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飲武夷巖茶12大關鍵詞,愛茶人收藏之

2020-12-17 神州茶韻平臺

武夷巖茶(大紅袍)以其神奇的丹霞地貌的生長環境,獨特的製作技藝,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蘊,妙不可言的巖骨花香,引領著時尚茶飲潮流,展示著它茶王獨具的魅力。

生長環境的特殊性

首先,武夷巖茶生長環境的氣候好,常年雲霧繚繞,溼度大,雨量適中,日照少,且多為「漫射光」或「散射光」。武夷巖茶多生長在丹山谷壑、巖凹、澗坑之間。其次是土壤好,武夷巖茶生長的土壤大部分介於爛石與礫壤之間,故此所產之茶具有巖骨花香之品質。第三是生態好,武夷巖茶絕大部分分布於丹山峽谷或溝隙之中,素有「盆栽式茶園」之說。

01

巖茶衝泡的茶水比例

一般1:20左右為宜,即1克幹茶20ML水,比如常用110ML的蓋碗投入7-10克幹茶即可(喝濃者茶量可以10-12克)。無論用壺還是用蓋碗(最好用瓷的),水要衝滿,利於保持水溫且宜於刮茶沫,水要高衝,即常言的「懸壺高衝」,以促茶葉鬆動出味。

02

出湯快慢

浸泡時間的長短,因茶而異。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長。二三泡後可視個人口味依次延長浸泡時間。此外,可根據品種、條索粗細、口味濃淡靈活掌握。

03

三次觀色

分別是幹茶茶色,褐綠帶寶色,佳者有褐、綠、紅的三節色,精者深褐油潤;茶湯色,橙黃或金黃,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紅等;葉底色,軟綠帶紅邊或紅點。

04

四種感覺

茶水厚重潤滑,香氣清正幽遠,回甘快速明顯,滋味滯留長久。

05

五道聞香

聞幹茶香,聞氣香,聞湯水香,聞品飲後的杯底香,聞冷湯冷葉底香。優質茶的香氣一般銳者需濃長,幽者需清遠,有芳香馥鬱氣的天然香,香氣持久而純則佳。

06

六類香型

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徵香。

07

七個品種的特徵香

水仙≈蘭花香;肉桂≈桂皮香;烏龍≈水蜜桃香;佛手≈雪梨香;奇蘭≈杏仁香;水金龜≈臘梅香;鐵羅漢≈中藥味。這均指常規而言,因植地和工藝不同,又會有所變化。

08

品賞

武夷巖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細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時,先觀其色,再聞其香,再品其味。老茶客品飲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後,翹起舌尖,向口中吸氣,使茶湯轉動、充盈整個口腔,此為「啜」,意在感覺茶水有無苦澀、苦澀面大小和苦澀程序輕重,是否醇厚甘活。然後徐徐咽入喉,再體味是否順滑潤暢、清冽甘甜活。

品飲武夷巖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茶是品出來的,優劣是比出來的。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將同一種茶常進行對比品飲,也可以不同種茶進行對比品飲。這樣既能分辨同種茶的優異,又能品味出不同茶的不同風格,以增進品飲記憶,筆者每天都會喝不少茶,並且養成習慣做品茶日記。

09

洗茶

按茶葉專家詹梓金及吳文南等人的說法,熟香烏龍茶無需洗茶,洗茶之意指茶不衛生。其實,武夷巖茶炒時鍋溫達200度以上,焙時也超100度,且足火、燉火都要好多個小時,又要經風選揚篩等,不衛生的情況很少,幾乎不存在。有時為了使茶儘快出味,以便品飲,可將茶用開水稍浸一下,即可去水,此我們常稱之為「溫茶」或「潤茶」。

10

關於「精華」之說

茶友們會常參與茶會等,聽到泡茶人會說「一道湯,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這類說法是欠妥的。武夷巖茶以茶水厚重為主,第一道會浸出內含物30%左右,只是第一二道咖啡鹼、多酚類物質含量大,略有苦澀。好的巖茶至少可泡七八道,甚至十多道,茶人還時常會在冬日裡把泡多道後的巖茶一起再煮上一會品飲。精華何止三四道呢?

