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美貿易算筆帳丨專家:美國是中美貿易的既得利益者

2021-01-11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訊)

在經濟全球化、全球價值鏈的時代,投資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全球經貿合作中,投身於世界各國的美國企業,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在中國市場上,美國企業到底獲得了多大的商業利益?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籤署協議,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按照規劃,超級工廠將在2-3年後完成建設,計劃每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整車,這個目標與目前特斯拉在美國的全年產量目標持平。據統計,2017年特斯拉總營收為117.6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營收20.3億美元,佔比17%,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場,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特斯拉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建廠,正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梁明:美國在華子公司的銷售收入是美國從中美貿易中獲取的利益的關鍵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 梁明:僅以貨物貿易平衡狀況衡量兩國之間的貿易利益是偏頗的。兩國的經濟交往,貿易利益要算「大帳」,也就是全口徑的概念。貿易大帳的全口徑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在對方國家子公司的銷售。誠然,如果僅僅計算貨物貿易3752億美元的逆差,中美貿易不平衡狀況的確較為嚴重。但如果計算全口徑,則中美貿易幾乎保持在均衡水平。

從服務貿易來看,美國從美中服務貿易中收穫了大量的順差,獲取了大額的利益。中國是僅次於加拿大的美國第二大服務出口國。2017年,美國對中國服務的出口規模為576億美元,中國僅比加拿大少8億美元。未來,中國有望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服務的第一大出口國。從服務貿易平衡來看,中國是美國服務貿易第一大順差國。2017年,美國與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額為402億美元,比第二大順差國加拿大多出148億美元。如果加上服務貿易,美中兩國的貿易逆差則降低至3350億美元。在旅遊方面,據中國商務部測算,2016年中國遊客在美人均花費約1.3萬美元,遠超其他國家遊客在美花費,當年旅遊支出高達352.2億美元,平均每天為美創造約9700萬美元收入。在教育方面,美國為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國。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約35.3萬人,佔在美國際學生總數34%。中國在美留學生2016年人均花費約4.5萬美元,為美貢獻約159億美元收入。在電影方面,2016年中國進口美國影片51部,給美方帶來近160億美元收入,是其他國家對華出口電影總和的4倍。

從子公司銷售收入看,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最新統計,2015年,美國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為3558億美元,而中國企業分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收入大概僅有220億美元。從雙方企業在對方國家子公司的銷售額來看,中方的逆差額是3338億美元左右。如果將貨物、服務以及在對方國家子公司的銷售加總,則中美貿易基本保持均衡。

以蘋果公司為例,2016年在中國境內開機的蘋果手機達到3.1億部。每六個中國智慧型手機用戶中就有一個是蘋果手機用戶。蘋果公司2016年在中國區的銷售額達到4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手機。但這些蘋果手機並沒有反映在美中雙邊貿易數據中。再以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為例。2017年年報顯示,通用汽車在中國銷售了400萬輛車,超過了在美國銷售的360萬輛。中國2017年從所有國家一共只進口了120萬輛汽車。通用汽車通過其上海的子公司銷售了上述汽車。這些汽車的組裝和銷售均發生在中國國內,也沒有反映在貿易數據中。再如,戴爾公司1995年進入中國,目前在中國設有3個工廠、2個服務中心等,中國的工廠及合作夥伴每年生產供應戴爾全球產品的73%,戴爾電腦在中國的本地銷售也沒有反應在中美貿易數據中。

美國在華子公司的銷售收入是美國從中美貿易中獲取的利益的關鍵。美國各個在華企業均獲利豐厚,賺得盆滿缽滿,中國市場成為眾多美國跨國企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美國安費諾集團目前控制著中國通信設備及伺服器行業的高速連接器市場80%的份額。根據安費諾的年報數據計算,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間,安費諾全球營收總額的年均增速為9%,而其在中國的營收從5.6億美元增長到21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16%,中國市場佔其全球市場的營收比重也從十年前的17%增長到2017年的30%。再以美國高通公司為例,美國的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與5G技術的領導企業之一,它在2007年一季度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無線半導體供應商,並在此後繼續保持這一領導地位。高通能取得今天的地位與中國市場密切相關。高通有接近6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2017年其在華銷售額超過280億美元。

