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

2020-12-16 洛陽網

他創作書法一生勤奮,「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他去世前一個月還在臨帖;他的書法作品曾沉寂300多年,卻在國外深受歡迎……

  他創作書法一生勤奮,「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他去世前一個月還在臨帖;他的書法作品曾沉寂300多年,卻在國外深受歡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孟津縣會盟鎮的王鐸故居,站在300多年前的90塊《擬山園帖》碑刻前,這位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洛陽老鄉,被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啟功先生稱為「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的「神筆」,仿佛也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

王鐸故居外景

  大量不朽名作編成《擬山園帖》

  從市區出發一路向北,再沿著孟扣路往東走,就能看到一座寫著「王鐸故居」的牌坊。

  今年74歲的孟留山是王鐸書畫院的院長,也是老孟津人,他說他幾十年來都在學習王鐸的書法。

  和孟留山一起踏進嵌著這90塊《擬山園帖》的大殿,看著這些300多年前的隸書、楷書、行書及王鐸最負盛名的「連綿草」,聽著孟留山講述這位書法大家的故事。

  在王鐸人生最後的7年時間裡,他為後世留下了一批不朽名作。他去世之前,把自己多年來的臨摹精品和得意之作編成《擬山園帖》,成為後人研究其書法的重要史料。

孟留山講解王鐸書法

  「連綿草」和「漲墨法」獨具一格

  「『連綿草』和『漲墨法』是王鐸的絕技,也是其書法的精華部分。」孟留山指著《擬山園帖》碑刻上的一處說,這5個字是一筆而就的,筆法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曾經數過王鐸最多一次有十五六個字連在一起,這種流轉自如的「連綿草」,氣勢絕非一般書家能及。

  至於他的「漲墨法」,更是備受推崇。「漲墨法」作為王鐸獨創的筆法,用墨汁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墨汁塊,使他的書法作品有了大的點線面的對比,增強了書法作品的視覺衝擊力。

  指著一幅近3米高的行草書法長卷,孟留山說,這裡有的字濃墨重彩,有的字勁瘦有力,墨色有濃有淡,卻又在黑白變化中層次鮮明,狂放而恣肆,落拓而不羈。孟留山說,王鐸這種奇崛、狂放的筆墨,奠定了他光照後世的書法風格。

  因為王鐸的書法獨具一格,世稱「神筆」王鐸。孟留山說,「神筆」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相傳王鐸曾受命寫「天下太平」四個字作為匾額,可當匾額掛起來後,眾人才發現「太」字下邊少了一點。眼看龍顏要大怒,王鐸卻不慌不忙,只見他提筆蘸墨,大筆直飛匾額,不偏不斜正好點在「大」字下邊那一點上。皇帝大悅,連呼「神筆,神筆」!自此,王鐸便有了「神筆」之名,而王鐸「飛筆點太平」的故事也流傳了下來。

「連綿草」書法獨具一格

  走出國門,重新回到世人視野

  王鐸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民國時期,王鐸的作品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頗受歡迎。特別是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甚至因此在日本衍生出了一個派別,稱為「明清調」。王鐸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後,曾轟動一時,日本書法界將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後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所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王鐸是如何重新回到世人視野的?這不得不提一個日本人村上三島。

  早在20世紀40年代,村上三島曾經帶領弟子來到位於孟津的王鐸故居,搜集王鐸書法真跡。他們將這些真跡帶回日本後,王鐸的書法作品即被驚為神作,日本書法界認為王鐸的書法水平已經勝過「二王」。後來,村上三島成為王鐸書法的忠實信徒,並形成了自己奔放的書法風格,在日本書法界有很大的影響力。

  1981年,村上三島再次帶領眾多弟子,以朝聖之心來到王鐸故居;1985年,河南省和日本相關組織聯合舉辦王鐸書法展,展示王鐸長條巨製,在國內書法界引起極大反響。至此,「王鐸熱」影響長盛不衰,全國多地曾經舉辦王鐸書畫展,這位沉寂了300多年的書法大家重新回到世人的視野。

  2004年,王鐸書畫院成立,孟留山任院長。他說,王鐸的書法作品還走進了加拿大,曾多次走進臺灣、寧夏、雲南、廣東、福建等地。他們整理出版了不少關於王鐸的書籍,例如《王鐸信札》《王鐸詩文殘稿》《王鐸楷書八關齋會記》《擬山園帖》等,為傳播王鐸的書法做出了一定貢獻。(記者 李礪瑾 文/圖)

