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隋亡於三徵高句麗,也是二世而亡,卻與秦朝是質的不同
因此,大隋的創業時間要從公元576年起算,而大隋的壽命則超過了40年,即43年。大隋和大秦都是二世而亡,卻是亡在了兩個階段。大秦亡在了創業階段,搞了暴力輸出卻沒能實現秩序輸出。始皇帝北卻匈奴、南服百越,是暴力輸出;而郡縣天下、馳道中國,是秩序輸出。但這個秩序輸出的時間太短,到了秦二世就算中斷了,沒有繼續。天下反秦,既是人心反秦,又是秩序反秦。
-
高句麗歷史科普系列四——唐朝解決高句麗問題值得後世借鑑
2、建國700年後,這個導致隋朝滅亡的國家,沒了……3、高句麗,為何隋唐兩代非要幹掉它不可?4、唐朝解決高句麗問題值得後世借鑑面對同樣的高句麗王國,為什麼隋朝四次徵討都失敗了,而唐朝卻成功解決了朝鮮半島問題?有些棘手問題絕非單純依靠武力就可以解決的,還需要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強大的高句麗王國在魏晉南北朝之際,崛起於中國東北遼東地區。
-
難啃的硬骨頭:隋唐出兵二百餘萬,卻難以徵服蕞爾小國高句麗
薛仁貴又於金山大破高句麗軍,斬首五萬級。二月,李勣等拔扶餘城,搖動高句麗的立國根本。四月,彗星見於五車,許敬宗對唐高宗說:「彗見東北,高麗將滅之兆也。」九月李勣攻克平壤,擒高句麗王藏,獻於京師太廟。大唐終於消滅高句麗,使遼東地區重新併入版圖,並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唐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也無功而返為什麼高句麗這麼「難啃」?
-
唐朝國力強盛,為何五徵高句麗,四次大敗而歸?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個朝代比大唐王朝更讓人感覺輝煌璀璨。大唐的都城長安,每年都有萬國前來朝賀。唐朝的文化也影響了周邊國家,尤其是各藩屬小國,比如東瀛(今日本)、高句麗。不過,身為盛世王朝的大唐國力強盛,不過,卻也曾4次大敗給了高句麗。
-
天可汗李世民最後一次親徵高句麗敗了?
首先,李世民為什麼要和隋朝皇帝一樣,出兵滅高句麗?高句麗不是高麗,現在韓國人的祖先其實是被高句麗壓著打的新羅。高句麗這個國家是中國東北民族扶餘人所建,立國已有七百年,當時擁兵三十多萬,佔據遼東和朝鮮半島大片區域。
-
高句麗歷史科普系列一——重回隋唐東北亞:隋唐和高句麗大戰七十年,到底為何而戰?
或許對這場戰爭始末的梳理,有助於我們理解隋唐時代東北亞的政治格局,這一切都要從高句麗的出現說起。 「朝鮮」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末年編撰的《管子》,其內容涵蓋了檀君、箕子、衛氏三個時期,檀君朝鮮和箕子朝鮮是朝鮮的神話傳說時代,朝鮮的信史時代開始於衛氏朝鮮,衛氏朝鮮的首領是戰國時期燕國的亡命者衛滿,衛氏朝鮮的統治主體由當時東北地區的獩貊和朝鮮半島南部的韓種組成。
-
先是楊廣,後是李世民,高句麗做了什麼?竟讓兩代雄主先後徵討?
唐太宗李世民徵討高句麗唐朝對高句麗的徵討,雖然是延續楊廣的做法,但是達到的效果以及討伐的初衷完全不一樣。李世民是楊廣的表侄子,要說沒有楊廣徵討執念的影響也過於絕對,但是在當時的高句麗,確實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脅。楊廣當年三徵高句麗,耗費了無數的物資和軍力,卻依舊沒能除掉高句麗,這反而會助長了高句麗的氣焰。
-
大唐的疆域版圖在他手裡達到最大
唐高宗是一個倒黴的孩子,從他父王手中接過高句麗之後,原先跟大唐結盟的百濟叛變了,倒戈到高句麗的陣營當中,局勢從原來的大唐、新羅、百濟三打一模式轉向了二對二。如此還不算,高句麗和百濟還趁著大唐在打突厥的時候,對新羅用兵。雖然新羅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用不怎麼大,甚至還一度袖手旁觀,但新羅畢竟是安插在半島的一個釘子,可以給高句麗添堵,戰略意義比較大。
-
唐朝生活指南之戰爭篇:大唐邊疆總是出事,東西南北都不消停
東邊的高句麗、新羅、百濟個個都有變動;西邊的突厥一直在發展, 總是試圖挑撥大唐和「鄰居」的關係; 大唐南邊的西南地區,你看得見文成公主浩浩蕩蕩的和親隊伍,但看不到大唐和吐薦那些根本停不下來的戰爭,你知道《仙劍奇俠傳》裡的南詔公主,但不定知道南詔和唐朝也有爭端;大唐北方,東突厥曾經以20萬大軍包圍了長安,還有薛延陀……大唐的周邊,東南西北都不安定。
-
馮立君:高句麗與柔然交通與聯繫(上)
高句麗首都平壤與西魏都城長安之間不僅距離遙遠,而且為東魏等國所隔絕,陽原王的使節如何能到達西魏?如果他們是穿越了柔然境域,那麼這條意義重大的交通道大致的方向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皆與《周書》所載陽原王遣使西魏事件相關聯,但以往中外學界皆未曾措意,本文即圍繞以上問題展開論述,旨在揭示6世紀中葉柔然和高句麗之關係。補苴罅隙之論,敬祈方家批評指正。
-
高句麗
【半島史學家】 朝鮮半島高麗王朝史家金富軾雖然將高句麗與百濟、新羅並列為海東「三國」,但認為高句麗源出中國,他指出:「高句麗始居中國北地,則漸東遷於浿水(大同江)之側。 高句麗為扶餘人所建,而扶餘人是朝鮮人的主要來源之一,高句麗(卒本扶餘)和百濟(南扶餘)都是扶餘國的延續。高句麗被滅之後,其主要居民成為新羅和渤海國居民。而渤海國在被契丹滅之後,其居民大多遷移到王氏高麗。在王氏高麗建立以前,新羅貴族弓裔曾要復興高句麗並建立後高句麗。
-
歷史上的高句麗,高麗,朝鮮究竟是不是一個國家?
