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富裕的小鎮,靠種蘑菇帶全村致富,周邊村民羨慕不已

2020-12-19 維咀旅遊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使自己富有,有些村莊靠自己的特色賺錢, 比如村子裡特有的產物等,或者慢慢成為旅遊勝地,用風景吸引人們參觀,牽引周邊經濟等,是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東北最富裕的城市。

與海林市風景名勝區相比,海林鎮中更吸引人們興趣的是裡面的蘑菇, 這裡大部分房子都種蘑菇,富含優質香菇,也被稱為中國香菇之鄉, 據說只要在鎮上賣蘑菇,一年就能賺幾千萬元以上, 這也是東北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被親切地稱為「蘑菇村」。

可以說種植蘑菇帶動了海林町的經濟發展,周邊的村民們也羨慕, 最初,海林町也是比較普通的地方,從開始種蘑菇開始,就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種蘑菇意外地賺了這麼多錢,沒想到經過村民的不懈努力,大家都富起來了, 鎮上有很多蘑菇基地,為做好蘑菇創造了完美的栽培環境。

其實大家去海林市旅行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個去海林鎮, 在這裡可以了解更多蘑菇的生長知識, 帶孩子的話,順便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在玩中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很有趣, 另外,鎮的周邊也有很多景點, 大家去過海林町玩嗎? 你們覺得那個怎麼樣?

