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總是缺乏深度?你可能對找素材這件事,誤會有點深

2020-12-25 砍柴書院官方號

文|李砍柴

古人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任何好選題或者好稿子的出現,必須要有充足的素材儲備作為基礎。

我們很多寫作者,拿到選題的時候都會一臉懵,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入手。

書到用時方恨少,肚子裡沒貨,拿到選題當然會懵。

然而也有相反的,一些作者拿到選題,馬上迅速地把腦海中的素材庫迅速啟動,並跟素材一一對應:這個故事可以拿來做論據,這個金句特別適用於這個選題。

平時多積累素材,廣積糧、高築牆,到用時就能猶如活水一樣湧出。

一篇優質的文章,好素材就像一顆顆珠寶,等作者用一條線串聯起來。

那麼,什麼樣的素材才是好素材呢?

好素材肯定是一手素材。

那麼,一手素材來自哪裡?

1、 個人生活經驗所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跟其他人交流得到的一些信息,這些都是我們的一手素材。

當我們靈感來的時候,一定要趕緊把它記錄下來,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這種突然迸發的思想火花轉瞬即逝,如果不隨時記錄,以後就很難回想起來了。

我們無論寫什麼選題,都可以翻看自己之前的記錄,想想身邊的人及他們做的事、說的話,這些都可以成為最真實的素材。

2、 讀萬卷書。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在閱讀中的思想感悟,自然也是最好的一手素材。

所以,凡是看到比較好的段子,比較好的句子,哪怕是在地鐵裡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廣告語,或者在聽音樂時看到一句很有文採的評論,我們都要隨時充實到我們的素材庫中。

3、影視作品。別人看電影刷劇,可能只是出於單純的消遣,但作為新媒體作者,一定要有更加明顯的目的性,那就是尋找和挖掘素材,只要我們養成了這種看啥都是素材的職業病,何愁寫作時腦袋空空。

我為什麼鼓勵大家儘可能地積累一手素材呢?因為這些才是我們內容的源泉,而我們在網上去百度搜索的那些二手三手素材,我們很難判斷素材的真實度和嚴謹性,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也會因為素材的失真而失真。

舉個例子,我之前寫沈從文的人物稿,可以說這個選題很難寫,因為寫沈從文的人太多了,各種各樣的觀點都被人寫爛了,很難找到新的切入點。

但是,當我在讀《沈從文的後半生》時,發現了一個特別打動我的點,就是沈從文這個人特別愛哭:聽一場家鄉戲要哭,跟張兆和分別也要哭。那麼,我從這個具體可感的點切入,並將之作為寫沈從文的題眼和主線,就抓住了這個人物的靈魂。

如果我沒有看這本書,那麼這樣的點就失之交臂了。

像這樣的素材,在百度裡是搜不到的,所以一定要多去總結這種一手素材,它們就像珍珠一樣,隱藏在某個地方等著我們去尋找和發現。

一旦被我們發現,就可以用一條主線,將一顆顆珍珠串成一條很美麗的、很完整的這樣一個項鍊。

我們所說的素材,一個在於平時的積累,還有一個就是,當你確定了選題之後,你就會圍繞著這個選題去調動你的素材庫,同時呢,很多素材需要去挖掘。

我們做記者這行必須具備一個能力,要在一個星期之內搞清楚一個你完全不熟悉的課題,並且要寫出專業、深度的稿子出來,讓內行人都覺得有用。

那麼我們會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去看十來本專業領域的書(泛讀),要去搜集各個媒體關於這塊的報導,要去採訪專家,要去實地調查。

我們之前做雜誌的深度稿,至少要消化掉幾十萬字的素材,最終寫出3000字的稿子。如果你搜集素材、消化素材的能力差了,那麼你出來的稿子就是囫圇吞棗,言之無物,真正專業的編輯和業內人士一眼就能看出你的問題,最終只能貽笑大方。

