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巨製 神筆王鐸——《王鐸書法全集》(6—10卷)由河南美術出版...

2020-12-16 中國財富網官方

2020年1月8日上午,由河南美術出版社、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主辦的《王鐸書法全集》(6-10卷)新書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與會領導與專家對《王鐸書法全集》(6—10卷)的出版高度讚揚,並對下一步繼續挖掘王鐸書法的學術價值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本次會議得到了《中國書畫》雜誌社的學術支持,會議由河南美術出版社社長李文平女士主持。

《王鐸書法全集》(6-10卷)傳承經典,延續前五卷體例。全書共收錄作品197件,既有《甲子暮春自書冊》《草書唐詩卷》《瓊蕊廬冊》等諸多不同時期的精品出版,又有王鐸臨帖作品和詩稿墨跡,展現了其藝術軌跡和人文情懷,頗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本書採取作品整幅展示並局部放大的編排方式,方便讀者參考查閱。《王鐸書法全集》(6-10卷)的出版,為當下研究和承習王鐸書風提供全面詳實的資料,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傳播。

嘉賓發言:

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先生:書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門類,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寶庫。河南美術出版社是一家很有特色、很有活力的出版社,近年來充分發揮中原優勢,打造了一大批書法品牌圖書。今後,希望河南美術出版社把握時機,以此次全集出版為契機,掀起全社會書法學習研究的新熱潮,給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精品。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國倉先生: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與河南美術出版社一直有著很好的合作,非常高興能共同舉辦這次活動,對全集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為各位專家對弘揚傳統文化所做的貢獻點讚,為河南美術出版社傳承文化「十年磨一劍」的匠人精神點讚,祝願《王鐸書法全集》這一出版品牌能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並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河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馬志先生:中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煥發出勃勃生機和迷人魅力,在海內外的傳播和影響也進一步擴大,河南已經成為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大省。近年來,河南省正在實現從「文化資源大省」到「文化強省」的轉變,加快構築全國重要文化高地的步伐,積極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全集的出版有利於推動王鐸成為河南的文化名片。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總裁王慶先生:全集的出版既是中原出版傳媒集團聚焦主業,打造精品出版的一件大事,也是書法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中原文化品牌,增強文化競爭力,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專家及嘉賓發言: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 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張海先生:對各位領導和專家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感謝,希望全集能獲得國家級獎項,也希望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更多好書。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黃惇先生:王鐸是河南歷史上地位極高的書法家,給中國留下了了不起的優秀文化遺產,《王鐸書法全集》是近年來王鐸研究的高峰。王鐸留下來豐富的書法和繪畫作品,以後可策劃出版王鐸全集補遺卷、詩文卷、普及版等,以豐富王鐸書法圖書的產品線。

《王鐸書法全集》主編、河南美術出版社原總編輯黃思源先生:王鐸還有很多存世作品,期望以後還能再集聚力量,進行整理、續編、出版,也希望書法界的同仁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

《中國書法》雜誌主編、《中國書法報》總編輯,中國書協理事朱培爾先生:代表《中國書法》雜誌對王鐸書法全集的出版表示祝賀,同時也會積極配合全集的宣傳,使其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書協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陸明君先生:對河南美術出版社近年來立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表示由衷敬佩,全集的出版非常嚴謹,保持了較高學術品味。希望美術社持續關注王鐸書法,在書法全集類的出版上起到引領作用。

中國書協理事、河南省書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張建才先生:王鐸書法在歷史上享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次全集的出版非常有意義,對王鐸這一文化品牌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朱天曙先生:《王鐸書法全集》已成為河南美術出版社的第一品牌,也是明清書法研究的第一品牌。此次全集收錄王鐸書法作品全面詳實、印製精良、作品釋讀準確,可繼續開發王鐸系列圖書產品,使其成為明清書法研究的特色和亮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楊軍先生:全集印刷質量有很大提升,收錄的詩稿讓人眼前一亮,可繼續策劃出版王鐸精品單行本,以便於讀者欣賞臨摹。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寶劍先生:全集是集文獻價值、學術價值、書法價值的一套大書,展現了更加真實、立體、鮮活的「神筆王鐸」,為明清書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中國書畫》雜誌社副總編輯、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任軍偉先生:全集做到了與前五卷的體例一致,作品的來源有拓展,內容形式多樣,保證真、精、新的學術品味,圖書精美程度更加精益求精。

