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不會把古代碑帖的小字展大書寫,那就多琢磨王鐸的臨帖方法

2020-12-14 晉堂書畫

近來,受大字國展徵稿的影響,很多人開始關注到大字書法的臨習和創作。相較於隸楷篆,行草書的展大書寫是一個難題,因為我們通常臨習的二王法帖都是手札一類的小字,想要轉換成大字創作就要在用筆、結體、章法上有變化才行。但是怎麼變呢?歷史上有沒有二王展大書寫的成功經驗可以學習?

當然有,就是有「神筆」之稱的王鐸,他的書法還被提升到與二王起名的高度,被稱為「後王」。王鐸的行書裡的字體用墨大膽,但是卻不失沉穩,讓人感覺穩健,一種清風傲骨之氣躍然紙上。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大的條幅、立軸,是對古人手札的成功放大書寫

《宿江上作詩軸》

款識:七舅吟壇教正,甥王鐸。

釋文:高枕來寒月,悠悠有所忘。飄搖聞細雨,杳靄度虛光。海泊侵江路,佛龕過木香。一身無不可,清夢落何鄉。宿江上作。乙酉上元燈下,書於秣陵。

不過,也有些人說王鐸是機械的繼承古人,就像背誦課文一樣,把內容背下來而已。對這樣的說法我請教了一位連入三次國展的老師——萬騏暢老師。

萬騏暢老師說:「王鐸的臨古是非常受人推崇的,我們現在對於王鐸的研究也主要是從他的這種創作轉換的方法上去進行。他臨摹的字帖,可以說用極其浩瀚來形容,就是基本上我們能夠看到的書家他都臨習過。能做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任何一個法帖都能到達信手拈來的程度。那麼說他像機械的背書,這個是絕對沒有道理的,因為我們知道臨摹和創作他的關係就揭示在這個王鐸的學習的過程當中

我們知道王鐸大部分作品都是立軸啊、大的條幅啊這類的作品,很多也都是臨作。但是這個古代的字體啊,基本上都是這個很小一些手札似的,這個作品如果想改成條幅,難度不是一般兩般的大。大家可以回去試一下,就是你拿一個王鐸的手札改成王鐸的條幅,如果沒有這個對於這個章法有極其深入的理解,你做出來的東西照樣是沒有任何的氣息可言。」

看來,王鐸的成功和米芾一樣,就是先經歷了對古人的大量臨摹學習,融會貫通後進行創作時做到了「不知字從何處來」。而且他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如何做到行草書手札展大書寫。之前我們也介紹過,展大書寫絕不是簡單的放大就可以了,結體、章法等都要隨之改變,要變得符合大字的審美標準

萬騏暢老師第四屆草書展作品

萬騏暢老師也提醒我們,學習王鐸或者學任何書家都要有側重,不然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學亂了。什麼叫有側重呢?萬老師近一步做出了解釋:「比如說我們如果想章法,那麼就要從大的觀感上去分析他的這種章法的組合方式。如果要是筆法就要非常細緻的將他這個用筆方式一一練習並呈現出來,比如你要去明白毛筆的一些作用,就是毛筆在什麼樣的姿態下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這個一定要清楚。那麼在字法上就是他的這個空間組合方式、如何串聯,然後最後形成章法,這個都要分開的練習。

分開的越仔細學到的東西就會越多,那麼至於你最後創作的時候怎麼去用這個就是依個人喜好去取捨,然後根據自己的審美傾向去進行重新的組合。」

王鐸書法在表現力上非常的豐富,但是過於豐富的東西我們學習起來往往也比較複雜。而這次墨池邀請萬騏暢老師開設的王鐸大字行書課程,就選了一件較平正的作品:《宿江上作詩軸》,這件作品整體比較平正、不複雜,這就可以有利於我們抓住王鐸的一些內質,降低了學習難度。學行草書的展大書寫時,通過臨摹這件作品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要領。

萬騏暢老師首屆「汝帖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優秀獎作品

王鐸大字行書更多的是在章法上還有用墨上給我們一種極大的啟示,這個啟示就是如何用大字的方式去呈現作品,比如漲墨的運用,利用軸線、擺動增加視覺效果啊等等,這些在課上萬老師都會深入講解。

萬騏暢,1994年生於羲之故裡,現居上海,齋號耕煙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 中國書協