相關焦點

  • 明清易鼎的背景造就王鐸輝煌的書法世界
    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啟功王鐸是一個天才人物。他不僅是大書法家,還是頗有成就的詩人和畫家。王鐸早年因詩名世。他與弟弟王青年時代活躍於洛陽一帶,被稱為「孟津詩派」。王鐸在給王的信中曾說:「初為詩文千餘卷,清初赴燕都,焚於天津舟次,行世僅十分之二。」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6月影印了清順治蘇州刊本《擬山園選集》(共54卷),其中載詩4900餘首。
  • 「神筆王鐸」草書《唐詩卷》欣賞,鐵畫銀鉤,狂放而又安靜
    王鐸,字覺斯,明清時期著名書法家,以行草書著稱,被後世譽為「神筆王鐸」。他的書法感染力很強,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別實在用筆方面,他的書法線條開張圓勁,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這篇草書《唐詩卷》,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什麼叫「錐畫沙」「屋漏痕」。閒話不說,直接上圖。
  • 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 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為明末清初書法大家、一代宗師。河南孟津(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人,人稱「王孟津」。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
  • 巔峰巨製 神筆王鐸——《王鐸書法全集》(6—10卷)由河南美術出版...
    2020年1月8日上午,由河南美術出版社、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主辦的《王鐸書法全集》(6-10卷)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與會領導與專家對《王鐸書法全集》(6—10卷)的出版高度讚揚,並對下一步繼續挖掘王鐸書法的學術價值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本次會議得到了《中國書畫》雜誌社的學術支持,會議由河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文平女士主持。
  • 書法史上必須記住的行草書大師:王鐸
    五十歲後,王鐸通過之前的深厚積累,通過不斷吸取古人的書藝精華,加之以他自已對書法藝術深刻的理解,完成了風格上的轉換,所謂"五十而自化」上圖是甲申年王鐸所臨《淳化閣帖》中的伏想清和帖、勞人帖、八日帖、縣戶帖、轉佳帖、大熱帖、周常侍帖等八帖。是其五十一歲那年所作,其用筆出規入矩,甚合法度,但亦能流暢轉換。
  • 王鐸書法的「力」
    戴鳴皋《跋王鐸草書詩卷》認為:元章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書風全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極。又,梁獻《評書帖》說:王鐸書風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這些論述都是對王鐸有充分認識的。顏書之正、大、厚,米字用筆之沉著、字勢之奇崛跌宕,伴隨了王鐸書法的始終,二者為王鐸書法「力」的追求,提供了技術上最有力的支撐。
  • 王鐸:在深淵裡忠於自己
    看標題你們就知道了,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角,是神筆王鐸。王鐸(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 ,又稱「王孟津」,明末清初書法家,後投降清朝,淪為「貳臣」。文末還有調查問卷等著大家,所以文章一定要認認真真看完。
  • 王鐸行草書法第二期: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筆鼓宕而勢峻密
    王鐸的書法墨跡表現力極強,草書曲折蜿蜒,參差錯落,節奏感強,頗具有獨特的韻味。其次是王鐸的書法相當瀟灑,具有靈動感,它凝重含蓄,自然樸拙,粗放疏略,頗具陽剛之氣。總之,沙孟海先生的評價反映了當代書家對王鐸的認識:「一生吃著二王帖,天份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夠得其正傳,矯正趙、董其昌的末流之失,於明季書壇可謂中興之主。」| 一 |北邊始有表至,甚無事,故書相報,辛卯六月,王鐸。
  • 大詩人李白,草書寫27字《愛酒帖》,王鐸親筆題跋,專家評:假的
    大詩人李白,草書寫27字《愛酒帖》,王鐸親筆題跋,專家評:假的。唐代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關於他的生平,我相信就不用在這裡多費筆墨進行介紹了,大家對他都很熟悉。雖然數量不多,但寥寥幾個字就能看出李白下筆的瀟灑和不羈。就拿這篇草書《愛酒帖》來說吧,全文27個字:今日既愛酒,酒仙得何,須道濁如,勿必求道一鬥,醉神為擇者傳,太白。簡簡單單27個字,卻在方寸之間展示出了「詩仙」李白的豪放與縱橫。如果你要問我,李白的草書是跟誰學的,我也無從得知。