11

關於公道杯聞香杯

公道杯多是為了中和茶湯,便於分茶。至於聞香杯以嗅茶香。這兩個茶具,如果泡巖茶掌握熟練,完全可以省略,也建議省略。巖茶水厚香長,品飲宜要有適當的湯溫,直接通過「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來均分各杯茶湯即可了。

品飲聞香通過品杯即可,品過後聞杯底冷香,此亦不會因通過公道杯再分湯而太過降低茶湯溫度及香氣。也化繁就簡,不失茶人色。有友問,可能會有茶渣或小葉片影響湯美感,這些需要泡茶人出湯心靜,所謂心靜湯清。入茶時心靜,把碎茶末過掉,出湯時心靜氣緩,都可以減少這種情況。

12

香清甘活

此說法首見於清代曾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的長樂人梁章鋸。梁晚年因病奏請開缺調理,曾幾度前往武夷山遊。一次夜宿天遊觀,與靜參羽士談茶事。

靜參把武夷巖茶分為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

這種遞進式的評分是符合規律的,被茶人奉為經典。而今卻很多人把它寫成「活甘清香」,意是「活」最為優異,凡此「等而下之」評茶,不符合審評、鑑賞武夷巖茶的程序。

製作技藝的獨特性

武夷巖茶(大紅袍)採用傳統製作技藝,是武夷茶農集體智慧的結晶。採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揀剔-歸堆-復焙(燉火)是武夷巖茶傳統製作技藝的主要工序。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製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目前正在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底蘊的豐厚性一是歷史淵源早,可追溯到漢代。二是名人佳士多,武夷巖茶一直就是歷朝皇帝、達官顯貴的飲品,也是文人墨客的鐘愛。三是題材豐富廣泛。四是形式多姿多彩。武夷茶文化從歷朝歷代皇帝品飲讚譽到文人墨客吟詩作畫,再到民間鬥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五是內容博大精深。關於武夷茶的詩詞至少在200首以上,文賦在60篇以上,近、現代文章更是不計其數。六是譽滿海內外,武夷茶早在明代就開始貿易流通海外。 

品牌建設的創新性

一是品牌創建。2002年武夷巖茶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3年武夷山市獲全國「茶文化藝術之鄉」稱號,2008年「武夷山大紅袍」證明商標被評為全省著名商標。二是品牌監管。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就制定了武夷巖茶(大紅袍)強制性國家標準。市政府投入500多萬元建立了武夷巖茶(大紅袍)質量檢測中心,對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全程進行質量監管。三是品牌營銷。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武夷巖茶的品牌宣傳推廣。

品種培育的優質性大紅袍位於眾多珍貴名叢之首,現今「大紅袍」有兩種內涵。一是品種概念。無性繁殖的大紅袍其品質保持了母樹大紅袍的獨有品質和韻味。後來,武夷山市逐步擴大種植面積,現今達4萬多畝。二是品牌概念。2005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武夷巖茶品牌資源,用「大紅袍」品牌作為武夷巖茶品牌代表。 

