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照詞說。你哪有詞啊?郭德綱于謙經常這樣互懟,是真沒詞嗎

2020-12-22 娛樂懶洋洋

郭德綱在舞臺上,經常「批評」于謙,「你最好照詞說」,結果卻引來于謙的回懟「你哪有詞啊!」說了半天相聲,竟然沒有準詞?真的是這樣嗎?

郭德綱和于謙有一個段子,郭德綱說,人們都稱我們是草根,什麼是草根?人參,靈芝,冬蟲夏草,都是些「不上檔次」的東西。我們比不了人家大棚裡的香椿芽,韭黃......于謙直接諷刺說,人家多綠色呀。

這個包袱使得突然,而且是捧哏使出來的,郭德綱也指著于謙說,「你不要指桑罵槐。」臺上臺下,大家心裡早就有了某種默契,知道這是有所指。因此,觀眾和演員都笑個不停。

郭德綱趁熱打鐵,接茬說「你這樣會給我惹禍的」。沒想到于謙又回了一句「你這禍就不小了。」郭德綱趕緊接了一句「你這貨才不小呢」。

臺下都是老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是郭德綱和于謙兩人的即興表演,一個個包袱都是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的。這種不加設計的包袱,讓人聽著十分舒服,臺下的笑聲和掌聲十分熱烈。

郭德綱更是假意批評于謙,「你最好照詞說」。于謙更不示弱,再次回懟「你哪有詞啊?」臺下的觀眾聽到這裡,更是哄堂大笑。這種相聲,聽上去輕鬆自然,笑聲此起彼伏,已經達到了相聲的最高境界。

這種表演形式,也就是相聲中常說的「現掛」。這種「現掛」都是結合相聲的內容和當時劇場中的情況,臨時創作,臨時使用,往往打破了觀眾的欣賞規律,所以,使用效果非常好。

掌握這種「現掛」的表演形式,不但需要熟練掌握相聲表演技巧,更需要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在小劇場鍛鍊出來的演員們,一般都善於使用這種表演形式。

而經常在電視上或者晚會中說相聲的演員,他們都有嚴格的時間和內容上的規定,不能越雷池一步,所以很少採用這種形式,以致於漸漸地就荒廢了這項技藝。

在郭德綱這裡,他甚至把整段相聲都採用「現掛」的形式來表演。因為他有評書表演的功底,所以很多話,自己都能即興地說出來。所以,在他的相聲創作中,最多就是寫一個提綱。

在表演之前的「對活」階段,郭德綱就會拿著這個提綱和于謙對一遍,哪裡是包袱,哪裡需要展開,都提前說明。當然,這也需要對方同樣是一位相聲水平很高的演員,才能說明白,記清楚 。

而于謙恰恰就是這樣的一位演員。對於郭德綱的要求,他能夠做到心領神會,甚至達到融會貫通。郭德綱曾經這樣評價于謙,「他一看就是從小學相聲,懂相聲的人。我一說話,他能知道我準備說什麼。」

從小學相聲的人很多,重點還是于謙更理解郭德綱,知道他每句話的重點,以及想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在前面那個段子中,于謙才敢於嘲諷溫室大棚裡的蔬菜,「人家多綠色呀。」

顯然,這就是郭德綱要表達的意思,于謙直接給他做了個鋪墊。這都緣於他們二人年齡相仿,思維方式相近,都愛相聲,又都好像是游離於體制之外,因而想要表達的思想,往往不會出現偏差。

所以,無論郭德綱說什麼,就算沒有對過詞,于謙也敢往下接。因為很多話,就算郭德綱不說,或許那也是于謙想說的。所以說,關鍵還是兩人之間的互相理解。

很多相聲大師,他們之前創作的相聲,講究「死綱死口」。也就是說,臺上表演的作品和自己創作的文本,有可能連一個字都不會錯。而現在郭德綱的相聲,卻已經形成了「去文本化」。大家說,老郭這種作法,是一種進步,還是倒退呢?

