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學是哲學的重要部分,在哲學領域中,構建了一個虛擬世界

2020-12-14 小容帶你看世界

提到哲學,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道德哲學。關於道德哲學這個論題,我個人的結論是審慎而又懷疑的。我們不知道「善」是什麼,倒不是因為柏拉圖認為的原因(存在著太多的無知和障礙),而是因為不存在善」這種東西。這與約翰·奧斯丁認為不存在「實在」這種東西,是一個意思。關於「什麼是好的生活?」

這個問題,我們只有對人的欲望和目標做出一些功利主義式的假設,也許才可能更肯定一些。如果我們做出這些假設,我認為,亞里斯多德和功利主義者都會對我們很有啟發。要創造一種「什麼最有可能對幸福的一生作出貢獻」的普遍理論,是有可能的。

這一理論會表明,在幸福的一生中,追求快樂、發揮潛力、有見地的話語、對他人的承諾對事業和職業生涯的奉獻、接受社會責任和個人義務、終身尊重自然及「美德」,大概會起什麼作用。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雖然這樣一個理論可能合乎規範(即,它可以引導我們作決定,或引導我們培養習慣),但它既不能使任何人變善,也不能使任何人快樂。蘇格拉底認為,如果人們知道什麼是善,就必然會變善,這是錯誤的。不幸的是,雖然人們知道應該做什麼,也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好事或正確的事,可做出來的卻相反。倫理學說可以成為某個論點的一部分,但哲學本身並不能創造正確的行為。

在我看來,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在這一點上也是錯誤的。如果個人以某種方式做事的唯理由來自某一哲學理論,那麼這個人也許會發現,他常常不是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在做事。即使某個人由於受非哲學原因的驅使,已經過上了有道德的生活,倫理學說也只能成為一個引導,而不能成為評價其生活的最終根源。

理論從不做道德評價,只有人才作道德評價。他還向我們表明,在現實生活中,道德問題常常由「理想的衝突」引起,而不是由「我應該做有道德的人嗎?」或「我為什麼應該做有道德的人?」這類問題引起。任何倫理學說都無法解決這些現實衝突,我們沒法希望有哪個學說能做到這一點。

道德懷疑論者說得對,我們不可能發現道德觀的基礎。在我看來,那些聲稱發現道德觀基礎的哲學家(柏拉圖、快樂論者、功利主義者、康德)認為他們已經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是錯誤的。房子沒有根基,狀況會很差,這一點沒錯,可道德觀不是房子。正如當代許多哲學家所總結,基礎主義在知識論方面是錯誤的。因此,基礎主義看起來在道德哲學方面似乎也是錯誤的。

哲學在道德領域裡所起的不是發現道德觀基礎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建構一個世界,它會成為我們的世界,我們身處其中,會擁有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和私人生活」。在這種探尋中,我相信我們需要種道德多元論。我們不要覺得,這種探尋必須只由一種原則指引。相反,我們應該開發一些「道德規劃」的理論體系。康德主義的可普遍應用性原則相對於我們的人際關係來說,可能非常有用。

但相對於自然界來說,可能不但毫無用處,而且還非常危險。揭曉自然界的內在價值,也許用得到斯賓諾莎式的「深層生態學」原則。但同樣是這麼一條原則在涉及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方面,就不如女性主義倫理學提出的觀點那麼有教育意義。