巖骨花香的鐘愛性

品飲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巖韻較精準的是晚清梁章鉅在《歸田貞記》中記載的「香、清、甘、活」。茶葉專家駱少君曾說「武夷巖茶一旦被消費者真正感悟之後,便會產生強烈的偏愛及無限的忠誠」。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水之品杯·第二屆武夷巖茶品飲邀請賽圓滿收官
    (原標題:水之品杯·第二屆武夷巖茶品飲邀請賽圓滿收官) 你用心製作
  • 了解武夷巖茶必掌握的27個關鍵詞
    27個關鍵詞解說助你了解武夷巖茶。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份關於品鑑巖茶的術語,讓你在茶會交流中遊刃有餘。1、巖茶外形有講究「蜻蜓頭、蛤蟆背「是什麼?:武夷巖茶特有,指的是在香氣方面具有特殊品種香味特徵,例如肉桂的「桂皮香」。
  • 武夷巖茶十大名叢——喝懂巖茶的金鑰匙
    經歷了品飲鐵觀音、武夷巖茶、人參烏龍、臺灣包種、東方美人、各式普洱茶、鳳凰單叢、安吉白茶、福鼎白茶等一波又一波品茗熱潮之後,越來越多的茶人迷戀上了「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的武夷巖茶,但是苦於武夷巖茶的韻味神奇,實在難以喝懂。
  • 武夷巖茶大紅袍之神韻篇
    ニ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隨著武夷山旅遊業的大發展,大紅袍知名度陡增,希望品賞大紅袍茶的人越來越多。然而,僅九龍窠母樹產的那點葉,一般人只是可望不可及。2006年,為更好保護大紅袍,政府決定停採九龍窠母樹,怎麼辦呢?
  • 又是石乳,又是肉桂,這泡武夷巖茶藏著什麼貓膩?
    武夷巖茶的江湖裡,只有不專業的掌柜,才會這樣胡亂的貼標取名。將一泡大紅袍標成石乳肉桂之類的大雜燴,可有誤導之嫌!《2》石乳是巖茶的一種。肉桂更不用多提,它是武夷巖茶裡的當紅品種。拼配的做法,一直在巖茶界很fashion。經過拼配後的武夷巖茶,從規範上的定義,我們稱它為大紅袍更妥。譬如一泡肉桂裡,它的用料並不純粹,裡面摻進了許多其它茶的成分。會導致這泡茶做出來的氣質,喝起來不像肉桂(肉貴),桂皮香弱,湯水裡的辛辣感弱,品種特徵不清晰,反而是四不像!
  • 武夷巖茶入門知識:巖茶三十問,全面詳解,讓你徹底了解!
    目前最具有收藏價值的就是大紅袍,水仙、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等,收藏時需要密封好、避光,味、高溫、溼,不要經常打開即可。 當然,要用於收藏的巖茶製作工藝非常考究,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於收藏的,須有專業人士推介。 9、問:武夷巖茶的價值體現在哪呢?
  • 評茶篇———武夷巖茶 之佛手(雪梨)
    今天就讓茶人陳馨帶你走進——武夷巖茶奇種之佛手(雪梨)吧。武夷巖茶佛手是什麼佛手茶原產於福建永春,相傳佛手原誕生於寺廟當中,茶樹葉片肥厚且大,如同佛祖的手掌一般,古名「佛手」佛手茶作為一款引進品種,結合了武夷巖茶特殊的工藝,使其散發出獨特的雪梨香,香櫞香而在巖茶中獨樹一幟。
  • 茶文化旅遊:感受「武夷巖茶」魅力
    茶是中國的國飲,寄託著深遠的中國式品味和文化情結。武夷山作為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一座座茶山延伸一條條獨特的巖茶古道。眼下,正是武夷巖茶和正山小種紅茶採摘製作繁忙季節,許多遊客紛紛來到武夷山,感受武夷山茶文化旅遊的魅力。
  • 「中國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的起源和品質特點
    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首先,武夷巖茶的起源。
  • 巖骨生花香,肉桂韻久長——武夷巖茶
    該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方法而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中的高香品種。奇香異質,苦中帶有焦糖香的獨特魅力,有力衝蓋頂香高銳霸氣,水仙的香氣則優雅飄逸的多。武夷巖茶肉桂茶,原名玉桂,武夷巖茶當家品種後起新秀之一,肉桂(Rougui)原為武夷名樅之一。
  • 茶界最大武林門派之武夷巖茶
    >勢力範圍:「秀甲東南」的武夷山,分為武夷巖茶名巖產區和武夷巖茶丹巖產區,武夷巖茶名巖產區為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的景區範圍。武夷巖茶丹巖產區為武夷巖茶原產地域範圍內除名巖產區的其他地區。
  • 中國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
  • 武夷巖茶|肉桂