金燦榮:美消費者和企業 都從中美貿易中獲得直接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金燦榮:貿易是兩相情願的事,中美雙方作為事實上互相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說明我們的經濟結構是互補的,有相互需求。美國企業在對華貿易中獲益良多。從事中美貿易的公司都是有利潤的,否則它不會做。另外,中國給美國提供了相對價廉物美的產品,讓美國差不多長達20年經濟保持比較繁榮,同時通貨膨脹比較低。他的通貨膨脹能夠保持在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不斷給他提供大量價廉物美的東西,這個對美國的降低整個經濟成本應該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對社會穩定也有好處。

同時,因為中國產品價廉物美,讓美國的中產階級,就是一般消費者支出有所減少。所以才有了他們的統計,中國產品給美國平均每一個的家庭每年節省的開支是800到1200美元之間,不同的算法不同,最多是1200、最少也是800。大家知道美國有一半的家庭是不儲蓄的,家庭銀行帳目上不到1000美元。所以購買中國商品一年能省800美元,對他們一般家庭是很有用的。

對於美國政府來講,讓它宏觀政策有一定的穩定性。如果就是說沒有中國的產品,那他很可能維持就業就必須面對通貨膨脹。但是中國幫他們做到了黃金平衡。就業不錯,但是物價也不是特別瘋漲,有一點打破傳統的西方經濟規律,這個就是中國幫忙,所以宏觀政策的穩定,消費者受益,企業的巨大利潤空間,這個都應該是從中美貿易當中獲得的直接利益。

間接利益。因為中美關係穩定,中國及其完整的產業鏈,我們是用美元的。這個現在實際上是美元比較穩定的一個來源。因為大家知道1972年,美國就放棄了黃金與美元掛鈎,後來美元靠與石油掛鈎維持它的穩定性,現在很多經濟學界平均認為除了石油美元,還有中國使用美元給它提供了美元穩定性的第二根支柱。

作者: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 梁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金燦榮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梁明觀察(ID:liangmingview)

