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邊灣心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瞧不起老一輩?

2020-09-25 井邊灣心理諮詢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耐煩,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經常能夠感受到子女的苛刻。

例如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在孩子看來,智慧型手機是一種無比簡單工具,只要&34;就能夠做到一切事情。

他們對於老人的笨拙感到不可理解,看不起他們的智商,認為他們老糊塗了,但其實並非如此。

如果把時光倒退幾十年,是父母不厭其煩地在教自己的孩子,那時孩子也顯得很笨拙,但父母卻總是很耐心。

年輕人對於老人的苛刻要求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只要老人做錯了事情,或是不能解決某個問題,都有可能會引起子女的不滿,這種現狀的背後首先是社會角色因素在起作用。

如果沒有親自當一回父母,那就永遠也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有多麼偉大。

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把父母的一切行為當成理所當然,潛意識中認為父母原本就是&34;。

然而沒有人天生是&34;。很多年前,母親可能是嬌生慣養的小女孩,什麼也不懂,只知道玩耍和享受生活,對於照顧孩子、無私奉獻更是一竅不通,也根本沒有想過。

孩子的出生改變了一切,父母開始發生了奇妙又偉大的變化。

父親變得更加沉穩、有責任心,為了孩子他們可以整夜不睡,孩子生病他們比誰都冷靜又充滿智慧。

他們更加體會到妻子的艱辛,工作上也更加努力,為了家庭他們可以不顧一切。

而母親漸漸變得賢惠,她們開始嘗試學做飯、帶孩子,並且願意為了孩子學習育嬰知識以及學著獨立地去解決問題。

孩子的出生就意味著父母開始與孩子一起成長,變得更加完善且完整。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無知,小時候,父母不顧他們的笨拙,耐心地教導他們,當他們長大之後,卻嫌棄父母太笨拙,言語間變得刻薄。

這種行為無疑是很不應該的,年輕人應該學著像父母對待自己一樣去對待父母,也是為自己成為父母做好準備。

從道德倫理方面來講,年輕人對父母的苛刻是不妥當的,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父母的笨拙其實另有其因。

與前幾個階段相比,成年晚期的認知活動具有三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是退行性的變化,即認知發展的總趨勢是下降、衰退,而不是增長、發展,這意味著老年人在聽覺、視覺、反應速度、思維靈活性等方面已經遠不如年輕人。

其次是持續性,即心理發展並沒有停止,而是在持續進行,例如晶體智力依然在不斷發展。晶體智力指的是後天的能力,是由不斷積累的知識經驗形成的,例如&34;&34;就是在形容老人在某些方面依然很強。

第三是差異性,即老人在感覺、知覺方面衰退的速度非常快,甚至在中年期就開始大幅衰退,比如老花眼、聽力下降等等,但在思維方面則衰退較慢,衰退開始的年齡也比較偏大。

差異性還表現在個體差異上,例如身居高位的領導、企業管理者,他們很多都是高齡老人,但他們比普通老人具有更強的能力,相比而言普通老人在各方面都衰退較明顯。

總之,年輕人對於老人的苛刻要求是不合倫理,也不合道理的。老人不能靈活使用智慧型手機並不完全是因為時代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因素,例如記憶的衰退,即使子女給老人詳細講解了操作步驟,老人也可能會忘記,他們的回憶能力已經遠低於年輕人。

此外,對於老人來說,他們對日常生活的記憶要好於其他方面的記憶,相比於操作智慧型手機,他們對那些炒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記憶更好。

所以年輕人沒有任何必要去強迫老人做一些事情,如果老人離不開手機,就應該用更多的耐心去教他們。

每個人都會變老,心理機能的衰退也無法避免,對父母耐心點就是在回報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情。

