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搞起了收藏。但收藏需要專業的知識,否則很容易讓人欺騙。為此,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鑑寶的欄目。而在河南有個村,生產出的青銅產品,甚至連專家都難辨真假。為何這個村的人這麼牛呢?只因村中有一個人,那就是方興慶。
方興慶生存環境
在河南省洛陽市南50公裡處,有一個村莊,名為煙雲澗村。傳說當年王莽派兵追逐光武帝劉秀時,無處藏身的劉秀夜宿此地,看到這裡風光秀麗,煙雲縹緲,便忍不住讚嘆了幾句。後來劉秀當上皇帝,便給這裡改名為「煙雲澗」。當地老百姓,有時也稱這裡為煙澗。煙雲澗南靠九皋山,東面有丘陵,西面有伊河,地理位置優越,農牧業發達,方興慶便出生在這裡。
由於當地老百姓基本上是靠種地為生,所以家中的勞動力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為了多種兩畝地,很多家長都讓孩子早早輟學回家。方興慶跟著父母種了兩年地後發現,靠種地完全無法過上富裕的生活。種地一年的收成,僅僅讓大部分家庭維持在溫飽的狀態。因此,方興慶決定出門打工。
方興慶接觸古董
因為沒啥文化,所以方興慶在社會上也是四處碰壁,最終找了一個工廠幹活。一次偶然的機會,方興慶接觸到了一個古董商人。從商人的口中,方興慶得知,這一行利潤很大。心動不已的他開始四處留意古董。說來也巧,不久之後,方興慶便收到了一枚古銅鏡。唯一的遺憾就是,銅鏡有些破損。
方興慶找人看了一下,說是如果將銅鏡修補好,能值不少錢。於是,方興慶便找到鎮上的銀匠,打算與他一起修補銅鏡。經過二人的多次試驗,終於以現代化學方法對銅鏡進行了修補。銅鏡修補好後,方興慶找專家進行鑑定,連專家都沒有看出破綻。銅鏡出手之後,方興慶便從工廠辭職,全身投入古董仿製行業。
方興慶教全村人造假
方興慶找人建鍋爐,刻模板,風風火火地幹起了古董仿製品的工作。儘管一開始產量不高,但當時一件工藝品的收入,已經頂得上普通農民一年種地的收入。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方興慶還整日泡在博物館裡,回來後就將文物的樣子畫下來,進行仿造。隨著時間的積累,以及技術的成熟,方興慶的手段已經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1991年,多地機場都出現了走私的「青銅器」,專家鑑定為商周時期文物。警方通過調查,找到了煙雲澗村,並見到了方興慶。直到此時,他們才知道,這些青銅器都是仿製品。而方興慶則一口咬定,自己一直賣的就是工藝品,並未造假。所以警方拿他也沒辦法。此事之後,方興慶乾脆擴大規模,將自己的的技術交給了全村人。
煙雲澗村當時3318人,有2000多人直接或間接從事仿古青銅器製造。他們已經形成產業規模,靠仿古青銅器製造,帶動了全村經濟,有800戶村民因此脫貧致富,產品甚至賣到了海外。經過多年的積累,煙雲澗村已經成為中國「青銅第一村」,享譽海內外。而方興慶則琢磨著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大家認為方興慶的行為是對是錯呢?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