相關焦點

  • 于謙的捧哏水平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郭德綱:你最好按照詞說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一個人說的相聲叫做單口,兩個人說的叫雙口,多與兩個人的就稱為群口相聲,平常我們聽到相聲中,一般雙人的比較多,說到雙人相聲,那就是一個捧一個逗,在當今相聲的組合中,逗哏捧哏做到很完美的相聲演員不多,最受歡迎的當屬郭德綱和于謙,今天就不說郭德綱了,簡單的聊一下捧哏于謙
  • 今天郭德綱生日,搭檔于謙送祝福被指用詞不當
    今天郭德綱生日,搭檔于謙送祝福被指用詞不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郭德綱和于謙的組合,被稱為相聲行業的金牌搭檔,按照郭德綱的話講就是祖師爺賞飯。郭德綱的相聲只有搭檔上于謙才會讓人感覺魅力無窮,再加上老哥倆這麼多年沒有紅過臉,因此網友們戲稱「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老郭有于謙」。郭德綱和于謙相識在2000年初,當時的郭德綱還在為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的生存苦苦掙扎。
  • 「非主流相聲演員」一詞是郭德綱創造出來的嗎?
    「非主流」相聲一詞的出處不可考,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從郭德綱那裡聽說這個詞的,這個是事實。郭德綱有一段相聲叫《一戶侯》,是為了紀念其師父侯耀文而創作的,郭德綱在其中比較明確且具體的闡述了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的定義、區別及分類;沒有聽過的可以搜一下聽聽,非常值得一聽。郭德綱認為主流就是體制內端著鐵飯碗的相聲演員,而非主流就是像他這樣靠自己本事吃飯,在社會中打拼的相聲演員。
  • 郭德綱說正月十五吃元宵 于謙偏說吃水餃 這是什麼梗?
    瞧于謙的臉色,他是喝了,喝了,還是喝有一年的正月初六,德雲社在北京有場商演。那天中午,于謙就喝高了。晚上,他堅持登臺演出。他要是缺席,郭德綱就得改說評書了。在臺上,起初于謙很少說話,連「嗯、啊、哈」也不說。為了照顧他,郭德綱是話趕話,讓他多歇會兒。于謙呢,就站在桌子後面,一動不動,偶爾擦一下鼻涕。後來,郭德綱說到有觀眾埋怨他總拿於老師的家人怎麼著。他轉臉瞧了一眼于謙後說:「本家樂意你管得著嗎?」于謙就跟沒聽見似的,還是沒吱聲。
  • 郭德綱于謙相聲裡的幾個北京方言俚語 很有趣
    于謙的這兩個字音調分別是一聲和輕聲,這個詞在北京人俚語裡的意思是不算誇人也不算是損人的評價的意思。北京有句常用語「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閒人」,實際上生活裡用到「褒貶」的時候都是小有瑕疵的時候別人的評價。老舍《茶館》有一句「王利發說:『老大呀,你怎麼也學會背地裡褒貶老人兒了?』」。這裡是評價的意思。
  • 郭德綱調侃明星整容,問于謙:咱倆有必要整嗎?于謙卻回了一句話
    ||郭德綱調侃明星整容,問于謙:咱倆有必要整嗎?于謙卻回了一句話在這個娛樂圈中,整容其實並不少見,不過那些明星不會輕易承認了,而那些被曝光整容的明星其實都是網友們從蛛絲馬跡中發現的,畢竟一個人如果沒有整容,是不太可能有太大的變化的!
  • 你經常對孩子說的詞都有哪些?
    作者:寶寶知道 CCYYRR導語:小編在媽媽圈發起一個小調查:你跟孩子說的常用詞有哪些?受訪者一邊思索一邊回答,表情豐富,神態各異。她們有時微笑,散發著母親特有的溫和氣質,筆下的常用詞也盡顯甜蜜:寶貝、你真棒、好乖……有時候她們又蹙眉又撇嘴,還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樣,寫下的詞通常是這樣的:別玩電腦啦、再吃點啊、說話要算話、把電視關了……還有的人,寫到一半就捂住臉:「哎喲,我就是個暴躁媽啊!」看她的常用詞:快快快、到底睡不睡、別吵啦……這些詞就像一面小鏡子,照見日常生活裡的媽媽百態。
  • 郭德綱和于謙,20年泛泛之交
    當晚凌晨,于謙恢復理智,他立馬撥通郭德綱的電話,無比真誠地道歉。他發誓以後演出前再不喝酒,郭德綱對老哥哥通情達理,醉酒一事當即翻篇。于謙肅然起敬。郭德綱在《過得剛好》一書中,反覆使用了11次「尊重」這個詞,來表達自己和于謙建立默契的竅門。
  • 提到"老師"這個詞,首先你想到了什麼?
    以前一提到&34;這個詞,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教書育人,誨人不倦……都是些積極向上的詞。現在一提到&34;這個詞,十個家長有九個家長都是想到強制性收費補課,送禮,如果不按這個來,你的孩子在班裡就會被&34;,可想而知,現在老師給孩子起的什麼帶頭作用!
  • 郭德綱:誇獎張雲雷粉絲 大段的背詞真不容易
    不見風雨哪能見到彩虹,祝願您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願我的文章能讓你感覺心是暖暖的。如果喜歡小編寫的隻言片語,大家可以關注小編並一直訂閱哦,讓小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與眾不同的新聞,讓你的生活充滿著朝氣和笑聲。最後提醒各位親們,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了,注意防凍哦,感冒了可難受了,小編可不想看到大家生病了,在此感謝大家的時刻陪伴,小編非常的開心快樂。