人們應該在什麼時候拋棄某種道德規劃,轉而讓另一種「取而代之」,作這種決定本身並不純粹是哲學理論的功能,儘管哲思可以引導我們做出這方面的決定。所以,在這裡,哲學也像在其他地方一樣,如果我們對她的期望並不太高,她倒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夥伴。而對於這個話題,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大眾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經哲學
    伏羲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源始的鼻祖,後來的近現代西方哲學,多發端於伏羲哲學。老子哲學是對於周文王以前近四千年的哲學的一次極為重要的哲學補述,居伏羲哲學和周文王哲學之中間。孔子哲學是對於周文王哲學的注釋。老子道德經是哲學,這個定義在世界上沒有爭論。凡世界哲學史,其中必然有老子的道德經的哲學一章,至於如何表述道德經哲學,則是千差萬別。我們生活在現代性社會的在世界之中。雖然這個現代性社會構建與規則的制定,當時的中國無法參與。
  • 構建當代哲學主體性
    從哲學視域考察,這種危機主要根源於主體性自身的危機。因此,拯救現代性危機,從哲學上說就意味著重塑主體性。構建合理的主體性,是當代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向。   現代化哲學底蘊是確立人的主體性   近代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實踐課題是現代化;表現在思想理論上,就是現代性的塑造和構建。所謂現代化,是指人類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
  • 在康德之前道德哲學中的「善」是怎麼樣的?
    可以說,至善學說是康德道德學說中除自由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學說,沒有至善學說,實踐理性作為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其目的性就無法完整展示出來。我們從《純粹理性批判》的先驗方法論可以看到,從一開始康德就已經在為他的至善學說勾畫藍圖。因為他已經考慮到了如果在認識領域裡通過對理性的批判取消了絕對知識的話,那麼人類的希望和理想就要在實踐理性之上被重新安置。
  • 推文|看不懂哲學?這份有趣易懂的哲學書單領你入門
    在整個世界忙著探索、開墾、上天、發展的漫長歷史中,這幫哲學家們卻在死磕這個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義……    今日小編為你送上一份哲學入門書單,帶你剝去哲學表面的迷霧,用既系統又通俗的哲學知識帶你領略一番新的天地。
  • 「電車難題」蘊含的道德哲學
    作者在恰當的地方,將哲學家和哲學論述巧妙地託出,既不會給一般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又可以讓讀者體會到這些哲學思想是如何從現實的困境與需要中生成出來的 □冉夷僑一輛失控的電車向前行駛。不料,有五個人卡在軌道上。這時,你恰巧在不遠處,身旁有一個岔道扳手。如果你挪動扳手,電車將被切換到側道。
  • 鄧曉芒:康德道德哲學詳解
    現在國內外關於康德道德哲學的討論非常熱烈 ,特別是在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這樣一個文化轉型、 社會變革的特殊時期 , 所引發的社會道德問題尤為突出 , 以至於在國內曾經掀起過一場關於道德問題和人文精神的大討論。
  • 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規律
    或許,將以「道德」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名之為「倫理學」,本來就是一種中國傳統和中國文化基因,是倫理道德一體、倫理優先的中國倫理型文化傳統的哲學演繹。「道德哲學」的話語重心在「道德」,它將「道德」歸之於哲學並在哲學的層面進行討論,以此涵蓋道德與倫理。然而仔細考察便發現,「道德哲學」也許是一個西方傳統或西方文化偏好,就像「倫理學」是中國傳統和中國文化偏好一樣。
  • 「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我們可以在更多的社會領域、更多的行業間構建倫理治理體系,把德治思想通過治理體系的構建,真正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把政治哲學和應用倫理學的研究成果,真正轉化為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學理支撐、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 哲學六講 | 為什麼要學哲學?
    哲學家最常與大眾發生衝突的領域,便是道德領域。道德往往源自於人們普遍的情感,進而成為人們生活的綱領,它決定了我們不止是生活在「自然世界」,同時更應當生活在「道德世界」當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哲學在最初也推動著「道德」的發展,並力求使它覆蓋全部人類。
  • 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要求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強起來明確了任務、指明了路徑。
  • 道德問題的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研究路徑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認知科學能夠從實證上對哲學的觀點、思想進行證實或證偽,而認知科學的實驗證據又能反過來幫助哲學重新對問題和概念進行定義和解析。更為重要的是,認知科學提供了一個客觀研究途徑,可以用於解決哲學領域存在多年僅能通過主觀思辨推動的爭議性議題。 哲學與認知科學共同攻關的一個最好例子就是道德研究。
  • 哲學對孩子有多重要!學會哲學思考,過有準備的人生
    第五章「對話式教與學」探討了蘇格拉底式教與學的方法,並回答了以下問題:這一章展示了如何用對話式教學來實現教育的社會、道德和認知層面的基本目標。第六章「學校裡的哲學」總結了兒童哲學的關鍵要素,並試圖回答以下問題:第七章「為生活而思考」展示了哲學討論是如何滲透到課程學習和生活的各個領域的,並試圖回答以下問題:● 哲學探究是如何融入課程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哲學?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哲學的困境與中國哲學的前景
    隨著封建君主制的結束,儒家作為國家主導意識形態的功能已不復存在,但其中包含的豐富的道德倫理和治國理政思想,仍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中國共產黨繼承儒學中的優秀文化,但不會延續儒家道統。在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心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中外優秀哲學智慧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可是,市場經濟的需要與國家的需要存在著較大的不同。
  • 黑格爾:哲學領域是一個布滿陰影的王國
    這樣的話,哲學還有什麼價值呢?黑格爾說過,哲學的分歧和多樣不僅對於哲學的可能性沒有妨礙,甚至對於它的存在是絕對必要的、本質的;重要的是對於哲學分歧性的意義進一步去獲得更深刻的理解。但是,最後這句話還是應驗在他自己的身上:他一方面否定任何絕對真理的體系,認為每一派哲學只是哲學發展的一個環節和階段;另一方面又構造成一個自成一體的首尾相連的真理大全,以致於這個真理大全最終還是被他自己的辯證法給揚棄了。在我們看來,整個哲學史是人類精神發展的一條洶湧澎湃的江河,哲學作為真理的生命力和價值性就在於它的奔騰咆哮的過程中。
  • 以自身優勢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原標題:以自身優勢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高校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主陣地,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發揮學科齊全、人才密集的優勢,構建好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發展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服務我們黨治國理政作出更大貢獻。
  • 康德道德哲學的三個層次
    正如他在《道德形上學基礎》中所說的: 「在道德的事情中,人類理性甚至憑藉最普通的知性也能夠很容易就被引向相當的正確和詳盡」,「所以普通的人類理性不是出於任何一種思辨的需要(這種需要,只要那理性還滿足於只是健全知性, 就永遠也用不著它), 而是本身由實踐的理由所推動,就從自己的範圍走出來,邁出了進入到實踐哲學領域的步伐」。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是法官的問題,而哲學家們要問:正確和錯誤的性質是什麼?上述各對相互關聯的問題中,各有一個哲學和非哲學的問題。從它們的對比中不難看出哲學問題總是帶有普遍性。關於特殊事物的問題並不總能構成哲學問題。當一個哲學家似乎正被一個特殊現象困擾時,他實際上是在尋求顯示在這種現象中所含有的普遍原則。如果我們要全面地考察哲學所包括的問題,僅用例子說明是不夠的,必須把這些問題系統地分類。
  •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堅持理論自主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前提 原標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提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
  • 常識道德:哲學分析的起點和終點
    常識,英文作common sense,德語中對應的詞是Gemeinsinn,也被翻譯為「共通感」。常識道德是人類普通理性在道德領域的一種體現。它訴諸健康的理性或者健康的知性,把從這些能力中獲得的道德原則看作第一原則,並不認為有必要從哲學上對這些原則進行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