並且這些素材,需要你真正掰開了、揉碎了,自己消化掉了,這才是屬於你自己真正的東西,在這個不斷積累和不斷思考的過程中,你就會慢慢形成自己一個獨立的觀點,一個清晰的思路。

這個時候,你再去落筆,就感覺無比的流暢、自然,甚至一氣呵成。反之就是不知道如何下筆,或者下筆乾澀,毫無感覺可言。

我們很多人拿到好選題卻寫不出好稿子,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素材的搜集不夠,這個選題沒有想清楚想透。

我們有時候看別人的一篇好稿子,就在想,他怎麼思路就這樣清晰啊,他怎麼就想到這個點的呀。

其實,大家拿到選題的時候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之後為什麼產生差距,是因為我們寫稿的整個思路,都是在不斷搜集素材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清晰的。

從定選題,到找素材,到定大綱,到成文,大家都是一樣的思路,只有前邊的每一步走穩了,才有可能寫出一篇好稿子。

所以,同樣的選題,因為你的素材選取不一樣,最終會導致你這篇文章能不能上稿,甚至能不能爆款。

我們應該都看《奇葩說》這個節目,即使沒有看但多少也有了解,就那個"肖驍",前兩季的時候他本來是最弱的一個,然後在面臨黃執中這種比較強大的對手的時候,他想把自己的觀點說得更好,金句更多,那他花了很大量的時間在做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呢?

答案是他不斷的熬夜去找素材,不斷的上網去搜,跟人去聊,跟人去碰思路,然後最終完成了逆襲。

你看到他逆襲的那一刻,呈現出來的可能就那麼幾句話,但他可能找了十幾萬至二十幾萬字的素材,然後最終才提煉出來這樣一些金句。

之前,我的一個學員寫了一篇很老的常規選題文章,我把它拿給其他學員看,大家看完後,都驚嘆這麼老的一個選題,是怎麼寫出如此新意的?是這位學員的腦子比別人都聰明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他有一個超過10萬字的"秘密基地"——寫作素材庫。

這個素材庫,就是他的"寶藏",就像是機器貓的神奇口袋,想要什麼素材,都能在庫裡找到的。所以他在寫這個老舊選題的時候,掌握著大量別人不了解的素材,因此可以找到更加獨特新穎的角度。

這種出奇制勝,考驗的不是智商,而是積累

上面講了什麼是好素材,那麼,如何找到好素材呢?

拿到選題後,你最終能不能寫出好文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素材搜集能力。

素材的基數很重要,越是龐大的素材庫,可供你選取的東西才會越多。

身為寫作者,都知道素材很重要,那麼怎麼去積累素材呢?

我們積累素材,首先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才能真正地消化掉,你只有認同,才能內化,所以我們在積累素材的時候會因人而異。

比如我喜歡沈從文,我會把他所有的書都拿來看一遍,然後我就在不知不覺中感覺到我的文字風格正在向他靠攏,但同時我又很喜歡汪曾祺,我也會模仿他的風格。

你找到你喜歡的所有作家,然後借鑑了他們之所以讓你喜歡的點,最終他們融會貫通,變成了你自己的風格。

我經常說我們找素材,其實在梳理一團亂麻,我們找到的素材越多,越不知道該怎麼下手,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去一堆亂麻裡抽出一個你覺得最有抓點的線頭,然後你所有的素材都圍繞這個線索來找,這個時候思路就變得簡單了。

這就是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說的,你要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也就是說,我們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要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一旦確定某個主題,那麼一切不能為這個主題服務的素材都需要被堅決地摒棄掉,我們稱之為強幹弱枝。

我之前在寫雜誌稿的時候,常常寫到兩三萬字,做加法做的挺好,還洋洋自得,後來必須要改到幾千字,就特別痛苦,這也不捨得那也不捨得,後來編輯拿過去咔咔幾下,大段大段地給剪得只剩幾千字。