  • 明末清初,書家被譽為「神筆」?他的宦途和書法生涯?書論見解?
    188.明末清初,哪一位書法家被譽為「神筆」?他的宦途和書法生涯如何?書論見解怎樣?答:王鐸(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鐸,字覺斯,又字覺之,號石樵,又號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煙潭漁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人。明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禎皇帝自殺,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時,王鐸官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不久,弘光朝覆滅,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禮部尚書。六十一歲時告老還家,抵家不滿十日就去世了。諡文安。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以上所論都是指向王鐸行書和草書。王鐸的行書與草書的風格基本是一致的。「蒼老勁健」、「魄力沉雄,邱壑峻偉」、「飛騰跳擲」、「筆宕而勢峻密」等都可以作為歸納王鐸草書風格的詞彙,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全面,各偏於王鐸草書創作形式之一隅。
  • 一位文化部長寫的狂草,曾經賣了4000多萬,被書法界封為「神筆」
    它的作者就是王鐸。王鐸是做到了明代的禮部尚書,「降清」之後當了「貳臣漢奸」,也同樣被授予了禮部尚書的官位,也就相當於今天的文化部部長了。王鐸草書《金山寺立軸》王鐸在書法史上有著「神筆」的稱謂,他在明代的書壇,乃至於整個書法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王鐸對《聖教序》理解及章法的開拓(關於王鐸2)
    說及此,是要說王鐸,他對王羲之的《聖教序》的理解應用就是如此。王鐸於字的結構處理上,其來源即是《聖教序》,因為看似平淡而俊秀的王字,其對單字的變化處理已出神入化,並化成了其身體的一部分,隨處自然生發,而沒有刻意為之。可以簡單的說,王鐸對單字的無一字不「動(歪)」來自於《聖教序》的消化與生長。
  • 白板筆加水,讓小動物動起來,做一次神筆馬良!
    葡萄爸爸小時候就特別想自己能夠有這麼一隻神筆想畫什麼畫什麼當然現在葡萄爸爸長大了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我們今天的實驗為什麼叫神筆馬良呢?因為我們畫的小動物能夠從畫畫的盤子裡跑下來一起看一下吧—神筆馬良—吸管 2根白板筆
  • 洛陽是許多古代名人的故裡,唐玄奘和王鐸了解多少?快來看看吧
    比如王鐸故居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會盟鎮,是明末清初大書法家、畫家、詩人王鐸的宅第。王鐸,字覺斯,又字覺之,號嵩樵、石樵、痴庵、雪山,他在詩、書、畫三方面均有建樹。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王鐸生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雙槐裡(現在的孟津縣會盟鎮老城村)。
  • 3D列印筆介紹----神筆設計
    神筆馬良的故事,伴隨了我們80後的一代。小時候做夢都想擁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畫什麼活什麼 。 到了21世紀,這一切都不是夢!
  • 馬良神筆初階:創想三維3D列印筆(附視頻教程)
    神筆馬良是國孩共同偶像,無論是為實現夢想的堅持,善良勇敢的赤子之心,還是將夢想變成現實的超能力,都是純粹、充滿奇思妙想的兒童所希望和擁有的特質,幾乎所有的中國小孩童年都幻想擁有一支神筆,但其實科學技術的最初就是幻想
  • 你如果不會把古代碑帖的小字展大書寫,那就多琢磨王鐸的臨帖方法
    相較於隸楷篆,行草書的展大書寫是一個難題,因為我們通常臨習的二王法帖都是手札一類的小字,想要轉換成大字創作就要在用筆、結體、章法上有變化才行。但是怎麼變呢?歷史上有沒有二王展大書寫的成功經驗可以學習?當然有,就是有「神筆」之稱的王鐸,他的書法還被提升到與二王起名的高度,被稱為「後王」。
  • 學生玩轉3D列印筆 瞬間變「神筆馬良」
    而創客競賽項目設有3D列印設計、3D列印筆工程設計等5個項目8個組別,參與人數達671人。孔雀開屏、會跳舞的長頸鹿、熊貓的樂園……今年3D列印筆創意賽的主題是「動物世界」,一個個創意十足的作品出自一把「神筆」——3D列印筆,比賽場人人是「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