提起高句麗多數人可能會先想到李世民,這位大唐盛世的奠基者,曾經御駕親徵高句麗不下,最終含恨而終。
-
隋朝和唐朝為何都堅持打高句麗?難道唐太宗不怕重蹈隋煬帝覆轍?
隋朝的滅亡,隋煬帝楊廣脫不開干係,而隋煬帝遠徵高句麗造成的勞民傷財,就是唐朝及後世史學家給隋煬帝加上的眾多罪名中的一個。但是隋煬帝遠徵高句麗真的是罪過嗎?如果是,那為什麼唐太宗也選擇了遠徵高句麗?其實,不管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他們雖然一興一亡,但他們都是眼光長遠的統治者,他們遠徵高句麗也是高瞻遠矚之舉。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說隋煬帝和唐太宗遠徵高句麗是高瞻遠矚?小小的高句麗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對中原王朝到底有什麼樣的威脅?別的朝代為何允許朝鮮半島有其他政權存在?
-
一字之差,「高麗」和「高句麗」究竟有什麼關係?
最好的例子即便是244年(三國時曹魏)和342年(十六國時前燕)兩次國都被攻陷後 ,高句麗人卻都能夠在蟄伏之後捲土重來,每次重來也都比上一次更加聲勢浩大。355年,原樂浪、帶方兩郡(曹魏設,基本與東漢樂浪郡一致)被高句麗控制,維持了400餘年的漢四郡就此消失在歷史之中。
-
110篇:73歲李績再遠徵,50萬大軍終滅高句麗
這一次幹仗雖然高句麗又逃過了一劫,但對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想一下,如果你家鄰居天天提著40米的大砍刀在你家門口瞎轉悠,而且見一個砍一個,砍一個死一個,你是啥感受? 所以,高句麗緊跟著就認了慫。665年,李治準備到泰山封禪的時候,高句麗還把太子派了過來當陪祭。
-
李世民英明神武,卻為什麼安市失利,未能一舉消滅高句麗?
當時的高句麗,國土包括今天的朝鮮和中國、韓國的一部分,人口接近大唐的五分之一,實力雄厚。李世民覺得當時的唐朝君明臣賢,名將俱在,不如趁這個機會滅了高句麗,讓子孫後代省點力氣。否則萬一旦世君臣昏庸,再攻打高勾麗就不容易了。
-
鑑定完畢,此人乃大唐最喪「背鍋俠」
在進入正題前,先介紹一下大唐近鄰高句麗的局勢。彼時,高句麗出了個好戰分子,名字有點繞:莫離支淵蓋蘇文。莫離支,官名,相當於唐朝宰相兼兵部尚書。淵蓋蘇文走馬上任後,耍弄鐵腕,獨裁朝政,還動不動就撩騷四鄰,惹得大唐很不爽。乾封元年,淵蓋蘇文掛了。屍骨未寒,三個親兒子便擼胳膊挽袖子,罵吵吵為爭權掐紅了眼。
-
西安現唐造船大使墓誌 涉唐太宗徵伐高句麗歷史
墓誌 唐代曾多次徵伐高句麗,直到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最終滅亡了高句麗。近日,西安發現一唐朝造船大使墓誌,千餘字的志文內容翔實,涉及了不少歷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徵伐高句麗的歷史。
-
高麗和高句麗,僅僅一字之差,但兩者究竟有什麼關係?
最好的例子即便是244年(三國時曹魏)和342年(十六國時前燕)兩次國都被攻陷後 ,高句麗人卻都能夠在蟄伏之後捲土重來,每次重來也都比上一次更加聲勢浩大。355年,原樂浪、帶方兩郡(曹魏設,基本與東漢樂浪郡一致)被高句麗控制,維持了400餘年的漢四郡就此消失在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