  • 郭德綱于謙曾互不相識,是什麼機緣讓他們開始搭檔並一舉成名
    1985年,于謙拜師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畢業後加入了北京曲藝團,有正式的編制,但後來曲藝團解散,他又轉入了鐵路文工團。本想在相聲方面做出些成就的于謙恰遇相聲衰落期,生活過得很是拮据。儘管一百個不願意離開相聲,可不可能餓著肚子說相聲啊。
  • 有人問:郭德綱老拿你說事,你介意嗎?于謙妻子的回答很高明
    有一次,郭德綱和于謙同臺說相聲,其中郭德綱講了這麼一個段子:說很久沒去于謙家裡了,這拎上東西過去看看孩子,一敲門嫂子開的,自從見到嫂子之後,謙哥這朋友是交定了。老嫂比母,小叔子是兒,多遠見到嫂子都得客客氣氣的,嫂子好,一見不日,如隔三秋。引得現場的觀眾們哈哈大笑。
  • 你知道嗎?不自信的人經常會說下面的詞,看看你有沒有這樣
    文/小麗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你知道嗎?不自信的人經常會說下面的詞,看看你有沒有這樣一位著名喜劇演員講述了他在演藝界開始的趣聞軼事。他在《聖經》的舞臺劇中扮演了一個次要角色,在協助一位高級羅馬士兵時,他扮演了一個短小的說話角色。
  • 于謙說:郭德綱寫8個字就可說一個段子,這是什麼境界?
    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天賦和才華,已經不需要幾個所謂經典的段子來證明了!早前創作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深刻的抨擊了現實,諷刺入木三分,搞笑乾脆利落。足足40分鐘的相聲,造就了很多經典段子。不過,于謙說口中說的這個「郭德綱寫八個字可說一個段子」這是跟于謙說八個字能說一個段子。他要是再換一個捧哏的,就是說八十個字,這場活能不能完整的順下來也不好保證。如果相聲也能打分,我認為郭德綱的相聲只能打個七八十分,缺少九十分以上的精品。
  • 盤點郭德綱于謙相聲裡經典好笑的包袱!看到哪個你忍不住笑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中國相聲界,屬郭德綱一人最紅,他的德雲社在行業裡那也是處於一個領頭羊的地位,而徒弟們也爭氣,活躍在各大劇場以及電視節目中,可以說郭德綱的成功是無以復加的。但是除了德雲社和徒弟們,有一個名字是一直和老郭連在一塊兒的。誰呢?
  • 被淘汰後對郭德綱說「走著瞧」 這對博士夫妻觸了眾怒
    郭德綱:你打剛才一直在說公式公式,其實我一直在懷疑這個問題……李宏燁直接打斷郭德綱,非常不客氣:您說,我指點,沒事。「指點」這個詞一出來,現場其他選手搖搖頭:這真不會聊天。更不會聊天的還在後頭。郭德綱:你等會兒,這不一回事兒嗎?李宏燁:現場這麼多人,有誰是直接能上場說段相聲就把大家逗笑的?郭德綱:他們是觀眾啊。李宏燁忽然激動:但是我就能做到啊!
  • 郭德綱、于謙、高峰真的是曲校同學嗎?
    郭德綱、于謙、高峰三大巨頭經常在臺上互相調侃,又是同輩師兄弟,再加上高峰有點顯老,所以看起來三人真的像是同時代的人一樣;其實這三人之間的年齡差距大著呢。于謙生於1969年,郭德綱生於1973年,而高峰生於1983年;如果說郭德綱和于謙還是同一個年代人的話,那高峰則明顯屬於下一個年代的人,畢竟十幾歲的年齡差距就相當於差了一輩人了。所以郭德綱、于謙、高峰在臺上說,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曲校肯定都是虛構的,因為從年齡上來說就完全講不通。
  • 郭德綱為啥總是可著于謙一家人「咂掛」?
    作為傳統藝術,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發展,我們首先要感謝相聲的老輩藝人,然後再感謝目前相聲的傳承者。既然是傳統藝術,就應該得到大家的支持,這樣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傳承的行列。目前相聲劇社最大最有影響力的也就是德雲社了吧。在郭德綱的帶領下,德雲社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現在越來越多的徒弟開始走進觀眾的視野,也越來越多的徒弟成為「角」。這對德雲社和對觀眾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 如何評價郭德綱?愛徒張雲雷只說了兩個字,沒有比這更合適的詞了
    現在的德雲社已經逐漸進入到了鼎盛期,最重要的標誌是人才的大量湧現,尤其是那些有市場號召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演員開始大量湧現,這讓郭德綱很欣慰。郭德綱曾經說過「角」和「腕」的區別,「角」就是貼出你的名字就能賣出票去,就能養活一大家子人,現在這樣的演員在德雲社也有不少了。
  • 王國維說詞有三種境界,是哪3種境界?讀懂這一句你就明白了!
    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是寫景吧,純粹寫景,但這句詞是有境界的,體現在一個「鬧」字,你若寫成「春意濃」、「春意盛」,意思不變,但意境就沒了;又如「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的境界體現在「弄」字。一個鬧、一個弄,說不出哪裡好,但是你讀來就覺得那種感受在心頭,所以在詞裡,一定要有這樣能準確地傳達出情感的字,才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