我剛開始覺得好可惜,後來再仔細看,發現很多都是正確的廢話,並且完全跟主題不相干,更是衝淡了主題想要表達的東西。

以上就是搜索一手素材的渠道,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下搜索素材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在寫作時,如何做減法,如何對素材進行取捨,同樣是寫作者面臨的一個問題。大致上,我們應該把握這樣幾個原則:

1、能從書中獲取到的第一手素材,儘量不要使用搜尋引擎獲取到的素材。因為書本內容的生產流程更為嚴格規範,書本上的東西,都是經過了一定考證,內容質量有保證。

2、能用新素材,儘量別用老素材。尤其是社會熱點類的選題,我們找素材時,儘量用新的,而不是那種老套的,司空見慣的各種素材。這個和炒菜一個道理,我們要儘量去使用新鮮食材,選大家有感知度的素材,才能夠讓大家感覺這個跟我相關。

3、如果非得用老素材,那麼我們就得讓老樹發新枝,必須有新的創意,或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也就是說你要學會在舊事物上學會創新,寫出別出心裁的作品。

4、能用細節性的素材,就儘量不要用寬泛抽象的素材。因為用概念性的東西來解釋概念,聽起來很抽象,就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因為這個素材,不僅不能驗證我們的觀點,反而讓這篇文章變得更加難懂。

5、我們講過的,不能為主題服務的素材一定要堅決砍掉。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強幹弱枝,要把一個故事講好,那麼就不要過於求大求全,如果不能為文章表達的中心思想服務,不能為你的選題服務的素材,就算是素材再好也要砍掉。新媒體的文章,一篇文章講好一個主題,一個話題。

6、 如果是我們不確定的,也沒有被證實過的,那麼這個素材寧可放棄不要。所以我們在寫文章時,一定要注重文章素材的嚴謹,特別要注重素材的來源、出處,經不起推敲的素材一律放棄,確保我們的文章立得住。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所以要有文字上的潔癖,樹牢品牌的意識。

7、我們需要學會順藤摸瓜,不斷找到屬於自己的素材。比如我會從一個我喜歡的作家,找到他提到的另一個作家,如此這般,由點到面,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們分析了建立素材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搜集一手素材和二手素材,並且在寫作時對素材如何進行取捨。備足了糧草,我們就可以準備上戰場進行廝殺了。

(本文由砍柴書院編輯野百合整理)

