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張謇創辦的百年小學,更名了,叫……

2020-12-14 南通日報

南通這所百年小學有新名字啦!

近日

南通市港閘區實驗小學官微發布

校徽徵集啟事

崇川區教體局批覆

同意「南通市港閘區實驗小學」更名為

「南通市張謇第一小學」

更名後

學校辦學性質及其他一切事宜不變

為進一步體現學校發展理念、辦學特色,豐富學校標識系統,提高學校文化品位,促進校園文化內涵建設,學校決定面向全校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校徽設計徵集活動。投稿截止時間為12月6日。

港閘區實驗小學位於唐閘古鎮,是由清末狀元、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先生親自創辦並親任校長的一所老校。

1906年11月,為了踐行「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張謇先生創辦了「藝徒預教學校」,後改為「唐閘實業小學」、通棉一廠第一工人子弟小學,1993年更名為南通市港閘區實驗小學。

張謇親題的「忠、信、篤、敬」四字校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積澱,如今的港閘區實驗小學已形成「仁愛、求實、創新」的教風、「博學、善思、合作」的學風和「尊重、勤勉、共融」的良好校風。學校先後獲得「中國名校實驗基地、全國雛鷹大隊、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全國五子棋特色學校、江蘇省實驗學校標準學校、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南通市和諧校園、南通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南通市首批教師專業發展優質學校、南通市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等殊榮。