全國第四屆隸書作品展 中國書協

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協

上海市第四屆草書展 優秀獎 最高獎

首屆「汝帖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優秀獎

首屆「華東書院杯」山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 優秀獎 最高獎

「光輝歷程」第六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 優秀獎

第八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優秀獎

儒山聖水:紀念孔子誕辰2564年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

首屆「養生文登、墨香齊魯」杯山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大獎賽

山東省慶祝建國65周年「世紀城杯」書法展

第二屆山東青年陶瓷印展

「金石永固」首屆全國篆刻大展

濟寧市首屆「孔子書法獎」書法篆刻展

第二屆王羲之書法獎

首屆書聖書法大展

作品欣賞

萬騏暢老師第四屆隸書展作品

萬騏暢老師四屆青年展作品

來源於「墨池」

相關焦點

  • 學習書法要會臨帖
    所謂臨帖,就是指學書者以碑帖或別的法書為榜樣,來對照著摹仿、練習,從法帖中掌握前人的用筆和結體。元朝大書法家趙孟說過:"臨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臨帖就是要好好的去模仿、學習字帖上的字,跟著範本法帖一起學習,明白和領會當時書寫者書寫時候的用筆狀態、感覺。
  • 碑帖,你用來臨摹還是當擺設?
    這個觀察、琢磨、背記的過程在書法上稱為讀帖。碑帖要時時讀、天天讀、月月讀、年年讀,要讀到爛熟於心,每一個點畫的毛細血管都要記得清楚,只有這樣才能說你讀透了。讀帖是臨帖的前提。認真的讀帖能加深對筆法、章法、筆勢、筆意的理解。時間長了,必然在頭腦中形成印象,自然而然見諸筆端。
  • 碑帖,絕不是擺設用的
    這個觀察、琢磨、背記的過程在書法上稱為讀帖。碑帖要時時讀、天天讀、月月讀、年年讀,要讀到爛熟於心,每一個點畫的毛細血管都要記得清楚,只有這樣才能說你讀透了。讀帖是臨帖的前提。認真的讀帖能加深對筆法、章法、筆勢、筆意的理解。時間長了,必然在頭腦中形成印象,自然而然見諸筆端。
  • 碑帖結合純屬脫褲子放屁
    寫字確實有寫大寫小的區別,大字的用筆會壓到筆腹或筆根,才能寫粗寫大,小字如果想寫快主要是靠筆尖的彈放。大字多用於正式的場合,而小字常常是抄書和書信往來,在書寫的狀態中,會有相當不一樣的心境,練習時也會有不同的方法。通常大家理解的碑和帖除了字的大小之外,主要是以字跡所表現出來的效果來論。
  • 臨帖的五個小竅門 很管用
    節選自鄧寶劍《臨帖指要》 為了提高書寫技巧,學書者在臨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交替臨習。
  • 臨帖 這三步最實用
    ,雖然書寫數量大速度快,往往容易將臨帖變成「抄帖」最終影響其學習的效果。此種抄書式的方法,難以達到學習者對技法的學習與強化目的,收效甚微。通臨的方法較適用於對古法、章法及貫通之趣的學習研究。而選字臨習,則更有助於對單字單點畫的學習研究、理解與把握。數量可多可少,其方法為按字的偏旁部首分類,選擇在字法、筆法、字形、結構、風格等方面有代表性地字作為重點來學,使每個字的技巧,通過反覆習練而得到強化,直至熟練。
  • 學書法的這10個方法,話語不多,卻真是甘苦之言
    1 、臨帖要精臨把每一個字,每一個字組,每一個片段反覆學習,慢慢吃透,而不要把碑帖草草的「抄」了一遍又一遍。 5 、花些精力研究一下書寫工具書寫工具對風格的影響非常大,找到適合的工具組合,書寫體驗會好得多。「擅書者不擇筆」我覺得應理解為擅長寫字的人善於運用各種類型毛筆的特性來創作不同的美的風格,而不是說用任何筆都可以寫成那一個樣子。
  • 波瀾之際:六元學社書法展 之 林俊臣
    我們在明清文人留下的信札和日記中,時常看到他們對於古代碑帖的琢磨,對於書法優劣的討論,以及對於自己書法水平的反省。總體上看,在職業書家興起之前,文人對於書法的「風格」通常沒有刻意的追求,他們大多循規蹈矩,根據古來的法帖來錘鍊自己的筆墨,日復一日,但最終都會涵養出自己的風格——這個風格真實反映了他們的氣質和習性。
  • 書法的基本學習方法:讀帖、摹帖、臨帖