更多寫作乾貨分享

爆文選題太難找?邁過這道坎,小白成功轉型老司機

寫作也要靠自律?錯了,不具備這個,誰逼都沒用

相關焦點

  • 父母對於愛這件事上,總是存在著「誤會」
    為什麼總會遇到,明明我們想要的是蘋果,而父母卻硬是給你個檸檬。被酸了一嘴後,父母還期望著,你會怎麼去感謝他,這是父母對愛的「誤會」。給予愛這件事很簡單,但不能隨便給,想給予愛,前提是總得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愛吧?所謂的愛,說白了就是需要。
  • 心理丨你感到缺乏安全感嗎?分析與解決可能與這件事有關!(下)
    你會常常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如學校或職場上,感到某種羞怯,自我懷疑,想表現卻不該表現的陷入困境感嗎?以及在感情上,會常常因為愛人不在身邊而焦躁不安,其中股然後,你會否帶著疲憊的心,發現屯積某種重複的東西,比較能安慰自己?
  • 孩子手上長倒刺是缺乏維生素?這件事該做起來了!
    小寶寶的手白白嫩嫩的,總是想讓人摸一摸。但有一些認真觀察的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寶寶經常出現倒刺,怎麼看都不舒服,好想撕掉。 這個時候家家月嫂請你千萬要忍住,控制好自己,千萬別手欠。 還有的家長會問,寶寶手指有倒刺是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
  • 孩子手上長倒刺是缺乏維生素?這件事該做起來
    小寶寶的手白白嫩嫩的,總是想讓人摸一摸。但有一些認真觀察的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寶寶經常出現倒刺,怎麼看都不舒服,好想撕掉。這個時候家家月嫂請你千萬要忍住,控制好自己,千萬別手欠。事實上,寶寶指甲邊緣長倒刺,一般和缺乏維生素沒有什麼關係。今天家家月嫂就來和你談一談倒刺那些事。
  • 稿子寫得這麼複雜,你給誰看?
    憑良心說,我們在給比較大型企業做品牌診斷的時候,「稿子太難」這個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頭部企業總是一不當心把稿子弄得太高級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有幾個:關於信息都是「大事兒」這個問題,大事兒不一定就要往深裡說,大事兒的傳播目的也可以是「人盡皆知」,可以從品牌的知名度角度去考慮。「上價值」,確實會顯得有意義。可是,如果大家根本就連什麼事兒都沒弄明白,價值能往哪裡上呢。敦煌壁畫的飛天那樣,飄在半空嗎?
  • 《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凌霄誤會白夭夭,提醒了我們這件事
    02就是這一幕,讓凌霄認為是白夭夭殺了自己的師傅,誓要殺了她報仇雪恨。縱使白夭夭如何解釋不是自己,是饕餮故意讓他誤會她,他根本就不信這說辭,固執地相信自己親眼所看見的,也固執地與白夭夭勢不兩立。後來饕鬣來伏魔山莊找內丹的時候,與他正面碰上,此時白夭夭也過來助他一臂之力,在白夭夭的質問下,饕餮雖卑鄙,但也敢作敢當,當場認了。此時凌霄才知道是自己錯了,誤會了白夭夭。不是所有的事實都是自己看到的那個樣子,眼睛有時候所見未必真實。
  • 男人在這三件事上「兇你」,不是不愛你,而是愛你很深
    我們都羨慕小玲,至少她的男朋友很貼心,才會因為這件事情對她發脾氣。畢竟生活中很多男人巴不得女朋友儘量節衣縮食,把錢省下來供養他們呢。話說回來,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男人在一些事情上兇你,並不是不愛你,反而是愛你很深,特別是這三件事情。
  • 心理學:骨子裡缺乏安全感的人,不敢嘗試這3件事,你中了幾條?
    一旦缺乏安全感,人就會變得容易焦慮,脆弱,莫名的狂躁,抑或是深深的自卑,就像我這位朋友小夢一樣。其實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缺乏安全感,但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不敢去做這3件事,說明他骨子裡還是缺乏安全感。
  • 在生活中,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你不妨試試用這3個方法試試!
    讓對方能感受到你對這件事的重視,你對他的在意。若能通過彼此的溝通,化解誤會,自然是最好,若不能,彼此都不妥協,那你畢竟努力過,即使最終分道揚鑣你也不會後悔。但生活中,往往都是一些細微小事引起誤會,這時候,我們就要消除彼此的誤會,不要輕易就放棄彼此的這份感情。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 一個男人不放心你做這4件事,不是不關心你,而是深愛著你!
    如果是說這個男的他心裡真的愛你,男人心裡都是你,他會愛護著你,保護你,不會放心你去做一些事情。因為他在乎你,一個愛你的男人,會把一些事情包在自己身上,不會讓你很累。所以,女人不要誤會男人的真心,男人不放心你做這4件事,其實是深愛著你!
  • 晚上睡覺,總是在半夜3、4點醒來?警惕:可能是這2處堵了
