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臨近過年的時候,跟母親一起收拾房子迎接春節的到來。
突然,母親發現一個小牌子,告訴我說;「你怎麼不掛車上了,這個『出入(ren)平安』還這麼新,掛在車上,一年到頭,平平安安的多好啊。」
看著母親花白的頭髮,淚水不禁打溼了我的雙眼。
記得這個車掛件是當初買第一輛車的時候,女友送的。後來換車,新車上又買了一個喜歡的中國結。這個出入平安的紅色流蘇就閒置放家裡了。
我沒有刻意去糾正母親的錯誤。母親今年都60多了,她們那一代人,幾乎沒有上過學。母親能認識很多字,是因為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去上夜校。在夜校裡,學的算術、識字,懂得了計算、認識了一些簡單的漢字。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樓下樓下、電燈電話的時代。都是他們這一輩默默付出的勞動成果。
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孩子,已經是王者級別的待遇了。四個老人圍著轉,父母時刻記心間。
在我陷入自己的沉思中時,母親又說:「哎,你們這些孩子就是不知道過日子,這麼新、這麼漂亮的物件說扔就扔了。我回頭把它掛門把手上,出去的人也都能平平安安的。」
我又抬頭看了看母親,凝噎著沒說出話來。
自詡讀了二十幾年的書,帶過很多學生。現在又做心理諮詢多年,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母親。
出入平安,上小學的孩子們都認識這四個字。但,我卻無法指出母親的錯誤。『出人平安』,父母都希望孩子們能平平安安,這是他們對子女的期盼。
在母親心裡,如果糾正了這個問題。深深傷害的,是母親的心。依照母親強勢的性格與自尊,她就算不說出口,我也知道母親委屈的淚水會在心裡流淌。
作為子女,要懂得孝順。不僅僅是給老人物質上的愛,還要順。讓老人順心,給足精神上的滿足。
出入(ren)平安,不僅僅是對老人的理解與包容,還有對她們那一代人的愛與尊重。
通過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的真正原因
心理諮詢案例:這三件事不清楚,生活就會有煩惱與痛苦
經典心理問題診斷:抑鬱症患者的三低三無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