    讀帖、臨帖、摹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那怎麼讀帖、臨帖、摹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是詳細的觀看和揣摩字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神韻等,將它們觀之於眼、銘記於心,然後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讀帖是比臨摹更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讀帖是可以鍛鍊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字帖上的字入於眼、記於心、才能在書寫時出於手、顯於紙。如果眼觀不準,心記不住,手是很難進行表現出來的。
  • 書法有法丨臨帖、摹寫的方法(習字必藏)
    改變以往臨帖的思維定勢,刻意尋求帖內的新意是自我調整臨帖心態的方法之一。我們慣用的臨帖方法多是對照字帖一頁頁臨寫,但久而久之便會厭倦這種臨法,怎麼辦?可以尋求新的臨法。A、選臨:即有選擇性地臨習,如選相同偏旁的字,選相同結構的字,選自己喜歡的字,選難寫的字,選自己喜愛的幾頁。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蘇州博物館依託於館藏名家臨古的書法作品,如趙孟頫的《臨蘭亭冊》、無名氏的《臨智永千字文》、王鐸的《臨閣帖卷》、姜宸英的《臨王義之帖軸》等,特舉辦一場歷代名家臨古書法特展。為觀者學習書法及研究書法史脈絡提供了一些借鑑與幫助。今天,「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在蘇州博物館二樓書畫廳開展。
  • 青海省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徵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弘揚傳承傳統優秀書法藝術,營造深入傳統、崇尚經典的良好氛圍,促進青海書法事業進一步繁榮和發展,青海書法家協會將於2021年5月舉辦青海省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 崑山市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入展名單
    崑山市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入展名單為全面展示對書法經典碑帖的學習和研究成果,鼓勵廣大書法作者植根傳統,尊崇經典,努力推出精品力作,推動當代崑山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崑山市書法家協會、崑山高新區文化體育站特主辦崑山市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展。
  • 硬筆書法臨摹字帖方法
    摹帖的過程中,一定要動腦筋,找出一些書寫的規律來,切不可「依樣畫葫蘆」,只作機械的重複。否則,只能做到「熟練」二字,一旦離開了字帖,則眼前一片空白,茫茫然不知道從何處下筆。摹帖時,要注意按照原帖的筆順次序寫,這樣才能重複書寫原帖者的運筆動作,從運筆動作中尋找出書寫的規律和方法來。如果筆順寫錯了,筆勢也錯了,便把握不住書寫者的脈搏。
  • 別再臨帖了!你只是在無意識重複錯誤!
    以上是大部分書友臨帖,共性問題的總結。下面提供兩點特別重要的建議,用於解決這個問題。(一)臨帖不可貪多。我在點評學員作品的時候,經常遇到上來就寫一大堆字的,密密麻麻一整張,我想畫點圈都無從下手。你「通臨」,我也只好「通評」。
  • 硬筆書法入門:臨摹字帖方法
    摹帖時,要注意按照原帖的筆順次序寫,這樣才能重複書寫原帖者的運筆動作,從運筆動作中尋找出書寫的規律和方法來。如果筆順寫錯了,筆勢也錯了,便把握不住書寫者的脈搏。初學者可以先從摹一本字帖入手,不要同時摹幾本字帖。一本字帖摹熟了,再換別的字帖摹。
  • 王鐸的行草條幅作品
    王鐸書法取法二王,尤其受王獻之的影響較大,又旁涉唐宋諸家,王鐸在書法方面用功之勤,自謂「一日臨帖,一日創作」。尤其臨帖獨樹一幟,常將尺牘臨成條幅,將行書臨成草書,這可以說是臨帖時的再創作。
  • 神筆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
    他創作書法一生勤奮,「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他去世前一個月還在臨帖;他的書法作品曾沉寂300多年,卻在國外深受歡迎……  他創作書法一生勤奮,「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他去世前一個月還在臨帖;他的書法作品曾沉寂300多年,卻在國外深受歡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孟津縣會盟鎮的王鐸故居,站在300多年前的90塊《擬山園帖》碑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