    還有一些人,總是經常在半夜裡醒來,不是你睡覺輕,而是你的身體這兩處可能堵了一、凌晨1到3點醒,可能是肝火太旺,肝經堵了許多人到了凌晨1點到3點就比較容易醒琰,這個時間段正是氣血流注到肝經的時候,如果你總是在這個時間段醒來,那就要注意了
  • 缺乏素材是小學生作文的最大障礙,口頭對話就可解決
    對於小學生來說,作文的難點很多,在眾多的難點中,缺乏素材是小學生作文的一大障礙。這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人生經歷必然少,所以缺乏素材也就不足為怪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即使有了生活經歷,多數孩子經歷過就算了,缺乏發現意義的能力。
  • 稿費從幾塊到幾百,你需要做對這3件事
    完成這件事,我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還寫出了另一篇閱讀量幾萬的小爆款。可以說是複製了成功。要知道,頭條號的稿費是跟閱讀量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閱讀量越高,廣告分成(稿費)越高。總結後發現,只因我做對了3件事,做對這3件事,相信你也可以和我一樣,甚至超越我也不是難事。前不久,財政部一條「2020年底前,將消失32種事業編制」的消息,讓我一度陷入恐慌,原來「鐵飯碗」,也有會摔碎的一天。
  • 即使你和異性同桌關係再好,這3件事千萬不能做,很容易被誤會
    即使你和異性同桌關係再好,這3件事千萬不能做,很容易被誤會 年少時期的純真是最令人羨慕的,那個時候的單純,不像在職場上參加了太多利益關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把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看得特別淡薄,所以職場中都是以利益為中心勾心鬥角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見的,很難會交到真心的朋友。
  • 20年三件事
    到2020年,我在《深圳商報·文化廣場》呆了近20年,其間發生了很多事,留下深刻印記有三件:《論語》採訪:找到了可讀一輩子的經典  以前寫稿總被編輯抱怨話癆,稿子出來總要和編輯討價還價,不捨得稿子被刪,哪怕縮小字號能保留全文最好。現在機會來了,一萬字的盤子等你碼,才發現字字千鈞,第一次覺得一萬字像一座山,要跨過有多難。  那段日子非常煎熬,我第一次清晰地掂量出文字長度的力量。
  • 為什麼別人寫講話稿一稿過,而你總是反覆修改!因為缺乏這些素材
    無論寫什麼,我們一般都會在前面加一段其他大領導關於這方面工作的論述來作為文章過渡的帽子,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也是講政治的具體體現。比如你寫脫貧攻堅,某個提綱下可能就會寫「XXX同志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奪取全面勝利還要繼續付出艱苦努力。我們要一鼓作氣、越戰越勇,為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寫了這句話然後才開始展開而談。
  • 長期缺乏「深度」睡眠,身體可能有5種「異常」,不妨自己檢查下
    人體進入深度睡眠後,有利於人體各器官的修復和保護身體的健康。長期缺乏「深度」睡眠,身體可能有5種「異常」,不妨自己檢查一下1、大腦加速老化只有當人們進入深度睡眠時,大腦才會對白天的信息進行整理,排出信息產生的代謝。如果人們一直熬夜或是小睡,這種代謝任務就無法完成,導致大腦加速老化。
  • 晚上,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睡前少做五件事,或能助你天天睡好覺
    多數人可能不清楚,人只有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才能讓身體各個器官進行排毒和修復,維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那麼什麼情況下處於深度睡眠呢?首先,了解一下「深睡眠」:深度睡眠又被稱為「黃金睡眠」,是一個人睡覺最熟、最香的階段,這個時間段內基本聽不到任何動靜,很難被輕易喚醒。
  • 被領導誤會,要不要澄清?
    說起職場人最擔心的事,人言可畏四個字一定會上榜。前幾天,隔壁部門一個同事吐槽,自己總是被團隊裡的人坑,所有完不成的工作自己背鍋,所有做得好的項目卻都是別人的功勞。老闆不接觸下面的人,也根本不了解實際情況。
  • 黃藥師為何總是被誤會?看看他說的一句話,原來如此!
    我們看《射鵰英雄傳》會發現,黃藥師經常被人誤會。黃藥師號稱東邪,是江湖中人誤會最深的人物。在小說裡還沒正式出場時,黃藥師就被江南七怪誤會是壞人。當江南七怪和丘處機要讓郭靖和穆念慈成親時,郭靖提出來自己不愛穆念慈愛黃蓉,結果江南七怪中好幾個人反對。朱聰說:「她爹爹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你知道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