    是武夷巖茶中出名的品種之一,屬於烏龍茶。武夷巖茶肉桂之所以叫「肉桂」,是因為以肉桂茶樹的鮮葉,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製成的烏龍茶,為武夷巖茶的高香品種,且茶湯中有明顯的桂皮味、桂皮香,所以命名為「肉桂」。武夷肉桂是產於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內的巖茶,是烏龍茶的「A貨」,品質特點:味甘澤而馥鬱,沒有綠茶的那種苦,也沒有紅茶的澀。
  • 武夷巖茶|大紅袍(奇丹)
    巧遇天心永樂禪寺的和尚取所藏大紅袍茶泡給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後,前來答謝和尚。並將大紅袍帶回京城,狀元回京後,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拿出茶葉獻上,皇后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大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武夷山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進貢。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
  • 烏龍茶與武夷巖茶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當然的,武夷巖茶也是烏龍茶中一種非常好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去說烏龍茶。烏龍茶的口感特徵茶湯滋味不應帶有苦味、澀味、酵味、酸味、餿味、煙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烏龍茶一品種一個味,品味時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 「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巖茶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為何物
    武夷巖茶的不一樣中國六大茶類武夷巖茶製作工藝及口感算是獨樹一幟的,他不僅品種不是單一的,其特殊的碳焙工藝更是造就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口感和品種香以及工藝香。優質的武夷巖茶擁有和其他茶葉不一樣的特殊韻味。每一片武夷巖茶都擁有其特殊的小脾氣,而他獨有的脾氣正是武夷巖茶追求的巖骨花香半巖,正巖,洲地茶地貌區別《茶經》記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 武夷盛宴,何以讓世界茶人為之傾倒?! - 綜合 - 大眾新聞網—大眾...
    玉女峰佇立水畔秀色亭亭似下凡仙女看印象大紅袍,重拾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品味武夷山厚重的文化魅力,感受張藝謀導演眼中的大武夷。   武夷巖茶的獨特「巖韻」折服無數茶人,「活、甘、清、香」,妙不可言,令古往今來的愛茶人如痴如醉,流連其中。而武夷大紅袍更是被譽為「茶中狀元」,享譽九州。
  • 7681武夷巖茶品牌簡介
    「7681」武夷巖茶品牌的創始人宋力先生是陳景潤外甥,打造7681武夷巖茶品牌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品飲7681武夷巖茶,追思陳景潤的科學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執著堅守、精益求精。陳景潤夫人由昆女士寄語:7681是那麼的晶瑩,它像一雙明亮的眼睛,深情地凝望著尋夢、追夢、鑄夢的人們,共同期待著圓夢的時刻。
  • 十大閩茶之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獨具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是中國青茶中之極品。品中王小編今天來介紹咱們的福建茶武夷巖茶。什麼是武夷巖茶?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產自武夷山市風景區範圍,由當地傳統樹種,經過武夷巖茶加工工藝製作而成。
  • 武夷巖茶的品質如何區分呢?辨其形、觀其色、聞其香、喝其味
    對於武夷巖茶的品質如何區分?老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武夷山有這樣一句老話:任你吹上天,拿出來鬥鬥,讓你無處遁形。武夷巖茶:以活為首,次為甘、清、香,多變是武夷巖茶的核心競爭力。武夷巖茶因其的多變性,才讓很多茶友喜歡上武夷巖茶,那種複雜多變的滋味,無時無刻不在挑逗著茶友們的味蕾。那麼武夷巖茶的品質如何區分呢?理論上講要從:辨其形、觀其色、聞其香、喝其味今天小周就從以上幾個方面隨意說說。