相關焦點

  • 井邊灣心理:拿什麼來面對你的缺失感
    這是井邊灣心理想要告訴給大家的。井邊灣心理了解到他們獨立也就意味著,自己的需要,由自己來滿足。到這時,親子關係的依戀會變得更為平淡,個體自己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在浪漫的愛情裡,我們會發現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是如此的想念。井邊灣心理希望大家再被需要可以及時的被滿足,我們的渴望可以第一時間被看到。當我們回過頭的時候,發現已經離不開這個人了,一旦離開了對方,就會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惆悵。
  •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
    井邊灣心理教你如何挑選心理諮詢師計算不是問題,而判斷不同結果的優劣才是問題。——《圍棋心理學》戴耕一個人決定去做心理諮詢,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對心理諮詢行業完全不了解,就壓根不知道怎麼選擇心理諮詢師。什麼叫心理諮詢師的流派?那就要先問問你對心理諮詢的期待是什麼。有很多人的期待是通過拋出問題,心理諮詢師告訴你該怎麼辦,然後就OK了,而且最好3次以內解決。這種事99%不可能發生。因為成長本來就意味著你要先過一段比原先更困難的日子。原來你可以躲在你的殼裡,現在,恭喜你,你決定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了。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好玩,甚至有些雞糟。
  •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井邊灣心理常在後臺看見用戶求助,「我這個情況到了要見心理諮詢師的程度了嗎?」「找心理諮詢師意味著我病得很重了嗎?」從井邊灣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有的人,可能從初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感受到一些「不對勁」,在學校和家庭有限的環境中了解非常局限的關於心理諮詢的東西,直到大學成年之後,有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去確認去了解,有一天可能才會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我想找一位心理諮詢師。
  • 井邊灣心理諮詢為你職場所向睥睨保駕護航
    近年來井邊灣心理諮詢發現,諮詢職場問題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且大多是經常被上司罵該怎麼辦?現在想來,是恐懼和自卑讓我選擇性屏蔽了早已存在的傷害,讓我整日活在自我懷疑中難以自拔。井邊灣心理諮詢發現,很多人在聲援Yamy的同時,也紛紛表示自己在工作中有很多類似經歷。
  • 井邊灣心理:大女主不拍「茶藝照」,不走「好嫁風」
    為什么女生們的心理如此奇怪呢?——我罵你,但不妨礙我向你學習!這是一種心理問題嗎?是的!井邊灣心理諮詢成立以來,我們見過許許多多心理矛盾的案例,,建設心理人文關懷的「陽光企業」,針對不同心理問題客戶實現專業化,個性化心理諮詢服務管理。
  • 井邊灣心理諮詢|家暴是一種精神疾病,三成已婚婦女曾遭家暴!
    井邊灣心理諮詢最近聽的最噁心的玩梗就是「化糞池警告」和「絞肉機專治不服!」連續看了幾天杭州殺妻案的新聞報導,井邊灣心理諮詢越來越感覺到,我們的社會需要心理諮詢!為照顧受害者家屬的情緒,也為了防止有人模仿作案,警察並沒有公布許某某處理屍體的細節。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看書沒老一輩多,卻普遍看起來更加有知識有文化...
    其實,年輕人這種走馬觀花的碎片化學習,對增加知識面,積聚更多資訊常知是有好處的。但卻有一個大大的缺陷,就是知識增長了,智慧的增長卻因欠缺思考成為了無源之水,難以長進。
  •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更不願意生孩子了,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孩子#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更不願意生孩子了,這是為什麼?①撫養孩子壓力過大如今要想讓一個孩子茁壯成長,背後必然要付出比過去更多的金錢支持。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而如今由於社會發展迅速,可獲得的外在條件越來越多,需要支付的金錢也就越來越多。養一個孩子不再是讓他吃飽穿暖,各方面的教育和對孩子眼界的提升都成為了剛需。
  •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不會「寫字」
    隨著現在的網絡和電子產品發展的越來越迅速,手機上的輸入軟體層出不窮,現在就連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一輩,都學會了用手機去打字表達自己的意思。漸漸的不會「寫字」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陋習。電腦上「寫字」的方法有許多:拼音五筆,甚至是手寫等等,字體也可以設置的:隸書,楷書甚至多功能藝術字、的變化多樣都可以自行變換,他們可以代表不同符號和有意思帶創意的廣告字眼,會顯得更清晰明了,能夠讀懂你想表達的含義。
  • 為什麼老一輩帶娃看起來比現在的父母更輕鬆?原因你想像不到
    因此,有人發出質疑:為什麼老一輩帶四五個孩子都可以,而現代父母帶一個娃就像在伺候祖宗?那麼,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老一輩帶娃和當代父母帶娃之間的區別吧!老一輩對育兒認知很匱乏,不像現在可以通過多方面渠道獲得知識,他們很難考慮到健康成長。他們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等大了才會注重教育。所以老一輩帶出來的孩子,質量都不怎麼高。由於孩子的童年被忽視,在長大後都比較缺愛。