河南美術出版社李文平社長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捐贈圖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書法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王鐸書法全集》(1-5卷)2001年由河南美術出版社推出,是我國第一部王鐸書法作品彙編出版物,填補了王鐸書法全集領域的空白,再次推動了王鐸書法的熱潮。在學術界和讀者中頗受好評,市場火爆,並榮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編輯出版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多種獎項。

出席本次會議的還有: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出版事業部主任羅媛媛

河南美術出版社總編輯許華偉

河南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陳 寧

河南美術出版社書法編輯一室主任白立獻

會議也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有多家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跟蹤報導。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

相關焦點

  • 神筆王鐸:王侯筆力能扛鼎
    ,這位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洛陽老鄉,被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啟功先生稱為「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的「神筆」,仿佛也從歷史的長河中走來。  指著一幅近3米高的行草書法長卷,孟留山說,這裡有的字濃墨重彩,有的字勁瘦有力,墨色有濃有淡,卻又在黑白變化中層次鮮明,狂放而恣肆,落拓而不羈。孟留山說,王鐸這種奇崛、狂放的筆墨,奠定了他光照後世的書法風格。  因為王鐸的書法獨具一格,世稱「神筆」王鐸。孟留山說,「神筆」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
  • 王鐸書法好在哪裡?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一號嵩樵,又號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 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 又號痴庵,別署煙譚漁叟,為明末清初書法大家、一代宗師。河南孟津(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人,人稱「王孟津」。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累擢禮部尚書。王鐸身逢亂世,仕途多變,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於景山。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福王,待為東閣大學士。
  • 王鐸書法創作思想初探
    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一號嵩樵,又號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 「神筆王鐸」草書《唐詩卷》欣賞,鐵畫銀鉤,狂放而又安靜
    王鐸,字覺斯,明清時期著名書法家,以行草書著稱,被後世譽為「神筆王鐸」。他的書法感染力很強,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別實在用筆方面,他的書法線條開張圓勁,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這篇草書《唐詩卷》,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什麼叫「錐畫沙」「屋漏痕」。閒話不說,直接上圖。
  • 王鐸書法的「力」
    戴鳴皋《跋王鐸草書詩卷》認為:元章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書風全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極。又,梁獻《評書帖》說:王鐸書風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這些論述都是對王鐸有充分認識的。顏書之正、大、厚,米字用筆之沉著、字勢之奇崛跌宕,伴隨了王鐸書法的始終,二者為王鐸書法「力」的追求,提供了技術上最有力的支撐。
  • 書法史上必須記住的行草書大師:王鐸
    因人而廢書的評判方式將王鐸的書法藝術成就埋沒了四百多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書壇興起了王鐸書法熱潮,並將這股熱潮回流到了中國書壇,王鐸的書法才逐漸為人所熟知,他那傑出的書法成就才重見天日。明朝時期,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是個比較特殊的時期,一方面以趙孟為代表人物的復古主義思潮仍然盛行,崇晉尚唐的帖學派仍是主流。
  • 王鐸:在深淵裡忠於自己
