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
【調查顯示中美兩國企業願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多位中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日前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視頻對話活動上表示,多項調查顯示,儘管中美兩國企業因疫情面臨挑戰,但大都表示願意繼續在對方國家經營。普華永道美國公司市場分析部中國分析業務負責人克雷格·斯特龍貝爾表示,中美兩國企業願意在對方市場繼續經營。
-
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舉行,兩國學者共議中美關係的現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由《環球時報》社、美國卡特中心、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6月30日至7月3日通過線上舉辦,數十位兩國青年學者和相關領域專家參加此次「雲會議」,圍繞「中美關係的現狀、未來與青年角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中美兩國公眾的世界觀念與國家印象研究報告 (2017~2018)
好在今天是民主時代, 國家的走向、國家的大政方針, 不是取決於國家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而是取決於人民的意志。中美兩國將如何相處, 彼此的關係將怎樣演變, 最終取決於兩國人民對自己、對對方的相互認知, 取決於兩國人民的世界觀念, 取決於兩國人民對現實利益與人類未來的判斷。
-
美暫停中美富布賴特項目切斷兩國人文交流,中國學者有話說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7月31日是2021-2022年度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項目網上申報的截止日期。遺憾的是,本已完成該項目2020-2021遴選的中美兩國學者最近得知一個「壞消息」:美國總統川普14日籤署行政命令,暫停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富布賴特交流項目。富布賴特項目是美國於1946年建立的國際交流項目,當時中國還是首個參與該項目的國家。
-
包括5位諾獎得主 37位學者聯合倡議:一項中美經貿磋商新框架(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思 一份由來自中美等國的37位知名經濟學家和法學家聯合發表的倡議書,為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實現共贏,更好地解決當前的問題提出了一項新建議。10月27日,在上海紐約大學舉辦的中美貿易磋商機制學者研討會上,這份《中美經貿政策工作小組聯合倡議》正式發表。籤署者包括5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中美策」專欄,集納中美兩國學者的聲音,希望為推動兩國關係在新時期的健康發展提供積極的思維角度,提出建設性的論點。雖然雙方在確立彼此存在分歧上有進步,但是中美政府都忽視了兩國客觀存在的不信任。
-
專家:中國對改善中美關係釋放誠意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龔洪烈表示,目前而言,對中美雙方來說,最首要且最突出需要解決的就是管控矛盾分歧。龔洪烈強調,管控分歧是改善當前中美關係最重要的基礎,也是相對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實現的。他說: 「 今年以來中美關係一直處於下行態勢,特別是在美國政府過渡時期,川普政府團隊試圖把中美關係繼續往破壞的方向指引。
-
面對疫情,中美兩國的責任是繼續保持開放
但也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因素,其中有些可能是人們意想不到、客觀上造成的結果,比如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犯罪、恐怖主義活動,這些都對人們的生活與安全構成影響。整個社會還沒有完全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巨大變化的準備,並且可能會發現這些變化很難適應。 二十世紀,中美兩國在二戰中共同戰勝了軸心國。經歷一段時間的疏遠後,中美關係緩和並建交。
-
中美專家:川普需「學習期」 仍有「可塑性」
摘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不應高估川普對中美關係的影響而忽視中國塑造中美關係的能力。袁鵬說,細究川普的措施,增加關稅對美國不利;中國操縱匯率的說法早已經過時;讓美國企業回國,企業來去自由,中國並不限制。
-
傑瑞集團高管鮑某明個人網站顯示:持中美兩國律師執業證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傑瑞集團高管鮑某明個人網站顯示:持中美兩國律師執業證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齊超)「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養女3年多」事件,持續發酵。4月9日,新京報記者檢索到鮑某明的個人網站,其在簡介中稱,為國際商務律師,持有中美兩國執業證。鮑某明個人網站顯示,他自稱持有中美兩國律師執業證,「可獲準出庭執業」。 網站公開信息截圖新京報此前報導,煙臺一名女孩視頻中自述「被煙臺上市公司高管性侵多年」。
-
一如既往支持中美企業互利合作
來源:期貨日報據國家發改委官網昨日消息,8月28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與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及會員企業代表舉行視頻座談會,就中美經濟合作、中國經濟形勢、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等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了交流。
-
多國學者認為中美同意重啟經貿磋商發出積極信號
多國學者認為中美同意重啟經貿磋商發出積極信號 朱晟、葉心可、梁輝/新華社 2019-07-10 16:40
-
...赴美留學預警的背景和影響——美方行為與中美兩國民心背道而馳
對此,教育部提醒廣大學生學者出國留學前加強風險評估,增強防範意識,做好相應準備。針對教育部發布赴美留學預警,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記者: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兩國教育交流合作形勢日趨複雜。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
促進人文交流,改善中美關係
拜登在明年1月20日就職後會優先處理國內議題,制定對華政策也需要時間,但我們不能夠坐等,任由雙邊關係繼續下滑。兩國之間的競爭雖不可避免,但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競爭失控,更重要的是雙方可以就事關雙方利益問題立即開展合作,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經濟恢復等。《自然》雜誌指數顯示,中美互為對方最主要的研究合作夥伴。
-
中美民間合作抗疫過程
一夜之間,500位中美兩國的醫生加入,一個群逐漸擴充為兩個、三個、四個,分別側重於醫務人員防護、診療方案探討、學術交流等專業內容,志願者團隊在群裡幫助溝通協調,多位持續奮戰在國內抗疫一線的醫療專家也加入其中。
-
《國家智庫》特邀專家於洪君:中美關係發展態勢與雙方的歷史責任
6月30日,由美國卡特中心、《環球時報》社、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年第五屆中美青年學者論壇」正式開幕。本文為於《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特邀專家、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長於洪君在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授權中美印象進行發表。
-
桌球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愛
那是中美建交後不久,當人們告訴她這項運動的意義和衣服圖案的由來時,她被這種國際友誼深深地觸動了。「從那一刻起,我認定了桌球就是我要從事的運動。」 這次美國代表團一共來了25位隊員,其中就有1971年參加了第三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的科恩的隊友。他就是約翰·塔尼赫爾。他說:「中國人對於桌球有著永恆的熱情,我們要從中國隊員們的身上多學一些新的經驗和力量。
-
傅高義:中美需要更多有「人情味」的學者
1993-1995年,他曾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情報官。傅高義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著有《鄧小平時代》等書。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知道傅高義這個名字,或多或少是因為那部《鄧小平時代》。
-
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中美不應陷入戰略猜疑惡循環
再平衡不應該減少中美之間的合作。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社下屬的環球輿情調查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中國民眾認為美國有遏制中國的意圖,或者正在進行遏制中國的行動。37%的中國民眾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的一個主要障礙。您對此怎麼看?您覺得中美關係的最大障礙是什麼?蘭普頓:非常坦率地說,中美關係的最大障礙是兩國安全機構正在增長的戰略互不信任。
-
給中美貿易算筆帳丨專家:美國是中美貿易的既得利益者
梁明:美國在華子公司的銷售收入是美國從中美貿易中獲取的利益的關鍵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 梁明:僅以貨物貿易平衡狀況衡量兩國之間的貿易利益是偏頗的。兩國的經濟交往,貿易利益要算「大帳」,也就是全口徑的概念。貿易大帳的全口徑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在對方國家子公司的銷售。誠然,如果僅僅計算貨物貿易3752億美元的逆差,中美貿易不平衡狀況的確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