相關焦點

  • 給中美貿易算筆帳丨第四筆:算利益 誰是中美貿易的既得利益者?
    給中美貿易算筆帳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貿易關係不僅影響兩國自身的發展,還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過去一段時間,美方多次以貿易失衡為由,挑起針對中國的貿易調查和不合理制裁,那麼,貿易失衡的帳到底該怎麼算?
  • 聚焦中美貿易摩擦 | 中美貿易經濟帳到底該怎麼算?
    作為當今世界最靠前的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經貿關係牽動市場神經,備受全球矚目。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讓兩國經貿的一些熱點問題再次引發廣泛關注。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真像美國說的那樣嗎?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是3752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僅為2758億美元。為何同一個數據會出現不同版本呢?美國是否真的吃了「全球化」的虧呢?
  • 中美貿易不平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美中兩國之間千億美元量級的貿易逆差一直是美國的「心頭之痛」。而且對於美方統計的數據,不少專家認為是「不恰當地高估」。那麼,兩國貿易不平衡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貿易逆差主要緣於美國自身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經濟結構。」
  • 中美貿易談判,美國「要價」是什麼?
    原標題:中美貿易談判,美國「要價」是什麼? 要聞 中美貿易談判,美國「要價」是什麼?2018年5月3日 20:30:48 本文節選自微信公眾號「華創宏觀」,作者為牛播坤,王丹。 從川普政府以「301調查」為由頭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再到中國政府予以重拳反擊,「加徵關稅」實際上是中美在貿易談判前互持籌碼、互亮肌肉的需要,而美國對中國真正的核心訴求集中在強制技術轉讓等產業政策、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市場準入、對美農業進口開放等領域。
  • 中美貿易戰將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兩份國務院新聞辦的白皮書是:2018年9月24日《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2019年6月2日《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商務部的研究報告是2019年6月6日《關於美國在中美貿易合作中獲益情況的研究報告》。最近的研究報告給美國算總帳,駁斥「對華貿易吃虧論」,說明「順差在中國,利益在雙方」的道理。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中美關係惡化的原因是什麼?中國大使算了一筆「帳」,美國難堪了
    不僅如此,在美國官員瘋狂攻擊中國的同時,他們還倒打一耙,將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全部推到中國身上。在這一緊要關頭,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亮明了中方立場,向美國政客傳遞了鮮明信號。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官方網站29日消息,孔鉉佑大使近日就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發表了他的看法。他指出:「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各領域交流合作均受到嚴重幹擾。
  • 外媒: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 中美兩國誰都不願投降
    資料圖:2019年2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進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外媒稱,隨著中美雙方尋求達成貿易共識,兩國貿易爭端呈現出和解跡象。德國《商報》網站2月14日發表題為《美中貿易爭端展現和解跡象》的文章稱,美國似乎考慮同中國進行建設性對話。文章援引彭博新聞社的報導稱,美國正考慮把同北京談判的時間延長60天。
  • 中美史詩級貿易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面對美國開出的現代歷史上最大一筆貿易「罰單」,中國反應迅速。 中國商務部在其網站發布公告,警告美國不要做出損人害己的舉動,堅決反對美方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必將採取所有必要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同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也做出回應,他稱:「我們一定會反擊,我們會報復。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爸爸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老外談」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看外國專家怎麼說
    編者按:本月10日,美國啟動對2000億中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15日,美商務部宣布將對華為公司實施出口管制。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外國專家有什麼看法呢?我不明白,美國為何要伸手破壞這些領域的全球增長前景,除非它是想要保護在這一進程中沒有佔據優勢的本土企業。2、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和睦家醫療執行長李碧菁女士((Roberta Lipson):過去40年,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係從相互理解和欣賞,發展為全方位的、更廣泛的交流互動。這讓兩國人民受益良多。中美關係非常重要,但也相當複雜。
  • 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影響與前景探究
    【摘要】 通過梳理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分析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及其特徵,使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方法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若干情景下的模擬分析發現:第一,中美貿易摩擦會對我國出口及整體福利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在美國對我國徵加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是否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對我國的影響較小;第三,若美國與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
  • 海關總署:不能簡單用加工貿易情況來解釋總體中美貿易
    就有媒體報導稱在統計方法上,對中美貿易數據的一些質疑,黃頌平做出回應。  客觀理性看待中美貿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  黃頌平說,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一季度的總值是8705.8億元,增長21.3%,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4%。
  • 中國外匯丨中美貿易摩擦下銀行跨境併購業務新轉機
    作者丨姚影  來源丨《中國外匯》2019年第13期  要點  銀行在嚴峻的市場經營環境下,既需要充分挖掘存量業務需求,同時還應聯合私募基金、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形成業務拓展的「朋友圈」。  近期,受到地緣政治不穩定、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及相關監管趨嚴等因素的影響,中企跨境併購交易數量及規模顯著下滑。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 不少工作待完成
    綜投網(www.zt5.com)4月18日訊  據證券時報網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8日表示,最近以來,中美經貿協議文本磋商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但仍有不少工作尚待完成。中美雙方正在就實施機制在內的文本進行談判。  相關新聞  中美貿易磋商的最新進展如何?  針對美國財長姆努欽提及的中美磋商接近最後一輪尾聲,雙方同意設立協議執行辦公室,在4月18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稱,中美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包括實施機制在內的文本加緊磋商。
  •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寧波準備好了
    從會場出來已是傍晚時分,寧波名億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祝女士心潮起伏,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這樣一條感言,配圖上,「全市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研討會」的紅色條幅,溫暖而振奮。    本報記者 單玉紫楓    政策流:    未雨綢繆,分類施策    就寧波而言,美國仍是我市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我市對美出口額佔全市出口總額的23.3%,對美出口企業近8700家。若中美貿易戰升級,外貿發展必將面臨不確定因素。
  • 中美貿易利益大於分歧 相互依賴共同發展
    但是,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頻繁發生,尤其是美國針對中國採取的貿易保護政策,使中國承受著越來越多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貿易壁壘和歧視政策。在中美兩國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時代,面對不斷增多的貿易爭端和摩擦,中國將如何面對?
  • 社評:有利中美貿易磋商的條件不斷匯集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本周將在華盛頓與美方代表舉行新一輪貿易磋商。據外媒報導,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於當地時間28日抵達美國,為兩天後將開始的舉世矚目的談判做準備工作。這兩天美國與西方媒體對中美貿易磋商形勢的猜測和述評很多,它們大致構成了一個總體印象:磋商很可能會進一步推動兩國向達成協議的目標靠近,但仍存在具有挑戰的難點。由於兩國代表都要向本國元首匯報,分析大多不期待磋商一結束就迅速出現很清晰的會談結果宣布。這次中美貿易磋商的廣度和深度創下了人類雙邊貿易史之最,現在全世界都在等待它的結果。
  • 中美達成共識 貿易戰不打了
    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根據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的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了建設性磋商。
  • 拜登就中美關稅表態,貿易戰要擱置了?
    拜登終於就過去兩年不太正常的中美貿易發聲了。今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在未來幾個月內都處在十字路口,將決定很長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的走向。拜登表態據CNBC今日報導,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對《紐約時報》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拜登說:「我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對關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