    看標題你們就知道了,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角,是神筆王鐸。王鐸(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 ,又稱「王孟津」,明末清初書法家,後投降清朝,淪為「貳臣」。文末還有調查問卷等著大家,所以文章一定要認認真真看完。
  • 明清易鼎的背景造就王鐸輝煌的書法世界
    ——啟功王鐸是一個天才人物。他不僅是大書法家,還是頗有成就的詩人和畫家。王鐸早年因詩名世。他與弟弟王青年時代活躍於洛陽一帶,被稱為「孟津詩派」。王鐸在給王的信中曾說:「初為詩文千餘卷,清初赴燕都,焚於天津舟次,行世僅十分之二。」臺灣學生書局1969年6月影印了清順治蘇州刊本《擬山園選集》(共54卷),其中載詩4900餘首。以此類推,王鐸的詩作應在兩萬首以上。
  • 王鐸的行草條幅作品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十樵、嵩樵等,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官至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諡文安。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與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 王鐸草書研究第八期:各年齡段書法風格的不同
    黃道周是王鐸政治上、書法上的摯友,傅山是王鐸書法的推崇者和效法者。他們的觀察應該是比較精當的。王鐸自己也在《自書瓊蕊廬帖》再跋中說:「此予四十六歲筆。五十以後,更加淬礪,仍安於斯乎?譬之登山,所躋愈進,愈峻以曠,已經崇峰,頓俯於下。凡畫以自足,皆為河伯一流。」
  • 大膽布白,王鐸這麼做!
    因為字間連綿較多,在一些卷類的作品中,常會出現幾組較密的線組聚集一起,王鐸便用長而舒展的線條割裂空間,造成疏曠的空間與密集的線組並置,而且,形成強烈的對比。由於線條頗具運動感,字勢左右欹側波動的幅度極大,也由於字間連接的奇異連接、二重軸線連接等方法的使用,使王鐸草書的行邊廓極富錯落、波折的變化,因而,也使行間空間趨於靈活多變。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的書法觀念互相影響。
  • 王鐸草書研究第九期:用什麼詞來形容王鐸的書法比較合適?
    從古人一些對王鐸書法研究的理論中,已可看出他們對王鐸草書風格較為獨到的歸納,如:「王鐸書得執筆法,學米南宮,蒼老勁健,全以力勝。」「王覺斯鐸,魄力沉雄,邱壑峻偉,筆墨外別有一種英姿卓犖之概。」「又王覺斯飛騰跳擲其間,董實未勝之也。」
  • 王鐸:書不師古,野俗一路!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時的著名書法家,有「神筆王鐸」之譽。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王鐸44歲-46歲三年間遍臨《淳化閣帖》的晉唐名跡,幾可達到亂真的境地。
  • 每日經典欣賞 | 王鐸題跋
    王鐸 枯蘭復花圖卷跋  蘇州博物館藏枯蘭復花圖卷跋釋文: 已醜五月夜。同觀畫。梁眉居。黃於石。張坦公。張天調。薛行塢。傅夢禎。劉瀛洲。宋牧仲。宋赤城。主人玄平號雨恭。> 孟會祥 王鐸《擬山園選集▪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1版。
  • 王鐸行草書法第二期: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筆鼓宕而勢峻密
    王鐸的書法墨跡表現力極強,草書曲折蜿蜒,參差錯落,節奏感強,頗具有獨特的韻味。其次是王鐸的書法相當瀟灑,具有靈動感,它凝重含蓄,自然樸拙,粗放疏略,頗具陽剛之氣。總之,沙孟海先生的評價反映了當代書家對王鐸的認識:「一生吃著二王帖,天份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夠得其正傳,矯正趙、董其昌的末流之失,於明季書壇可謂中興之主。」| 一 |北邊始有表至,甚無事,故書相報,辛卯六月,王鐸。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澎湃新聞記者 肖永軍 綜合報導 2018-09-08 10:47
  • 洛陽是許多古代名人的故裡,唐玄奘和王鐸了解多少?快來看看吧
    17年後,他回到了長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書譯經,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記》、《會宗論》、《制惡見論》等,翻譯印度佛經75部,共1335卷,為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玄奘故裡,到處都遍布著他的聖跡。主要有7個景點,即玄奘故居、皇家寺院佛光寺、陳家花園、鳳凰臺、馬蹄泉、晾經臺、西原墓地。當地人很少用法號稱呼他,通常都稱他為唐僧。
  • 王鐸對《聖教序》理解及章法的開拓(關於王鐸2)
    王羲之《聖教序》是書法學習的參考書,而不是教科書,對於參考書而言,它所提及的相關信息,應該做深入的考究後才能取捨,而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直接拿《聖教序》做為入門範本,很難練出線的質感來,即使外形酷似也沒有那種氣質,倒容易東施效顰。
  • 他勤於臨摹,精熟之功可至「不爽毫髮」的境地,王鐸作品賞析
    王鐸的行草書不以勢重,信筆揮灑,極具自然之態。此卷書法筆勢連綿,字間雖連帶不多,但筆斷意連,行氣貫通,運筆流暢。此卷為王鐸中年時所書,恰是其書風形成時期,故頗具蒼鬱雄暢之風,「兼有雙井天中之勝」,屬王氏中年時期之典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