敘事有很大的不同,對此還需要學者們做進一步深入的探討。而且,「吐蕃僧諍」原本只是佛教內部不同教派之間展開的一場對話,即使和尚果真輸掉了這場爭論,他的主張亦不該就此被判定為異端邪說。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一)
    而學術中人,特別是西方的佛教研究者,則長期把藏傳佛教歸入印藏佛教(Indo-Tibetan Buddhism)體系之中,把它當作是已於十三世紀消亡了的印度佛教的最忠實和最完整的衣缽傳人。他們認為藏傳佛教是西藏人從印度人那裡直接照搬過來的一種外來的宗教信仰,其中少見西藏人的自主性和創造力,言下之意,藏傳佛教並不能代表西藏人民自己的民族精神(Volksgeist)。
  • 印度朝聖之旅,感受佛教文化,菩提樹下靜靜心
    曾經帶領中國的宗教團體,專門赴印度朝聖之旅,自己內心也得到一次升華。帶隊赴印度朝聖之旅其實,現在印度對於佛教已經很不重視,在13億人口當中,僅僅5%繼續信奉佛教。對並不信奉佛教的印度人來說,或許它只是一抹歲月的痕跡。所以對於佛教文化歷史古蹟的保留並沒有太重視,好像目前的修復工程僅僅是為了滿足國際遊客的需要。反到來自於中國及東南亞的信徒更多些。
  • 佛教思想史與佛教「人學」——聖凱法師
    但是,佛學研究仍然主要集中於中國佛教,對印度佛教乃至周邊國家的佛教仍顯不足,尤其對印度佛學研究的缺乏,將限制中國佛學研究的發展與深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從方法論上來說,佛學研究者大都出身於歷史系或哲學系的背景,尤其是中國歷史與中國哲學的專業,嫻熟於歷史考證方法與思想史方法,自然對語言、文獻的研究稍顯吃力。
  • 月氏人與絲綢之路以及對佛教文化的傳播
    此時,正值於東漢土莽纂政時期,連年的戰爭,使東漢無暇顧及邊塞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西域各地也發生了兼併戰爭,在中亞,月氏成為兼併大國,它在不長的一段時期內,將裁罽賓、大夏國、高附國、天竺吞併為自己的領地。月氏國不僅自己擴一張地盤,還接受了東漢班超贈送的大批絲綢錦緞,配合漢朝行動,為北伐匈奴出了大力。大月氏國人與班超的友誼,保障了東西交通的通暢。
  • 家人為何求神拜佛?佛教文化從哪裡來,要向哪裡去?
    家人為何求神拜佛?佛教文化從哪裡來,要向哪裡去?許多朋友家裡的長輩信佛,時常在廳堂神龕供奉佛像,日日誠懇禱告。從家裡小孩感冒到歸家遊子的姻緣問題都可以向神佛吐槽,並以誠懇的心態和豐富的貢品來祈求心願順遂。
  • 當代印度的新佛教運動——宋立道
    然而在社會層面上,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而復興的佛教,出現於20世紀中期,它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倡導、推動的結果。佛教在印度社會中「最為絕望與最無理性,也最缺乏機會的」階層中得到了復興。這個階層就是以往所謂的「不可接觸者」或「賤民」。按理說,印度在法律上已經不存在這麼一個階級,但種姓歧視的事實,在社會中、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又確確實實地存在著。
  • 印度佛教醫學概說
    佛教的教義與印度醫學術語也多有相應之處,印度醫學也多染上了許多宗教哲學色彩,但是在研究 中不能將佛教教義和醫學理論去硬性比附。  有人認為,佛陀最早提出的「四聖諦」理論就建立一個醫學範式的基礎上,即苦、集、滅、道,對應於醫學上的病症、病因、健康和治療方法。
  • 阿旃陀石窟:印度佛教歷史變遷的縮影-光明日報-光明網
    阿育王在徵服南印度羯陵伽國之後,皈依佛教,並以佛教為國教,以佛法為治國之道,在對佛教進行大量經濟支持的同時,組織高僧對佛教經典進行再次結集,以上座部奉行的小乘佛教為正統,統一整個佛教思想,隨後派人到四面八方傳教,佛教徒的傳教熱情伴隨著社會地位與經濟實力的提升而極度高漲。從此,佛教真正突破了恆河流域的範圍,不但盛傳於南亞次大陸各地,而且在次大陸以外的地區開始傳播。
  • 南傳佛教與泰國佛教的關係
    ,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以及尼泊爾和印度米佐拉姆邦),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文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中國與東北亞的北傳佛教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裡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大寺派傳承。
  •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為何影響力比不上佛教?
    想要知道為何道教為何比不上佛教這想要從多方面來分析。因為當中涉及古代統治者的利益,兩教之間的教義以及其發展的歷史與背景。首先,古印度(今尼泊爾)北傳的佛教分陸路和海路兩條線進行。陸路經西北印度和西域諸國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另一路由海路傳入中國南方,從海路直接來到中國在廣州登陸後北上。其在漢代就出現在中國。而道教通過張道陵也在漢代正式建立了教派。
  • 在信仰與學術之間——對釋印順佛教思想的再反思
    複雜性是指,從學術角度來看成就突出,但從佛教本位來看卻充滿爭議,有隨順佛教意趣的一面,也有違背佛教意趣的一面。他對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的判攝,對印度大小乘及其宗派思想的論斷,對密宗以及中國傳統漢傳佛教的批評,對如來藏思想的否定,以及其溫和版的「大乘非佛說」,人間佛教思想等,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影響還在不斷擴大之中。
  • 我對佛教和基督教的認識
    但是信仰一定是會長存的,人類有思緒就會有信仰,宗教也還是會長存的,人類有團體就是有宗教,我接觸了現在的很多種宗教,基督教:基督新教 天主教 東正教 耶和華見證人 摩門教。佛教:唯識宗,天台宗,淨土宗,華嚴宗,藏傳佛教,當然我還是篤信信仰是個人行為,不一定規劃到特定的宗教。所以今天就瞎掰一下我對基督教和佛教的看法。
  • 風水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當然只能是大體上的梳理與界定,因為早期民間信仰、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道家道教思想甚至其它偶然因素,都曾在風水的形成發展中起過作用,硬要明確區分某種影響是作為佛教因子而存在,哪種影響是作為道教因子而存在,實際上是不可行的,只能大致區分出風水與儒釋道三家何者關係更為密切而已。
  •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為什麼在印度隕落,卻印度教崛起?
    佛教和印度教放在一起說,因為他們都發源於印度的古老宗教,但彼此有著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下面介紹下佛教和印度教佛教,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為什麼佛教誕生?為什麼發源於印度而卻發揚於其他國家,在印度卻失落,被印度教取替?佛教都有哪些思想?對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已經無意識的產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