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學習毛澤東關於理論創新問題論述的...

2020-12-13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從根本上說,是把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的實際,使之得到發展並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科學命題,並且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作出了深刻論述。他認為:「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頁)

怎樣才能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正確地結合起來,實現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呢?從毛澤東的有關論述中,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值得著重注意:

第一,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它的立場、方法。

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這是我們進行理論創新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所以我們要「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1957年3月,毛澤東在一份材料上所說的「黨員在理論上懷疑或反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個別原理是否允許?如果根本懷疑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經濟學或社會主義理論,可否留在黨內?」這句話旁邊,作了如下批註:「前者是肯定的,後者是否定的。」我們所說的理論創新,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發展。離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創新就根本無從談起了。

但是,馬克思主義是行動的指南,而不是只需死記硬背、機械複述的教條。所以,「要分清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對於在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內曾經流行過一種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聯經驗絕對化和共產國際指示神聖化的錯誤傾向,毛澤東是堅決反對的。他認為:「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專門模仿;一種是有獨創精神,學習與獨創結合。」(《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頁)我們必須把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與獨創、堅持和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第二,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毛澤東講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一。」(《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26頁)

這裡所說的中國實際,是指什麼呢?這涉及三個基本的方面。

首先,是指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是指中國社會的性質,包括社會的經濟結構和上層建築,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及其特點,社會的階級階層結構和社會各階級階層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及其相互關係,等等。同時,也是指當前運動、當前工作的特點及其規律性;經濟、社會、政治、軍事、文化、黨務各方面的動態;等等。此外,也應當包括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口、資源、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包括宗教信仰)等的狀況。

還應當注意到,中國本身不是離開世界的一種孤立的存在。要認識和把握中國的國情,不能不考慮中國所處的時代條件及其特點,不能不考慮它在整個國際格局中所處的地位,不能不考慮它與世界上各種力量的關係,等等。

科學認識和把握上述情況,是正確理解和處理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進行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其次,主要是指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以及在這種實踐的基礎上所積累的經驗。人的正確思想是從社會實踐中來的,只有科學地總結新的實踐經驗,才有可能進行新的理論創造。這裡所說的實踐經驗,既包括正面的經驗即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反面的經驗即犯錯誤和遭受挫折、失敗的教訓。前者指明什麼樣的想法、做法是可行的,後者指明什麼樣的想法、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樣人們的認識才能達到全面。毛澤東講過:「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於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頁)實際上,進行理論創新,就是毛澤東所說的「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 (《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頁)

再次,是指中國的歷史文化。這裡所說的歷史,主要是指中國社會以往的發展過程,以及中國人民在這個過程中所積累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等方面的經驗,國家治亂興衰的教訓等等。這裡所說的文化,主要是指從事理論創造必須批判地加以繼承的優秀文化遺產,必須有選擇地加以利用的以往的思想材料。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一個決定中就明確論述了「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的思想。(《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頁)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第三,把調查研究作為理論與實際相聯繫的中間環節。

「共產黨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和掌握政策兩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謂認識世界,後一件事就是所謂改造世界。」要做好這兩件事,都離不開調查研究。所以,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期講過:「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頁)在總結「大躍進」的教訓時,他指出,「過去這幾年犯錯誤,首先是因為情況不明」,「不做調查研究了」。為了解決問題,就「要做系統的由歷史到現狀的調查研究」。(《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254頁)

進行調查研究,就是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的過程。只有經過調查研究這個中間環節,我們才能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正確地結合起來,從而「創造新的理論」。脫離實際,閉門造車,或者簡單抄襲外國套路,是同理論創新的要求背道而馳的。

歷史表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是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通過調查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研究和總結黨和人民集體奮鬥基礎上積累的豐富經驗,批判地繼承和汲取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遺產,才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從而為中國人民鍛造了革命和建設的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增加了新的精神財富的。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說過:「我們的實踐超過了馬克思。實踐當中是要出道理的。」所以我們「要產生自己的理論」。由於實踐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理論也應當隨之不斷向前發展。所以他還對與會同志說,「你們應當超過我」。

1962年,毛澤東講過:「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鬥爭。」(同上書,第302頁)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面臨著總結這些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新鮮經驗、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使命。

