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識三門蛇蟠島
應紅楓 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9月17日 第 12 版)
初秋時節,神清氣爽。趁著創作採風之際去了一趟浙江三門的蛇蟠島。
在當地朋友的陪同下,走在曲徑通幽的石階上,著實開了一回眼界。據說,發現這個千洞之島蛇蟠島的石窟洞穴,非常偶然。然而就是因為一次偶然的發現,讓三門蛇蟠島吸引了人們驚異的目光,那1300多個大大小小的洞窟,蘊藏了很多至今難以破解的謎團。洞內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的高敞「大廳」,也有僅容1人的「單身公寓」,洞窟縱橫交錯,使整個山體幾乎被挖空。
我們來到了被命名為「海盜村」的洞窟入口處,名為「東海梟雄」的群雕映入眼帘,難道那些洞窟真是當年海盜盤踞的窩點?帶著些許疑問,拾級而上,步入幽深的洞窟,一幅石窟世界的奇妙畫卷緩緩舒展開來。
蛇蟠島的海盜村景區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海盜為主題的海島洞窟景區,其獨特的海盜文化讓人驚異。根據歷史記載,蛇蟠島曾經是海盜窩,海盜村不僅匯集了千百年來中國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海梟雄」,也招徠了史上「盜」名遠揚的「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北歐海盜齊聚於此。歷史上北歐海盜幾乎是整個海盜界的代名詞,「東海梟雄」、「山海會盟」、「海洋經略」和「北歐海盜」等觀光區再現了當年叱吒海洋的中外著名海盜人物和其種種「盜」跡,為每一個參觀者闡述了一個「盜」亦有」道」的人文內涵。
沿著洞窟內的彎彎山道,下船臺,入道乾港,過象鼻門,我們看到了又一艘「擱淺」的海盜船。該船桅杆斷裂,船上布滿破碎的瓶瓶罐罐,這是一艘因海難、還是因戰火而損壞的海盜船?不得而知。
在玲瓏飛度景區,有一片開闊地,叫觀海長廊,遠眺是碧波無際的大海,近觀是美麗的海濱養殖灘涂和一座幾乎被掏空的採石山體。那裡水洞相連,深入海底,在60多米高的山崖上,海盜們利用自然落差,利用繩索,須臾之間飛速及至,展示了昔日梟雄們的勇敢和本領。
走下「洞窟探寶」的臺階,右拐可以看見在洞中搭建的一個簡易戲臺,是以前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請戲班演出的地方,又稱戲臺洞,洞內有比較好的天然回音效果,猶如安裝了現代音響。
與戲臺洞相連的,是一個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洞窟演藝大廳,呈半月形的洞口,洞口直徑約有二三十米,午後的陽光把整個洞窟照得一片透亮。在洞口的兩張八仙桌邊坐下休息,看洞外山泉淙淙,涼風習習,陽光燦爛地照耀著洞口周圍的每一棵大樹、每一葉小草,海風扇動著碧綠的光芒。在洞窟演藝大廳的左側,是一幅提供給攀巖愛好者鍛鍊的山崖石壁,右側則又是一條悠遠的石徑,供遊客拾級而下,繼續遊覽這一洞窟奇景。
出了海盜村,我們一行還遊覽了野人洞等景點。野人洞因《和蛇蟠島韻》一詩中的「野人家住神蛇頂」得名,野人是指採石工、海盜和島民等山野之人,野人洞即他們當年的棲身之所。「誰言鬼斧神鏤,竟是殘山剩水」,野人洞向遊客們展示的是千年斧鑿後的「殘山」奇蹟,也讓大家體味了山野穴居的粗曠和寫意。
蛇蟠島上風光旖旎,幽穴古洞盤曲交錯,島嶼四周水清蟹肥,可謂「島同人歡,水與情長」,給每一個遊客留下悠長的回味。
初秋時節,神清氣爽。趁著創作採風之際去了一趟浙江三門的蛇蟠島。
在當地朋友的陪同下,走在曲徑通幽的石階上,著實開了一回眼界。據說,發現這個千洞之島蛇蟠島的石窟洞穴,非常偶然。然而就是因為一次偶然的發現,讓三門蛇蟠島吸引了人們驚異的目光,那1300多個大大小小的洞窟,蘊藏了很多至今難以破解的謎團。洞內有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的高敞「大廳」,也有僅容1人的「單身公寓」,洞窟縱橫交錯,使整個山體幾乎被挖空。
我們來到了被命名為「海盜村」的洞窟入口處,名為「東海梟雄」的群雕映入眼帘,難道那些洞窟真是當年海盜盤踞的窩點?帶著些許疑問,拾級而上,步入幽深的洞窟,一幅石窟世界的奇妙畫卷緩緩舒展開來。
蛇蟠島的海盜村景區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海盜為主題的海島洞窟景區,其獨特的海盜文化讓人驚異。根據歷史記載,蛇蟠島曾經是海盜窩,海盜村不僅匯集了千百年來中國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海梟雄」,也招徠了史上「盜」名遠揚的「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北歐海盜齊聚於此。歷史上北歐海盜幾乎是整個海盜界的代名詞,「東海梟雄」、「山海會盟」、「海洋經略」和「北歐海盜」等觀光區再現了當年叱吒海洋的中外著名海盜人物和其種種「盜」跡,為每一個參觀者闡述了一個「盜」亦有」道」的人文內涵。
沿著洞窟內的彎彎山道,下船臺,入道乾港,過象鼻門,我們看到了又一艘「擱淺」的海盜船。該船桅杆斷裂,船上布滿破碎的瓶瓶罐罐,這是一艘因海難、還是因戰火而損壞的海盜船?不得而知。
在玲瓏飛度景區,有一片開闊地,叫觀海長廊,遠眺是碧波無際的大海,近觀是美麗的海濱養殖灘涂和一座幾乎被掏空的採石山體。那裡水洞相連,深入海底,在60多米高的山崖上,海盜們利用自然落差,利用繩索,須臾之間飛速及至,展示了昔日梟雄們的勇敢和本領。
走下「洞窟探寶」的臺階,右拐可以看見在洞中搭建的一個簡易戲臺,是以前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請戲班演出的地方,又稱戲臺洞,洞內有比較好的天然回音效果,猶如安裝了現代音響。
與戲臺洞相連的,是一個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洞窟演藝大廳,呈半月形的洞口,洞口直徑約有二三十米,午後的陽光把整個洞窟照得一片透亮。在洞口的兩張八仙桌邊坐下休息,看洞外山泉淙淙,涼風習習,陽光燦爛地照耀著洞口周圍的每一棵大樹、每一葉小草,海風扇動著碧綠的光芒。在洞窟演藝大廳的左側,是一幅提供給攀巖愛好者鍛鍊的山崖石壁,右側則又是一條悠遠的石徑,供遊客拾級而下,繼續遊覽這一洞窟奇景。
出了海盜村,我們一行還遊覽了野人洞等景點。野人洞因《和蛇蟠島韻》一詩中的「野人家住神蛇頂」得名,野人是指採石工、海盜和島民等山野之人,野人洞即他們當年的棲身之所。「誰言鬼斧神鏤,竟是殘山剩水」,野人洞向遊客們展示的是千年斧鑿後的「殘山」奇蹟,也讓大家體味了山野穴居的粗曠和寫意。
蛇蟠島上風光旖旎,幽穴古洞盤曲交錯,島嶼四周水清蟹肥,可謂「島同人歡,水與情長」,給每一個遊客留下悠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