來源:南通市港閘區實驗小學

編輯:彭小燕

相關焦點

  • 張謇創辦的學校不只在南通,全國這些高校都和他有關
    南通人熟悉的狀元公張謇先生,以一生之力踐行」父教育而母實業「的主張,1902年他在南通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師範學校——民立通州師範學校。而後按照先師範、後小學、再專門,直到大專和大學本科的順序,先後在南通創辦了近四百所小學,和私立南通農科大學、私立南通醫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等三所高等學校。
  • 91年前的今天,創辦370所學校卻破產的張謇去世
    [摘要]1922年(69歲)—1924年,棉花價格暴漲,張謇的紗廠破產。1926年7月17日,張謇黯然離世,享年73歲。91年前的今天,1926年7月17日,創辦370多所學校、最終破產的狀元郎張謇去世。
  • 狀元張謇致力「父教育而母實業」,一個人締造一所城:南通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張謇,這位現在正在被人們重視的晚清民國時期的企業家,他在江蘇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實際上他100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一直影響到現在!他創辦的第一所學校為什麼不是小學?因為要辦小學首先要有師資,所以他選擇辦師範,南通師範是中國第一完整的民辦師範,請了王國維先生和陳寅恪先生的哥哥來做老師。他親手給南通師範學校寫了校訓:艱苦自立,忠實不欺!
  • 潘嶽:張謇,是誰?
    張謇建設了中國第一個擁有城市規劃的近代城市,第一個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的縣級單位,創辦了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所盲啞學校,第一個紡織學校、水利學校、水產學校、航海學校、戲劇學校。第一個公共博物館,第一個氣象站,第一個測候所。他建設醫院、養老院、劇院,扶植了中國第一個科學社團「中國科學社」,他甚至制定了中國第一部《森林法》……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他的政綱。
  • 厚街這三所小學竟是「百年學府」!
    」據《厚街鎮志》記載厚街超過百年歷史的學校有三所分別為河田小學、前進小學、中心小學這三所小學歷經百年風雨滄桑文化底蘊深厚、歷史綿長值得同學們從中汲取力量(1907年),是厚街的第一所小學,迄今已有113年歷史。
  • 傅國湧:「父教育而母實業」 ——張謇的低調理想主義|頭條
    可在120年前的那個庚子年,張謇開始了他在南通新新世界的建設。他說,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之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之眼光。 而張謇是以世界眼光來辦南通一縣的事。南通當時只是一個縣而已,但是張謇卻把它辦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城,教育最發達的一個縣。他親手或間接推動在南通創辦了200多所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他創辦的第一家企業叫大生企業。
  • 張謇:完美的明天,不如不完美的今天
    我第一次來南通,回去以後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南方周末》的2007年3月15日,題目我本來想叫《一個人締造一座城》,這篇文章差不多佔了一個整版,有人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張謇先生的孫子張緒武,他邀請我再來一次南通。
  • 張謇(三)
    在張謇之前,中國的特殊教育多為外國傳教士開辦,其宗教色彩、慈善氣息比較濃烈而教育的味道、康復的理念就稍稍欠缺了些。國人自主創辦的特殊教育學校更是鳳毛麟角。只有盲人劉先驥先生在與張謇創辦「狼山盲啞學校」差不多同一時期,在湖南長沙創辦了「湖南導盲學校」。
  • 滑坡路小學改名續:百年小學重拾「輔仁」老字號
    昨日,漢口輔仁小學正式揭牌,沿用了60年的校名「武漢滑坡路小學」成為歷史,「輔仁」正是該校96年前創辦時取的名字。近期,該校師生發起一場主題為「尋訪母校百年足跡」的活動:尋訪「故人」、親歷者講述學校的故事,通過老照片、老檔案回眸在學校歷史上發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這個活動得到了老校友們的熱情回應。原來滑坡路小學始建於1919年,原名輔仁第四部,乃屬倫敦會英人所捐助。1946年,更名為私立漢口靈光小學。1955年遷址於滑坡路而得名。
  • 聽無錫的雕像講張謇故事,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資訊門戶
    我來無錫,是尋找張謇與他恩師趙菊泉百年未了的師生情緣故事,沒料想,剛開始就似乎要結束。正躊躇間,走來幾位保安。保安不是無錫人,對於我的詢問,幾個人同時一指:「喏,那裡有座張謇讀書的銅像。」不錯,這銅像正是張謇,二十餘歲的青年張謇。原先,張謇讀書浮雕本來不在這裡,而是在大成巷創意市集另一入口連元街小學的後門處。那時,經常有家長帶孩子來到張謇讀書浮雕前,給孩子講述張謇讀書的故事,勉勵孩子苦心讀書,奮發有為,很多外地人到大成巷遊玩時,都會到浮雕前留影。張謇一生有多位老師,但對他影響最大、幫助最大的有三位。一位是趙菊泉,一位是孫雲錦,一位是翁同龢。
  • 張謇:中國輕工業不能忘記的人物
    一個彈丸小鎮進入世界視野,這不僅在當時的中國是唯一的,當時全世界也只有美國的黃石公園。在發展實業取得一定資產的基礎上,張謇又大力創辦教育事業。他主張「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實業所至即教育所至」,這就是「父實業、母教育」的思想。早在1902年7月,張謇即捐資建設通州師範,翌年正式開學,這是我國第一所師範學校,它的建設標誌著中國師範教育專設機關的開端。
  • 張謇論壇2020|高層一再提及張謇,背後有何深意?
    在張謇創下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第一」之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張謇力主中西合璧的新式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應覆蓋全社會而不留任何盲點,應從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教育開始。他自己生活上至勤至儉,卻傾其所有,連續十幾年,一口氣辦了近四百所各種門類的基礎學校,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近代國民教育體系。
  • 【新春特刊】張謇的家風故事:家風世傳 立德樹人
    1895年起,張謇開始走上了「實業救國、教育興國」的道路,創辦大生紗廠,1901年大生紗廠開機生產,並以所獲之利開始創辦教育、慈善各項事業,這時張謇力勸三哥張詧回鄉協助開創各項事業。張詧回鄉後,全力支持張謇的各項事業,先任大生紗廠協理,後任總理。大生二廠創辦後,又任大生二廠協理。大生三廠籌建時,張謇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張詧招商集股,負責籌建工作。
  • 穆稜市這三所優秀的小學,居然兩所都是百年老校,教育底蘊深厚
    前言: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穆稜市的三所優秀的小學,你是否在這三所學校上過學呢?下面跟小編先了解一下穆稜市的教育吧。在2011年的時候穆稜市有兩所普通高中、完全中學一所、初級中學10所等等。那時候有中學教師有1155人,小學教師有1641人。2017年的時候普通高中增加了一所,當時招生有1044人。好了下面小編帶大家欣賞一下穆稜市這三所優秀的小學,其中有兩所都是百年小學。
  • 傳承弘揚張謇精神,培育現代高職人才,江蘇工院設立「張謇聚」圖書館
    9月15日,張謇嫡孫、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張緒武先生一行來到「張謇聚」圖書館,共同研討張謇文化和學校發展。 張緒武一行乘車參觀了富有張謇時代「濠南別業」風格的海門校區,並在學校南門廣場瞻仰學校創始人張謇雕塑。
  • 知行計劃|實踐地簡介——海門市常樂小學
    南通大學「青藍之約」科普教育團本次實踐的地點是在海門市的常樂小學,這所學校歷史悠久,保留和承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傳統。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這所充滿文化氣息的學校…… 學校介紹 海門市常樂小學始創於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清末狀元
  • 張謇的企業家精神是什麼
    救亡圖強的愛國精神張謇將發展實業和教育視為愛國救亡和民族復興的兩大根本。1903年,他與友人說「天下將淪,唯實業、教育有可救亡圖存之理」。張謇認為「國非富不強,富非實業完不張」,「非普及教育不足於救亡」。這是他毅然投身於實業、為國爭權、為民謀利,興辦教育、啟民智、明公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張謇身體力行,融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效國之行於一體。
  • 張謇: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失敗的英雄!
    比如,為了降低棉花的收購成本,張謇就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自己開始種棉花;辦「廣生油廠」是因為國利用軋花下來剩下了許多棉籽;辦「大隆皂廠」是為了利用廣生油廠下腳油脂。張謇創辦的產業鏈企業,還遠不止這些,他所打造的產業鏈是如此的完備,如此的精妙,完全是一種大工業製造的理念,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 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
    他,就是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三個月內,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及張謇的生平事跡,並稱讚他為「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愛國企業家的典範」。張謇是清末狀元,近代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他創辦大生紗廠,開民族輕工業先河,立中華民族品牌。他義利並舉,一生創辦3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