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美景,感悟不同的人生,跟著小編一起旅行吧,下期你想要看哪個城市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龍登彪:讓全村人都種上「致富樹」
    ,叩開致富之門。返鄉治貧 鑿壁修路解難題  2006年以前,白家村茶子巖組至老棚組沒有公路,周邊130多戶群眾過著肩挑背馱的日子,僅靠一條一人通行的毛草路出行,翻山越嶺個多小時才能來到交通要道。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於是把打工錢全部拿了出來,並邀約村民唐政權和龍連學,共籌集資金1萬餘元,發動群眾修路。「剛開始,村民們都不抱希望,但我們依然幹得火熱,許多村民看到我們的勁頭,也紛紛參加進來了。」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鍾建成:不等不靠,小蘑菇也會創造大財富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帕熱扎提 通訊員何承強報導)4月9日,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那仁和布克牧場圖拉村村民鍾建成蘑菇培養基地的大棚裡,一堂特別的現場培訓課,讓前來學習的22名村民收穫多多。  「一樣都是農民,我們的收入比鍾建成差遠了。
  • 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原標題:劉傑:帶領村民致富是沉甸甸的責任 有這樣一位村支書,他自己出錢辦項目,帶領全村百姓共同致富;極力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百姓致富本領,短短兩年多,硬是把一個後進村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 天津市寧河區:好生態為村民打開致富門
    曾經,周邊部分村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在七裏海核心區內私自挖坑養魚、養殖七裏海河蟹,對七裏海整體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為此,寧河區創造性地發行了90億元生態債,用於七裏海溼地修復保護,實施土地流轉、生態移民、引水調蓄等十大工程,在還七裏海溼地碧水藍天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拓開了新的門路。
  •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幸福東北】吉林鹿鄉鎮:發展特色產業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中國網  作者:丁素雲  2020-09-21 18日,「幸福東北」主題活動記者一行來到雙陽區鹿鄉鎮劉家村盤古
  • 56歲村支書帶全村致富:村民種地一年收成僅2萬,如今賣魚竿銷售2000萬
    全村人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開奔馳車,住縣城裡的大房子,接待無數慕名而來的外國商人。 然而,就在6年前,這個村子的村民賴以生存的方式,還是種梨樹和外出打工,全村見不到幾個年輕人。 這一切的改變,要從西乾泊村現年56歲的村支書陳雷說起。
  • 小蘑菇做出大產業
    翻開蘑菇大棚的土壤,基本都是沙礫。「這沙地沒什麼肥力,存水也很差,以前種莊稼產量很低。」釣魚臺村黨支部書記朱玉建說,通過土地流轉,村裡將土地集中,建設蘑菇大棚,效益顯著,村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朱玉建說,村裡發展了近100畝的蘑菇種植產業,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這裡的香菇不愁賣,只要保證質量,企業就過來收,並定期與合作社結帳,合作社再把收入分給我們。」釣魚臺村的村民們表示。朱玉建介紹,計劃繼續擴大蘑菇的種植面積,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達到200畝以上。
  • 「輪椅書記」張運波:用健康人一半的身高丈量全村致富新高度
    張運波帶領農戶研究水稻種植品種和訂單銷售情況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長春報導時至冬季,東北農村已進入「窩冬期」,然而,49歲的張運波仍享受不到半刻清閒。為了實現這個願望,我帶領全村百姓從扶貧、脫貧到致富,走了整整20年。」11月11日,張運波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據記者了解,團林子村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下轄的德惠市朝陽鄉,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該村的經濟發展一直相對落後,尤其是村裡的十餘戶殘疾人家庭,生活一直很困難。
  • 夏邑縣密織產業扶貧網致富路上盛開「五朵金花」
    工人在郭店鎮種鴨孵化基地檢驗準備出售的雛鴨。苗育才攝北嶺鎮青年農民韓二飛夫妻靠種植8424西瓜走上致富路。夏天攝火店鎮文化產業園內,村民正在加工宮燈。紅紅的燈籠象徵著紅紅火火的日子。很多種植大戶還紛紛到周邊縣市租地。現在該村在外租地的有200多戶,租地面積超過1萬畝。村裡年收入超百萬元的種瓜大戶大有人在。從劉集村開始,北嶺鎮西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現已發展到3.8萬畝。該縣從新疆農科院哈密瓜研究所引進的早佳8424西瓜種源,一舉成為當地西瓜的當家品種,並冠名「夏邑西瓜」這一區域公用農產品品牌。
  • 特克斯縣:從「空殼村」到「富裕村」 看喀拉託海鎮的脫貧經驗
    喀拉託海鎮是伊犁特克斯縣一個偏遠鄉鎮,三年時間,喀拉託海鎮從全縣最貧困的鄉鎮,一躍成為全縣最富裕的鄉鎮,為什麼會有這樣「跨越式」的轉變呢?  用黨建築強戰鬥堡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貧困村「窮根子」久拔不掉,基層黨組織的軟弱渙散是其中一大主要原因。
  • 河南老人帶全村造假,仿製品遠銷海外,800戶村民因此脫貧
    方興慶由於當地老百姓基本上是靠種地為生,所以家中的勞動力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方興慶跟著父母種了兩年地後發現,靠種地完全無法過上富裕的生活。種地一年的收成,僅僅讓大部分家庭維持在溫飽的狀態。因此,方興慶決定出門打工。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李哲:盡全力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走在村裡,看到全村人的貧困狀況,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  「一定要讓全村村民脫貧致富!」李哲靜下心來,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他把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迥異、沒有交通工具、食堂不能正常運轉等困難視作難得的學習鍛鍊機會,很快就掌握了眾多新技能。短短幾個月,他就從帥氣精幹的書生轉變為皮膚黝黑髮亮的高原漢子,順利完成了人生「華麗」蝶變。
  • 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原標題: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喝的是優質山泉水,吃的是標準全價料,住的是「中央空調房」,呼吸的是綠水青山間的新鮮空氣
  • 一杯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靠什麼鄉村振興?
    千年黃酒釀出億元致富路,土城村實現鄉村振興!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土城村,看她是如何做好酒文章,走出致富路的?一、土城村的成就湖北房縣土城村位於房縣北大門,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南觀神農架、北望武當山,以盛產黃酒而聞名。
  • 51歲的農場主王維美在半丘陵地上種植超20種葡萄,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安丘市輝渠鎮雹泉村衡野農場51歲的農場主王維美不斷探索嘗試,在半丘陵地上打造葡萄園區,種植了超20種葡萄,產量雖不高,但因品質好,產值很高。她不斷擴大葡萄產業鏈條,帶動周邊村民致富。如今正是葡萄豐收的時節,記者在葡萄架下面,聽她分享豐收的喜悅。
  • 村支書金玉琴:樂為村民貼心人 甘當致富「領頭羊」
    新華社合肥4月1日電題:金玉琴:樂為村民貼心人 甘當致富「領頭羊」新華社記者王立武安徽黟縣紅星鄉紅光村,「傳黨情 聽民意 促和諧」九個鮮紅的大字醒目地懸掛在「金玉琴黨代表工作室」的正前方。村黨支部書記、十九大代表金玉琴每月10日定期在這裡接訪黨員群眾。
  • 河南尉氏:小蘑菇撐起村民 「致富傘」
    2020年11月29日,河南省尉氏縣邢莊鄉大廟楊村,一位村民在扶貧基地蘑菇大棚裡採摘蘑菇。  近年來,大廟楊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投資近1000萬元興建了佔地70000多平方米的蘑菇生產扶貧基地,新建蘑菇生產大棚130座,並採取村支部+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近百個村民和23個建檔立卡戶就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新華網發(李新義 攝)
  • 紅松菌產業撐起「致富傘」 80後小夥打開「致富門」
    :他當年千辛萬苦跳出「農門」,在廣東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可是最終還是選擇回鄉創業,幫助大家共同致富。在東山鎮蘭家村華容縣潤鼎紅松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紅松菌種植基地,鬱鬱蔥蔥的松樹林中,一陣陣蘑菇和清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一朵朵拔地而起、貌似熊掌的蘑菇如花一樣綻放,猶如一把把撐開的「小傘」,模樣甚是可愛喜人。這裡每天都有幾十個工人忙著種植或採摘紅松菌。幾年前,黎執乾通過在外打拼、努力,在廣東成立了廣東容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 新疆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種好薰衣草 脫貧又致富
    已脫貧的村民侯毛毛揮汗忙碌在花田中。「種一年薰衣草抵3年玉米的收入。以前靠種這種紫花花脫了貧,現在還要讓紫花花帶一家人過上小康生活。」說起眼前成片的薰衣草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64歲的侯毛毛喜上眉梢。霍城縣所在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屬於新疆旅遊、水土等多種資源富集區。當地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鄉村振興後勁十足。
  •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南花樓村黨員張建髮帶領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 室外乍暖還寒,開原市慶雲堡鎮南花樓村村民張建發家的鮮花大棚裡卻暖意融融,美麗的太陽花絢爛綻放。張建發擁有6個鮮花大棚,年收入30餘萬元。他也是一名有著7年黨齡的黨員,致富不忘鄉親,帶領20多戶村民走上芬芳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