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進行電化學的一輪複習,發現這麼一個現象:
部分學生對於原電池、電解池分開進行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理解上不夠系統,再加之與電解質陰陽離子的移向和得失電子的轉移方向與具體的模型(試題圖示)聯繫抽象、模糊,在理解上滯有「鴻溝」,一旦碰到較為複雜、陌生題目,實質分析就會有「無從下手」之惑。
解答含離子交換膜的試題時,更加是無頭緒。
在知網和微信群和曉海兄朋友討論下我記錄下來的學生答題困惑,陶傑老師也分享了他的公開課教學課件給我,非常值得參考的設計,課例他已經發表為論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知網下載獲取。
把之前寫的舊文重發下,過幾天更新一下新的idea。
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並不局限於: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如2015年-安徽卷中的Al-Cu-濃硝酸原電池:
初做時,有不少的學生不理解為啥剛開始原電池是負極是Al片,誤認為Cu才是負極,還拿出資料書給我看,不少資料書上Cu是負極,Al片是正極。
學生在考場上暴露出的思維缺陷也是教師教學中的短板!
學生雖然能複述電化學知識的相關內容,但學生並未真正地內化,特別是從微觀層面理解電化學反應的原理與本質,並未深刻理解而僅停留在對反應現象、電極反應的記憶層面上。
解析:
(4)0~t1時,Al與濃硝酸反應,Al發生「鈍化」, 原電池的負極是Al片,溶液中產生紅棕色氣體是二氧化氮,故正極反應方程式為:2H++NO3﹣+e﹣=NO2↑+H2O,此時溶液中的氫離子移向正極,一段時間後,由於Al與濃硝酸發生鈍化,導致原電池中Al作正極,Cu作負極.
答案為:
2H++e﹣+NO3﹣=NO2↑+H2O;正;Al在濃硝酸中發生鈍化,氧化膜阻止了Al的進一步反應.
2017年-天津卷-牛刀小試:
僅停留在對反應現象、電極反應的記憶層面上,不能從微觀層面理解電化學反應的原理與本質,很難準確分析D選項的正誤。
16年浙江卷:
答案:C選項
但是學生對D選項也拿不準,準確判斷D選項中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需要學生從微粒運動、放電行為進行分析才能準確得出答案;
2014年-全國卷I卷利用電滲析法製備次磷酸,從微粒運動方向、跨膜行為、放電行為分析才能順利解答相關問題:
2016年-全國卷I卷利用電滲析法處理硫酸鈉的廢水,也考察了離子交換膜的作用。
此類試題情境新穎真實,關注過程與原理,考查電化學知識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發展、能源與環境中的應用。體現能力立意,對文字理解能力要求更高,考查對電化學反應本質的理解、過程的捕捉、新情境下信息的提取與轉換即信息整合能力。突出化學主幹知識、滲透化學思想方法、凸顯化學知識價值。
這些高考試題給我們許多啟示:
如何建立電化學系統分析思路;通過模型認知促進化學學科素養I的形成?
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對反應現象、電極反應的記憶層面上,而要從微觀層面理解電化學反應的原理與本質,建立電化學系統分析思路,形成對新情境的下電化學信息的提取與分析能力:
1、在未形成閉合迴路時,電解質溶液系統中的微粒情況;
2、形成閉合迴路後,電解質溶液微粒移動情況及外電路電子流向情況;
3、微粒移動到電極表面時發生怎樣的反應;
4、反應結果導致體系哪些變化;
歸納 「一識別是什麼池」、「二判斷電極、微粒運動、微粒行為」、「三書寫電極反應」、「四作答細判選項」的解題模式;
重視以下三個方面:有序、有度、有為
1、電化學認識模型、典型電化學裝置的工作原理;
2、如何提取電化學試題中的信息:
3、電極反應書寫的有序化:
書寫步驟的有序化,運用電極反應解釋相關的電極現象。
利用中國知網CNKI、中小學圖書館資料庫、校圖書館訂閱的期刊閱讀相關研究成果[1-7],了解國內優秀化學教師的教學經驗,同時在上課之前聽取本校老教師的授課,備課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留遺憾。
參考文獻
[1] 馬薇,郭曉麗,魏銳,等. 對電解模型的追問與重構[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7, (5): 1-3.
[2] 郭曉麗,王瀾,魏銳. 對電解模型認識及相關問題解決的測查研究[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7, (7): 1-5.
[3] 劉亞俊,何彩霞. 基於模型建構發展學生科學思維——以高中化學選修4「電解池」教學為例[J]. 教學儀器與實驗, 2015, (9): 13-18.
[4] 關心泉. 構建電解池模型 輕鬆學電解問題[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4, 卷缺失(16): 72.
[5] 索金龍. 基於模型認知的串聯電解池探究實驗——以2016年高考北京卷12題為例[J]. 教育與裝備研究, 2017, (2): 34-38.
[6] 徐文華. 淺析電化學中的難點—可充電電池[J]. 化學教學, 2005, (3): 63-64.
[7] 徐文華. 有關可充電電池試題解題策略及應用[J]. 化學教學, 2007, (1): 63-65.
分享、在看與點讚,至少我要擁有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