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可以把貧窮變成富裕,把荒蕪變成繁榮,我甚至比阿喀琉斯還要刀槍不入,命運找不到任何一處打擊我的地方。——託馬斯·布朗
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外部的現實世界,一個內部的心理世界。外部世界的許多事情,我們無法控制,但內部的心理世界完全是由我們決定的。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完全是由心理世界決定的。那些阻礙我們獲得幸福的正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很多人都認為英國的甲殼蟲樂隊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但是鮮有人知的是甲殼蟲樂隊有兩位鼓手彼得·貝斯特和林戈·斯塔爾。前者是樂隊沒有發跡之前的鼓手,後者是樂隊爆火時的鼓手。
事情是這樣的,彼得·貝斯特在樂隊準備離開倫敦,闖蕩世界的時候,決定離開樂隊,留在倫敦。結果,甲殼蟲樂隊不得不臨時找了另一個鼓手林戈·斯塔爾。
就這樣,彼得·貝斯特錯失了成名的機會。當甲殼蟲樂隊的光芒閃耀世界時,他成了一個普通的稅務人員。
時過境遷,當記者知道彼得·貝斯特這個倒黴鬼的時候,全都去採訪他了。
記者:沒能成為甲殼蟲樂隊的一員,你的感受是什麼?
彼得·貝斯特:我比在甲殼蟲樂隊的時候,還要快樂。雖然甲殼蟲樂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們也惹了很多的麻煩,他們的生活不再安寧。你看約翰·列儂甚至被變態歌迷所槍殺。 而我不一樣,我雖然是一個普通的稅收人員,但是我每天過著平靜安穩而又自由的生活,所以,我認為我現在的生活比加入甲殼蟲樂隊更加幸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可以用心理學中的理性情緒療法來解釋了。簡單來說,我們的心理可以扭曲現實,只要改變我們對於事物的評價,我們的情緒就會發生變化。
這個過程,分為三步:
所以說,現實世界中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於事情的評價。就好像,被報導的95全職媽媽,開啟了二次人生。別人把帶娃、送外賣看成辛苦,她卻當作自由。然而,很多人的心理存在很多偏見,把好事扭曲為壞事,從而錯過了幸福。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12種會讓我們遠離幸福的偏見。
第一、妄加揣測
不需要藉助任何證據,就認為自己知道其他人在想些什麼。假如,你是陳奮健的員工,晚上下班後,在路上遇到了他,你和他打招呼,他沒反應。然後,你就想:老闆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啊。然後提心弔膽,過了好幾天。
第二、悲觀預測
對未來很悲觀,總覺得事情會越來越糟,未來一片黑暗。例如,你看到世界上的疫情越來越嚴重,就擔心中國也會如此。哪怕張文宏多次聲明:中國無疫情爆發風險。你還是不信,每天都過得很消極。
第三、災難化
覺得已經發生的或是即將發生的事情肯定會非常可怕,一定會超出你的承受範圍。假如你有三套房,你看到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然後,覺害怕房價跌成大白菜,擔心自己將來破產,把每天過得都像末日一樣。
第四、亂貼標籤
總是為自己和他人貼上負面的標籤。例如,自己最近工作效率不高,然後就想:我真是太無能了,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
第五、縮小積極面
認為任何與你有關的積極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女朋友說,「我愛你」,你會想:她說她愛我不代表她就不會欺騙我。
第六、放大消極面
幾乎只關注消極情緒,而很少注意到積極的一面。本來和女朋友約好了,晚上一起吃飯。但她臨時加班,又忘記告訴你。然後你就想:她一定是不愛我了,要不然不會忘記我們的約會。
第七、以偏概全
一件事情不順心,就把情緒發洩到所有事情中。對女神心動了很久,鼓起勇氣約她吃飯,然後她說:「晚上,我約了別人。」然後你就被打擊到了,覺得這事涼了。可事實可能是,她真的約了別人,可能是她覺得進度太快了。
第八、非黑即白
不論是看人還是事情,你都只有兩個極端觀點,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例如,所有人在你眼中,就只有「好人」和「壞人」、「內向」和「外向」。可是,很多事,很多事情都是灰色的。一個人為了救自己的女兒,而搶劫了另一個人的救命錢。你說她是好人還是壞人呢?一個人在朋友面前,是個逗逼,侃侃而談,在陌生人面前,一言不發,你說他是外向還是內向呢?
第九、主觀臆斷
你關注的始終是事情「應該」怎麼樣,而不是事情本身。很多人都有一種「應該思維」,女朋友應該無時無刻關心我、國家應該保護民眾、世界應該對我好,可是,憑什麼呢?
第十、獨攬責任
總是獨自承擔所有問題,仿佛任何事情都與你有關。公司破產了,覺得是自己的錯;女朋友生氣了,覺得是自己的錯;甚至連排隊的時候被人插隊了,都要道歉。
幸福和幸福取決於你,你會怎麼想,你看到的世界,就什麼樣!遠離以上10種心理偏見,你會離幸福更近一點!
我是崔先森,關注我,離自己的心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