毛澤東關於理論創新的論述,已經被長期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於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仍然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普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黨的創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就必須找準官兵思想認識的疑惑點,加大理論武裝力度,提高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度,提升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同感。
  •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
    但是,對於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矛盾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或較少論及。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是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特別是完整提出了社會主要矛盾概念,並全面系統地論述中國近代以來的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上,則發生了反覆和失誤。
  • 黨的創新理論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切實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進程,引導廣大群眾學習、認同新時代黨的理論發展的創新成果,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深入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延安整風期間,正是通過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學習,提高黨員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才形成思想和行動的統一,達到空前的團結。就如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鬥力量,並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
  • 堅持理論自主 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共產黨的95年,也就是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的95年。黨領導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理論自主,與時俱進地推進理論創新,不斷形成獨創性的理論建構。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理論特質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當代中國國情黨情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創新升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既要全面、科學、系統的把握其思想精髓、核心要義、科學方法論,還要深刻認識其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鮮明理論特質和理論品格。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指南,賦予課程思政建設理論認知、方法認知和精髓要義,同時推動新時代高校辦學治校的改革創新。
  • 專家學者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重要論述
    原標題:專家學者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重要論述 日前,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全國黨建研究會教學與研究專委會聯合主辦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在遼寧瀋陽召開。
  • 新時代領導幹部增強創新思維能力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要求
    一、領導幹部增強創新思維能力是著眼於歷史和現實提出的重大命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思維的重要論述蘊含著問題意識、歷史眼光、理論情懷和實踐意識,凝結了對中華民族歷史興衰啟示的反思,對中國共產黨人優良傳統的繼承,對世界現代化進程一般規律的把握,以及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從「四個立足」的角度來理解,才能夠更好地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反覆提出要堅持創新思維。
  • 新時代意識形態理論創新的方法論特徵
    【內容提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形成了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時」「勢」交融的戰略視野、「局」「事」統籌的問題意識、「度」「效」兼顧的理論思維和「破」「立」協同的實踐理路,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形成了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
  • 課程思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
    近年來,全國高校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逐步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形成生動實踐,結出可喜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帶來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實踐創新,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科學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集中概括為「
  • 理論武裝必須以問題意識為導向
    毛衛平   【摘要】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理論武裝的根本。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貫穿於理論創立、創新和運用的各個環節,是當前理論武裝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關於同一性這個矛盾的根本屬性,毛澤東同志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有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兩個基本的含義,分別對應事物的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從革命戰爭年代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看,相互轉化的質變狀態是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研究矛盾問題的落腳點。因此,「共產黨人的任務就在於揭露反動派和形上學的錯誤思想,宣傳事物的本來的辯證法,促成事物的轉化,達到革命的目的」。
  •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摘要】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守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更不能輕視如何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接受黨的創新理論這一現實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只有「愛聽」「願聽」「聽得進」,黨的創新理論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才能不斷散發出強大的真理力量,也才能切實入腦入心,發揮出同心同向的無窮力量。
  • 楊應森:心中的坐標——火箭軍某團班長俞細文學習踐行黨的創新理論...
    (圖為俞細文正在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劉明松攝)2020年11月的一天,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試驗訓練基地的講臺上,一位佩戴四級軍士長肩章的中年軍人,正在給數百名參加集訓的中高級士官授課。這位授課的「士官理論教員」,其實也是一名參加此次集訓的學員:火箭軍某團班長俞細文。
  • 夢想從學習開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的重要論述
    我們黨是在學習吸收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成立的,自成立起就自覺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光輝旗幟,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黨在學習上的第一次理論創新,與黨相伴而生。從理論上看,它初步規定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使黨的全部理論建構和發展有了正確方向和科學的邏輯起點。
  • 在知行合一中用好科學指南——論解決創新理論「用得上」的問題
    不論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等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還是「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並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學習的目的全在運用」等黨的領袖關於學習的精闢論述,都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學是手段,用是目的。
  • 人民日報評論員: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重中之重...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人民日報1月11日評論員文章: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重中之重——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重要講話只有理論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論上堅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堅定
  • 黨的七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貢獻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對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與革命實際的科學指導思想。  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指示:要宣傳「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各項學說和主張」。
  • 堅定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推動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堅定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推動民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12-10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的三大要點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政治的高度和理論的視角,全面系統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中,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法治的論述最為全面、最為系統,也最為深刻。
  • 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普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的宣傳普及,是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意識形態建設的「最後一公裡」。當前,做好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宣傳普及工作,必須積極因應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和現實要求,不斷創新和發展理論宣傳普及的方式方法。第一,注重通俗化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