  • 為啥現在女性懷孕越來越難?原因很普遍,年輕人別不放在心上
    所以我真的覺得,現在懷孕難真的已經成為很普遍的一個現象,而且越來越趨年輕化。年輕人從小的生活環境差現在整體自然生活環境都比較差,環境汙染嚴重,很多年輕人從小接觸的就是汙染水和汙染食物,還有一些轉基因食品等。這些客觀因素造成了人身體整體素質下降,這也是是造成生育危機的隱患,導致很多身體素質不太好的年輕人懷孕難。2.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宅了?
    然而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在嚮往遠方,也不再去流浪,反而選擇宅在家裡。微博上營銷號的段子完美概括了當代年輕人的周末宅文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宅?現在一條微信一段語音只需要手指輕輕一點,對面就立刻「叮」的一聲收到。似乎就連交朋友,也變得更加順遂無阻,比如抖音,比如微博,我們可以在上面任意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生活,它讓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被點讚,被圈粉。一些網紅從這些社交軟體中被大眾熟識脫穎而出。《2017全球網絡社交調查》的數據顯示,全球網際網路用戶總數為38億人,使用各種社交網絡的用戶數為30.28億人。
  • 為何現在年輕人普遍愛喝咖啡,卻很少有喜歡喝茶的?答案在這裡!
    為何現在年輕人普遍愛喝咖啡,卻很少有喜歡喝茶的?答案在這裡!現在的80、90後已經是時代的弄潮兒了,他們在社會上發光發熱,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年輕人該有的模樣。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愛喝咖啡,對許多咖啡品牌都了如指掌,談論起價格和味道都能信手拈來,說的頭頭是道,而對於茶,卻所知甚少。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卻少有人往深處想這到底是為什麼。
  • 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舉例3條。1:父母說:好好學習,以後考上一個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後每天就可以吃喝玩樂,談戀愛,而且畢業後就能分配工作,走上人生巔峰。小時候父母經常這樣對我說,我也這樣做了,整整奮鬥10多年,高考成績也很不錯,直接被一所985學校錄取。
  • 知乎熱門: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
    前兩天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麼?老實說,這個問題戳到我的痛點。我大學之所以選擇工科,和老一輩的影響密不可分。在老一輩看來,只要是「吃苦」,就會有出路,人生就會有希望。他們不管你現在做的事有沒有價值,假如你不能有始有終的做一件事,那就是吃不了苦,他們又會給你講一堆大道理。這種把自虐當上進,把「吃苦」這一行為本身當成出路的想法,真的坑苦了很多年輕人。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普遍變得非常「沒上進心」了
    【佛系工作】,被老闆罵就說知道了,被同事表揚就說哦謝謝,我現在被槓精找茬都是心如止水,人坐在電腦前,心已經躺平了。【佛系談戀愛】見誰都不心動,心已經提前出家了,真的有了喜歡的人也不敢主動,發朋友圈就點個讚,遇見就打個招呼,錯過就是命,在一起都是緣。
  • 井邊灣心理: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這一類人,需要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療。心理諮詢中絕大多數人,是匱乏加衝突的混合型的。4) 幼稚與成熟中國現在還保留著一些農耕社會的傳統,大家意識和潛意識都認為,年紀大的人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所以&34;享有某些&34;,是心理上的某種預設&34;,使他們對年輕人有某種優越感。
  • 現在的年輕人為何普遍早衰
    現在你出去,尤其你去賓館、飯店,拿出來的東西全都是冰凍的,要想吃常溫的,不冰的反而不容易。所以你看現在這個時代寒涼的東西充斥得太厲害,這些東西都是損陽的啊!作為中醫我們不能夠輕視這些因素,這個是很有影響的。你開的中藥為什麼沒有作用?你要考慮有沒有這個因素在內。
  • 為什麼老一輩生養孩子很容易,現在的女性動不動就生孩子警告?
    本期,我們將來一起討論這個話題,我將為你深度拆解:都是生孩子,為什麼老一輩看起來很容易,現在的女性動不動就生孩子警告?如果你能明白這背後的原因,相信對你以後相關的決策都會有所啟發。 老一輩女性受傳統影響較大首先,我們先說對於生養孩子,為什麼老一輩看起來很容易。在我看來,是因為老一輩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比較大。
  • 與上一代人相比,當代年輕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嗎?
    近年來,年輕群體中的抑鬱症愈發普遍,「成年人的崩潰」成為多數人的共鳴和發洩,甚至或為情自殺或為鬱鬱寡歡而死的人接連被報導出來。不是當代年輕人比以往年輕人的心理承受力差從新聞和書籍裡得到的印象是60-70年代,自殺遠比現在頻繁,比如文革後的傷痕文學中&34;是個屢見不鮮的主題,80-90年代農村喝農藥自殺過於頻繁已引起中央和聯合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